高三语文文言文突破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353539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66.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文言文突破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高三语文文言文突破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高三语文文言文突破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高三语文文言文突破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高三语文文言文突破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文言文突破文档格式.docx

《高三语文文言文突破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文言文突破文档格式.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语文文言文突破文档格式.docx

”意为祸是福依托之所,福又是祸隐藏之所,祸福可以互相转化。

④[小学]旧时对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的总称。

⑤[奋其舌]这里指对皇帝劝谏、上疏等。

奋,鼓动。

⑥[孟几道]孟简,字几道,擅长写诗,尚节好义,是柳宗元的好朋友。

⑦[祝融、回禄]都是传说中的火神名。

⑧[喙]鸟兽的嘴。

这里借指人的嘴。

⑨[许不吊灾,君子恶之]据《左传》记载,鲁昭公十八年(公元前520年),宋、卫、陈、郑四国发生火灾,许国没有去慰问,当时的有识之士据此推测许国将要灭亡。

许,春秋时国名,在今河南许昌一带。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乃有焚炀赫烈之虞,以震骇左右炀:

焚烧

B.蓄之衔忍,而不能出诸口衔:

藏在心里

C.黔其庐,赭其垣,以示其无有黔:

黑色

D.古者列国有灾,同位者皆相吊吊:

慰问

2.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仆始闻而骇,中而疑,终乃大喜

嬴乃夷门抱关者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嬴

B.以足下读古人书,为文章,善小学,其为多能若是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C.仆良恨修己之不亮,素誉之不立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D.故将吊而更以贺也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项,全都表明作者祝贺王参元家遭到火灾的原因的一项是()

①劳苦变动,而后能光明,古之人皆然。

②然时称道于行列,犹有顾视而窃笑者。

③而足下之才能,乃可以显白而不污,其实出矣。

④是祝融、回禄之相吾子也。

⑤宥而彰之,使夫蓄于心者,咸得开其喙。

⑥发策决科者,授子而不慄。

A.①④⑥B.①②③C.②④⑤D.③⑤⑥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道远言略,犹未能究知其状,若果荡焉泯焉而悉无有,乃吾所以尤贺者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士之好廉名者,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独自得之心,蓄之衔忍,而不能出诸口。

(3)虽欲如向之蓄缩受侮,其可得乎?

5.当听到朋友王参元家里失火后,柳宗元不但不去慰问,反而祝贺,还写了这封祝贺信,为什么呢?

【参考答案】

1.C(黔:

用作动词,可译为“烧焦、变黑”)

2.B(B项中的“其”均为副词,表示揣测的语气,可译为“大概”。

A①副词,可译为“竟然”;

②副词,表判断,译为“是”。

C①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②代词,可译为“知识和道理”。

D①连词,表转折关系,译为“可是、却”;

②连词,表承接关系,可译为“因而”)

3.D(③王参元家遭到火灾后,他的才能可以显露出来,他的真才实学也可以表现出来。

⑤人们都会谅解王参元,而且会宣扬他的才能,使那些有话藏在心底的人,都能够毫无顾忌地开口为他说公道话了。

⑥主持科考的官员才能给他公正的判断而不畏惧。

①历经了忧劳、辛苦、变乱、动荡,然后才能取得显赫的成就,古代的人都是这样的。

②然而,当我在同僚中称道王参元的时候,仍然有相视而暗笑的人。

④这是火神对王参元的帮助)

4.翻译句子:

(1)由于路途遥远,书信言辞简略,还未能确切地了解您的具体情况。

假若果真是荡然无存,那么,这正是我特别要祝贺您的了。

(2)那些喜好廉洁名声的士大夫,都顾忌别人说坏话不敢称道您的才能,只是自己心中明白,藏在心里,不敢说出。

(3)这样一来,即使想象过去那样被人疑忌、受到讥笑,难道还能做得到吗?

在这方面,我对您寄予很大的期望,因此,最终才非常高兴起来。

5.柳宗元这种看似违背常情的作法,实则是愤世嫉俗。

王参元遭到诽谤而不得伸,赤贫如洗后便没有了可造谣的借口,才能得到公平待遇。

作者借此既同情、安慰了朋友,又鞭笞了那些在朝的卿士,挞伐了那些谗言伤人的小人,也抒发了自己受谗遭贬的郁愤。

附译文:

收到杨八的信,知道您遭到了火灾,家里没有一点东西留存下来。

我刚听说时吃了一惊,继而是怀疑,最后竟感到非常高兴。

本来打算慰问您,可现在却改成祝贺您了。

由于路途遥远,书信言辞简略,还未能确切地了解您的具体情况。

您殷勤地奉养父母,终日安乐,只希望恬静安闲不出事情。

如今竟然遇到意外的大火灾,使您震动惊惧,甚至连普通饭食的供给,也许都已经很困难了。

因此,我刚听说时吃了一惊。

大凡人们的话都是这样说的:

盛衰祸福都是互相依存、来去不定的。

一个人将要大有作为之前,最初反而处于困苦动荡不安的境地,遭到水火的灾祸,受到众小人的怨恨毁谤。

历经了忧劳、辛苦、变乱、动荡,然后才能取得显赫的成就,古代的人都是这样的。

然而,这些道理玄远迂阔而又荒诞,即使是圣人也不能认为它是完全正确的东西,所以我随即又产生了怀疑。

凭着您能读古书,能作文章,又精通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等,如此多才多艺,但作官却不能超出众人之上,从而获得显赫的功名。

这里没有别的原因,就在于京城的人都说您家里积有很多钱财,那些喜好廉洁名声的士大夫,都顾忌别人说坏话不敢称道您的才能,只是自己心中明白,藏在心里,不敢说出。

这实在是因为公正的道理难以彰明,而世人又多疑忌的缘故。

谁要一开口,那些惯于讥笑别人的人就会认为这个人准是得了许多贿赂。

我自从贞元十五年,看见了您的文章,赞誉之心藏在心里大约六七年了,一直没有说出口。

这是我只顾个人却长久地违背了公道,不仅仅是有负于您啊。

等到我在御史、尚书郎任上时,自以为有幸做了皇帝身边的大臣,从此得到了说话的机会打算借此向上推荐您,以便消除您的郁闷。

然而,当我在同僚中称道您的时候,仍然有相视而暗笑的人。

我实在遗憾自己的修养不能为世人所见,清白的名声不能确立,因而遭到世人的疑忌。

我经常和孟几道谈到这事,并为此感到痛心。

如今有幸受到天火的荡涤,凡是众人所疑惧顾忌的一切,全都成了灰烬。

房屋烧焦了,墙壁烧红了,以此显示出您家已是一无所有了。

因而您的才能就可以显露出来,而不再受到辱没,您的真才实学也可以表现出来了。

这实在是火神对您的帮助啊。

这样一来,我和孟几道十年来对您的了解,还不如这把火一个晚上给您带来的名声。

此后,人们都会谅解您,而且会宣扬您的才能,使那些有话藏在心底的人,都能够毫无顾忌地开口为您说话了;

那些主考官,敢于授给您官职而不再害怕了。

这样一来,即使想象过去那样被人疑忌、受到讥笑,难道还能做得到吗?

在这方面,我对您寄予很大的期望,因此,最终才非常高兴起来。

古时候,各国发生灾祸,同等地位的诸侯国都对该国表示慰问。

有一次许国没有这样做,君子都憎恶它。

现在我所说的这些情况和古代的有些不同,所以把安慰改成了祝贺。

象颜回、曾参那样奉养父母,从中得到的乐趣是很大的,比照他们的情况,您还缺少什么呢?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题。

陶朱公长子吝金害弟

(汉)司马迁

朱公①居陶,生少子。

少子及壮,而朱公中男杀人,囚于楚。

朱公曰:

“杀人而死,职也。

然吾闻千金之子,不死于市。

”告其少子往视之。

乃装黄金千溢,置褐器中,载以一牛车,且遣其少子。

朱公长男固请欲行,朱公不听。

长男曰:

“家有长子曰家督②,今弟有罪,大人不遣,乃遣少弟,是吾不肖。

”欲自杀。

其母为言曰:

“今遣少子,未必能生中子也,而先空亡长男,奈何?

”朱公不得已而遣长子,为一封书遗故所善庄生,曰:

“至则进千金于庄生所,听其所为,慎无与争事。

”长男既行,亦自私赍数百金。

至楚,庄生家负郭,披藜到门,居甚贫。

然长男发书进千金,如其父言。

庄生曰:

“可疾去矣,慎毋留!

即弟出,勿问所以然。

”长男既去,不过庄生而私留,以其私赍献遗楚国贵人用事者。

庄生虽居穷阎,然以廉直闻于国,自楚王以下皆师尊之。

及朱公进金,非有意受也,欲以成事后复归之以为信耳。

故金至,谓其妇曰:

“此朱公之金。

有如病不宿诫,后复归,勿动。

”而朱公长男不知其意,以为殊无短长也。

庄生间时入见楚王,言“某星宿③某,此则害于楚”。

楚王素信庄生,曰:

“今为奈何?

”庄生曰:

“独以德为,可以除之。

”楚王曰:

“生休矣,寡人将行之。

”王乃使使者封三钱④之府。

楚贵人惊告朱公长男曰:

“王且赦。

”曰:

“何以也?

“每王且赦,常封三钱之府。

昨暮王使使封之。

”朱公长男以为赦,弟固当出也,重千金虚弃庄生,无所为也,乃复见庄生。

庄生惊曰:

“若不去邪?

”长男曰:

“固未也。

初为事弟,弟今议自赦,故辞生去。

”庄生知其意欲复得其金,曰:

“若自入室取金。

”长男即自入室取金持去,独自欢幸。

庄生羞为儿子所卖,乃入见楚王曰:

“臣前言某星事,王言欲以修德报之。

今臣出,道路皆言陶之富人朱公之子,杀人囚楚,其家多持金钱赂王左右,故王非能恤楚国而赦,乃以朱公子故也。

”楚王大怒曰:

“寡人虽不德耳,奈何以朱公之子故而施惠乎!

”令论杀朱公子,明日遂下赦令。

朱公长男竟持其弟丧归。

至,其母及邑人尽哀之,唯朱公独笑,曰:

“吾固知必杀其弟也。

彼非不爱其弟,顾有所不能忍者也。

是少与我俱,见苦为生难,故重弃财。

至如少弟者,生而见我富,乘坚驱良,逐狡兔,岂知财所从来,故轻弃之,非所惜吝。

前日吾所为欲遣少子,固为其能弃财故也。

而长者不能,故卒以杀其弟,事之理也,无足悲者。

吾日夜固以望其丧之来也。

(节选自《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第十一》)

【注释】①[朱公]陶朱公,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别号。

②[家督]长子,因长子有督理家事的缘故,故称家督。

③[星宿]我国古代对星座的称谓,共分二十八宿。

④[三钱]本指夏商周对钱币所分的三等:

赤、白、黄。

黄为上,白次之,赤为下。

这里指钱库。

A.乃装黄金千溢溢:

通“镒”,古代重量单位,合24市两

B.长男既行,亦自私赍数百金赍:

赠送;

给予

C.庄生虽居穷阎,然以廉直闻于国阎:

里巷的门

D.每王且赦,常封三钱之府赦:

减轻或免除对罪犯的刑罚

A.①乃装黄金千溢,置褐器中,载以一牛车

②(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B.①重千金虚弃庄生,无所为也,乃复见庄生

②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

C.①至如少弟者,生而见我富,乘坚驱良,逐狡兔,岂知财所从来

②妪每谓余曰:

“某所,而母立于兹。

D.①吾日夜固以望其丧之来也

②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项,全都表现陶朱公长子吝金害弟的一项是()

①朱公长男固请欲行,朱公不听。

②然长男发书进千金,如其父言。

③长男即自入室取金持去,独自欢幸。

④庄生羞为儿子所卖,乃入见楚王曰……

⑤令论杀朱公子,明日遂下赦令。

⑥前日吾所为欲遣少子,固为其能弃财故也。

A.①④⑥B.②③⑥C.①②⑤D.③④⑤

(1)长男既去,不过庄生而私留,以其私赍献遗楚国贵人用事者

(2)朱公长男以为赦,弟固当出也,重千金虚弃庄生,无所为也,乃复见庄生

(3)至如少弟者,生而见我富,乘坚驱良,逐狡兔,岂知财所从来

5.儿子因犯罪被处死,“其母及邑人尽哀之,唯朱公独笑。

”朱公为什么还笑呢?

1.B(赍jī,携带,拿着)

2.B(B项中的“乃”均为副词,可译为“于是”。

A①介词,可译为“用”;

②动词,可译为“带领”。

C①助词,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结合,组成“所”字结构,可译为“……的地方”;

②名词,可译为“地方”。

D①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

②代词,相当于“这”)

3.D(③陶朱公长子去庄生家索回金钱。

④陶朱公长子索回金钱的举动极大地伤害了庄生,于是他进宫,借路人之语激起楚王的愤怒。

⑤楚王先杀陶朱公的二儿子,然后再大赦天下。

①朱公长子坚决要求去看望弟弟,朱公不答应。

②朱公长子遵照其父的吩咐去庄生家,送上书信和黄金。

⑥朱公最初打算派小儿子去的原因)

(1)朱公长子离开庄生家,不再去拜访庄生,而私自留在了楚国,把他私下带来的黄金拿去送给楚国掌管事务的贵人。

(2)朱公长子认为楚王本来要行大赦,二弟理所当然会被放出来,把那些贵重的黄金白白送给庄生,一点用处也没有。

于是他又去与庄生相见。

(3)假使是派小儿子去,他生来就看见我很富有,坐着坚固的车,骑着良马,经常外出逐猎,不知道财产是从哪里来的。

5.①事情结果早在朱公意料之中,②因大儿子看重钱财而造成后果,事出有因,不必悲伤。

③知子善用,宽容大度。

朱公住在陶的时候,生了个小儿子。

小儿子长大以后,朱公的第二个儿子因为杀死了人,被囚在楚国。

朱公就说:

“杀人的凶手判死罪,这是常理,然而我听说过:

家有千金的孩子,不应该在大庭广众前被处决。

”就告诉他的小儿子,教他去探视一下,于是装上黄金二万四千两,将其置放于一褐色器物中,用一辆牛车载运,并派遣他的小儿子押运。

朱公的大儿子坚决要求去,朱公不答应。

大儿子说:

“在家里,大儿子有督导家事的义务,所以叫做‘家督’,现在弟弟有了死罪,父亲不派遣我去,而派小弟去,这是我没本事。

”想要自杀。

他的母亲为他辩护道:

“现在派小儿子去,不一定就能使二儿子生还,而你却先逼死大儿子,这怎么好呢?

”朱公别无他法,只好派长子去。

替他写了一封信给从前的好朋友庄生,并对老大说:

“你一到那里就送上千金到庄生的住所,任凭他怎么处理,千万别与他发生争执。

”大儿子就出发办事,还私自带着几百镒黄金。

到了楚国庄生那里,见到庄生的房子利用城墙做后墙,拨开藜杂草才能走到前门。

走到他家门口,看见他家很贫困。

然而,朱公长子还是打开信匣,送进二万四千两黄金,完全照父亲所说办理。

庄生便说:

“你可以赶快离去了。

小心地走开,切勿逗留,即使弟弟被放出来也不要问为什么。

”朱公长子离开庄生家,不再去拜访庄生,而私自留在了楚国,把他私下带来的黄金拿去送给楚国掌管事务的贵人。

庄生虽然是居住在十分贫穷的小巷门户里,然而他廉洁正直的名声是闻名全国的。

自楚王以下的人,都像尊敬老师一般地尊敬他。

至于朱公送的金钱,他也不是有意要接受,是打算事成以后,将金钱归还朱公,以表示其诚信。

所以当金钱送来的时候,他就对妻子说:

“这是朱公的金钱。

如果我病死了,来不及提前交代你,记着以后归还他,不要动它。

”但是朱公的长子不明白庄生的用意,还认为送他黄金不会有什么作用。

庄生找到一个适当的时机去见楚王,说:

“某星宿出现在某个位置,这对楚国是有害的。

”楚王平素相信庄生,便问:

“那现在该怎么办?

”庄生说:

“只有用恩德才可免除灾害。

”楚王说:

“你不要说了。

我正打算去办这事。

”楚王便派使者封闭了三钱的府库。

楚贵人惊喜地将此事告诉朱公长子说:

“楚王要大赦犯人了。

”朱公长子问:

“如何见得呢?

”楚贵人说:

“每逢楚王赦免犯人,经常是先封闭三钱的府库。

昨天傍晚,楚王已派使者封闭了三钱的府库。

”朱公长子认为楚王本来要行大赦,二弟理所当然会被放出来,把那些贵重的金钱白白送给庄生,一点用处也没有。

庄生大吃一惊说:

“你怎么还没回去?

”朱公长子说:

“我还没回去。

当初是为弟弟的事来见你,现在弟弟的罪楚王已议定自然赦免,所以再来辞谢。

”庄生知道他的用意是想拿回他的金钱,便说:

“你自己到屋子里去拿金子吧!

”朱公长子就到屋里拿了金子走了,还独自高兴得不得了。

庄生因被朱公长子捉弄,感到十分羞愤,便再进宫见楚王,对楚王说:

“我前些天说某星宿的事,您打算用修德的方式来回报。

今天我出门去,外面的人都说:

‘陶地的富豪之人朱公的儿子杀了人被囚禁在楚国,他的家人拿了许多金钱贿赂了王的左右,所以王并不是为了体恤楚国人民而行赦,乃是因为朱公儿子的缘故。

’”楚王大怒说:

“我虽没有什么德行,怎么会因朱公儿子的缘故而特别施恩大赦呢?

”就命令先杀掉朱公的儿子,第二天才下赦免的命令。

朱公的大儿子最后取得他弟弟的尸体回来。

到家以后,他母亲和陶邑的人都很哀伤,只有朱公一人笑着说:

“我本来就知道他一定会杀死他弟弟的。

他并不是不爱他弟弟,而实在是不能忍心舍弃钱财。

这是因为他年少的时候,和我一起为了谋生,亲历艰苦,所以对舍弃财物看得很重要。

假使是派小儿子去,他生来就看见我很富有,坐着坚固的车,骑着良马,经常外出逐猎,不知道财产是从哪里来的,所以他会轻易地舍弃财物,不会吝惜的。

前次我所以想派小儿子去,就是因为他能舍弃财物呀!

而大儿子是做不到的,所以最后杀死了他的弟弟,这是情理之中的事。

有什么可悲痛的呢?

说实在的,我本来是日夜盼望他带丧归来的。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题。

沈贞甫墓志铭

(明)归有光

自予初识贞甫时,贞甫年甚少,读书马鞍山浮屠之偏。

及予娶王氏,与贞甫之妻为兄弟,时时过内家相从也。

予尝入邓尉山中,贞甫来共居,日游虎山、西崦,上下诸山,观太湖七十二山之胜,嘉靖二十年,予卜居安亭。

安亭在吴淞江上,界昆山、嘉定之壤,沈氏世居于此;

贞甫是以益亲善,以文字往来无虚日。

以予之穷于世,贞甫独相信,虽一字之疑,必过予考订,而卒以予之言为然。

盖予屏居江海之滨,二十年间,死丧忧患,颠倒狼狈,世人之所嗤笑,贞甫了不以人之说而有动于心,以与之上下。

至于一时富贵翕吓,众所观骇,而贞甫不予易也。

嗟夫!

士当不遇时,得人一言之善,不能忘于心,予何以得此于贞甫耶?

此贞甫之没,不能不为之恸也。

贞甫之为人伉厉,喜自修饰。

介介自持,非其人未尝假以词色。

遇事及激昂,僵仆无所避。

尤好观古书,必之名山及浮屠、老子之宫。

所至扫地焚香,图书充几。

闻人有书,多方求之,手自抄写,至数百卷。

今世有科举速化之学,皆以通经学古为迂,贞甫独于书知好之如此,盖方进于古而未已也。

不幸而病;

病已数年,而为书益勤。

予甚畏其志,而忧其力之不继;

而竟以病死,悲夫!

初予在安亭,无事,每过其精庐,啜茗论文,或至竟日。

及贞甫没而予复往,又经兵燹之后,独徘徊无所之,益使人有荒江寂寞之叹矣。

贞甫讳果,字贞甫。

娶王氏,无子,养女一人。

有弟曰善继、善述。

其卒以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日,年四十有二。

即以是年月日葬于某原之先茔。

可悲也已!

铭曰:

天乎命乎不可知,其志之勤而止于斯!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及予娶王氏,与贞甫之妻为兄弟

B.贞甫是以益亲善,以文字往来无虚日

C.为人伉厉,喜自修饰

D.所至扫地焚香,图书充几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予何以得此于贞甫耶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B.必之名山及浮屠、老子之宫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

C.予甚畏其志,而忧其力之不继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D.其卒以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日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沈贞甫“志之勤”的一组是()

①虽一字之疑,必过予考订。

②了不以人之说而有动于心,以与之上下。

③介介自持,非其人未尝假以词色。

④闻人有书,多方求之,手自抄写,至数百卷。

⑤不幸而病;

A.①④⑤B.①③⑤C.②③④D.②③⑤

(1)虽一字之疑,必过予考订,而卒以予之言为然。

(2)尤好观古书,必之名山及浮屠、老子之宫。

(3)每过其精庐,啜茗论文,或至竟日。

5.文章在表达对沈贞甫英年早逝的痛悼之情时,着重记叙了哪三件小事?

1.D(A项“兄弟”,古代男女通用,此处指姊妹,因作者与贞甫是连襟关系。

B项“文字”,指书信或诗文。

C项“修饰”,语境指仪表修饰和品德修养)

2.C(C项“其”都是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作“他的”。

A项分别是“从”“向、对”。

B项分别是动词“到”和助词“的”。

D项分别是“在”“因为”)

3.A(排除②③即可)

(1)即使是一个字的疑惑,也一定要来我这里考核订正,并且最终认为我的话是对的。

(2)(他)特别喜欢阅读古书,一定会到名山胜地和佛寺、道观(寻书阅读)。

(3)(我)常常他雅洁的书房,和他一边品茶一边谈论文学,有时谈到一整天。

5.文章在着重回忆沈贞甫的三件小事是:

①自己困厄不堪却深受沈贞甫的敬重;

②严谨治学,劳累而死;

③昔日同游同乐,啜茗论文,今日独处寂寞忧伤。

我初次认识沈贞甫时,他还很年轻,在马鞍山一座寺庙旁读书。

等我娶了王氏,(王氏)和贞甫的妻子是姊妹,经常在岳丈家见面。

我曾经到邓尉山中小住,贞甫也来同住,天天到虎山、西崦周围的山上游玩,观赏太湖七十二峰的美景。

嘉靖二十年,我定居安亭。

安亭在吴淞江边,界于昆山、嘉定之间,沈家世代在此居住。

贞甫因此更加亲近善待我,每天都和我有书信往来。

尽管我仕途坎坷,但唯独沈贞甫相信我,即使是一个字的疑惑,也一定来拜访我,加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