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化常识题目大全.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35235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0.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文化常识题目大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考文化常识题目大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考文化常识题目大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考文化常识题目大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考文化常识题目大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文化常识题目大全.docx

《高考文化常识题目大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文化常识题目大全.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文化常识题目大全.docx

高考文化常识题目大全

【2015高考必备】

文学常识、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

1.(2014·福建厦门双十中学5月热身试题)下列各项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觉慧说服了姑妈张太太,让躲在同学家的觉民与琴见了面。

两个饱受相思之苦的情人见面后,抱头痛哭,诉说着别后的思念。

(《家》)

B.吴荪甫对屠维岳委以重任,并派车送他回厂,但又对他浪漫颓废的作风很不满意,就打电话给莫干丞命令其暗中监视屠维岳。

(《子夜》)

C.克洛德告诉爱斯梅拉达在目睹对她的用刑时,他用藏在教士服下面的匕首一刀刀割自己的胸膛,他还掀开教士服,让她看伤口。

(《巴黎圣母院》)

D.马斯洛娃被判刑后,涅赫柳多夫便想退掉大宅子,把佣人都打发了,自己搬到旅馆去住,但由于女管家一再劝说,他放弃了这种想法。

(《复活》)

E.查理觉得咖啡太苦想加些糖,尽管父亲霹雳般的目光瞪着她,使她惊慌到心都碎了,但欧也妮还是把父亲藏起的糖碟子重新拿来放上桌子。

(《欧也妮?

葛朗台》)

【答案】:

AB(A不是“说服”,而是趁张太太不在家时;两人未“抱头痛哭”,而是“亲密交谈”。

B不是对“浪漫颓废的作风”很不满意,而是“想到年轻人可能会有不稳当的思想”,他本有让人监视屠维岳之意,但听到电话里莫干丞畏缩吞吐的语音时,他立刻变了卦,他反而要求大家都听从屠维岳的调度。

2.(2014·福建厦门双十中学5月热身试题)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选段,回答问题。

孔明曰:

“如雄狮到日,即当远接犒劳。

”鲁肃暗喜,宴罢辞回。

玄德问孔明曰:

“此是何意?

”孔明大笑曰:

“周瑜死日近矣!

这等计策,小儿也瞒不过!

“这等计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结果怎样?

⑵阅读下面的《红楼梦》选段,回答问题。

“我是横了心的,当着众人在这里,我这一辈子莫说是‘宝玉’,便是‘宝金’‘宝银’‘宝天王’‘宝皇帝’,横竖不嫁人就完了!

就是老太太逼着我,我一刀抹死了,也不能从命!

这是谁说的话?

她因为何事而说此话?

她的最终结局是怎样的?

【答案】:

⑴“这等计策”的主要内容是明为代取西川以换回荆州(1分),实则在途经荆州时趁机夺了荆州(1分)。

其结果是孔明将计就计,周瑜非但夺不得荆州(1分),反遭蜀军围杀(1分),

最终自己被气死(1分)。

⑵她是鸳鸯(1分),她这么说是因为大老爷贾赦看上了她(1分),让邢夫人等人做说客(1分),并扬言鸳鸯难出他手心,除非死了或终身不嫁人,于是鸳鸯在贾母面前明誓坚决不嫁(1分)。

鸳鸯最终结局是在贾母死后,她上吊自杀(1分)。

3.(2014·福建厦门双十中学5月热身试题)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6分)

①子曰:

“放①于利而行,多怨。

”(《论语·里仁》)

②子张问善人之道。

子曰:

“不践迹②,亦不入于室。

”(《论语·先进》)

③孟子曰:

“鸡鸣而起,孳孳③为善者,舜之徒也;鸡呜而起,孳孳为利者,蹠④之徒也。

欲知舜与蹠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⑤也。

”(《孟子·尽心上》)

[注]①放:

依据。

②践迹:

踩着别人的脚印走。

③孳孳:

即“孜孜”。

④蹠:

亦作“跖”,春秋时的大盗。

⑤间:

不同。

(1)孔子和孟子都批评了什么样的人?

请简要说明。

(2分)

(2)如何才能成为“善”人,孔子与孟子有何不同的见解?

请简要分析。

(4分)

【答案】:

(1)都批评了过分关注“利”的人。

(意思对即可。

(2)孔子认为多向别人学习,才能使自己的学问道德登堂入室,成为“善”人;孟子认为自身要积极主动行善,并注意克服求“利”思想的影响,才能成为舜一样的“善”人。

(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①孔子说:

“依据个人利益而行动,会招致很多的怨恨。

”②子张问怎样才是善人。

孔子道:

“善人不踩着别人的脚印走,学问道德也难以到家。

”③孟子说:

“鸡叫便起来,努力行善的人,是舜一类人物;鸡叫便起来,努力求利的人,是蹠一类人物。

要晓得舜和蹠的分别,没有别的,利和善的不同罢了。

4.(2014·福建政和一中、周宁一中第四次联考)文学名著阅读(10分)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觉民、觉慧和一班年青人积极办《黎明周报》,遭到高老太爷严令禁止,但他们并不气馁,着手筹办新的周报,很快就成立阅报处并办妥筹备事宜。

(《家》)

B.面对罢工风潮,屠维岳让吴荪甫假令开除姚金凤而提拔告密女工薛宝珠,此令遭到了女工的反对。

吴荪甫就以收回成命作为复工条件之一,从而平息了工潮。

(《子夜》)

C.克洛德利用甘果瓦把爱斯梅拉达骗出圣母院并带到广场上,要爱斯梅拉达在绞刑架和他之间做出选择。

爱斯梅拉达表示宁死也不屈从于克洛德。

(《巴黎圣母院》)

D.得知夏尔迎娶侯爵小姐的消息,欧也妮虽对爱情仍心存幻想,但还是答应与德·蓬风结婚,德·蓬风为此而激动得跪在她的脚下,浑身抖个不停。

(《欧也妮·葛朗台》)

E.马斯洛娃知道聂赫留朵夫不能来庄园后,半夜到车站见他。

当火车猛烈开动时,马斯洛娃紧追不舍,在最终无望后想自杀,但肚里的孩子又让她打消了念头。

(《复活》)

【答案】:

【AD】(A.觉民没有参与创办《黎明周报》;“遭高老太爷严令禁止”有误,应是“警察局严令禁止”。

D项“迎娶侯爵小姐”有误,夏尔只是和侯爵小姐订婚;“欧也妮虽对爱情仍心存幻想”有误,应是欧也妮的爱情理想破灭。

)(答对一项给3分,答对两项给5分。

5.(2014·福建政和一中、周宁一中第四次联考)

(1)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程昱曰:

“某素知云长傲上而不忍下,欺强而不凌弱;恩怨分明,信义素著。

丞相旧日有恩于彼,今只亲自告之,可脱此难。

”操从其说,即纵马向前。

“此难”指什么?

曹操怎样“脱此难”?

请简述这个情节。

(2)阅读下面的《红楼梦》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到了这一天黛玉绝粒之日,紫鹃料无指望了,守着哭了会儿,因出来偷向雪雁道:

“你进屋里来好好儿的守着他。

我去回老太太、太太和二奶奶去,今日这个光景大非往常可比了。

“今日这光景”指什么?

紫鹃因为什么事说“这个光景大非往常可比”?

请简述这件事。

答:

第()题:

【答案】:

(1)曹操在华容道被云长的伏兵堵截。

(1分)曹操上前求情,云长想起曹操以前对他的许多恩义,便把马头勒回。

曹操等一齐冲将过去。

(2分)云长大喝一声,众军皆下马哭拜;后看到张辽又动故旧之情,于是就放了他们。

(2分)

(2)黛玉的病情。

(1分)黛玉得知宝玉与宝钗定亲的消息后,(1分)便刻意糟蹋自己的身体,不盖被子也不添衣裳,最后发展到绝食的地步。

(2分)她的身体在绝食中日渐垂危。

(1分)

6.(2014·福建政和一中、周宁一中第四次联考)文化经典阅读(6分)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6分)

①定公问:

“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

”孔子对曰: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论语·八佾》)

②孟子告齐宣王曰: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之视君如腹心。

”《孟子·离娄下》

(1)在孔子和孟子看来,君臣应该以怎样的关系相处?

(2分)

(2)孟子以“手足”、“腹心”为喻阐明了什么道理?

请作简要分析。

(4分)

【答案】:

(1)(2分)孔子和孟子都认为君臣双方都应该履行自己对对方应尽的职分。

(意思对即可)

(2)(4分)“手足”喻指君王对臣子的亲近(1分),“腹心”喻指臣子对君王尽忠(1分),孟子以此阐述君王只要能亲近自己的臣子,那么臣子就会对君王尽忠的道理(2分)。

参考译文

鲁定公问孔子:

“君主怎样使唤臣下,臣子怎样事奉君主呢?

”孔子回答说:

“君主应该按照礼的要求去使唤臣子,臣子应该以忠来事奉君主。

孟子告诉齐宣王说:

“君主把臣下看成自己的手脚,那么臣下就会把君主看成自己的腹心。

7.(2014·江西宜春上高二中第5次月考)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关张于张角乱军中救了董卓,董卓却因三人出身低微极为怠慢,因此激怒了张飞,欲杀掉董卓,刘备关羽及时阻止。

最后三人连夜引军投了别处。

(《三国演义》)

B.巴金的《家》,对觉慧在鸣凤死后的内心描写极细致,作者利用梦幻来剖示人物内心的隐秘,笔墨中透露出人物内心极度的悲哀与懊悔。

C.克洛德站在圣母院的顶楼上,看到爱斯梅拉达被吊上绞架,发出了得意的狂笑。

加西莫多终于认清了克洛德的狰狞面目,猛扑过去,把他从顶楼上推下来摔死,自己则来到刑场上,抱着爱斯梅拉达的尸体遁入了墓地。

几年后,人们发现了他们拥抱在一起的遗骸。

(《巴黎圣母院》)

D.姑苏城乡宦甄士隐可怜寄居庙内的穷儒贾雨村,赠银让他赶考。

因葫芦庙失火,甄家被烧毁。

不久以后的元宵之夜,女儿英莲被拐走。

一日,他听到了道人的《好了歌》,顿悟人生,遂与道人一起飘然而去。

(《红楼梦》)

【答案】:

D。

英莲被拐走后甄家被烧毁。

8.(2014·北京东城12月联考)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

A.“骚体”又称“楚辞体”,得名于《屈原》的《离骚》,特点之一是多用“兮”字。

B.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被称为“初唐四杰”。

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

C.近体诗是唐代出现的新体诗,近体诗分两种,一种叫“绝句”,每首8句,分四联,分别叫首联、颈联、颔联和尾联。

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一种叫“律诗”,每首4句。

D.“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指的是苏洵、苏轼、苏辙。

【答案】:

C【解析】绝句4句,律诗8句,四联应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9.(2014·湖南澧县、益阳、桃源三市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12分)

孟子曰:

“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

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①;激而行之,可使在山。

是岂水之性哉?

其势则然也。

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选自《孟子?

告子上》)

【注释】①颡(sāng):

额头。

(1)孟子在这段话中围绕什么问题提出了什么观点?

(3分)

(2)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孟子这一观点的理解。

(9分)

【答案】:

(1)孟子人性问题,(1分)提出了人性本善的观点。

(2分)

(2)孟子以水为喻,认为人性向善,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是出于天性的。

而人之所以不善,是因为受到环境的影响,或是被私欲所蒙蔽。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所以人应该保持仁义、放弃私利,以维护自己的天性。

)(理解6分,结合实际3分)

参考译文

孟子说:

“水流确实是本来不分向东向西的,难道也不分向上向下吗?

人性的善,就好比水朝下流一样。

人性没有不善的,水没有不向下流的。

水,拍打一下叫它飞溅起来,也能使它高过人的额头;阻挡住它叫它倒流,可以使它流到山上。

这难道是水的本性吗?

是形势导致这样的。

人之所以可以使他变得不善,他本性的改变也正像这样。

10.(2014·浙江余姚中学(上)期中)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

①子曰:

“躬自厚【注】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卫灵公》)

②孟子曰:

“仁者如射:

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孟子·公孙丑章句上》)

【注】厚:

重,与“薄”相对。

(1).请概括出两个选段观点的共同之处。

(2分)

(2)两个选段中,孔子与孟子的话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请简述。

(4分)

【答案】:

(1).【解析】【参考答案】

(1)都强调要加强自身的修养。

(或严于责己,宽以待人。

)(2分)(意思对即可)

(2).【解析】【参考答案】

(2)【要点】孔子的话侧重点是,少责备别人,从而避免别人的怨恨。

孟子的话侧重点是,如果不如别人,不要怨恨别人,而要从自身寻找原因。

(4分)(意思对即可)

11.(2014·江苏阜宁中学第3次调研)阅读材料。

(10分)

(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6处)(6分)

诗有六义其二曰赋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