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精神病常识普及文档格式.docx
《重度精神病常识普及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度精神病常识普及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在常规临床治疗情况下,5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治愈后的第一年内复发,80%的患者在5年内复发。
对患者及其家庭来说这个复发比率简直是灾难性的。
但是,控制良好的临床研究表明:
应用抗精神病药物预防复发,一年后可将复发率降低到平均16%。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实际复发率与研究复发率的巨大差异呢?
虽然许多研究都表明精神病阳性家族史、不良病前人格、反复发作的精神分裂症、病程较长的精神分裂症、服用的抗精神病药物种类等等都影响复发率,但是在临床工作中高复发率的主要原因是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不足,而药物治疗不足的原因有:
(1)患者方面 未能遵医嘱服药,例如患者对抗精神病药物持怀疑的态度,不承认有病或害怕药物副作用。
(2)医生方面 医生往往没有认识到抗精神病药物预防复发的指征。
往往医生所建议的维持治疗的时间太短或应用过高的抗精神病药物剂量,后者引起令患者十分难受的副作用。
最重要的是,医生们极少向精神分裂症病人和他们的家属讲解有关抗精神病药物在预防复发中的必要性。
许多医生想当然地认为:
那些伴有认知障碍并且不愿服药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他们5分钟的权威劝说下就会对他们言听计从地服用数年的抗精神病药物,这未免太天真了。
其实,若欲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的顺应性,就应当积极地并且专业化地教育并促动病人及其家属。
显然,改善复发率的根本因素在于医生,对医生的教育是当务之急。
即便是在发达的西方国家例如德国,尚有30%-40%的精神科医生完全缺乏有关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危险性程度的知识,另有30%——40%的医生低估了复发的危险性。
(3)患者家属方面 个别家属生怕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会“损伤”患者的大脑,将患者“吃傻”,因而不听医生再三的劝说,过早减量或者停药造成患者复发。
有的家属甚至一而再、再而三地犯同样的错误。
此种家属需要医生做耐心细致的工作,向患者家属讲明复发对精神分裂症的影响,并说明复发的病人在经过恰当的治疗后其工作能力和社会功能仍然恶化,大多数患者在其恢复一年后仍不能达到复发前的功能水平。
社会功能与患者急性复发的次数呈负相关(即:
复发次数越多,社会功能越低),提示疾病复发会引起患者社会功能的残损。
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预防复发,适用于所有罹患了精神分裂症的病人。
仅有的例外是那些药物治疗的副作用要比疾病复发后果还要严重的病人和精神病诊断尚有疑问的病人。
经验结果表明:
90%的病人在没有抗精神病药物维持治疗的防护下会复发;
复发的社会后果要比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所带来的危害更加严重。
小王自从升上高三之后,成绩每下愈况,每天一回家便躲在房间里不出来,而且几乎很少跟父母说话,也越来越少与朋友联络。
一开始王妈妈以为小王是因为升学压力太大,而出现暂时不适应的情况,岂料小王的状况每下愈况,整日神情怪异,自笑自语,甚至好几天不洗澡。
某天晚上吃完晚饭后,小王竟然像突然发狂似的,脱光衣服在家里跑来跑去,并声称看到阎罗王要夺取他的性命,而父母便是牛头马面,于是便拿起菜刀想要追杀父母。
最后,在一团混乱当中,小王被送入医院急诊,经精神科医师诊断的结果是:
“精神分裂病”。
什么是精神分裂病?
精神分裂病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
一般来说,十五岁到二十岁是最常发病的年龄。
它主要的症状包括思考、知觉、情感、行为等多方面之广泛障碍。
在发病之初,病人可能出现成绩或工作表现一落千丈、社交退缩、个人卫生习惯不良等前兆,就如以上小王一开始出现的征兆,称为“潜伏期”。
在潜伏期阶段,若未予以适当的处置,病情便会更加恶化,而衍生出幻觉(看到或听到一些不存在到的刺激)、妄想(脑海中坚信一个不合理、脱离现实的信念)、语无伦次、行为怪异等症状,就如同上述小王发病时的表现,这称之为“活跃期”。
许多家属因为缺乏对精神分裂病的认识,往往错过了“潜伏期”的警讯,而一但到了“活跃期”时,病人多半已处在严重的发病状态中了。
由于精神分裂病的症状相当特异且戏剧化,所以早期常被认为是“中邪”或“妖怪附身”,或被冠上“疯子”的称号。
时至今日,经过精神医学的不断研究,已指出精神分裂病也是疾病的一种,有其脑结构或生物化学的病因,更可能有其遗传基础,可透过适当的药物来加以治疗。
若病人与家属皆能配合医嘱,用心投入治疗计划,病人对疾病与环境的适应能力应能慢慢好转。
如何照顾罹患精神分裂病的家人?
身为精神分裂病患者的家属,在照顾病人时,有下列几点必须注意。
一有前兆,马上治疗。
精神分裂病的患者在发病或复发初期,常有许多前兆显现在日常生活中,这些前兆在前面已有提及;
身为家属,应提高警觉,一发现徵兆,立即送医治疗,以免错过治疗时机。
配合医嘱,充分沟通。
目前对精神分裂病的治疗,已发展出许多有效的抗精神病剂。
为防止症状再度恶化,许多病患必需长期服药。
然而,许多精神分裂症患者常会拒绝吃药,究其原因,可能有下列几点:
第一、许多药物可能会产生副作用(如眼球上吊、流口水、肌肉僵硬、颤抖等);
第二、每日服药太麻烦;
第三、吃药象徵病人的角色。
这些原因并非无法解决。
针对第一点,家属可协同病人向医生反应副作用的问题,一起讨论是否换药或是否加开解药之问题,目前精神科有许多解药可用来处理副作用之问题,以减缓病人因服药所造成的不适。
针对第二点,通常每天必须服用的是口服药,若对病人不太方便,可建议医师改用长效针剂,每隔几周施打一次,便可同样达到治疗效果。
针对第三点,家属可向病人解释:
“精神分裂病是一种疾病,就像心脏病、高血压、或糖尿病一样,患者必须按时服药才能维持身体健康;
同理,精神分裂病的患者也必须按时服药才能维持心理健康。
”这种类比的建议方式,通常对病人很有说服力。
疏处情绪,提供支持。
精神分裂病患者的挫折因应能力通常较正常人差,因此在面对较大的生活压力时,便可能造成恶化,因而不能承担太大的工作任务。
正因如此,许多精神分裂病患者对自己缺乏自信,认为自己没有价值,对家人不仅没有贡献反而拖累家人。
另有许多病患生活懒散,整日在家中闲晃睡觉,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
还有些病患害怕面对世人的眼光,而不敢重新面对社会。
更有些病患期望自己的心智功能能够回复到病前的水准,结果发现事与愿违,而造成更大的挫折感。
针对这些心理问题,家属在一开始时,应尽量减少病人的心理负担,同时也不要对病人有太高的期望;
随著病人功能的慢慢好转,家属才渐渐提高期望;
倘若病人不断比较自己在病前与病後功能之差异,而心生挫折,家属可鼓励病人改变比较的基准,比较刚发病时和目前康复状况的差异,以营造进步的感觉。
其次,病人的病况好转,不见得代表病人的症状完全消失,倘若病人有残存的症状出现,家属不宜大加指责,而应以较宽容的态度来接纳病人的病情。
此处的接纳,并不代表纵容。
为了鼓励病人表现出较多的适应性行为并减少不适应性行为,家属可与病人共同订立行为约定,规范哪些行为是“适应性行为”(如与人互动、协助家务等),可加以鼓励,哪些行为是“不适应性行为”(如随意大小便、喧闹、乱打电话骚扰别人等),应加以警惕。
再者,为鼓励病人循序渐进地进入社会,以减少心理障碍,家属可以让病人在谋职之前,先经历医疗机构的日间留院病房、社区复健中心、或私人复健机构,待适应之后,再投入职场与社会环境中。
家属也可以将家中许多压力较小的家事(如扫地、清洗厕所等),委由病患处理,让病患自觉对家里有贡献,以提升其自信心与自我效能感。
最后,精神分裂病患的安置与复健,应由医疗人员、家属、与病人三者合作完成,缺一不可。
另外,家属在照顾病患的过程中,势必尝尽各种艰辛的滋味;
许多家属奋不顾身地照料病患,却没想到自己也需要得到支持与肯定。
倘若家属在照顾病人的过程中,遇到任何困难或挫折,可随时向医院的精神科医师、社工师、或心理师寻求专业或情绪上的支持与援助。
家属也可以透过医院所举办的家属座谈会来认识其他家属,互相支持鼓励,形成稳固的社会资源网络。
毕竟,一个人要先把自己照顾好,才有馀力再去照顾别人。
警惕人格心理扭曲
杀死4名同学的马加爵,在人们印象中已成了恶魔般的人物。
而河南杀人狂魔杨新海,杨的作案手段凶狠残忍,先后有67条无辜生命丧于他手。
纵观马、杨的杀人动机与犯罪经历,不难看出其在心理卫生方面存在的严重缺陷,从而导致人格强烈扭曲。
他们是一种社会“怪胎”,审视产生这些“怪胎”的原因,我们不能不想到关于心理健康的问题,想到我们教育的得与失。
讲究卫生,保持健康,这是常识。
可是,不少人一提到健康就只想到加强锻炼、增加营养、预防疾病等,这些无疑都是重要的。
但是,这并不是“健康”的全部含义。
人的一生,难免遭受各种矛盾与挫折,因而心理因素也同样危害人的健康。
假如一个人身体健壮,却缺乏理性,人格异常,那怎能说他“健康”?
所以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解释是:
没有身体的缺陷与疾病,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
反思一下我们的教育,重视政教有之,强化智力有之,推崇体育有之,但心理健康课常常受到忽视,一些有识之士提出的“要培养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呐喊也常常湮没于“考高分”、“上名校”的声浪中。
随着社会竞争加剧、生活节奏加快,随着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的聚集,我们大家都会遇到一个心理健康问题。
假如没有正确的心理健康知识作引导,人的心理就极易在社会压力下扭曲、变形直至崩溃,最后以一种极端的方式向社会渲泄不满,以缓解内心的矛盾冲突。
我们身处在一个社会群体中。
个体当然需要一个自我发展的空间,但个人的空间必须融入社会这个大空间才行。
像马加爵那样为了一些个人龃龉而伤人性命的事,就是典型的不能融入和适应的表现。
社会学家为我们个人的心理卫生设计了一些标准,其中包括“不断学习、了解自己、适应环境、控制情绪、适度发泄”等等,我们不妨对照一下,找到一个良好的心理支撑点。
识别身边的精神病患者
精神疾病的突出表现是异常的思维,混乱的言语,与外界环境不协调的情感,以及怪异、紊乱的行为。
这些是疾病严重阶段的表现。
如果我们留心观察,往往可以发现病人早期出现的一些变化,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个性、言谈和举止方面。
日常生活中,如果一个人较长时间出现以下情况,即提示有精神疾病的可能性。
“追求完美”心理易扭曲
个性改变
当一个人有较长时间的个性改变,似乎变了个人时,就值得我们警惕。
本来性格开朗,爱交朋友的人,变得对人冷淡,与人疏远、孤僻、不合群;
亲友来访时避而不见,与父母妻女也不再像往日一样拉家常;
不关心家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对别人的关心无动于衷;
原本很注意整洁的人变得生活懒散,个人卫生差,居室脏乱,不修边幅。
原本积极上进的人变得不遵守纪律,对工作不负责任,没有进取心,甚至旷工;
既往要求上进的学生变得经常迟到、早退,注意力涣散,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无故逃学,学习成绩下降也觉得无所谓,对周围人的劝告不理睬。
无故变得情绪异常低落,整天闷闷不乐、愁眉苦脸、唉声叹气,感到自己一无是处,不如他人,持续半个月以上不缓解;
好独自呆坐,对周围事物不感兴趣,萎靡不振;
情绪变幻莫测,因鸡毛蒜皮的小事伤心落泪或勃然大怒;
原来性格文静、脾气温和的人变得蛮不讲理,对人没有礼貌,出言粗俗,易发脾气;
原本特别内向、不善表现的人变得情绪异常高昂,整日洋洋自得,趾高气扬,爱管闲事,做事有始无终,自命不凡。
无缘无故的紧张、焦虑、惶恐不安、坐卧不宁、害怕有大祸降临之感。
言谈改变
话多:
一个平时性格非常内向的人突然变得话特别多,喜形于色;
说大话,好与人争执,常做出一些不符合实际的构思和设想。
话少:
平时爱说爱笑的人突然变得沉闷起来,不主动理人,寡言少语;
自己明显感觉到记忆困难,反应迟钝。
话乱:
与别人交谈或写作时,总使用较生僻的词汇,或总是用词不当、不贴切;
在交谈中不能紧扣主题,给人东拉西扯、难以交流的印象;
闭门不出,沉浸在冥思苦想之中,所想内容毫无现实意义,与当时的环境也没有任何联系。
话怪:
疑心重,对别人的言行特别敏感,认为别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针对自己的,听到别人讲话,就怀疑是在议论自己。
这种多疑与正常人的多疑不同的是,虽经事实证实不是如此,但患者仍坚信不疑,无法被说服。
如认为电视上、广播里、报纸上的内容与自己有关;
因感觉同事、邻居,甚至父母、兄弟欲害自己而恐惧不安;
认为自己被别人爱上了(其实对方根本就没有这种感觉),常常与对方纠缠不休。
若身体有些不适,则怀疑被人用先进仪器控制了,或自认为患了某种不治之症。
举止改变
有的人可出现一些变化无常的兴趣和奇怪的爱好,与以往的习惯不一致,给人一种离奇古怪的印象。
例如,经常收集一些无意义的物品,甚至随身携带一些果皮、废纸等,收集一些废物并奉为至宝。
做些莫明其妙、令人费解的动作,可表现为走路姿势怪异,动作呆板重复,无目的性等。
例如,某病人走路时,走着走着突然又返回,问其原因,病人也答不出来。
还有一病人将皮鞋泡在装满水的洗脸盆里反复洗刷,问其原因,回答说各人有各人的刷鞋方法。
突然出现一些出乎周围人意料、不可理解的行为,例如,没有任何原因,突然决定放弃一份很好的工作,或者突然决定休学或放弃学业。
例如,某高校学生学习成绩良好,突然决定退学,并很快办理退学手续。
问其原因,回答说很累,想休息一两年。
沉默不语,面无表情,或呆立、呆坐、双眼发直,独处、不爱交往,或喃喃自语,哭笑无常,令人不解。
动作迟钝,做事丢三落四,刚放下的物品,转身就找不到了。
你为何满腹牢骚
经常忘记许下的诺言或应该完成的任务,工作中常发生差错,工作效率明显下降。
原来勤俭节约的人变得胡乱花钱,过分注重打扮,出手大方,甚至大肆挥霍,不计后果。
有的感觉到自我、他人或外界发生变化,并给予不合理的关注。
如有一女病人,感到自己的脸长得不对称,并越来越厉害。
她在家里频繁照镜子,并多次到医院要求做矫正手术。
虽然医生耐心解释,不需要手术,但病人仍为此而苦恼、惶恐不安,长时间呆坐在镜子面前(窥镜)端详自己的面容。
以上是精神病人发病早期常出现的异常表现。
但并不是说有上述表现的人就一定是精神病患者,只不过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首先,要弄清楚出现以上症状是否有原因。
如果确实有一定原因,周围人就要多关心、多理解、多支持,帮助他们化解矛盾。
如果还不能改善其异常表现,最好及时看精神科医生。
其次,如果无缘无故出现上述表现,且持续存在,一定要由精神科医生决定是继续观察,还是开始治疗。
最后,人们一定要正视问题,切莫讳疾忌医,一厢情愿地把异常表现解释为受刺激、心眼小、想不开等,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甚至酿成大祸。
精神分裂症常识普及
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就是大家通常所说的“神经病”,其实这个定义原本是没有任何歧义的,但是由于精神分裂症的复杂性,发病时的危险性,人们对此病的恐惧性,所以一提起“神经病”大家都会诚惶诚恐,唯恐避之而不及。
其实只要对精神分裂症稍有认识便不会如此,下面本文,对大家关注的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的若干问题,进行一些常识的普及,希望对您了解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有所帮助。
精神分裂症患者危险吗?
医学家曾对这个问题做过不少研究。
一般而言,绝大多数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都没有伤害别人的倾向,只有小部分患者可能对他人对社会构成危险。
这些人多数未经治疗,或治疗后不肯继续服药以致疾病复发。
在思考精神分裂症与暴力的关系时,我们应该记着:
世上绝大多数的暴力罪行都是没有精神病的人所犯的。
精神分裂症的发生有什么征兆?
一般来说,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发病之前会出现一些征兆,有些人观察到病人的变化不同于一般,但容易忽视,一味认为这些行为及情绪的变化只是正常的反应,并且为病人解释:
他只是工作压力太大而已,或是病人跟女朋友分了手,受了一点打击,才导致表现有点失常。
直到有一天,病人的病情急转直下,家属才猛然发现了大问题,原来病人确实有了精神病。
常见的早期征兆有:
失眠、或日夜颠倒,在不寻常的时间醒着;
脱离朋友,自我孤立,对人漠不关心;
人际关系转坏;
过度活跃、过度安静,或两者交替出现;
无法集中精神或难以做出决定;
对宗教、幽冥的事物过分沉迷;
无端出现的敌意和疑心害怕心理;
对家人及朋友的批评做出过分反应;
不关注个人卫生及仪表;
时常漫无目的地游荡或失踪;
经常写一些幼稚、内容混乱的东西;
不合情理或难以理解的情绪反应;
木无表情;
对声音或光线特别敏感;
呆望长时间不眨眼,或不停眨眼;
病人感到一些熟悉东西的味道改变了;
说话时用词古怪;
奇怪的行为。
因此我们建议各位家属,你对家人了解最深,如果你发现有什么变化,令你觉得不安,请尽早与你关心的家人商量安排诊治,须知有病须求医,讳疾忌医只会让病情加深。
病人拒绝到医院就诊,家属该怎么办?
首先,我们要明白当家属察觉病人有问题而需要求医时,病人自己可能仍未觉得自己有问题。
此时他就认为没有病不需就诊。
有时病人知道自己可能有问题,但不愿就诊,此时,你可以尝试和他讨论一些困扰他的问题,例如你可以对他说:
“我留意到你最近失眠,又无精神,不如到医院去看看,好吗?
”通常家属可安排一位病人最信赖的亲人提出此建议,较为有效。
精神分裂症的标准是什么?
直到现在,医学界仍然没有任何单一化验或测验可以诊断出一个人是否患有精神分裂症。
因此诊断精神分裂症主要是根据症状,即病人及家属的报告和医生的观察而做出的。
但由于有不少其他的疾病也可以形成与精神分裂症相似的症状,所以往往需要做一些化验或特别的临床检查如血液检验、脑电图及CT等,为确定病人是否患有精神分裂症提供帮助。
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的诊断标准是CCMD-3,这个标准是以各种客观观察的精神现象及行为作为诊断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障碍的依据。
上述对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的若干知识的简单普及,不知道对您是否有所帮助呢?
无论身边是否有这样的患者,了解下精神分裂症的常识相信对您日后预防及保健都有一定的作用,因为任何精神类疾病大都是由于压力所致,所以不得不防。
通俗易懂谈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最常见的一种精神疾病,差不多每一百个人中就有一名患者,所以无论农村还是城市我们经常能见到他们的身影,老百姓常说谁谁“疯了”,一般就是指的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属于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人一旦得了这种疾病,就会明显的影响他的功能,比如不能像从前那样干活,劳动挣钱,不能关心家里的人,不能和别人来往,甚至有的连自己的生活都需要别人来照顾,不知道吃不知道喝,更严重的是一些人得病之后,干出一些平常人不会干的事,比如打爹骂娘,砸东西摔家伙,上房跳墙,杀人放火等,大家见了这些人都会尽快躲开,生怕自己被伤着。
还有一点是,跟得了别的病不一样,这些病人不知道自己有病,也不愿意治疗,谁给他看病他和谁急,别人看他们可怜,自己却感觉不到。
他们对家人、对乡亲没有感情可言,成了油瓶子倒了都不扶的主儿,家里人有了病自己跟没事人一样,整天光想着自己的那点事。
每个人都有大脑,大脑是用来想事情的,一个人的语言、行动、思维、感情都和大脑有关,假如大脑出了问题,那他的整个精神心理状态就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精神分裂症就是这样一种疾病,有的病人会出现幻觉,幻觉就是假的东西,本来旁边没有人,他非说听见有人讲话,说得跟真的一样,活灵活现,那声音要是说些让他高兴的事,他就会喜笑颜开,别人看着他在傻笑,要不就会嘟嘟囔囔,自言自语就跟有人和他对话一样;
有的病人会瞎琢磨,乱猜疑,特别多心,总觉得别人是在议论自己,给自己下套,让己上当,严重一些的是往自己的饭里水里放药,可能要害死自己,这是一种妄想,有这种妄想的病人有一定危险性,有可能会先下手为强,伤害别人,再就是别的妄想,比如怀疑妻子(丈夫)在外边有相好的,背着自己和他来往,为这事两口子打架离婚的可不少,还有的闹出人命,以上说的都是对病人不好的妄想,也有好的,比如有人觉得谁谁对自己好,对自己有意思,还要嫁给自己,或者是娶自己,所以死皮赖脸的去找人家,老百姓说的“花痴”指的就是这些人。
人是有手有脚的,总要活动干活,可干什么活得听大脑的,大脑有了病,干的活肯定也不正常,患精神分裂症的病人要不是“文疯子”,要不就是“武疯子”,所谓文的就是呆着不动,不答理人,所谓武的是摔摔打打,跑跑颠颠,其实真正打人的病人是极少数,他们一般是对自己家里人下手,对别人他也害怕。
“多种多样”、“复杂之极”都是对精神分裂表现的恰当形容,患者不能像正常人那样生活,做正常人不能理解的事情,这就基本上可以定义为精神分裂了。
出现上述精神分裂的表现,千万不要忽视,及时就诊医师。
精神分裂症会遗传吗?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不是单一的,而研究重点集中在几个可能的致病因素上。
这些因素包括基因,化学平衡失调,怀孕和分娩期间的并发症。
精神分裂症在同一家族中多发,近亲中有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比没有近亲患者的更容易发病。
精神分裂的病因介绍:
一、病因:
精神分裂病因尚未明,近百年来的研究结果也仅发现一些可能的致病因素。
(一)生物学因素
1、遗传:
遗传因素是精神分裂症最可能的一种素质因素。
国内家系调查资料表明:
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中的患病率比一般居民高6.2倍,血缘关系愈近,患病率也愈高。
双生子研究表明:
遗传信息几乎相同的单卵双生子的同病率远较遗传信息不完全相同的双卵双生子为高,综合近年来11项研究资料:
单卵双生子同病率(56.7%),是双卵双生子同病率(12.7%)的4.5倍,是一般人口患难与共病率的35-60倍。
说明遗传因素在本病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寄养子研究也证明遗传因素是本症发病的主要因素,而环境因素的重要性较小。
以往的研究证明疾病并不按类型进行遗传,目前认为多基因遗传方式的可能性最大,也有人认为是常染色体单基因遗传或多源性遗传。
Shields发现病情愈轻,病因愈复杂,愈属多源性遗传。
高发家系的前瞻性研究与分子遗传的研究相结合,可能阐明一些问题。
国内有报道用人类原癌基因Ha-ras-1为探针,对精神病患者基因组进行限止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分析,结果提示11号染色体上可能存在着精神分裂症与双相情感性精神病有关的DNA序列。
2、性格特征:
约40%患者的病前性格具有孤僻、冷淡、敏感、多疑、富于幻想等特征,即内向性性格。
3、其它:
精神分裂症发病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