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测试07人教版必修23文档格式.docx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测试07人教版必修23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测试07人教版必修23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2011·
镇江模拟)下列现象中能够体现出中国封建自然经济特征的是( )
A.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B.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
C.均有无而通万物
D.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中国封建自然经济的特征:
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其中自给自足是本质特征。
A、C反映的是商品经济;
D只能说明是纺织业,不能说明自给自足。
B表明主要的生活用品自己生产,反映了中国封建自然经济的特征。
5.
(2011·
汕头模拟)《耕织图·
耕图》为南宋作品,为历代帝王所推崇和嘉许,右图为康熙命画家重新绘制的该作品,也反映了清代生产方式。
材料提供的信息说明( )
A.中国古代农业文明一直很先进
B.传统农耕技术没有突破性发展
C.清代出现一牛一人的耕作技术
D.水田耕作表明经济重心在南方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
作品反映了中国古代借用牛力耕田这一农业生产模式。
“历代帝王所推崇”反映了清代生产方式,表明传统农耕技术没有突破性进展。
A、D两项结论未准确反映材料含义,C项表达不符合史实。
6.宋代江苏吴郡“地沃而物伙,稼则刈(收割)麦种禾,一岁再熟”。
这表明了( )
A.垄作法得以推广 B.套作制的普及
C.一年两熟制出现D.一年三熟制产生
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读取与理解。
从“稼则刈(收割)麦种禾,一岁再熟”判断,选C。
材料中没有具体提及“垄”与“沟”,故排除A,材料中“麦”与“禾”并非同时生长的作物,故排除B。
材料中提及“一岁再熟”,故排除D。
C
7.(2011·
泉州模拟)农耕文明催生了较为完善的土地制度。
“这是按照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但是仅分配国家掌握的土地,不触动地主的原有土地”。
这段材料描述的土地制度是( )
A.井田制B.君主土地私有制
C.均田制D.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
面对土地高度集中,历朝政府都采取措施抑制兼并,以维护小农经济,巩固统治。
北魏至唐前期,政府实行均田制,制定官民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限制土地买卖,这种制度是均田制。
8.(2011·
绍兴模拟)下面描述的是古代生活在关中地区的一个人发迹的故事。
你认为这四项可能真实的是( )
①他在公元前350年发生的一次战争中立功,得到国君赏赐的50亩土地
②第二年,他辛勤耕种,喜获丰收,政府免除了他的徭役
③第三年,他又买了几十亩土地,成了大地主
④几年后,他卖掉土地去经商,得到了政府的奖励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理解能力。
①③反映了战国时期土地所有者获取土地的两种方式,②体现出当时统治者对农业生产的重视与鼓励。
④结论不符合史实,当时,弃农经商得不到政府的奖励。
A
9.明朝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廛”。
这一材料反映了( )
①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佃农对地主的依附关系减弱
③佃农有权支配自己的劳动产品
④农产品的商品化趋势增强
A.①②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农民身份的提高,租佃制普及到全国。
佃农对地主的依附关系相对减弱,生产自主权大为提高,在支配产品方面也获得了适当的发言权。
D
10.(2011·
淮安模拟)明清时期,制瓷中心景德镇发展迅速,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其规模和数量逐渐超过专门为官府服务的官窑,出现了官府委托民窑代烧瓷器的现象。
这段材料表明这一时期( )
A.官府力图控制民窑生产
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生产技术提高,商品经济发展
D.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为官府服务的官窑以技术先进、要求严格而著称,“委托民窑代烧瓷器”说明民窑生产技术已与官窑不相上下,C正确;
“委托民窑代烧”不能反映出“控制民窑”的目的,A错误;
从材料中无法看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和雇佣生产关系的产生,B、D错误。
11.(2011·
山东潍坊第二次质检)2007年12月,宋代沉船“南海一号”的打捞吸引了全球的目光。
考古工作者已经从“南海一号”上整理出大量珍贵的文物。
以下文物不可能从该船发现的是( )
注意“南海一号”属于宋代,而珐琅瓷瓶出现在清代,所以不可能在这条船上发现。
12.“至州桥投西大街,乃果子行,街北都亭驿相对,梁家珠子铺,余皆卖时行纸画、花果铺,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
”材料中记录的内容最早可能出现于( )
A.隋朝B.唐朝
C.北宋D.明朝
本题考查提取信息解答问题的能力。
从材料中看出,当时“坊”和“市”的界限已打破,这种现象最早出现于宋代。
13.近日,广东省在阳江海域从“南海一号”宋代商船中打捞出珍宝8万余件。
下图是从“南海一号”打捞起来的各种瓷器,其中不可能有( )
①青瓷 ②白瓷 ③彩瓷 ④青花瓷
A.②③B.①④
C.③④D.①②
本题考查学生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
通过设置的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不同时代瓷器的辨识能力。
其中青瓷最早出现在东汉,白瓷出现于南北朝时期,宋朝时期当然会存在。
而彩瓷出现在明朝,青花瓷出现在元朝,自然在宋代商船中不会出现。
14.有学者提出:
大体而言,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
其“微澜”主要表现为( )
A.手工工场兴起B.城市商品经济繁荣
C.地域性的商人集团形成D.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的能力。
宋元时期商品经济得到比较快的发展,北宋东京城和元大都的繁荣即是最典型的例子。
但从整体而言,当时仍然是自然经济为主,大多数农村地区达不到大城市的发展程度,故称“微澜”。
15.(2011·
长沙模拟)丝织重镇盛浙镇,本来是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
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
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
四方大贾辇(niǎn,载)金至者无虚日,……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材料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
A.盛浙镇丝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明清政府重农抑商措施失效
C.工商业发展促进城镇的发展
D.自然经济受到工商业的冲击
仔细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材料反映了清代盛浙镇商品经济发展的情况。
注意本题不能选A,因为资本主义萌芽必须有雇佣关系出现,材料体现不出这一点。
16.(2011·
启东模拟)下图为明代对外贸易流程简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明代官方朝贡贸易渐趋兴盛
B.江浙丝织品行销世界,中国白银大量外流
C.这种贸易带动了中国国内手工业的兴盛
D.西班牙的白银,主要来自东南亚地区
本题考查观察和分析理解能力。
当时的贸易和官方朝贡贸易不是一个概念,因为图示明显的是交易行为。
从白银流向图可以知道B、D不准确。
交易的内容是手工业品,因此会产生C项结果。
17.唐朝时,富商王元宝、杨崇义、郭万金等“各以延纳四方多士,竞于供送,朝之名僚,往往出于门下。
每科场文士集于数家,时人目之为豪友”。
这表明唐代( )
A.废止了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B.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C.政府注重调动商人的积极性
D.开始形成官商勾结的风气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理解历史概念的能力。
A、D两项结论不对,C项结论与题意无关。
中唐以来,重农抑商政策有了某种松动。
朝廷对海外贸易的鼓励和官商分利政策的实行,使商人地位得以提高。
材料反映了这一史实,故B项符合题意。
18.(2011·
威海模拟)曾经在央视热播的连续剧《乔家大院》,向我们展现了一代晋商乔致庸的传奇一生。
明清时期以晋商为代表的商帮出现的历史条件主要有( )
①政府放弃了歧视商人的政策
②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小农经济与市场联系加强
③商业市镇兴起,城镇经济繁荣
④货币经济占据主导,白银使用广泛
A.①②③④B.①②④
C.①②③D.②③④
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
明清时期,朝廷依然坚持抑商政策,限制商人活动,故①不符合史实。
②③④表述符合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状况,推动了以晋商为代表的商帮出现。
19.(2010·
通化模拟)徐光启说;
“今北方之吉贝(木棉)贱而布贵,南方反是,吉贝则泛舟而鬻诸南,布则泛舟而鬻诸北。
”这不能反映出( )
A.生产的区域专业化趋势加强
B.原料生产与加工制造业的分离
C.区域间长途贩运业的发展
D.清代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
材料反映了木棉和布两种商品在南北分布不均的状况,这种状况导致了长途贩运业的发展,反映出A、B两项。
但并没有反映出雇佣生产关系的出现,因此也反映不出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0.(2011·
盐城模拟)韩非子视商人为“邦之蠹也”(蠹,蛀虫)。
下列观点与之明显不符的是( )
A.“今驱民而归之于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
B.“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C.“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D.“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
所谓视商人为“邦之蠹也”,即是重农抑商政策,B项反映了工商皆本的主张,与韩非子观点不符,故选B项。
A、C、D三项均是重农抑商思想的反映,排除。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题12分,第22题8分,第23题15分,第24题15分,共50分)
21.(2010·
江苏扬州)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春秋时期的铁锄(右图,1953年出土于湖南长沙子弹库)
管仲对(齐桓公)曰:
“……美金(铜)以铸剑戟,试诸狗马;
恶金(铁)以铸锄、夷、斤,试诸壤土,别甲兵大定!
”
——《国语·
齐语》
在我国,铁器的出现可以追溯到3300年前的商代中期……但当时的铁是自然陨铁,而不是人工冶铁。
那么根据考古发现,我国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到2500年前后,也就是春秋战国之际,铁器已经有了斧、铸、凿各种刀具,从而社会历史进入到铁器时代。
——中国社会科学院白云翔
材料二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
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
——黄梅戏《天仙配》插曲
材料三
墨子
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代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深刻地指出,是“社会的转变”促成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
“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
那时的思想学术,无论是南派、北派,都富有独创精神”。
——《论郭沫若三十年的学术争鸣》
请完成:
(1)材料一的内容是围绕什么主题选取的?
能证明这一主题的最有价值的材料是哪一个?
你的理由是什么?
(3分)
(2)上述材料中信息所体现出的历史现象与铁制农具的使用存在着怎样的内在联系?
(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郭沫若将春秋战国时期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的根据。
(4)对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段历史的评价,甲乙两组进行讨论,甲组给出的结论是“战乱与灾难”,乙组给出的结论是“进步与发展”。
如果你是此次讨论的参与者,你如何吸收、融合两组的观点?
(4分)
探究能力是新课标历史学科能力要求的一个重要方面,本题属于探究试题。
回答第
(1)问要注意从三则材料涉及的共同问题中归纳出探究的主题,史料的价值要从时间和可信度上进行把握。
回答第
(2)问要注意运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
回答第(3)问要注意从社会变革、阶级结构和思想活跃等方面概括。
回答第(4)问要注意运用一分为二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分析。
(1)主题: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
最有价值的材料是长沙出土的铁锄。
理由:
第一手材料;
实物史料。
(2)铁制农具的使用为小农经济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墨家代表的是小生产者的利益。
(3)第一,都是社会巨变时期;
第二,社会阶级构成都很复杂,新旧阶级在历史舞台上都很活跃;
第三,思想都很活跃,各种流派交相辉映。
(4)一方面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的转型时期,生产力得以发展,社会经济获得了长足进步,分封制崩溃,郡县制逐渐形成。
在文化领域内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另一方面,诸侯争霸,战乱不断,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但是,进步和发展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特征。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棉布)其幅匹之作,特为长阔,茸密轻暖,可抵缯帛;
……且比之桑蚕,无采养之劳,有必收之效,比之苎麻,免缉绩之工,得御寒之益。
可谓不麻而布,不茧而絮。
虽曰南产,言其适用,则北方多寒,或茧纩不足,而裘褐之费,比最省便。
——王祯《农书》
材料二 国初时,有一妪名黄道婆者,自崖州来,乃教以做造捍弹纺织之具,至于错纱、配色、综线、挚花、各有其法……人既受教,竞相作为,转货他郡,家既就殷。
——《南村辍耕录》
材料三 太祖初立国即下令,凡民田五亩至十亩者,栽桑、麻、木棉各半亩,十亩以上倍之。
——《明史》卷78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1)依据上述材料分析元明时期我国棉纺织业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2)结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谈淡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1)棉布具有轻暖舒适的特点;
棉纺织技术的进步;
政府的重视和推广;
棉纺织品利润丰厚。
(2)经济作物的种植有利于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各地区各民族间的经济交流是促进社会经济繁荣的重要条件之一;
政府的经济政策的导向性,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23.(2011·
烟台统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人陈亮说:
“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材料二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材料三 清雍正帝说:
“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逐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
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
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请回答:
(1)陈亮的观点是否正确?
说明了什么?
(2)从材料二、三中分别归纳黄宗羲和雍正帝的观点。
(3)简要评价黄宗羲和雍正帝的观点。
(4)有一种观点认为“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今天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农、工、商三者之间的关系?
(1)陈亮的观点是正确的。
说明了农业和商业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内在联系。
(2)黄宗羲的观点是农工商皆本;
雍正帝的观点是农为本,工商为末,重农抑商。
(3)黄宗羲的观点反映了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并有利于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顺应了历史潮流,是历史的进步。
雍正帝的观点代表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不利于社会发展,是落后的。
(4)在坚持农业的基础地位的同时,还应大力发展工商业,只有坚持国民经济各部门综合平衡,按比例协调发展,才是国家富强之本。
24.(2011·
江苏南京二模)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宪宗以钱少,复禁用铜器。
时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各道设在京城的办事机构)及诸军、诸使富家,以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号“飞钱”。
——《新唐书卷54·
食货志》
材料二 会子、交子之法,盖有取于唐之飞钱。
真宗时,张咏镇蜀,患蜀人铁钱重,不便贸易,设质剂(古时贸易用的契券)之法,一交一缗(贯),以三年为一界而换之,六十五年为二十二界,谓之交子,富民十六户主之。
后富民赀(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不息。
转运使薛田、张若谷请置益州交子务,以榷其出入,私造者禁之……
——[元]脱脱等《宋史·
食货志下三·
会子》
材料三 票庄经营,为山西极有系统的商业,创始于前清中叶。
当乾隆、嘉庆间,有雷君履泰者,平遥县人,领本县达蒲村李姓之资本,在天津开设日升昌颜料铺。
所贩颜料中,有铜绿一种,出四川省,因自行重庆府制造铜绿,运至天津,以备销售,亦甚获利。
日升昌颜料铺之名,遂喧传四川、天津各处,尚屯所谓票庄也。
尔时各省买卖货物,往来皆系现银。
运输之际,少数由商人自行携带,多数则由镖号护送,故保镖事业,厥时甚盛,精拳术者,亦大有用。
盖沿途不靖,各商转运现银,时被劫夺,虽有保镖武士,一遇多人,则寡不敌众,运输于是不灵。
夫银钱之收交,关于商家之信用,乃萑苻多盗,埂塞路道,银钱之收交爽期,商业之信用将堕,故为各商所深忧。
而才智明敏之雷履泰,出乎其间,乃发明斯业,为金融业开一新纪元焉。
雷君时为日升昌号执事,慨运款之不便,悯多商之束手,遂创兴汇兑一法。
凡往来银钱,无论大宗小款,皆揽收该铺,代为收交。
此响彼应,无需应现,祗烦一信之通,出纳不爽毫厘。
——严懊修《晋商盛衰记》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飞钱的功能。
它的出现对商业的发展有何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交子出现的原因,并指出交子与飞钱相比有何新功能?
(3)根据材料三归纳票号的功能,并指出票号的出现有何作用?
(4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从唐朝到明清我国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什么新趋势?
第
(1)问功能根据材料“以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获得答案,作用根据材料回答。
第
(2)问交子出现的原因从材料中归纳,同时要注意交子属于纸币,其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由此可知其功能是促进货币流通。
第(3)问根据材料概括。
第(4)问注意飞钱、交子、票号都与金融有关,由此可知商品经济发展出现的新趋势。
(1)功能:
汇兑。
作用:
使各地之间的商业往来更加方便、快捷;
有利于商业的繁荣。
(2)原因:
商品经济发展;
铁钱不便于流通;
借鉴了飞钱的功能。
功能:
货币流通。
(3)功能:
存放款;
省路费;
免转运;
防劫失。
(4)趋势:
早期金融业的出现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