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池支模方案Word下载.docx
《清水池支模方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水池支模方案Word下载.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尺寸类型
清水池结构顶板
)m支模高度(
5.5
2)(m支模面积
1280
顶板厚度(mm)
300
二、编制依据
1.1《设施工程施工图纸》
1.2《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1.3《钢管扣件式模板垂直支撑系统安全技术规程》DG/TJ08-16-2011
三、模板支撑系统搭设说明
(1)、支撑系统搭设平台:
本工程模板支撑系统搭设基础面条件好,支撑系统搭设在沉井已浇筑的钢筋砼底板上.
(2)选材:
根据我单位现有材料现场采用钢管扣件式脚手架,主要材料如下表:
材料名称
型号规格
备注
模板
18mm
钢管
?
48×
3.0mm
3.5mm市场基本无货
扣件
直角、对接、转向
方木
50mm*100mm
市场实际尺寸为42mm*88mm,验算按此尺寸计算
(3)、施工人员:
支撑系统作业人员需专业架子工持证上岗,并在项目部组织技术及安全交底后方可进场施工。
(4)、搭设构造要求总体说明
○之间,0.4~0.8之间,梁模下立杆间距为0.6m~0.9m1立杆:
板模下立杆纵横水平间距为具体根据实际断面图确定。
○水平杆:
支撑系统立杆设置纵横向水平杆,立杆与水平杆之间采用直角扣件连接,2步高为1.8m。
○剪刀撑:
垂直方向:
纵横双向沿全高每跨设置三道竖向剪刀撑,垂直剪刀撑底部延3伸至基础面,顶部延伸至支架最顶层水平杆。
纵向剪刀撑在垂直面上与立杆的倾角为45~60.
度,水平间距不大于6m;
水平方向:
沿全平面每隔三步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其中扫地杆层和顶层必须设置水平剪刀撑。
剪刀撑宽度不应大于6m,水平剪刀撑与同一水平面上纵横向水平杆的夹角为45~60度。
(如下示意图)
○4人行斜道:
采用之字型人行斜道;
a、人行斜道宜附着排架或建筑物设置;
步高1.8m,宽度为1.2m,坡度为1:
3;
b、拐弯处应设置平台,其宽度不应小于斜道宽度;
c、斜道两侧及平台外围均应设置栏杆及挡脚板。
栏杆高度应为1.2m,挡脚板高度为200mm;
d、人行斜道的脚手板上应每隔250~300mm设置一根防滑木条,木条厚度宜为20~30mm。
四、支撑施工控制要点
1、根据模板方案、图纸要求和工艺标准,项目技术负责人向施工人员和作业人员进行交底。
2、对材料设备进行检验
3.1新钢管的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有产品质量合格证;
(2)应有质量检验报告,钢管材质检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金属拉伸试验方法》(GB/T228-2010)的有关规定;
(3)钢管表面应平直光滑,不应有裂缝、结疤、分层、错位、硬弯、毛刺、压痕和深的划道;
(4)钢管外径、壁厚、端面等的偏差;
(5)钢管必须涂有防锈漆。
3.2旧钢管的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1)表面锈蚀深度,锈蚀检查应每年一次。
检查时,应在锈蚀严重的钢管中抽取三根,在每根锈蚀严重的部位横向截断取样检查,当锈蚀深度超过规定值时不得使用;
(2)钢管弯曲变形不得使用
3.3扣件的检验
(1)对扣件抗滑性能、抗破坏性能、扭转刚度性能、抗拉性能、抗压性能外观进行检验,根据GB15831-2006《钢管脚手架扣件规范》进行取样。
(2)新、旧扣件均应进行防锈处理。
3.4脚手板的检查
(1)冲压钢脚手板的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新脚手板应有产品质量
(2)不得有裂纹、开焊与硬弯;
(3)新、旧脚手板均应涂防锈漆。
经检验合格的材料设备按品种、规格分类,堆放整齐、平稳。
五、施工工艺及操作要求
5.1楼板施工
5.1.1工艺流程:
放线→支架搭设→龙骨铺设、加固→楼板模板安装→预检。
5.1.2支架搭设:
搭设前应现根据结构尺寸进行支架放样,确定立杆位置;
楼板模板支架搭设同梁模板支架搭设,与梁模板支架统一布置。
立杆顶部直接伸至模板以下,并采用42mm*88mm方木间距25cm满铺;
顶部支撑点位于顶层横杆时,应靠近立杆,且不大于100㎜。
5.1.3剪刀撑。
纵横双向沿全高每跨设置三道竖向剪刀撑,垂直剪刀撑底部延伸至基础面,顶部延伸至支架最顶层水平杆。
剪刀撑宽度不应大于6m,具体根据各分部工程尺寸布置;
纵向剪刀撑斜杆与地面的倾角为45~60度,水平剪刀撑与水平杆的夹角为45~60度。
5.1.4模板安装:
采用木胶合板作楼板模板,一般采用整张铺设、局部小块拼补的方法,模板接缝应设置在龙骨上。
大龙骨采用?
3.0mm双钢管,其跨度等于支架立杆间距;
小龙骨采用42mm×
88mm方木,间距2500mm,其跨度等于大龙骨间距。
挂通线将大龙骨找平。
根据标高确定大龙骨顶面标高,然后架设小龙骨,铺设模板。
5.1.5楼面模板铺完后,应认真检查支架是否牢固。
模板梁面、板面清扫干净。
5.2、斜道
5.2.1、支架采用之字型人行斜道;
5.2.2、人行斜道宜附着排架或建筑物设置;
5.2.3、拐弯处应设置平台,其宽度不应小于斜道宽度;
5.2.4、斜道两侧及平台外围均应设置栏杆及挡脚板。
5.2.5、人行斜道的脚手板上应每隔250~300mm设置一根防滑木条,木条厚度宜为20~30mm。
六、模板及支撑的拆除
6.1拆除前需进行技术交底,拆除过程中需专人监护。
6.2柱、梁、板模板及支撑的拆除必须待混凝土达到设计或规范要求的脱模强度。
柱模板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坏时,方可拆除;
板与梁底模板应在梁板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并有同条件养护拆模试压报告,经监理审批签发拆模通知书后方可拆除。
6.3拆除程序:
(1)、按照先支的后拆原则,自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上下层同时进行拆除作业
(2)、拆除顺序依次为次承重模板、主承重模板、支撑架体。
(3)、拆除大跨度梁下支架时,应先从跨中开始分别向两头拆除
(4)、水平杆和剪刀撑,必须在相应的立杆拆除到相应的位置时方可拆除
(5)连墙件或锁柱加固件,必须随支架逐步拆除,严禁赶前拆除
(6)、拆除过程中支架的自由悬空高度不得超过两步
6.4模板及支撑拆除的顺序和方法。
应按照配板设计的规定进行,遵循先支后拆,先非承重部位后承重部位,自上而下的原则。
拆模时严禁用大锤和撬棍硬砸硬撬。
6.5拆除时,操作人员应站在安全处,以免发生安全事故。
待该片(段)模板全部拆除后,将模板、配板、支架等清理干净,并按文明施工要求运出堆放整齐。
6.6拆下的模板、配件等,严禁抛扔,要有人接应传递。
按指定地点堆放,并做到及时清理,维修和涂刷好隔离剂,以备待用。
七、成品保护措施
7.1模板搬运时应轻拿轻放,不准碰撞柱、板等混凝土,以防模板变形和损坏结构。
7.2模板安装时不得随意在结构上开洞;
穿墙螺栓通过模板时,应尽量避免在模板上钻孔;
不得用重物冲击已安装好的模板及支撑。
7.3搭设脚手架时,严禁与模板及支柱连接在一起。
7.4不准在吊模、水平拉杆上搭设跳板,以保证模板牢固稳定不变形。
浇筑混凝土时,在芯模四周要均匀下料及振捣。
7.5拆摸时应尽量不要用力过猛过急,严禁用大捶和撬棍硬砸硬撬,以免混泥土表面或摸板受到损失坏。
八、质量保证措施及施工注意事项
8.1施工前由木工翻样绘制模板图和节点图,经施工负责人复核后方可施工,安装完毕,.
经高支模管理机构有关人员组织验收合格后,通知监理单位到现场检查、验收,合格后方能进行钢筋安装等下道工序的施工作业
8.2现浇结构模板安装允许偏差: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1
轴线位移
5
2
底模上表面标高
±
3
截面内部尺寸
柱、梁
+4,-5
4
层高垂直度
5m
大于
8
相邻两板表面高底差
6
表面平整度
注;
检查轴线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的较大值。
8.3确保每个扣件和钢管的质量满足要求,每个扣件的拧紧力矩都要控制在40~65N·
m,钢管不能选用已经长期使用发生变形的。
8.4模板施工前,对班组进行书面技术交底,拆模要有项目施工员签发拆模通知书。
8.5浇筑混凝土时,木工要有专人看模。
8.6认真执行三检制度,未经验收合格不允许进入下一道工序。
8.7严格控制楼层荷载,施工用料要分散堆放。
8.8在封模以前要检查预埋件是否放置,位置是否准确。
九、安全施工注意事项
9.1施工现场安全责任人负责施工全过程的安全工作,应在高支模搭设、拆除和混凝土浇筑前向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9.2支模过程中应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安装模板操作人员应戴好安全帽,高空作业应系好挂好安全带。
9.3施工现场作业人员不得从支撑系统上爬上、爬下,应从施工爬梯进入工作面。
9.4搭设、拆除和混凝土浇筑期间,无关人员不得进入支模底下,并由安全员在现场监护。
9.5混凝土浇筑时,安全员专职负责监测模板及支撑系统的稳定性,混凝土采用泵车输送,严禁在出料口集中堆载砼料;
浇筑砼过程中发现异常应立即暂停施工,迅速疏散人员,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待排除险情并经现场安全责任人检查同意后方可复工。
9.6拆模时应搭设脚手架,废烂木方不能用作龙骨。
9.7在4m以上高空拆模时,不得让模板、材料自由下落,更不能大面积同时撬落,操作时必须注意下方人员动向。
9.8拆除时如发现混凝土由影响结构质量、安全问题时,应暂停拆除,经处理后,方可继续拆模。
9.10拆模间歇时应将松开的部件和模板运走,防止坠下伤人。
十、文明施工及环保措施
10.1模板拆除后的材料应按编号分类堆放。
10.2模板每次使用后清理板面,涂刷脱模剂,涂刷隔离剂时要防止撒漏,以免污染环境。
10.3模板安装时,应注意控制噪声污染。
10.4模板加工过程中使用电锯、电刨等,应注意控制噪音,夜间施工应遵守当地规定,防止噪声扰民。
10.5加工和拆除木模板产生的锯末、碎木要严格按照固体废弃物处理程序处理,避免污染环境。
10.6每次下班时保证工完场清。
十一、板模板高支撑架的构造和施工要求:
除了要遵守《扣件架规范》的相关要求外,还要考虑以下内容
1.模板支架的构造要求:
a.梁板的立柱,其纵横向间距应相等或成倍数;
b.立杆之间必须按步距满设双向水平杆,确保两方向足够的设计刚度,其中顶部和扫地杆设加强层;
c、钢管扫地杆、水平拉杆应采用对接;
剪刀撑应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得小于.
1000mm,并应用2个旋转扣件分别在离杆端不小于100mm出进行固定。
2.立杆步距的设计:
a.当架体构造荷载在立杆不同高度轴力变化不大时,可以采用等步距设置;
b.当中部有加强层或支架很高,轴力沿高度分布变化较大,可采用下小上大的变步距设置,但变化不要过多;
c.高支撑架步距为1.8m;
d.梁底加强立杆与水平杆之间加双扣件。
3.整体性构造层的设计:
a.水平加强层可以每三步设置水平斜杆或剪刀撑,且须与立杆连接,与支架立杆扣件连接点应≥4,且≥50%相交立杆总数。
b.在任何情况下,高支撑架的顶部和底部(扫地杆的设置层)必须设水平加强层。
4.剪刀撑的设计:
a.沿支架四周外立面应满足立面满设剪刀撑;
b.中部每隔6m设置剪刀撑。
5.顶部支撑点的设计:
a.顶部以方木为支撑点,垂直于支架顶层横杆铺设;
b.支撑横杆与立杆的连接扣件应进行抗滑验算,当设计荷载N≤12kN时,可用双扣件;
大于12kN时应用顶托方式。
6.支撑架搭设的要求:
a.立柱接长严禁搭接,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相邻两立柱的对接接头不得在同步内,且对接接头沿竖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1000mm,各接头中心距主节点不宜大于步距的1/3;
b.钢管规格、间距、扣件应符合要求。
每根立柱底部应设置底座及垫板,垫板厚度不得小于50mm;
c.确保每个扣件和钢管的质量是满足要求的,每个扣件的拧紧力矩都要控制在40-45N.m,钢管不能选用已经长期使用发生变形的;
d.当立柱底部不在同一高度时,高处的纵向扫地干应向低处延长不少于2跨,高低差不得大于1m,立柱距边坡上方边缘不得小于0.2m,至下方边缘不得小于0.1m;
e、满堂脚手架,在外侧周围应设由下至上的竖向连续式剪刀撑;
中间在纵横向应每隔6m左右设由下至上的竖向连续式剪刀撑,其宽度≤6m,并全平面每隔3步设置一道水平剪沿刀撑。
剪刀撑的杆件底端应与地面顶紧,夹角宜为45-60度。
f、严禁将上段的钢管立柱与下段钢管立柱错开固定在水平立杆上。
7.施工使用的要求:
a.精心设计混凝土浇筑方案,确保模板支架施工过程中均衡受载,最好采用由中部向两边扩展的浇筑方式;
b.严格控制实际施工荷载不超过设计荷载,对出现的超过最大荷载要有相应的控制措施,钢筋等材料不能在支架上方堆放;
c.浇筑过程中,派人检查支架和支承情况,发现下沉、松动和变形情况及时解决。
十二、模板施工安全防范措施
12.1预防坍塌事故安全技术措施
12.1.1模板作业前,根据设计要求、施工工艺、作业条件及周边环境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经单位负责人审批签字,项目经理组织有关部门验收合格签字后,方可作业。
12.1.2模板作业时,支撑系统采用钢管和钢扣件,不得使用严重锈蚀、变形、断裂、脱焊、螺栓松动的钢管和钢扣件。
支撑立杆基础应坚固稳定,并经承载力验算合格。
支撑立杆底部应加设满足支撑承载力要求的垫板。
剪刀撑和立杆应牢固连接,形成整体。
12.1.3模板作业时,指定专人指挥、监护,出现位移时,必须立即停止施工,将作业人员撤离作业现场,待险情排除后,方可继续作业。
12.1.4堆放模板时,严格控制数量、重量,防止超载。
堆放数量较多时,应进行荷载计算,并对模板进行加固。
12.1.5装钉楼面模板,在下班时对已铺好而来不及钉牢的定型模板或散板要拿起稳妥堆放,以防坍塌事故发生。
12.1.6安装外围柱、梁、板模板,应先搭设脚手架,并挂好安全网,脚手架搭设高度要高于施工作业面至少1.5m。
12.1.7拆模间歇时,应将已活动的模板、拉杆、支撑等固定牢固,严防突然掉落、倒塌伤人。
12.2预防高空坠落事故安全技术措施
12.2.1支模安装完毕,经管理机构有关人员组织验收合格后,通知公司质量安全部到现场.
检查、验收,合格后方能进行钢筋安装等下道工序的施工作业。
12.2.2工人上岗前应依据有关规定接受专门的安全技术交底,并办好签字手续。
特种高处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
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的,应按规定对作业人员进行相关安全技术交底。
12.2.3项目部应按类别,有针对性地将各类安全警示标志悬挂于施工现场各相应部位。
12.2.4对身体不适或上岗前喝过酒的工人不准上岗作业。
施工现场项目部应为作业人员提供合格的安全帽、安全带等必备的安全防护用具。
12.2.5安全带使用前必须经过严格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
作业人员应按规定正确佩戴和使用安全带。
安全带的系扣点应就高不就低,扣环应悬挂在腰部的上方,并要注意带子不能与锋利或毛刺的地方接触,以防摩擦割断。
12.2.6支、拆模板时应保证作业人员有可靠立足点,作业面应按规定设置安全防护设施。
模板及其支撑体系的施工荷载应均匀堆置,并不得超过设计允许荷载。
12.2.7已支好模板的楼层四周必须用临时护栏围好,护栏要牢固可靠,护栏高度不低于1.5m,然后在护栏上再铺一层密目安全网。
12.2.8项目分管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对安全防护设施进行验收,经验收合格签字后,方可作业。
安全防护设施应做到定型化、工具化。
需要临时拆除或变动安全设施的,应经项目分管负责人审批签字,并组织有关部门验收,经验收合格签字后,方可实施。
12.2.9浇筑混凝土时应派专人检查模板支撑有无松动、倾斜、弯曲变形、位移等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停止混凝土浇筑,并即刻进行加固整改。
12.2.10混凝土泵管应用支架垫固放在梁上,不得直接与楼板接触。
12.3监测措施
支模采用扣件式脚手架支撑体系,在搭设和钢筋安装、砼浇捣施工过程中,必须随时监测。
本方案采取如下监测措施:
12.3.1班组日常进行安全检查,项目每周进行安全检查,公司每月进行安全检查,所有安全检查记录必须形成书面材料。
12.3.2日常检查、巡查重点部位:
1)杆件的设置和连接、扫地杆、支撑、剪力撑等构件是否符合要求。
2)地基是否积水,底座是否松动,立杆是否符合要求。
3)连接扣件是否松动。
4)架体是否有不均匀的沉降,垂直度偏差是否超出规范要求。
5)施工过程中是否有超载的现象。
6)安全防护措施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7)脚手架体和脚手架杆件是否有变形的现象。
12.3.3脚手架在承受六级大风或大暴雨后必须进行全面检查。
12.3.4在浇捣支模板砼前,由项目部对脚手架全面检查,合格后方可开始浇砼。
浇砼的过程中,由质安员、施工员对架体检查,随时观测架体变形。
发现隐患,立即停工整改,隐患消除后再施工。
构件允许偏差见下表:
项目张周顾海
允许偏差刘陈俞
检查工具欧保
≤立杆钢管弯曲3m<
L4m6.5m
4m<
L≤海增挺余敏
12≤20≤俢赠瑜赠华
钢板尺国
≤水平杆、斜杆的钢管弯曲L6.5m
≤30
钢板尺
立杆全高垂直度
绝对偏差≤100mm
吊线和卷尺
内H立杆脚手架高度
H/400相对值≤
12.3.5模板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进行监测,每次监测结果必须由监测人、项目经理、项目总监签字,提供给施工、监理、设计及业主等相关单位。
12.3.6监测结果报告必须包括监测项目及允许值、报警值、监测数据处理分析、监测结果评述。
12.3.7监测数据接近或达到报警值时,应组织有关各方采取应急或抢险措施,同时须向市.
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站、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市建筑委员会报告。
12.3.8本分项工程监测项目包括:
支架沉降、位移和变形。
12.3.9监测频率:
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应实施实时观测,一般监测频率不超过20~30分钟一次,浇筑完后不少于2小时一次。
十三、应急救援预案
13.1机构设置
为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能够快速反应、求援,项目部成立应急求援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姜伟军任组长,负责事故现场指挥,统筹安排等。
13.1.1项目部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长:
张志刚组
副组长:
吴海波
当施工发生事故,若应急救援小组组长不在位时,由副组长负责现场指挥救援。
施工现场紧急情况处理流程图应急
发现人
发现后立即向项目经理或现场负责人报告
现场负责人迅速作出判断,下达应急指令;
同时以最快方式向项目部经理报告,并根据情况的严重程度决定是否报警。
项目部经理判定项目部应急措施的适宜性,重大情况立即赶赴现场协助
处理,并向公司工程部和质安部报告。
跟踪应急处理情况,必要时赶赴现场协助处理;
处理完毕后,公司工程部、质评审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必要时修订文件。
安部.
电话:
火警—119;
匪警
—110;
交通事故—122;
急救—120
13.1.2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职责
1)负责制定事故预防工作相关部门人员的应急救援工作职责。
2)负责突发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各类应急救实施的准备工作,统一对人员,材料物资等资源的调配。
3)进行有针对性的应急救援应变演习,有计划区分任务,明确责任。
4)当发生紧急情况时,立即报告公司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并及时采取救援工作,尽快控制险情蔓延,必要时,报告当地部门,取得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帮助。
13.2应急救援工作程序
1)当事故发生时小组成员立即向组长汇报,由组长张志刚立即上报公司,必要时向当地政府相关部门,以取得政府部门的帮助。
2)由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织项目部全体员工投入事故应急救援抢险工作中去,尽快控制险情蔓延,并配合、协助事故的处理调查工作。
3)事故发生时,组长或其他成员不在现场时,由在现场的其他组员作为临时现场救援负责人负责现场的救援指挥安排。
4)项目部指定顾增余负责事故的收集、统计、审核和上报工作,并严格遵守事故报告的真实性和时效性。
13.3救援方法
13.3.1高空坠落应急救援方法:
1)现场只有1人时应大声呼救;
2人以上时,应有1人或多人去打“120”急救电话及马上报告应急救救援领导小组抢救。
2)仔细观察伤员的神志是否清醒、是否昏迷、休克等现象,并尽可能了解伤员落地的身体着地部位,和着地部位的具体情况。
3)如果是头部着地,同时伴有呕吐、昏迷等症状,很可能是颅脑损伤,应该迅速送医院抢.
救。
如发现伤者耳朵、鼻子有血液流出,千万不能用手帕棉花或纱布去堵塞,以免造成颅内压增高或诱发细菌感染,会危及伤员的生命安全。
4)如果伤员腰、背、肩部先着地,有可能造成脊柱骨折,下肢瘫痪,这时不能随意翻动,搬动是要三个人同时同一方向将伤员平直抬于木板上,不能扭转脊柱,运送时要平稳,否则会加重伤情。
13.3.2模板、坍塌应急救援方法:
1)地当发生高支模坍塌事故时,立即组织人员及时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在有伤亡的情况下控制好事故现场;
2)报120急救中心,到现场抢救伤员。
(应尽量说清楚伤员人数、情况、地点、联系电话等,并派人到路口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