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法模拟练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337285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法模拟练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环境法模拟练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环境法模拟练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环境法模拟练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环境法模拟练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法模拟练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环境法模拟练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法模拟练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环境法模拟练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20.我国现行《环境保护法》是( )年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

21.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不可以概括为下列哪一理论?

( )

【正确答案】D

22.受益者负担原则是由( )于1972年提出的“污染者负担原则”逐渐演变、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形成的。

23.( )是我国将公众参与原则制度化的第一部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它在推动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方面功不可没。

A.《环境影响评价法》

B.《环境保护法》

C.《循环经济促进法》

D.《清洁生产促进法》

24.环境保护部标准属于( )。

25.突发环境事件的报告分为初报、续报和处理结果报告三类。

初报实行( )报告制。

26.从落实和执行程度上看,环境质量标准属于( )。

27.被视为环境与资源保护领域的“黄金规则”的是( )。

28.省级人民政府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已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而地方污染排放标准( )。

29.不属于开征环境税的方案的是( )。

二、多项选择题

1.环境标准主要包括( )。

【正确答案】ABCD

2.受益者负担原则的意义包括( )。

【正确答案】ACD

3.受益者负担原则包括( )。

【正确答案】ABCE

4.关于循环经济制度和清洁生产制度的说法,下列哪些是不正确的?

“生产过程”为中心

“节水、节地、节材、节能”和“综合利用”五方面预防环境污染和损害

“废物管理”的污染治理模式明显不同

【正确答案】BC

5.建立环境信息公开与披露制度,公开方式包括()。

C.广播、电视

【正确答案】ABCDE

6.公众参与的内容包括( )。

【正确答案】ABD

7.在各国环境立法上,环境费通常表现为()。

8.为了预防和控制环境污染,国家对从事生产与经营的企业向环境排放( )等行为实行许可证管理。

9.“三同时制度”主要内容包括( )。

10.环境费制度的特征包括( )。

11.损害预防与风险预防的区别在于()。

【正确答案】AD

12.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程序主要包括()。

环境生态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题

1、温室效应温室气体吸收长波辐射并再反射回地球,从而减少向外层空间的能量净排放,大气层和地球表面将变得热起来.这就是“温室效应”

2、活性污泥有机废水经过一段时间的曝气后,水中会产生一种以好氧菌为主体的茶褐色絮凝体,其中含有大量的活性微生物,这种污泥絮体就是活性污泥。

3、生态恢复生态恢复就是恢复系统的合理结构、高效的功能和协调的关系。

生态恢复实质上就是被破坏的生态系统的有序演替过程。

4、生态位在生态因子变化范围内,能够被生态元实际和潜在占据、利用或适应的部分,称作生态元的生态位。

5.富营养化:

由于直接向湖泊排污或农用化肥随地表径流输入湖中,使很多以硅藻和绿藻占优势的湖泊转变成以蓝绿藻占优势的湖泊,这个过程叫富营养化。

6.生态平衡:

一个地区的生物与环境经过长期的相互作用,在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建立了相对稳定的结构以及相应功能,此种状态即稳定态。

7、酸雨:

酸雨通常指pH值低于的降水,但现在泛指酸性物质以湿沉降或干沉降的形式从大气转移到地面上。

二、问答题

1、生态工程的设计原则是什么?

答:

(1)适合性原则

生态工程的目的和用途要适应实际需要,应能解决当地生态环境建设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设计中不能生搬硬套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而需优化技术组合,因地制宜,因势利导。

(2)高效益原则

  作为一种生态经济活动,生态工程强调社会-经济-自然生态系统的整体效率及效益与功能,以生态建设促进产业发展,将生态环境保护融于产业工程及有关生产之中,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或经济欠发达地区,其经济效益高低决定其命运。

(3)生态学原则

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原则

②生物种群优化与和谐原则

③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与生态经济原则

2、简要回答生态失调的概念及标志?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干扰超越了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阈限而使其丧失自我调节能力时,谓之生态失调。

标志:

物种数量减少,环境质量降低,生产力衰退,生物量下降。

3、什么是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法就是以含于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为培养基,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连续地培养活性污泥,再利用其吸附凝聚和氧化分解作用净化废水中有机污染物。

4、环境质量评价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目前以污染为主的环境质量评价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污染源的调查与评价

(2)环境质量指数评价

无量纲指数,即环境质量指数表征环境质量的高低,是目前最常用的评价方法.

(3)环境质量的功能评价

环境质量标准是按功能分类的,环境质量的功能评价就是要确定环境质量状况的功能属性.为合理利用环境资源提供依据。

5、群落的结构包括哪3个方面的内容?

答:

1)群落的水平结构,指群落的内部在水平方向的配置状况和水平格局。

2)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群落成层现象。

3)群落的时间结构,指不同植物种类的生命活动在时间上的差异。

三、论述题

1.论述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与功能。

(1)完整的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四部分组成。

组成生态系统的各成分,通过能流、物流和信息流,彼此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功能体系。

(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形态结构和功能结构。

形态结构即群落结构,功能结构主要是指系统内的生物成分之间通过食物链或食物网构成的网络结构或营养位级。

(3)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基础,是生态系统运转、做功的动力,没有能量的流动,就没有生命,就没有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能量的来源,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太阳能被转化为化学能,化学能在细胞代谢中又转化为机械能和热能。

生态系统的物质,主要指生物生命所必须的各种营养元素。

生态系统中流动着的物质具有双重作用。

首先,物质是储存化学能的运载工具,如果没有能够截取和运载能量的物质,能量就不能沿着食物链逐级流动。

其次,物质是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进行的生物化学过程的结构基础。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构成一个统一的生态系统功能单位。

在生态系统中,除了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还有有机体之间的信息传递。

2.概括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两个特点及其意义。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①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方向和不可逆的②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渐减少,因为在每一个营养级生物的新陈代谢的活动都会消耗相当多的能量,这些能量最终都将以热的形式消散到周围空间中去。

意义:

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如果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断绝对一个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这个生态系统就会自行灭亡。

3、试述荒漠化的主要危害。

1)土地生产力下降:

受荒漠化影响严重的农田产量普遍下降70-80%。

2)草场质量下降:

荒漠化给牧业带来的损失在世界上大多数草原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干旱草原地区非常严重。

3)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

从沙区吹来的沙尘暴,不仅使当地二三米内的视线不清,而且造成大范围内的空气污染,妨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

《环境学导论》复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农业环境:

是以农业生物(包括农作物、畜禽和鱼类等)为中心的周围事物的总和,包括大气、水体、土地、光、热以及农业生产者劳动和生活的场所,它是自然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不等于自然环境的全部。

(2)可持续发展: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持续发展的思想实质,一方面是要求人类在生产时应尽可能地少投入、多产出;

另一方面又要求人类在消费时应尽可能地多利用、少排放。

(3)“三致”问题:

即致癌、致突变、致畸。

环境中致癌物诱发肿瘤的作用,称为致癌作用;

能引起生物体细胞的遗传信息和遗传物质发生突然改变的作用,称为致突变作用;

能作用于妊娠母体,干扰胚胎的正常发育,导致先天性畸形的毒作用。

(4)环境影响评价:

又称环境质量预断评价或环境质量预测评价。

是对可能影响环境的重大工程建设、区域开发建设及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或其他一切可能影响环境的活动,在事前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活动可能引起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和评定,为防止和减少这种影响制定最佳行动方案。

(5)“三同时”制度:

是指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以及区域性开发建设项目的污染治理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制度。

(6)环境保护:

是采取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科学技术的多方面措施,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和破坏,以求保持和发展生态平衡,扩大有用自然资源的再生产,保障人类社会的发展称为环境保护。

(7)固体废物:

是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它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

其中包括从废气中分离出来的固体颗粒、垃圾、炉渣、废制品、破损器皿、残次品、动物尸体、变质食品、污泥、人畜粪便等。

(8)土壤环境背景值:

在理论上应该是土壤在自然成土过程中,构成土壤自身的化学元素的组成和含量,即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土壤本身的化学元素组成和含量。

(9)水体富营养化:

通常是指湖泊、水库和海湾等封闭性和半封闭性水体中,接纳过多的氮、磷等营养元素,水体初级生产力提高,某些特征性藻类(主要是蓝藻、绿藻)异常增殖,使水质恶化的过程。

(10)环境要素:

环境要素又称环境基质,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变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

(11)环境:

是指相对于某一中心事物而存在的所有周围事物的总称。

(12)自然保护区:

在不同自然地带和大的自然地理区内,划出一定范围,将自然资源和历史遗迹保护起来,我们把这个特定的区域,叫自然保护区。

有的称之为天然博物馆或称作自然资源仓库。

(13)污染源:

顾名思义是污染的来源;

或污染物质的发生源。

一般是把产生物理的(声、光、热闹、辐射)、化学的(无机物、有机物)、生物的(霉菌、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及因素的设备、装置、场所等,都称作污染源。

二、简答

(1)简述我国农业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

面临主要问题:

1、自然资源和生态的破坏。

(1)土地超载、土地退化严重;

(2)森林资源少,森林生态功能弱;

(3)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地下水超量开采;

(4)动植物资源下降,濒危物种增加。

2、环境污染。

(1)工业排入的污染物对农业的影响加剧;

(2)农业化学品的污染严重;

(3)畜禽粪尿污染已成为问题;

(4)乡镇企业污染问题相当严重。

(2)简述水力发电对环境的影响。

水电是一种经济、干净、可再生的能源,不会产生环境的污染问题。

但是一般需要建设水库才能获得水电;

而到目前为止,没有一座水库的建造不须付出环境代价。

水库建造的过程中与建成之后,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下列四方面:

(一)自然方面:

大水库可能引起地面沉降,地表活动,甚至诱发地震。

此外,它还会引起流域水文上的改变,再就是水库建成后,由于蒸发量大,气候凉爽且较稳定,降雨量减少,使水库地区的小气候大为改观。

(二)库区水质:

这不仅指流入和流出水库的水在颜色和气味等物理化学性质方面发生改变,而且水库中各层水的密度、温度、甚至溶解氧等都有所不同。

(三)生物方面:

与水库具体的地理位置和季节有关,象依泰普水库建成后,大量的野生动植物被淹没死亡,甚至全部灭绝;

而且腐烂的动物植物尸体更耗尽水中的溶解氧,进一步造成水库内鱼类的大量死亡,甚至另一些生物又可能大量繁殖,结果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

(四)社会经济方面:

建水库改善用水的供应和管理,增加农田灌溉,生产电力以及其他工农生产等社会经济利益。

但同时亦有其不利之处,如居民搬迁后重新定居,会对社会结构产生影响。

如果计划不周,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安排不当,还会引起一系列社会经济的问题。

至于古迹文物的淹没与破坏更是文化和经济上的一大损失。

(3)简述污水灌溉对农业环境的不利影响?

合理利用污水灌溉,能促进农业生产,但若用之不当,也会引起许多污染危害问题。

(一)作物生长不良,农产品产量和品质下降:

污水中,尤其是某些工业废水常含有大量的有毒污染物,若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当灌入农田,必然会伤害农作物,造成农业生产损失。

(二)引起土壤污染:

各种重金属化合物是工业废水中常见的污染物,进入农田土壤中,一般很容易被累积在土壤表层,而且很难被降解迁移。

(三)引起地下水污染:

由于土壤具有一定程度的渗透性,污灌后,污水中的某些物质,主要是一些不易被土壤胶体吸附的离子,易随水迁移。

如NO3—、AsO2—、Cl-、酚、氰等,对浅层井水会造成污染。

(4)我国大气污染的特点和形成的原因。

主要原因:

1.直接燃煤是我国大气污染严重的根本原因;

2.能源浪费严重,燃烧方式落后,加重了大气污染;

3.交通污染源集中于城市;

城市布局、工业布局的不够合理等。

我国大气污染的特点:

1.我国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是降尘的总悬浮微粒,其次是SO2说明以粉尘和SO2为代表的煤烟型污染;

2.我国北方城市大气污染水平高于南方(尤以冬季为甚),冬季高于夏季,早晚高于中午,是大气污染的突出问题;

3.产煤区污染严重,尤以高硫煤区为甚,是大气污染的区域性问题。

(5)简述土壤污染的特点和度量指标。

土壤污染的特点:

1、蓄积性2、隐蔽性3、不可恢复性4、间接危害性。

土壤污染量度指标:

1、土壤背景值2、植物中污染物质的含量3、生物指标。

(6)简述磷肥对农业环境的影响?

磷元素是作为营养三要素之一,它不仅能显著增加作物产量,又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限制因子。

主要有:

1、在土壤中的吸附、固定;

2、水土流失与水体富营养化;

3、磷肥与重金属污染。

(7)简述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压力?

1、人口对土地资源的压力;

2、人口对森林资源的影响;

3、人口对能源的影响;

4、人口对水资源的压力;

5、人口膨胀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8)简述土地资源在利用与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沙漠化的侵吞;

2、水和风的侵蚀;

3、工业和城市的蚕食;

4、土地的污染;

5、土地盐碱化。

(9)简述降低噪声的技术措施?

1、降低噪声源源强的技术措施:

①采用柔性联接;

②提高加工精度;

③限制风机、喷嘴等气流速度;

④减少摩擦,改机械摩擦为活动摩擦;

⑤用焊接代替铆接;

⑥可用液压或挤压代替冲压;

⑦采用阻尼系数高的镀铬件、含锰和镁的合金、塑料材料代替金属零件;

⑧用润滑剂、提高光洁度等减少摩擦。

2、吸声法降低噪声;

3、隔声法降低噪声;

4、消声器降低噪声;

5、个人防护用具。

(10)简述固体废物的特点?

1、资源性:

城市垃圾也含有多种可再利用的物质和一定热值的可燃物质。

因此,近代许多国家已把固体废物视为“二次资源”或“再生资源”;

2、污染的“特殊性”:

固体废物除直接占用土地和空间外,其对环境的影响通常是通过水、气和土壤进行的,是水、气、土壤环境污染的“源头”;

3、严重的危害性:

易燃性、腐蚀性、反应性、毒性、感染性。

四、论述

1.全球变暖将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如冰川消退、海平面上升、荒漠化,同时给生态系统、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

试从C循环的角度,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及应对措施?

(16分)答案要点:

(1)简述C的循环。

(2)分析全球变暖的原因。

例如人类活动使温室气体含量增加;

人类活动导致温室气体被吸收量的减少等。

(3)应对措施:

提高能效或采用替代能源;

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积极开发新技术保护大气环境采取减排温室气体的经济手段;

控制人口增长,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等。

2.2000年对我国18个主要湖泊的调查表明,其中14个已进入富营养化状态。

水体富营养化对水体生态和人们生活造成很大影响,试分析水体富营养化形成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答案要点:

(1)水体富营养化形成的原因:

大气污染;

污染物大量进入湖泊;

人为活动对湖泊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

湖泊内源污染严重;

水体养殖等。

(2)防治对策:

a预防性措施:

减少或消除植物营养物质进入水体;

降低或消除废水中的N、P含量;

推广使用无磷洗涤剂;

防治水土流失;

减少湖边农田化肥的使用量;

调节性措施:

改变水域的水文特征;

生物学、物理法和化学方法。

3.你认为在当前农业生产中,对环境有哪些不利影响,请提出解决此问题的对策。

(1)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如对水体的影响对土壤的影响对大气的影响农业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对水生生物的影响等。

(2)对策:

如合理利用现有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转变传统生产增长方式,切实保护生态环境;

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科技能力;

树立全民环保意识,加强环境保护、持续农业的法制建设;

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走可持续发展农业的道路。

4.我国目前酸雨污染面积占国土面积30%左右,并在一些地区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仅川、黔、两广四省区的农业和森林每年造成的直接损失达18亿元。

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我国酸雨形成的原因、影响因素以及对人类生产生活造成的不利影响

形成原因:

1)纯净的雨雪溶有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形成碳酸,因而具有微酸性。

当大气受到污染,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与氮氧化物,遇到水滴或潮湿空气,即转化成硫酸或硝酸,溶解在雨水中,使降雨的PH值低到5.6以下,形成酸雨。

大气中的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与雨、雪作用形成硫酸和硝酸,随雨雪降落到地面,这种雨或雪叫酸雨。

2)二氧化硫主要来至工业燃煤,我国是个燃煤大国,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的75%;

氮氧化物主要来自于燃料高温燃烧,如汽车尾气,我国是汽车大国;

酸雨是无国界的,国外的区域输送。

影响因素:

人为因素:

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酸雨形成主要原因。

大量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排放。

自然因素:

土壤性质,大气中的氨,大气颗粒物,天气形式

不利影响:

酸雨对土壤、水体、森林、建筑、名胜古迹等人文景观均带来严重危害,不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更危及人类生存和发展。

酸雨使土壤酸化,肥力降低,有毒物质更毒害作物根系,杀死根毛,导致发育不良或死亡。

酸雨还杀死水中的浮游生物,减少鱼类食物来源,破坏水生生态系统;

酸雨污染河流、湖泊和地下水,直接或间接危害人体健康;

酸雨对森林的危害更不容忽视,酸雨淋洗植物表面,直接伤害或通过土壤间接伤害植物。

促使森林衰亡。

酸雨对金属、石料、水泥、木材等建筑材料均有很强的腐蚀作用,因而对电线、铁轨、桥梁、房屋等均会造成严重损害。

我国四川、广西等省有10多万公顷森林也正在衰亡。

世界上许多古建筑和石雕艺术品遭酸雨腐蚀而严重损坏,如我国的乐山大佛,北京芦沟桥的石狮和附近的石碑,五塔寺的金刚宝塔等均遭酸雨浸蚀而严重损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