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区脱贫退出重点工作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2336395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7.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区脱贫退出重点工作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全区脱贫退出重点工作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全区脱贫退出重点工作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全区脱贫退出重点工作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全区脱贫退出重点工作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区脱贫退出重点工作文档格式.docx

《全区脱贫退出重点工作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区脱贫退出重点工作文档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区脱贫退出重点工作文档格式.docx

杨峪河镇安置点“三证”和用地批复未办理到位,整体进度还有差距。

第九名,麻街镇。

肖塬安置点“小配套”工程未动工,堤防工程未开工。

第十名,闫村镇。

安武集中安置点“小配套”和磨沟安置点建设进度较慢,护坡挡墙、卫生室、供水、河堤工程未动工。

第十一名,杨斜镇。

3个安置点的“小配套”推进较慢,月亮湾、海棠岔门窗安装和外墙保温进展缓慢,海棠岔安置点卫生室、供水、河堤工程未动工,月亮湾安置点幼儿园未动工。

第十二名,刘湾街道办事处。

杨湾一期“小配套”工程进展较慢,安置点供水工程、卫生室、社区服务中心尚未动工,幼儿园建设推进缓慢;

杨湾二期项目招投标未完成,“三证”还未办理到位。

第十三名,牧护关镇。

秦关四期安置点整体进度较慢,饮水、河堤工程未动工。

第十四名,沙河子镇。

教堂片区、李堡子小沟口安置点用地批复、用地规划许可证未办理到位,建设进度缓慢,李堡子小沟口安置点供水工程未动工。

第十五名,大荆镇。

西荆五期项目供水工程未动工,“小配套”未动工,大荆五六期项目整体进度较慢。

第十六名,大赵峪街道办事处。

招投标工作严重滞后,施工许可证、用地批复未办理到位,护坡挡墙工程未动工,“小配套”未招标。

金陵寺镇、城关办事处两个镇办2017—2018年无项目建设任务。

(二)存在的共性突出问题

从通报和掌握的情况来看,我区移民搬迁工作目前还存在以下四方面共性问题:

一是建设进度不平衡。

除杨峪河镇下赵塬、吴庄、麻街镇、黑山镇4个安置点已竣工并交钥匙外,其余安置点建设进度较慢,特别是杨峪河镇安置点的3、4、6号楼,刘湾杨湾二期的6号楼、沙河子镇李堡子、闫村镇磨沟村安置点、大荆镇五六期、西荆五期、牧护关秦关四期8个项目进度相对滞后,对标省市9月底前“易地扶贫搬迁住房质量合格,具备入住条件且交钥匙”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存在一定风险。

二是项目管理不规范化。

刘湾杨湾二期、大赵峪泸河涧2个安置点未招标到位,杨峪河镇、陈塬凤山二期、大赵峪泸河涧安置点、沙河子教堂片区安置点、小沟口安置点、腰市江山、三岔河一二期及灯塔安置点等安置点工程手续不完善,已经完工的板桥镇一期、岳村集中安置点、杨峪河下赵塬、牧护关松沟安置点的竣工验收和决算审计工作未完成。

三是配套设施不到位。

刘湾杨湾一期、陈塬凤山二期、腰市镇二期、麻街镇肖塬等安置点“小配套”建设进展缓慢;

杨湾一期、北宽坪三期、沙河子李堡子、板桥镇李河、大荆镇西荆五期、杨斜海棠岔等安置点的供水工程,夜村镇安置点的社区服务中心,杨湾一期、杨斜月亮湾、板桥镇李河幼儿园项目,黑山集中安置点、麻街肖塬、闫村磨沟、杨斜海棠岔安置点河堤工程等“大配套”项目建设滞后,影响了整体项目按期交付使用。

四是问题整改不彻底。

大赵峪办事处、刘湾街道办事处、陈塬街道办事处、腰市镇、沙河子镇对易地扶贫搬迁历次反馈问题整改工作不重视,整改流于形式,集中安置点招投标、“一书两证”、用地批复等关键资料不完善,特别是大荆镇、沙河子镇对资金专项检查中发现的未分项目建账、记账不及时、拆借挪用专项资金、白条入账、决算审计不及时等问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整改不彻底。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下一步,各镇办、各部门要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工作大局,以扎实的举措、有力的行动和过硬的作风,聚焦突出问题、下茬立势整改,全力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各项工作。

一要全力加快项目建设。

各镇办要重点围绕年度目标、建设任务、时间节点和关键环节,紧盯“竣工率、配套率、入住率”三项关键指标,抢抓有效施工期,在确保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制定阶段性工期控制指标,高度衔接各个工序交叉施工,压茬推进安置房建设和“大小配套”建设,聚力补齐项目建设短板,9月底前所有在建的多层安置项目全面竣工,达到入住条件并交付使用,10月底前5个高层安置项目全部竣工,确保2018年减贫计划中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安置房全面达到入住条件,经竣工验收后100%达到脱贫攻坚考核验收标准。

二要切实强化设施配套。

交通、水务、国土、电力、文广、城管、教体、卫计、民政、商务等部门是集中安置点“大配套”项目建设的责任主体,各部门要结合各自工作实际,根据4月20日一季度推进会上交办的240个“大配套项目清单”,合理安排,统筹做好规划设计、资金调度和建设落实工作,精心组织实施,不得推诿扯皮,确保所有涉及的大配套项目必须与集中安置项目同步建成交付使用。

三要对标抓好问题整改。

各镇办要坚持问题导向,以整改工作为重点,着力解决项目建设进度滞后、项目管理不规范、后续产业就业帮扶措施不到位、旧宅基地腾退困难等问题,坚决摒弃侥幸心理,以整改的彻底性杜绝问题的反复性,坚持红线、守住底线,实实在在地整改,真正把各项工作做实做细,进一步健全完善各项内业资料,确保整改经得起各级检验。

区住建局要立足职能职责,8月30日前,会同国土商州分局、区移民办对“十二五”以来的移民搬迁工程竣工质量验收工作开展一次大彻底、大核查,通过监督检查,厘清责任,督促整改,消除隐患。

四要扎实开展旧宅腾退。

各镇办要进一步加大拆旧复垦政策和资金补偿办法的宣传力度,发动村组力量,多做政策宣传和群众动员工作,让群众切实看到益处,得到实惠,积极引导群众腾退。

区移民办要摸清底子,9月底前完成腾退台账的建立,国土部门要做好业务指导和项目报备,各镇办要依照基础信息、按照奖补政策对已实际入住对象抓紧落实拆旧任务,扎实开展腾退复垦。

同时,要注意工作方法,引导搬迁群众合法、合规平稳实施拆旧复垦。

五要严格督查考核问效。

区委督查室、区政府督查室要会同区移民办,继续坚持现场对表奖罚、每周工作汇报、每月督查通报、季度考核点评、年终奖惩兑现五项机制,进一步加大对安置点项目和“大配套”项目建设的督查考核力度,强化结果运用,对8、9月竣工交钥匙的项目管理处进行奖励,对10月底未达到交房标准的有关项目建设管理处负责人全区通报批评,对未完成工作任务影响全区考核成绩的镇办和部门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并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启动问责程序。

区委督查室、区政府督查室、区移民办要将通报存在问题逐镇办、逐单位下发专项督办通知,建立落实台账,限期整改销号。

二、危旧房改造对标自查情况

(一)危旧房改造进展情况

2018年危房改造任务1816户(c级668户、d级1148户),截止8月24日,开工1805户,还有11户未开工(板桥镇2户,三岔河镇5户,杨斜镇2户,黑山镇1户,大赵峪办事处1户);

竣工1783户,竣工率98.18%;

达到入住条件1629户,占全部任务的89.7%。

其中,年度计划脱贫户863户,开工862户,竣工860户、竣工率99.65%,达到入住条件843户,占97.7%;

摘帽村任务313户,开工313户、竣工312户、入住308户。

从任务竣工率、入住率、档案上传及预警信息纠正等指标考量,截止8月24日,各镇办进度综合排名情况依次是:

第1名牧护关镇,第2名腰市镇,第3名北宽坪镇,第4名板桥镇,第5名麻街镇,第6名大赵峪办事处,第7名陈塬办事处,第8名大荆镇,第9名刘湾办事处,第10名闫村镇,第11名金陵寺镇,第12名三岔河镇,第13名夜村镇,第14名杨峪河镇,第15名城关办事处,第16名黑山镇,第17名杨斜镇,第18名沙河子镇。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共性问题(七个方面)

一是入住率偏低。

目前镇办上报达到入住条件1629户,占全部任务的89.7%。

7月31日启动的第一轮入住验收,目前除金陵寺镇未完成内墙粉刷推后验收、杨斜镇正在验收外,其他16个镇办已验收入住达标1100多户。

验收中发现大赵峪办、金陵寺镇、黑山镇存在内墙未粉刷,但贫困户已实际入住的问题。

这种情况属于危改不彻底,不能通过达标验收,3个镇办必须督促尽快完成内墙粉刷,整改到位后,区住建局再安排人员予以验收。

二是超面积问题仍然存在。

2018年政策针对超面积不验收、不兑付,各镇办不同程度存在违规超面积改造的行为,有的严重超标,比如:

三岔河1户6口人,建房二层、面积约300平米,超标192平米;

沙河子1户,2口人,面积约140平米,超标80平米。

三是预警问题整改不彻底。

今年7月省危改监管信息系统正式上线,要求危改台账要进入监管信息系统,系统信息必须与扶贫系统一致,一户一档13张表要扫描上传,不能出现逻辑关系、缺项少项问题,否则系统予以错误预警。

截止8月23日市危改办反馈我区预警问题11项,分别是:

未录入39户、身份证重复或重复享受危改122户、改造后面积超标122户、4类重点对象补贴类型为非中央补助2户、c级危房重建70户、应标记为建档立卡贫困户30户、非建档立卡贫困户29户、无房户15户、竣工日期大于当前日期10户、超面积预警的156户等,有些问题不应该出现,是工作不实不细造成的,具体问题已反馈各镇办,要专人负责,立行立改、彻底整改。

四是个别镇办工作人员不足。

夜村镇只有分管业务镇长一人,没有专门的业务干部,工作一直被动;

有的镇办把业务靠给一个人,工作时有延误。

五是问题整改不彻底。

审计发现的15户违规享受危改补助问题,目前区上已在拨付危改资金中进行了扣减,但杨峪河、大荆、闫村等涉及退还镇办财政危改资金的相关佐证资料还没有收集。

六是卫生厕所竣工率低。

部分镇办还存在重视程度不高,卫生厕所推进慢,落实不到位现象,出现重房屋改造,轻卫生厕所建设的一头沉现象。

从全区完成情况来看,腰市镇已全面完成任务,其它还没有完成的镇办,特别是欠账较大的三岔河镇、闫村镇、杨斜镇、黑山镇,要抓紧推进,尽快赶上危改验收步伐。

七是土坯房摸底不准,鉴定工作进展缓慢。

按照“三卡”、“五不摸”开展土坯户摸底调查工作,第一轮调查摸底工作,明显存在数字反映不真,调查对象不准等问题,进行的第二轮再核实,经过核减,全区共摸出土坯房对象14869户,其中贫困村对象8737户。

全区土坯房数量偏大,鉴定工作偏慢。

土坯房等级鉴定工作以购买服务委托第三方形式进行,原计划在8月底完成,目前与完成任务还有较大差距。

2.个性问题

(1)城关办:

任务15户,全部达到入住条件。

(2)大赵峪办:

任务44户,有2户未竣工未达到入住条件。

(3)陈塬办:

任务32户,4户未达到入住条件。

(4)刘湾办:

任务17户,4户未达到入住条件。

(5)沙河子镇:

任务90户,5户未竣工,9户未达到入住条件;

年度脱贫2户未竣工,2户未达到入住条件,摘帽村1户未竣工未入住。

(6)杨峪河镇:

任务44户,6户未达到入住条件;

年度脱贫1户未达到入住条件,摘帽村2户未入住。

(7)夜村镇:

任务162户,8户未竣工,22户未达到入住条件,年度脱贫6户未达到入住条件。

(8)大荆镇:

任务321户,3户未竣工,56户未达到入住条件,年度脱贫2户未达到入住条件,摘帽村2户未入住。

(9)板桥镇:

任务120户,2户未竣工,4户未达到入住条件。

(10)腰市镇:

任务175户,10户未达到入住条件。

(11)北宽坪镇:

任务17户,全部竣工和入住。

(12)三岔河镇:

任务103户,5户未竣工未达到入住条件。

(13)牧护关镇:

任务67户,已全部竣工和入住。

(14)金陵寺镇:

任务77户,17户未竣工。

(15)麻街镇:

任务84户,2户未达到入住条件。

(16)杨斜镇:

任务261户,6户未竣工,34户未达到入住条件,年度脱贫1户未竣工、未入住。

(17)黑山镇:

任务51户,2户未竣工,6户未达到入住条件。

(18)闫村镇:

任务136户,6户未达到入住条件,年度脱贫4户未达到入住条件。

一是抓改造进度促入住。

对标8月底全部入住时间节点和脱贫退出户“577”标准,各镇办要夯实包抓责任,督促工队、自建户加快进度,确保月底前全部入住。

要坚决杜绝超面积违规建房,坚决执行超面积不验收、不补助的政策要求,坚决摒弃贫困户因建房有负债或不能消除债务而再次致贫或返贫。

二是抓竣工验收促兑付。

区住建局要督促第三方加快入住验收进度,及时向镇办反馈验收结果,督导镇办报送验收名单,及时汇总拟补助到户名册。

区财政局要按资金拨付规范和要求,落实资金配套并及时足额拨付补助资金。

各镇办要按区住建局竣工验收拟补助到户名册和区财政下拨到镇办的补助资金,及时拨付补助到农户或工队,9月底前补助拨付到位。

三是抓档案管理促规范。

8月24号全省危房改造推进会要求,要进一步规范户纸质档案和系统数据档案,确保农户信息真实和准确,2018年计划脱贫户、深度贫困村和摘帽村要作为重点预警和督办。

区住建局要做好业务指导和工作督促。

各镇办要确定专人负责,规范档案录入,务必按期完成,确保系统和户档案的完整性、规范性和一致性,9月底前档案规范到位。

四是抓预警问题促落实。

区住建局要以周五例会为抓手,坚持问题导向,重点从计划脱贫户和摘帽村、档案建立、卫生厕所建设四个方面抓推进,对各镇办周进度进行排名通报,对工作落实不力、责任不实、拖沓不前、作风敷衍的镇办要及时下发督办函,限期整改。

要及时和上级主管部门沟通汇报,及时反馈指导各镇办,建立信息预警整改台账,狠抓问题整改落实,确保9月底前完成整改任务。

五是抓土坯房摸底要准确。

各镇办要严格落实“三卡”和“五不摸”要求,对土坯房上报情况从严从实再核定。

要做好第三方鉴定工作配合,务必于9月中旬前,完成贫困村非四类重点对象危房调查、等级鉴定和土坯房鉴定工作,真实反映农村土坯房现状,为确保住房安全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三、村级班子建设、“四支队伍”整合、党员作用发挥工作对标自查情况

(一)关于加强村级班子建设情况

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开展以来,坚持强化领导指导,注重拓宽选人渠道,严格按照换届程序和纪律办事,目前所有村(社区)“两委”换届全部结束,新当选的“两委”班子中大专及以上学历达16.7%,较上届提高6.8%;

45岁以下委员达41.1%,较上届提高10.6%;

村委会成员中党员达30.3%,较上届提高3.4%;

初中学历占29.9%,较上届下降4.1%;

55岁以上占18.9%,较上届下降17.8%;

村委会成员中非党人员占69.7%,较上届下降3.4%,实现了“三升三降”的目标,质量明显好于往届。

但在工作运行过程中,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部分村“两委”班子工作还不够熟悉。

虽然对全区村“两委”班子进行了全员培训,但根据日常督查和集中培训测试效果来看,部分村“两委”班子负责人对党建业务和脱贫攻坚政策掌握不扎实。

二是少数村“两委”班子能力不强。

少数村干部学历不高,政策理论水平有限,准确传达上级政策有差距;

个别村干部发展意识不强,带富能力有限,在帮助群众致富脱贫上能力不足。

三是村干部管理有宽和软的现象。

部分镇办党委从严管党治党力度不大,履行党建主体责任不力,对村干部管理失之于宽、失之以软,不敢严格大胆管理,压力传递存在层层递减现象。

四是村级后备干部培养储备不足。

因年轻有致富能力的党员外出较多,村级后备干部培养储备数量不足,能充实到村级组织中的新鲜血液不多。

下一步将采取以下工作措施,切实抓好落实。

一是推进支部标准化,增强战斗堡垒作用。

制定全区基层党建标准化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各领域党建工作标准和星级标准化党组织考核验收办法,通过查问题、强弱项、补短板,夯实基层基础,提升组织力。

拟在8月中旬召开全区基层组织标准化建设现场观摩推进会,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提升、全面过硬。

二是加强培训指导,提升村级班子履职能力。

有针对性开展脱贫攻坚政策、党建业务知识培训,不断提升履职能力。

持续深化“双强双补”活动,推行“党支部+‘三变’改革+集体经济+贫困户”党建促脱贫模式和“党员+合作社(协会)+贫困户”党员示范带动模式,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和产业短板,逐步消除薄弱村空壳村。

三是健全完善机制,加强日常管理。

制定《基层党组织书记履行主体责任考核办法》,健全完善党组织书记履行党建主体责任考评体系。

出台《商州区村干部从严管理十条规定》,扎实开展村“两委”换届回头看,建立村级班子定期研判制度,建立村干部动态调整机制,对不称职不胜任的村干部要坚决予以调整。

四是拓宽选用渠道,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

制定后备人才培养规划,健全村级后备干部库,从农村致富带头人、大学生村官、外出务工创业人员、复员退伍军人等优秀人才中充实后备干部力量。

建立结对联系村级后备干部制度,确保每名村级后备干部有人帮有人带,开展实践锻炼,促进后备干部培养有目标、有实效。

(二)关于有效整合“四支队伍”力量情况

成立区驻村工作领导小组和驻村工作队管理办公室、脱贫攻坚督察团和六个常态化干部纪律督查组,为全区124个贫困村和53个贫困发生率超过10%的非贫困村调整选派177名第一书记,选拔抽调270名优秀干部组成扶贫工作队驻村开展工作。

出台了《驻村工作队管理办法》《驻村工作队从严管理十条规定》,召开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动员会、培训会两次,运用“三项机制”提拔重用脱贫攻坚一线优秀干部71名,为区扶贫局调整充实科级领导5名,表彰奖励优秀驻村第一书记20名、脱贫攻坚先锋50名。

组织召开贫困村脱贫攻坚“四支队伍”专题组织生活会177场次,下发整改通知通知书124份,整改通报1期,约谈单位负责人15人次,党纪立案1人,持续传导压力。

但在工作中,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个别驻村干部作用发挥不够。

个别第一书记基层工作经验少,对驻村帮扶“做什么、怎么做”心中无数,存在履职信心不足、本领恐慌的问题。

二是驻村帮扶干部作风不够扎实。

从督查检查情况看,部分驻村工作队存在走读现象;

个别驻村工作队驻村工作不严不实,存在脱贫产业底子不清、政策不熟、出勤不出力等问题。

三是个别驻村工作队帮扶合力不够强。

主要表现在多个单位包扶一个村时,力量整合不够,存在各自为政、推诿扯皮、责任不清等问题。

一是夯实职责任务,促进担当作为。

根据包扶村情实际,明确驻村工作队工作计划和年度任务,切实做到目标任务、时限要求、方法步骤、工作措施和责任主体“五个明确”。

多个单位包扶一个村的,及时组织选派单位召开联席会,明确工作队长为第一责任人,统筹管理好驻村干部。

二是加大培训力度,提升履职实效。

重点围绕脱贫政策、“党支部+‘三变’改革+集体经济+贫困户”模式,组织举办观摩会、座谈会和培训会,进一步增强驻村帮扶干部履职能力。

三是强化监督监管,推动工作落实。

严格落实驻村工作队“十条规定”,充分发挥脱贫攻坚督察团和六个常态化干部纪律督查组作用,逐月通报各级驻村帮扶工作情况,及时召回调整不称职的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持续传导压力。

(三)关于发挥党员引领示范作用情况

制定《全区“党员+”融合教育实施方案》,出台《商州区农村党员分类积分管理办法》《商州区基层党组织“一报二审三查”管理考核办法》,创新主题党日形式,推行党员承诺践诺、积分管理、民主评议“三位一体”党员管理体系,探索“党支部+‘三变’改革+集体经济+贫困户”党建促脱贫模式,全面推行“党员+合作社(协会)+贫困户”党员示范带动模式,新增新型经营主体150个、产业大户230户;

完善党组织党员帮扶带动机制,1380名党员致富带头人带动贫困户6898户20963人,促进联产联业联营,增强了“造血”功能,党员示范带头作用得到彰显。

一是部分党员带头示范作用发挥不够。

少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强,党员致富带头人、党员产业大户较少,帮带作用发挥不够。

二是部分党员致富带富能力不足。

部分党员自身致富能力不强,比较贫困,没有能力帮助别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不足。

一是进一步提升党员致富带富能力。

充分运用远程教育和电化教育优势,组织农村党员干部进行政策法规和致富技能学习,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并及时跟进服务。

二是进一步创新党员教育模式。

持续深化“党员+”融合教育,探索开发“智慧党建”,发挥远程教育站点优势,办好党建网站和微信公众平台,创新“主题党日”方式内容,拓宽党员教育路径。

三是进一步增强党员示范带动作用。

强化四支队伍管理,分期轮训各领域党组织书记,抓好村级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

持续深化“双强双补”党建领航脱贫攻坚主题活动,鼓励扶持党员发展产业、创办领办项目。

精心挖掘农村致富带富党员先进典型,大力宣传,不断激发党员的干事创业动力,努力形成了共同富裕的良好氛围。

四、扶志扶智工作对标自查情况

按照脱贫攻坚任务要求,今年全区拟脱贫的63个贫困村必须创建成区级以上文明村,同时在扶志扶智宣传教育方面选树典型、加强宣传。

围绕这两项任务,多次召开工作协调推进会,专门部署、统筹推进。

制定下发《商州区“三强化三提升”扶贫扶志工作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扶志扶智工作的通知》,全面安排全区扶志扶智工作,深化细化工作任务,夯实工作责任,对镇办(部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三强化三提升”扶志扶智工作、文明单位创建等工作落实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督查,下发问题清单,责令限期整改,确保两项重点工作顺利推进。

总体来看,全区上半年扶志扶智工作整体平稳向好,三岔河镇、金陵寺镇、牧护关镇、大荆镇重视程度高,工作创新力度大,成效显著。

(一)存在问题

一是安排多落实少。

深入一线的次数偏少,到偏远村督查还不够。

镇办对扶贫扶志工作重视程度不高,责任落得不实,工作推进缓慢,特色亮点不突出。

二是基层文化建设资金短缺、人力不足。

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建设需要资金支持,村上普遍反映开展文化活动缺少资金支持,也缺乏专业指导。

群众文化活动组织力度不大,积极性不高。

文广系统专业人才短缺、年龄结构偏大,制约文化惠民工程的实施。

三是工作开展不平衡。

全区大部分镇办对扶贫扶志宣传教育和乡俗文化建设工作认识到位,比如刘湾办事处虽然做了工作,但档案资料收集不齐全,扶贫扶志工作的制度框架还不够完善,板桥镇、夜村镇在扶志扶智认识上还有误区,城区各办事处红白理事会的作用发挥还不明显,大部分镇办没有举行“道德讲堂”,没有考虑让群众精神也“富”起来的需求,没有把脱贫攻坚、扶志扶智工作看成是凝聚人心、移风易俗的大好机遇来抓,存在重硬件轻软件的倾向,造成精神文化建设滞后,群众脱贫内生动力不足。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抓督查促落实。

按照“三强化三提升”扶贫扶志工作方案安排,每季度对各镇办进行一次督查检查,紧盯63个拟脱贫村,督促落实好扶贫扶志宣传教育、乡俗文化建设和文明村创建工作。

适时召开现场推进会,对工作落实不力的相关责任人进行约谈。

通过定期不定期的督查指导,从严传递压力,确保真正把文化惠民、扶贫扶志的好事办实、实事办好。

二是抓文明转民风。

开展“优秀村规民约”、十佳道德评议会、十佳红白理事会评选活动,突出典型示范引领,将“一约四会”建设持续深入推进,使其成为乡风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和有效载体。

建好用好村(社区)“道德讲堂”和“善行义举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