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和处理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关系.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232779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理解和处理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关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如何理解和处理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关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如何理解和处理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关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如何理解和处理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关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如何理解和处理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关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如何理解和处理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关系.doc

《如何理解和处理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关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理解和处理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关系.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如何理解和处理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关系.doc

如何理解和处理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关系

束义福

(一)

原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对活动课的表述是:

“活动课程是指学科课程以外,由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项目和活动形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创新性、趣味性以及非学科性为主要特征的多种内容的课程。

由此可见,活动课程重点在于:

一是活动课程首先是一种课程,体现在“目标上”和“计划上”;二是活动课程的构成减分是活动,由活动项目及活动方式组合向成,三是活动课程不应排斥学科课程,应根据教育方针和目标,将具有系统教育作用的活动进行精心设计,使之与学科课程相辅相成;四是活动课程应重视学生的本性,充分调动其主动性和积极性。

因此,活动课程不是脱离课堂的活动行为,也不是紧张教学过程中的间歇和调剂,它是一种教学行为,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今年部分省市实施新课程计划开设活动课,这一开放式的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的新观念,对我国传统的课程观是一个新突破,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发展,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活动课程的开设,是新课程体系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与学科课程共同构建基础教育的发展格局,如同一鸟之双翼,学科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在原来具备的一定的直接经验的基础上,借助书本知识,通过概念和推理来掌握前人留下的间接经验,学习中获得的间接经验占优势,活动课程则通过学生素身参与各类实践活动,获得对自然和社会事物大量的直接经验。

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相辅相成,为给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创造了极有利的条件。

活动课的开设是着眼于知识过程的完整性,力矫旧的课程计划—从教学内容角度—对于这种完整性的人为割裂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开设活动课的目的,就是为了冲破以课本为唯一的知识载体,以书本知识为主要经验来源的旧的基础教育格局,通过活动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使知识获得趋向于完全和深刻。

活动课程是新课程结构中的重要级成部分,它不是学科课程的补充和延续,它本身有着独特的教育功能。

著名的课程学者奥立佛曾对两种课程的特点进行比较分析。

学科课程

1、以学科为中心;2、以教材为内容;3、教材的选择及组织系在组织教学情境之前;4、由教师或外在于教学情境的代表权威控制;5、强调事实的教学知识的灌输为知识而求知或为未来运用而求知;6、强调特定习惯和技能的教学为学习的不同孤立的层面;7、强调改进特定学科特定题材的教学方法;8、强调学习情境的一致性,且尽可能获得齐一的教学效果;9、教育被视为等同于学校教育。

活动课程

1、以学习者为中心;2、强调学习者全面发展;3、题材系由所有学习者在学习情境中合作选择组织;4、由学习者在学习情境中与他人(教师、家长、校长、视导等)共同控制;5、强调意义,具有改善生产的立即功能;6、强调习惯和技能的养成为较大经验的一个统整成分;7、强调理解并由学习过程的利用来改善;8、强调学习情境的变化性,学习结果也要有变化;9、教育在协助每个学生成为具有社会创意的个体。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指出:

“传统的学科课程以学科为中心,难以顾及儿童的兴趣和需要。

”他主张“以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使儿童直接获取经验解决问题,锻炼能力。

从奥立佛的对比分析和杜威的主张,我们可以看出单一的学科课程不利于学生与社会生活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与培养,加上学科分得过细,知识重复出现过多既浪费时间又加重学生负担,学生的个性和个性潜能不能很好发挥。

而活动课程的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扩大知识领域,在活动中以发展创造才能为总目标,并根据学生年龄、心理、知识和能力特点确定教育内容,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活动的积极性,其特点是:

1、突出自主性。

以活动为主的学生自我活动为主,以学生全员参与为主;2、强调兴趣性。

活动课注重活动情趣,创设宽松、自由活动氛围,重视愉悦身心的作用;3、重视实践性,学科课程的实践和应用其目的主要是使学生获得更多间接的理性的知识,而活动课程的实践和应用,其目的主要是使学生在具体活动过程中获取直接的感性的知识。

所以,活动课程在发挥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品德,陶冶学生情操,训练良好行为习惯,扩大学生视野,增强动脑、动手能力,增进身心健康,发展人性特长等方面,有着学科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这一切恰恰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必须,是创新教育的必须。

(二)

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应该把二者协调起来,注意学科课程中的书本知识与活动课程中直接经验感受的相互转换,强调活动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仅仅为了提高学生某个方面的特长,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既要充分认识活动课程的动能,又要防止过分扩大活动课程的作用。

在总体上都要服从整体的课程目标,二者都是课程结构中不可缺少的要素,但是在具体编排教学方式评价上,二者有着明显的差别。

从目的上讲,学科课程主要是向学生传授的是人类长期创造和积累的经验的精华,活动课则主要是让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和直接感知的新信息在内的个体教育性经验。

从编排方法上讲学科课程法的是学科知识的系统化、活动课程强调的是学生的活动的系统化两者的系统化都由其载体的不同而不同。

从教学方式上,学科课程主要以教师为主导去认识人类长期积累的知识经验,而活动课主要以学生自主的实践、交往为主获取直接经验和感知,两者都是以学生的主体的教学活动行为。

在评价方面,学科课程强调评价,侧重考察学生的学习结果,而活动课程重视过程评价,侧重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

活动课程的课改类型应朝着多样化方向发展教师应着力于活动课的研究及其在本学科的应用,促进课的类型多样化进程,在活动课类型的探索中,不仅要着力于活动本身把握好开设活动课的目的,而且要切实把握好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过程之间相联系的环节,着眼于学科特点,有计划地安排好着力于感性认识感知与感受的活动过程。

注重结构与功能的匹配。

活动课的功能是相对单一的,它并不要求在每一节课中,展现出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活动全过程,这意味着其结构的安排,不宜太复杂,不要把活动课搞成大杂烩,这样的活动过程自身的特点就不鲜明了。

活动课以教学主体感性经验的获取为其向度,感性经验的涵盖极广,它包涵动静态的直观,也包涵动态的感受,活动课上教学主体感性经验获取的过程应侧重动态的感受,这就要求在课程结构安排上,有效地避免与学科课程的雷同和重复(这里说的活动功能的单一及其结构的相对简单,是对其自身性质的一种界定,不能与其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所起的作用相混同),在具体的教学中以其灵活、新颖生动、有趣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挖掘其潜能,培养创造意识,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提高素质这一统摄活动过程的核心要素,才能维系其与学科课程间的有机联系,才能符合教学主体认知过程完整性的要求,将感性与理性的认识过程统一起来,才能真正优化课程结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发展全体学生身心健康的教学目标。

(231500)安徽省庐江二中束义福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