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气观测基数统计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324437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1.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农气观测基数统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河南农气观测基数统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河南农气观测基数统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河南农气观测基数统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河南农气观测基数统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农气观测基数统计Word文档格式.docx

《河南农气观测基数统计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农气观测基数统计Word文档格式.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农气观测基数统计Word文档格式.docx

加测土壤湿度次数如有变动,全年工作基数才有变化。

①农气薄-2-1全年一般用3册,每册观测地段说明均记10个基数,全年30个基数。

②采取土钻进行测定,取土1米、四个重复,一次65个基数,全年2340个基数;

取土50厘米、四个重复,一次35个基数,全年1260个基数。

③土壤水分变化评述,每年15个基数。

④加测土壤湿度,一般为50厘米两个重复,每次取土基数15个。

每年一般21次,共计基数315个。

(2)作物地段

每种作物地段每年的基本固定基数为25个,总基数因取土、降水渗透深度测定、农田土壤冻结和解冻观测及作物播种或收获时加测墒情的次数不同而不同。

①一种作物一般用1册,每册观测地段说明记10个基数。

②取土同时观测干土层厚度(每次都应观测,大于等于3厘米才记录,小于3厘米不记录)。

取土50厘米、四个重复,一次计35个基数。

③降水渗透深度测定,每次计5个基数。

④农田土壤冻结和解冻观测,每次5个基数。

 

⑤土壤水分变化评述,每种作物每年15个基数。

3.自然物候观测及报表

(1)木本植物

一种木本植物全年观测总基数为110个。

①观测植物地理环境计10个基数。

②物侯期基数:

芽膨大期(含花芽、叶芽)、芽开放期(含花芽、叶芽)、展叶期(含始期、盛期)、花蕾或花序出现期、开花期(含始期、盛期、末期)、果实或种子成熟期、果实或种子脱落期、叶变色期(含始期、完全变色期)、落叶期(含始期、末期),每个物侯期过程(含始期、盛期等)观测计10个基数(一般没有第二次开花期),一种木本植物全部物候期基数为90个。

③物候分析计10个基数。

(2)草本植物

一种草本植物全年观测总基数为80个。

萌芽期、展叶期(含始期、盛期)、开花期(含始期、盛期、末期)、果实或种子成熟期(含始期、完全成熟期)、果实脱落或种子散落期、黄枯期(含始期、盛期、末期),每个物侯期过程(含始期、盛期等)观测计10个基数,一种草本植物全部物候期基数为60个。

(3)候鸟、昆虫、两栖类动物及气象水文现象之闪电、虹、严寒开始

一种候鸟、昆虫、两栖类动物或闪电、虹、严寒开始,全年基本固定观测基数为20个,总基数视记载其绝见、终鸣的次数而定。

①候鸟、昆虫、两栖类动物、闪电、虹、严寒开始的始见、始鸣计10个基数;

要求在有记录以来最早的始见、始鸣期之前,就加强巡视,以免迟测。

②每次观测记载其绝见、终鸣计5个基数,从中选出绝见、终鸣期时不计基数.开始记载并记基数的时间掌握在有记录以来最早的绝见、终鸣期之前10~15天左右。

③物候分析计10个基数。

(4)气象水文现象

①气象水文现象之霜、雪、雷声均摘录自地面气象观测记录,共计9项,全年90个基数。

②气象水文现象之土壤表面、池塘湖泊、河流一般没有明显较长的冻结期,每次寒冷天气过程到来时每天都要进行观测,达到开始冻结或完全冻结以及河流开始流冰、流冰终止时的那一次,均计10个基数,其余每次观测均记5个基数。

从中选出开始解冻或完全解冻时不计基数。

(二)农业气象报表

1.农气表-1

制作、复算,抄录3份,校对3份合计基数

60+20+20×

3+15×

3=185

2.农气表-2-1

3.农气表-3

40+10+10×

3+10×

3=110

(三)农业气象电报

气象旬(月)报电码和土壤湿度加测报电码,每编发1组计0.7个基数。

二、其它观测项目基数

(一)小麦玉米棉花系列化服务监测

1.豫农产资表-1

制作、复算,抄录1份,校对1份合计基数

20+10+10+5=45

2.其它豫农产资表

计算基数的原则为:

系统点的观测内容可以从农气簿-1获得的,不再计基数,另行测定的才计基数;

副点的观测内容按考核办法计算基数后,另加50%;

每个点的每份报表制作、复算,抄录1份,校对1份合计基数为:

10+2+2+1=15

每种报表的总基数为:

(1)小麦

①豫农产资表-2至豫农产资表-7的基数,分别为:

246、275、378、237、289、715个(详见附表8)。

②叶面积系数,干物重测定共8次,每次分别计30个基数,共计480个。

③豫农产资表-8灌浆速度测定,每次30个基数,自开花后10天开始,每两天一次,直到收割。

另加15个报表基数。

(2)玉米

豫农产资表-2

(2)至豫农产资表-5

(2)的基数,分别为:

167、244、389、235个(详见附表9)。

(3)棉花

豫农产资表-2(3)至豫农产资表-6(3)的基数,分别为:

237、213、321、15、15个(详见附表10)。

(二)一般站测墒参考固定地段50厘米的有关规定计算基数。

(三)土壤湿度年简表制作、复算,抄录、校对2份,基数为:

20+5+5×

2+5×

2=45

(四)土壤湿度报

根据关于认真做好全年土壤墒情测定及上报的通知(气业字〔1994〕第47号文件),全年土壤湿度报,每组计0.7个基数。

(五)农气周报电报

农业气象周报电码,每编发1组计0.7个基数。

(六)加测土壤湿度

郑州、信阳、泛区、汤阴、濮阳、新乡、卢氏、杞县、商丘、许昌、汝州、驻马店、南阳、内乡、固始站,7至8月、12月至翌年2月加测土壤湿度,一般为50厘米两个重复,每次计取土基数15个;

每年一般15次,共计225个。

(七)其它工作基数

1.向省辖市局抄报一份豫农产资表-1,另加15个基数。

2.向省辖市局编发自定的电码,每发一组报文,计0.7个基数。

附表1:

稻类观测项目及基数统计

附表2:

小麦观测项目及基数统计

附表3:

玉米观测项目及基数统计

附表4:

棉花观测项目及基数统计

附表5:

大豆观测项目及基数统计

附表6:

油菜观测项目及基数统计

附表7:

烟草观测项目及基数统计

附表8:

河南省冬小麦系列化服务监测点观测项目及基数统计

附表9:

河南省玉米系列化服务监测点观测项目及基数统计

附表10:

河南省棉花系列化服务监测点观测项目及基数统计

附表1 

稻类观测项目及基数统计

系统点观测项目

大田调查(高、低产点)观测项目(注4)

工作基数合计

编制地段说明

 

10

绘制地段分区、测点分布示意图

发育期

高度

密度

有关产量因素

生长状况

产量因素

播种

出苗

*(注1)

评定

13

三叶

移栽

量至叶尖

株数

33

返青

*

茎数

23

分蘖

分蘖盛期

有效分蘖终止期

拔节

(注5)

73

孕穗

抽穗

**(注2)

有效茎数

一次枝梗数

量至穗顶

乳熟

总茎数、有效茎数(注3)

结实粒数

成熟

产量分析取样

在8个密度点中,每个点连续取5穴,沿茎基部剪下取回。

产量分析

穗粒数、穗结实粒数、空壳率、秕谷率、千粒重、理论产量、株成穗数、成穗率、茎秆重、子粒与茎秆比

10项*8/项

80

实产

在作物成熟后与土地使用单位或户主联系进行单收,换算出产量。

20

农业气象条件鉴定

归纳当年该作物生长发育期间的气候特点,对各时段气象因子的利弊简要评述,采用与上一年资料对比的方法写出鉴定意见。

评述的重点是气象因子对产量形成的作用和贡献,以及对品质的影响。

25

报表

农气表-1

制作、复算,抄录3份,校对3份

60+20+20*3+15*3

185

农气表-2-1

其它工作及基数

1、巡视观测(含两个发育期之间的逢5和旬末巡视观测、临近发育期时的隔日观测)每次3个基数。

3X1

2、自然灾害、病虫害观测在系统点每次10个基数,大范围调查每次40个基数。

10X2+40X3

3、主要田间工作记载。

包括栽培管理项目、起止时间、方法和工具数量、质量和效果。

每次3个基数。

4、农试站进行干物质、叶面积、灌浆速度测定每次30个基数。

备注

1、带“*”号该发育期只进行目测、不统计进入发育期的百分率。

2、带“**”号该发育期每日观测。

3、稻类乳熟期,每个小区增加1个密度观测点,共8个点。

故乳熟期密度观测共记40个基数。

4、大田调查可只取2个重复。

5、当系统点进入该发育普遍期后3天内进行大田调查,调查时作物所处的发育期按未进入该发育期、发育始期、普遍期、发育期已过,进行目测记载。

附表2 

小麦观测项目及基数统计

越冬开始

分蘖数、大分蘖数

93

分蘖数、大分蘖数、越冬死亡率

起身

小穗数

开花

**

在8个密度点中,每个点连续取50茎,共400茎,从中取50穗供分析小穗数、不孕小穗率、穗粒数。

小穗数、不孕小穗率、穗粒数、千粒重、理论产量、株成穗数、成穗率、茎秆重、子粒与茎秆比

9项*8/项

72

3X4

30X5

3、小麦乳熟期,每个小区增加1个密度观测点,共8个点。

附表3 

玉米观测项目及基数统计

大田调查(高、低产点)观测项目(注3)

七叶(定苗)

(注4)

总株数

63

抽雄

茎粗

吐丝

总株数、有效株数

茎粗、果穗长、果穗粗、双穗率

茎粗、果穗长、果穗粗

123

在每个小区连续取10株,共40株(含双穗和空杆株)。

齐地面剪下,带回室内,数出有效株数。

将果穗摘下(双穗结在一起),茎秆晒干。

果穗长、果穗粗、秃尖比、株子粒重、百粒重、理论产量、茎秆重、子粒与茎秆比

8项*8/项

64

4、农试站进行干物质、叶面积测定每次30个基数。

3、大田调查可只取2个重复。

4、当系统点进入该发育普遍期后3天内进行大田调查,调查时作物所处的发育期按未进入该发育期、发育始期、普遍期、发育期已过,进行目测记载。

附表4 

棉花观测项目及基数统计

三真叶

(注2)

五真叶(定苗)

现蕾

量至主茎顶端

开花盛期

裂铃

吐絮

果枝数

吐絮盛期

单铃重、果枝数

停止生长

自棉花吐絮开始,每个小区连续固定10株,共40株,每两天收花一次直至拔杆。

记录每次收摘铃数和其中的僵烂铃数。

霜前、霜后花分别晾晒统计。

株铃数、僵烂铃率、未成熟铃率、蕾铃脱落率、株子棉重、霜前花率、纤维长、衣分、子棉理论产量、棉秆重、子棉与茎秆比

11项*8/项

88

其它工作及基数

2、系统点分别在7月15日、8月15日、9月10日观测伏前桃、伏桃、秋桃个数,并进行生长状况评定。

标准为桃子直径>

=2.0厘米,观测后作上记号。

基数为每次10个。

30

3、大田调查分别在7月16日、8月16日、9月11日观测伏前桃、伏桃、秋桃个数,并进行生长状况评定。

基数为每次40个。

120

4、自然灾害、病虫害观测在系统点每次10个基数,大范围调查每次40个基数。

5、主要田间工作记载。

2、如果进行移栽,应记载移栽期和成活期。

(观测这两个发育期应增加13+13个基数)

13+13

4、当系统点进入吐絮普遍期后3天内进行大田调查,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