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一 第2讲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2322750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28.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一 第2讲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一 第2讲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一 第2讲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一 第2讲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一 第2讲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一 第2讲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一 第2讲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一 第2讲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一 第2讲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A.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B.选官须注重才学

C.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D.选官应注重品行

8.(2012山东文综,10,4分)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

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

其目的是(  )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

9.(2012四川文综,12,4分)合理的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力量。

下列制度促进了社会公平的是(  )

A.世袭制B.分封制C.

科举制D.行省制

10.(2012广东文综,13,4分)“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的现象反映了(  )

A.君主专制的削弱B.宗法制的消亡

C.中央集权的加强D.分封制的巩固

11.(2012课标全国,28,4分)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

“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

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

”这反映出当时(  )

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

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

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

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唯命是从

12.(2012课标全国,29,4分)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

“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

”从中国古代历史

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

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

C.专制程度随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

13.(2012天津文综,2,4分)清雍正年间,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

军机大臣多从“亲臣重臣”中遴选,任命谕旨通常说,命某人“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或“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

材料中未能体现出(  )

A.在军机处办理要务易于保密

B.军机处官员便于皇帝宣召

C.军机处官员按才德标准遴选

D.军机大臣多为临时差遣性质

14.(2014江苏单科,21,5分)(节选)历代王朝不断调控中枢权力以维护其统治。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三 (明初内阁大学士)掌献替可否(意即对君劝善规过,议论兴革),……凡上之达下,曰诏,曰诰……皆起草进画,以下之诸司。

下之达上,曰题,曰奏……皆审署申覆(意即审查签收,上报或发回)而修画焉,平允乃行之。

……大典礼、大政事,九卿、科道官会议已定,则按典制,相机宜,裁量其可否,斟酌入告。

——《明史分肮僖弧·

请回答:

(3)据材料三,归纳明初内阁大学士的主要职责;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初阁臣为何不能等同于丞相。

(5分)

15.(2014浙江文综,38,8分)(节选)学习历史,不仅要广泛阅读,更要感悟智慧,融会贯通。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87年“并无大事可叙”。

学者黄仁宇却从此年入手,剖析明中后期社会,写成《万历十五年》。

该著作涉及的重要人物有:

时年24岁的万历皇帝。

他一方面依赖内阁,另一方面又以司礼监太监加以牵制,后来创造了近30年不上朝的专制主义君主制史上的“荒诞奇迹”;

已经去世5年的内阁首辅张居正。

他生前虽然守住了内阁只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的底线,却把内阁政治演绎得有声有色;

在这年去世的名将戚继光。

他曾在浙闽粤沿海大败倭寇,保卫了东南海防;

在内地已成功定居4年多的西方传教士利玛窦。

他从欧洲出发,经过葡萄牙占领的澳门,活跃于广东一带。

——据《万历十五年》编写

(1)阅读材料,联系所学知识,简述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形态,并分析造成政治日益黑暗的重要原因。

(8分)

B组 2012—2014年高考诽嵘庾é

1.(2014大纲全国,14,4分)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后来内阁首辅“俨然汉唐宰辅”。

明代内阁与唐代宰相的相同之处是(  )                  

A.均能独立处理政务B.均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C.都拥有官吏任免权D.都直接管理地方政务

2.(2014四川文综,4,4分)读下表,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  )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

时期

秦汉

魏晋

南北朝

隋唐

宋金

高层

政区

行省

布政使司

统县

路、

府、

直隶州

/州

县级

州、县

A.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

B.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

C.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

D.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

3.(2014天津文综,1,4分)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

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

A.君主专制被颠覆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

C.君权至上的后果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

4.(2014广东文综,14,4分)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

属于这类官员的有(  )

A.秦朝御史大夫

B.汉朝丞相

C.唐朝六部尚书D.明朝内阁大学士

5.(2013福建文综,17,4分)清末传教士明恩溥记述:

“促使中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有的直到九十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可罢休,有的则死于这一过程中。

功名利禄一类的解释是无法说清楚的……九十高龄之后,即便考中又怎么样?

唯一的解释是他天生具有忍耐的禀赋。

”该材料(  )

A.批判学子追求功名利禄

B.表明科举制下学子的愚昧无知

C.折射出学子的价值取向

D.反映出科举制失去人才选拔功能

6.(2013大纲全国,12,4分)中国历史上有监察区转为行政区的现象,如汉代的州、唐代的道、宋代的路。

这体现出(  )

A.中央集权促成地方行政制度变迁

B.经济发展导致地方行政区域调整

C.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力度越来越弱

D.疆域变化影响地方行政区域设置

7.(2013天津文综,1,4分)右图为《岛夷志略》片段。

从其内容判断,该著作的出现应不晚于(  )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8.(2013上海单科,7,2分)历史课上,讨论中国古代的官制演变,同学们征引史料,各抒己见。

                

甲说:

方镇太重,君弱臣强……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乙说:

天下之兵,本于枢密,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

丙说:

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而天下事方如指掌矣。

丁说:

……青海军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

其中涉及宋代文官体制的史料是(  )

A.甲说、乙说B.甲说、丙说

C.甲说、丁说D.乙说、丙说

9.(2013海南单科,6,2分)朱元璋认为,“礼乐者,治平之膏粱;

刑政者,救弊之药石”,“刑政二者,不过辅礼乐为治耳”。

这表明他(  )

A.强调严刑峻法的统治方式

B.重视礼乐制度的教化作用

C.宣扬休养生息的政治主张

D.兼采儒法二家为统治思想

10.(2013重庆文综,5,4分)《明史》记载,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至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

由此表明,明朝内阁(  )

A.在明太祖时期已正式设立

B.在明成祖时期开始参与国是

C.大学士在明仁宗后是丞相

D.大学士

可正式统率六部百司

11.(2012北京文综,13,4分)下图是中国某一朝代都城内中枢机构的分布示意图。

该都城是(  )

A.唐长安B.宋开封C.元大都D.明北京

12.(2012海南单科,5,2分)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

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

这种现象反映了(  )

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

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

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

13.(2012上海单科,9,2分)元朝时右丞相铁木迭儿掌管宣政院,他的儿子也为宣政院使。

《元史芳槌即芳窃亓耸比说呐À

称其“无功于国,尽居贵显”。

宣政院的“贵显”在于(  )

A.向各省宣达政令B.负责中央官员选拔

C.管理佛教事务和吐蕃地区D.掌管蒙古兵马征发

14.(2012江苏单科,4,3分)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

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

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

……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

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

B.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

C.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

D.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

15.(2014福建文综,38,16分)(节选)从隋朝开始的科举制在中国延续了1300多年,至1905年被宣布废除。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材料二 (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仕之举。

今英、法、美均已见端,将来必至推广。

——丁韪良《西学考略》

材料三 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

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

(1)据材料一,归纳科举制的主要特点。

(6分)

(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科举制的积极影响。

(10分)

16.(2014安徽文综,37,28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有学者

认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最独特之处在于,我们是唯一保持了两千年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

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而展开。

这四个基础性制度,如四根“支柱”共同支撑起中央集权的“大厦”,历经上千年的打磨和探索,日渐趋于精致完善,在明清时期达到巅峰。

图示如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上图中每项制度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

(12分)

(2)结合所学知识,论述制度创新对王朝盛衰的影响。

(16分)(要求:

联系中国封建王朝盛衰的史实;

观点明确;

史论结合;

言之成理即可。

17.(2012江苏单科,21,13分)著名学者余英时指出:

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

……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

即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

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

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二 渐渐地,这些考试(指科举)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

……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

……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

……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

知识,指出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并通过与上述选官制度的比较,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

(7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所具有的政治、思想以及整体的统合功能。

(3分)

(3)据材料三,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

 

A组 2012—2014年高考·

基础题组

1.A 唐末五代时期藩镇割据,地方势力强大,中央集权大为削弱。

宋初,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采取在地方上以文官任知州的办法,故A项符合题意。

B、C两项主要是宋代为削弱相权而采取的措施,三司使、枢密院分别削弱的是宰相的财政权、军事权,故B、C两项错误。

D项主要是为了增强军队的战斗力,出现于王安石变法时期,不符合题意。

2.D “内阁宰

辅,名存而已”是因为新的权力机构——军机处的出现架空了内阁,故D项正确。

3.A 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其言外之意是皇帝的诏令必须经过政事堂的议决副署才算是合法的,据此分析可知A项符合题意。

B项表述不符合史实。

中书省执掌诏令的草拟,并不负责监察地方政务,C项不正确。

题干强

调的是诏令的合法性,还未到执行这一步骤,故D项与题干材料不符。

4.C 由档案史料的内容可知该机构的职能是上传下达,故选C。

A在清代已不存在;

材料体现的是皇帝的旨意,B、D无权拟旨。

5.A 自秦汉至宋元,中央集权不断强化,地方自主性逐渐被削弱,故A项正确。

秦统一六国后,确立了皇帝制度,皇帝拥有最高行政权。

自秦汉至宋元,君主专制呈加强趋势,故“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与史实不符。

自秦汉至宋元,宰相并未退出权力中心,故C项不正确。

D项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排除D项。

6.B 材料中“议大政,谳(审)大狱”说明军机处参与政务,“得旨则与”说明军机处必须奉旨办事,故B项正确。

军机处最初只参与处理军务,后来职权扩大到可以参与处理内政外交、制定军国大计、审理重大案件等,由此排除A、D两项。

材料并不能体现出军机处机构完备,故C项错误。

7.D 本题考查对中国古代人才选拔制度的理解,主要考查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和准确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分析理解题干材料的涵义。

据题干材料可知,唐太宗认为选官以考试成绩为标准,不能洞察其品行,官员失职后虽被严惩,但已对百姓造成危害。

其实质是强调选官应注重个人品行,D项符合题意。

A、C两项不能反映材料的实质;

B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

8.B 本题考查唐朝的三省六部制,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唐朝的三省体制将相权分割,高宗还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让三省中品位较低的官员参预朝政,更加削弱了相权,加强了君主专制,B项正确。

题干内容与科举取士无关,排除A项;

C项可以作为三省六部制的积极作用,但不能体现高宗这种做法的目的;

题干内容不能体现抑制朋党之争,排除D项。

故选B项。

9.C 本题考查科举制,考查学生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的能力。

科举制采用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吏,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提供了社会各阶层公平竞争的机会,所以正确答案选C。

10.C 本题考查中央集权制度,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信息的准确理解。

“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说明诸侯丧失了地方管理权,是中央集权得到加强的体现,故C项符合题意。

材料体现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没有反映君主专制的削弱,A项错误;

材料仅涉及诸侯的权力问题,未涉及宗法制的变化,B项错误;

材料体现的是诸侯权力的削弱而非扩大,分封制并未得到巩固,D项错误。

本题易错选B项,主要原因是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情况缺乏正确的、全面的把握。

11.B 本题考查清代君主专制的强化,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难度适中。

解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清代政治体制的特点。

从材料信息看,内阁官员处理公务时,依照“样本”画“葫芦”,没有自己的见解,照本宣科,这说明清代政治体制的僵化与官员的墨守成规,故B项符合题意。

A、C两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皇帝个人独裁”。

12.C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的特征,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解题的关键是准确把握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的特征。

A项表述不确切,中央集

权制、思想大一统等都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B项说法不恰当;

D项说法与史实不符。

古代中国,专制程度随着历史的发展进程而不断加强,C项符合史实,符合题意。

13.C 本题考查清朝军机处,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及调动、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难度中等。

解题的关键是提取题干材料的有效信息。

从材料“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及“行走”等可知A、B、D三项分析正确。

C项在材料中并未体现,也不符合史实,符合题意。

14.

答案 (3)职责:

劝谏皇帝,匡正过失,讨论历代盛衰原因和典制沿革;

替皇帝起草诏令和批答大臣奏章;

将九卿等议定的意见经审查后报告皇帝。

说明:

内阁始终不是法定中央决策机构;

不能统领六部。

解析 第(3)问解读材料三的信息,逐条概括归纳明初内阁大学士的主要职责;

从明朝内阁的性质、地位角度说明明初阁臣不能等同于丞相的原因。

15.

答案 

(1)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

内阁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但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

入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逐渐提高。

皇帝离不开内阁,但又以司礼监太监予以牵制;

宦官参政,妨碍阁权,甚至控制内阁,导致政治日益黑暗。

解析 第

(1)问,“政治形态”据材料提供的信息进行提炼即可。

分析造成政治日益黑暗的重要原因,关键是从材料中归纳出“宦官参政,后导致专权,控制内阁”这一重要因素。

B组 2012—2014年高考·

提升题组

1.B 唐代宰相是皇帝的政治助手,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明代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后来内阁首辅权力上升,也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据此分析,B项正确。

2.C 宋元至清,我国中央集权逐渐加强,地方自主性逐渐减弱,故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符合题意。

从表格信息看,自秦汉至清,各朝都设置县级行政区划,这说明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故A项表述正确。

魏晋南北朝时期,州是地方最高行政区划,之后州之上有过“路”“行省”“布政使司”“省”等地方最高行政区划,故B项表述正确。

秦汉、隋唐时期我国行政区划以二级制为主体,自宋之后,以三级制为主体,故D项表述正确。

3.C 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突出特点是君权至上、皇位世袭。

正是君权至上,才容易导致皇帝身边的近臣、内侍或其他人干预朝政,形成专权局面,从而导致皇帝权力的萎缩或丧失,因此C项符合题意。

A、D两项与中国古代君主专

制制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明显不符,排除A、D两项;

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因此B项也不符合题意。

4.D 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根据题干中的“私人顾问”可知D项符合题意。

A、B、C三项职权范围明确,故均不符合题意。

5.C 材料仅是陈述学子追求功名利禄的现象,并没有批判,排除A;

材料并没有指出学子的愚昧无知,排除B;

材料没有反映出科举制丧失了人才选拔功能,排除D;

材料反映的是学子的一种人生观和价值取向,故选C。

6.A 古代中国的监察区是由中央派驻官员实行间接管理的区域,行政区则是由中央直接管理的区域,监察区转为行政区是中央集权加强的体现,A项正确。

B项中的“经济发展”、D项中的“疆域变化”均与监察区关系不大;

监察区转为行政区后,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力度更强,C项表述错误。

故选A项。

7.C 图中的“万里石塘”是指今天的南海诸岛,唐宋时期就有此称谓。

由“挂四帆乘风破浪海上若飞”等信息,可知此时航海业发达。

由此可判断《岛夷志略》的出现应不晚于宋元时期,故选C项。

8.A 解答本题应注意题干的时间限制“宋代”。

宋代建立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从“钱、权、兵”等方面削弱地方权力,所以甲、乙的说法符合题目要求。

丙说的“中书省”“行省”是元代的;

说的“军机房”是清朝的。

故选A。

9.B 阅读材料,理解材料,礼乐是治平的核心手段,刑政是辅佐礼乐的,排除A,选B。

材料没有涉及休养生息和兼采儒法的治国思想,排除C、D。

10.B 本题考查明朝的政治制度。

明太祖时期的殿阁大学士只是作为侍从顾问,明成祖时大学士参预机务,内阁正式形成,A项错误、B项正确。

仁宗后大学士虽“悉由票拟”,但并不表明其就是丞相,因而其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C、D两项错误。

本题选B项。

11.C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同时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准确记忆能力以及解读图片信息并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根据图中的信息“中书省”“枢密院”及中轴线可判断出该都城为元大

都,因为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和枢密院分别作为最高行政机构和最高军事机构。

12.C 本题考查的是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材料并未反映出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故A项错误。

B项中“开始”二字的表述不符合题意。

D项与史实不符。

材料反映的是宰相权力的削弱和皇权的加强,故C项正确。

13.C 宣政院是元朝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中央机关,因此非常“贵显”。

根据所学,即可判断C项正确。

14.D 本题考查明代政治制度,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内阁的出现并非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故A错误。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内阁并非法定决策机构,六部也不是内阁的下属机构,故B、C错误。

由明成祖时“入内阁者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