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学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2320105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5.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学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学年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学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学年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学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学年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学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学年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学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学案文档格式.docx

《学年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学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学案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学案文档格式.docx

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

有《陈伯玉集》传世。

(2)《望岳》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唐朝河南巩县(今河南郑州巩义市)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3)《登飞来峰》作者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江右民系。

北宋抚州临川县城盐埠岭(今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封荆国公,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诗人、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北宋丞相、新党领袖。

宋仁宗嘉佑三年(1058年)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要求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抑制官僚地主的兼并。

宋神宗熙宁二年(1070年)任宰相,实行变法,支持五取西河等州,改善对西夏作战的形势。

保守派反对,新法遭阻碍,熙宁七年辞退。

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其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

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4)《游山西村》作者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

他出生于北宋末年,一生处于国家动乱、人民苦难的严重关头。

他能文能武,主张抗金,收复失地,写下许多忧国忧民的诗篇,是一位受人敬仰的爱国诗人。

(5).《已亥杂诗》作者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

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

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

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

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

有《龚定庵全集》。

《己亥杂诗》选自《龚自珍全集》,共350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写于己亥年。

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五十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此选其一。

2.相关背景介绍

(1)《登幽州台歌》这首诗写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

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

他直言敢谏,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

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

万岁通天元年,契丹 

李尽忠、 

孙万荣等攻陷营州。

武则天委派 

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征。

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

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

随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

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

(2)《望岳》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诗人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于是北游齐鲁。

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

写泰山的诗很多,只有杜甫能用“齐鲁青未了”五字而囊括数千里,可谓雄阔。

其结句尤其精妙,气势不凡,意境辽远,将诗人的抱负和理想都含蕴其中。

全诗开阔明朗,情调健康。

这是现存杜诗中最早的一首,写于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北游齐赵时,这一首是望东岳泰山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

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

(3)《登飞来峰》为王安石30岁时所作。

皇祐二年(1050)夏,他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

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

此时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发抒胸臆,寄托壮怀,可看作万言书的先声,实行新法的前奏。

(4)《游山西村》此诗写于孝宗干道三年(1167),在此之前,陆游曾任隆兴府通判,因为极力赞助张浚北伐,被投降派劾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罢归故里。

诗人心中当然愤愤不平。

对照诈伪的官场,于家乡纯朴的生活自然会产生无限的欣慰之情。

此外,诗人虽貌似闲适,却未能忘情国事。

秉国者目光短浅,无深谋长策,然而诗人并未丧失信心,深信总有一天否极泰来。

这种心境和所游之境恰相吻合,于是两相交涉,产生了传诵千古的“山重”“柳暗”一联。

这是一首纪游抒情诗。

(5)《已亥杂诗》中国古代用天干地支纪年法,本诗所指的“己亥年”是1839年。

这一年龚自珍辞官南下,一路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成315首日记体组诗。

因为都写于己亥年,所以将这315首诗都称为——(读课题)《己亥杂诗》。

这一年,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

腐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百姓民不聊生,这时候,龚自珍写下了这首诗。

二、基础积累:

1.朗读课文两遍,第一遍读准字音,将你认为重点的字音标注在课本上,重要的字义在注释上进行标划;

第二遍读准停顿,能顺畅地朗读课文,用铅笔标划出诗句的停顿。

2.给下列加横线字注音:

悠悠()怆然()涕()下岱宗()决眦()

凌绝顶()自缘()鸡豚()箫鼓()拄杖()

叩门()衣冠()吟鞭()天涯()未了()

3.读两遍课下注释,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悠悠()怆然()涕()

岱宗:

()

青()未了()造化()钟()

阴()阳()割()眦()

会当()凌()寻()

缘()腊酒()浊()豚()

春社()闲乘月()

无时()吟鞭()

三、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两遍,注意想象诗中情景。

方法:

抄写诗句。

(1)《登幽州台歌》

(2)《望岳》

(3)《登飞来峰》

(4)《游山西村》

(5)《已亥杂诗》

2.在横线上写出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四、诗句赏析及主题。

(1)《登幽州台歌》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

"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中的"

"

,都是指像燕昭王和郭隗那样礼贤下士、重用人才的明君和贤臣。

这两句缅怀古人,感慨自己生不逢时;

像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

期待来者,感慨自己怀才不遇。

正如后人所作《陈公旌德碑》云:

道可以济天下,而命不通于天下;

才可以致尧舜,而运不合于尧舜"

本篇在艺术表现上也很出色。

上两句俯仰古今,写出;

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

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

念这首诗,我们会深刻地感受到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面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而在这个图景面前,兀立着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感到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因而深深为之激动。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孤独和悲愤。

(2)《望岳》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那种的情形,非常传神!

这里,诗人想说的是,你想知道泰山是个什么样子吗?

请看,它那苍翠的山色掩映着辽阔无边的齐鲁大平原。

这是借齐鲁两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这是所见。

上句写泰山的,用的是。

为什么要用虚笔?

因为泰山的秀美实在是一言难尽,不如只写造物主对泰山情有独钟,这是诗人的强烈感受,是泰山的秀美在诗人心灵上的折光反映。

下句写泰山的,这是。

“阴阳”分指山的南、北两面,山南先得日光,故易晓;

山北日光不到,在晓犹昏。

“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写的是,乃细望所见。

泰山极高,白日里可以望见山腰间的团团云气,层出不穷;

又极幽深,黄昏时可以望见归巢的鸟儿渐渐隐入山谷之中。

诗人抓住这两个景物细节表达了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是化用孔子的名言:

“登泰山而小天下”。

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

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描写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表达了诗人积极向上、不怕困难、勇攀高峰的精神和远大抱负。

(3)《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两句都是,前句,后向,虚实结合,组成一幅壮丽的美景图。

首句千寻运用手法,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立足点之高。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表面看是即景说理:

“我”登上峰塔的最高层,站得高看得远,浮云是遮挡不住“我”的视野的。

其实是用典来直抒胸臆。

“”在古代诗歌中,往往用来借代奸邪小人。

联系到诗人后来向宋仁宗上万言书,以及实行变法,与保守派的坚决斗争等,这可说是个战斗的宣言,表现作者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的抱负,以及大无畏的精神。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高瞻远瞩、不畏艰险、立志改革的抱负与对前途充满信心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4)《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首联写农家的好客习俗,渲染出农家丰收后的气氛,表现了村民的性格。

“”二字,道出了诗人对淳朴民风的赞赏。

“”字表现了农家款待客人倾其所有的盛情。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一联上句通过一个“”字把徐行山西村而周围山峦重叠、流水萦绕的迷路之感,刻画得形神毕现:

下句承上,把移步所见的繁花似锦的春日美景,描绘得宛然在目。

这样使感觉的形象与视觉的形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一幅优美动人而又奇妙的画面。

表现了诗人的欣喜之情。

这两句通过描绘山间水畔的优美景色,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既充满了诗意,又包含了深刻的哲理:

只要人们正视现实,面对重重艰难险阻不退缩,不畏惧,勇于开拓,发奋前进,那么,前方将是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则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

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所要表达的热爱传统文化的深情。

“社”为土地神。

春社,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

农家祭社祈年,满着丰收的期待。

节日来源与《周礼》。

苏轼《蝶恋花·

密州上元》也说:

“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

”可见到宋代还很盛行。

陆游在这里更以“衣冠简朴古风存”,赞美着这个古老的乡土风俗,显示出他对吾土吾民之爱。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扣门。

”尾联不仅表明诗人与当地村民相处得非常融洽,也充分表露了诗人对山西村和当地村民无限喜爱的真挚情感。

一个热爱山村秀美景色,与村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言已尽而意无穷。

这是诗人发表的感慨。

因为主人殷勤,所以客人留恋,表达了诗人对农家好客习俗和淳朴、闲适的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这首诗表现了农家的殷勤好客和风俗古朴的特点,表达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暗含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道理。

(5)《已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此诗。

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

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即天涯海角,可见辞官的决心之大。

但辞官不等于放弃理想,亦未割断自己与朝廷的感情牵连。

诗后两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爱民之心的形象体现。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

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育新花生长。

作者以落红自比,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

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辞官离京的复杂感情,表现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为国效力的坚强性格和奉献精神。

【预习质疑】通过预习课文你还有哪些疑难问题?

试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拓展积累】

含有哲理的古诗名句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在逆境中往往蕴涵着无限的希望,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苏轼《题西林壁》)

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就必须从各个角度去观察,既要客观,又要全面。

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焕《登鹳雀楼》)

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4、沉舟侧畔千帆过,并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

人要想心灵澄明,必须源源不断补充新知。

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天行有常,人生自古以来就不可能十全十美。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表现了作者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慨

8、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等飞来峰》)

站得高,看得远。

9、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

旧事物孕育新事物的道理。

10、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也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它必能冲破任何束缚,蓬勃发展。

11、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

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1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要趁年轻早点奋斗。

答案

教师寄语】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

悠悠(yōu)怆然(chuà

nɡ)涕(tì

)下岱宗(dà

i)决眦(zì

凌绝顶(lí

nɡ)自缘(yuá

n)鸡豚(tú

n)箫鼓(xiāo)拄杖(zhǔ)

叩门(kò

u)衣冠(ɡuān)吟鞭(yí

n)天涯(yá

)未了(liǎo)

悠悠(形容时间久远和空间广大。

)怆然(悲伤的样子)涕(眼泪)

(指泰山,旧时认为泰山为五岳之首,为众山所宗。

青(指山色。

)未了(不尽)造化(指天地、大自然。

)钟(聚集)

阴(古人指山北水南为阴)阳(山南水北为阳)割(分)眦(眼眶)

会当(终当,终要)凌(登上)寻(古代长度单位。

八尺为一寻。

缘(因为)腊酒(腊月所酿的酒。

)浊(浑浊)豚(小猪,这里指猪肉。

春社(指古代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日)闲乘月(趁着月明来闲游)

无时(没有固定的时间,即随时)吟鞭(诗人的马鞭。

吟,指吟诗。

往前见不到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向后也看不到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想到天地广阔,时间久远,独自悲伤,凄凉的眼泪横流。

泰山到底怎么样呢?

泰山横跨齐鲁,青色的峰峦连绵不断。

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

(望着)层云生起,使心胸震荡,目送飞鸟归林,张大眼睛远望飞鸟归林。

我终要登上泰山的顶峰,放眼望去,把泰山周围的矮小山一览无余。

飞来峰峰顶有座千寻高的塔,听说在塔上听到鸡叫,可以望见旭日升起。

不怕会有浮云遮住了远望的视线,只因为我站在塔的最高处。

不要笑话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浑浊,在丰收之年有丰足的菜肴款待客人。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怀疑无路可走时,突然眼前出现了柳绿花红环绕的又一个村庄。

将近社日,村里忙着迎神赛会,一路上迎神的箫鼓声随处可闻,村民们穿着简朴,古人的风尚依旧保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