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德育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318319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5.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德育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学德育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学德育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学德育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学德育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德育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中学德育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德育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学德育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学生诚信意识淡薄,考试作弊现象时有发生。

社会公德的淡化严重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造成学生不求上进,淡化人生,社会黑恶对学生的胁迫与利诱,糟蹋了学生健康的人生。

笔者认为要改变现状,德育教育必须生活化,那么什么叫德育生活化呢?

德育生活化就是通过生活世界,让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回归学生的真实生活,引导学生在探究生活和思考人生价值的过程中,感悟生活,领悟道德的内涵,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并加以内化和升华,进而不断优化自己的道德行为。

德育生活化的过程就是学生成长的过程。

德育目标就是让学生的生活成为学生教育的载体,让学生体验生活,通过参与管理、参与活动的自我生活教育过程,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受道德的价值,提高他们的生活能力,促进他们的生活向更美好的方向发展,最终使学生形成求真务实,正直守信的健全人格。

笔者认为中学德育教育应该采取如下措施:

第一,要建立一支丰富德育生活化教育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队伍。

学校要利用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为班主任提供各种培训。

利用班主任例会开设班主任心理辅导讲座,指导班主任开展心理辅导。

班主任经常通过家访、谈心等形式了解学生,开展一系列教育活动,例如:

开展“优秀班级主题活动”评选活动,开展“怎样生活”、“怎样做人”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开展“单亲家庭生活状况调查”系列活动,开展“一日校长”、德育大讨论等系列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的常规管理,对教师工作进行评价,使他们学会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对生活充满憧憬。

组织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指导学生思考人生发展道路,感悟生活中的欢乐。

第二,坚持荣辱观教育活动,利用橱窗、校园广播等宣传媒体,精心营造校园宣传氛围,使每位学生人人知晓“八荣八耻”的内容,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觉培养合作学习积极进取的习惯。

同时学校为家庭困难的学生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让他们体会劳动的价值。

在生活消费方面,要求学生把生活费或零用钱存入银行,定期检查学生的消费情况,帮助、指导学生合理消费。

从文明礼仪教育着手培养学生良好的交往习惯,在细节中发现问题,及时用生活中的事例教育学生,细微之处做文章,鼓励之下促进步。

在细致观察中发现其优点,并及时鼓励表扬。

抓住细节,关注生活中的人和事,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小事开展德育。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进行各种系列的基础文明教育活动,努力在学生中形成关心集体、勤奋好学、团结互助、遵纪守法的良好风气,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开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

第三,学生的社会生活、学习生活中蕴藏丰富的德育素材,我们要充分开发生活中道德资源,通过生活实践进行道德教育,德育内容要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德育方法要贴近学生的心理世界,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实施德育活动,引导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走向生活、走向社会,实现自我教育。

要从学生身边发生的事去寻找德育的内容。

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判断,学会礼让。

让学生体验生活和生命的乐趣,形成重情感、重情境、重实践、重体验的德育生活化方式。

要改善学生的教育环境,构筑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平台,向学生提供自我教育的发展空间,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进步,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发展,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并逐步形成以生活为基点的当代德育新模式。

第四,坚持安全教育活动,开展“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安全教育系列活动,观看安全教育录像、进行安全知识竞赛、召开安全主题会等活动,切实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增强了自我保护能力,解决了学生成长中的种种烦恼,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真理、探究真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多次实践、反复体验、不断积累,学生就会逐渐养成一种自我监督的行为习惯。

以生活为活教材,注重学生的内心体验,引导学生用自主的活动进行自我教育,以提升他们的人生境界。

第五,加强对学生社团的指导,推进社团的健康发展,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使学生在不断的自我教育中成长,有计划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要完善传统节庆活动,如:

举办诚信小故事演讲、文娱晚会等活动,在教学区走廊上,设置“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及中华院士风采”、“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等宣传展板,由学生干部轮流担任讲解员,利用中午班会课时间,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并结合读书节,开展“校园文化知识竞赛”“世博知识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特长,锻炼他们自主发展的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第六,建立家长开放日制度,重视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设立家庭教育论坛,开设德育网站,构建社会教育网络,形成社会化教育合力。

重视家访,深化心理健康教育,设立心理信箱,心理热线等多种渠道加强和学生、家长的沟通,满足不同学生、家长的需求。

每年开展农村社会实践活动和农业知识竞赛活动,使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农村、学习现代农业科技知识、提高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

鼓励学生积极投入社区工作,引导学生到社区去服务,坚持上街宣传服务,使学生懂得付出,懂得责任、懂得回报。

总之,德才兼备才是真正的材,才能很好地报效祖国,服务社会,服务人民。

德育教育要与实践相结合,要充分挖掘德育资源,营造全社会的德育环境,构建符合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的德育工作体系,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使学生在思想情感、为人处世、学习生活等方面的素质有更大的提高,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要改进教育方式,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为一切学生发展”的思想理念,积极探索学生思想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使德育工作有较大的创新,取得较大的成效。

教育向人的生活世界回归是教育的发展趋势。

生活是德育的途径,也是德育的目标。

德育必须生活化,必须注重学生的生活世界,让学生的品德培养回归学生生活,回归真实。

2009年5月8日

参考文献:

1,潘建红---未成年人德育生活化理论刍议《现代企业文化》2008年第02期

2,马永庆---未成年人家庭责任观念与学校德育《道德与文明》2005年第05期

中小学德育生活化的实践与探索

 

德育发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生活是道德生长的肥沃土壤。

但长期以来,中小学德育工作由于目标上的抽象高大,内容上的远离生活,过程上的单向灌输,手段上的封闭机械,缺乏德育的生活性、生动性和实践性,难以真正把德育落到实处,致使中小学德育长期处于高耗低效状态。

实行德育生活化,使中小学德育回归生活,是解决德育低效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

所谓德育生活化,就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时,应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关注人的现实生活的需要,不空洞说教,不脱离学生生活,而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制定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德育目标,从学生的生活中找教育内容,教育方法,让学生通过生活的体验来理解社会的道德要求,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如何实施德育生活化?

如何使德育回归到生活世界?

笔者在实践中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一、实行德育目标生活化,让德育目标贴近生活

传统的学校德育过于追求目标的“高、大、虚”,而且目标单一,没有针对性和层次性,从小学开始就被要求做道德高尚的人,做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甚至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以“圣人”、“完人”的标准来要求小学生。

这种“高、大、虚”德育目标,严重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生理实际和心理实际,学生只能肤浅地理解和被动地接受,因而缺乏应有的感召力。

学校德育要为人的生活和生命发展服务,制定出切合学生生活实际德育目标。

(一)学校总体德育目标生活化

学生是发展中的个体,学校只是他们人生旅程中的一个小站,最终要走向生活,走向社会。

学校德育目标应从学生的生活需要出发,从学生生命发展的需要出发。

笔者认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总体目标:

要面向生活、回归生活、引领生活,要求学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使每个学生将来都能适应社会生活,能够快乐、健康、幸福地生活。

学校、教师都要关注学生个体生命成长中的诸多困惑以及个体成长中的热点、焦点问题,帮助学生制订自己的符合品德规范、适应生活和社会需要的德育目标,立足于实现基础性的德育价值目标,从学生容易理解、容易接受、容易做到的,看得见摸得着的、贴近生活实际的“近、小、实”的“小德”开始,逐步走向“高、大、虚”的“大德”。

(二)班级德育目标公约化

 

让学生参与学校、班级自主管理德育目标制订、选择的全过程,把班级德育目标公约化。

贴紧学生的生活,把改变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德育目标的一个重要方面,使德育目标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每学期开始,都让学生展开以问题为核心的大讨论,先查找班级存在的问题,再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民主决策,表决通过,制定出学期的班级德育目标并以日常行为公约的形式公布于教室。

有一个班级在公约中写道:

不戴红领巾的扣1分,为班级买3条红领巾备用;

买零食的扣1分,为班级图书角买图书1本;

随地丢垃圾的扣2分,打扫教室和公共场地一周;

不是自己值日,主动打扫卫生的加2分等。

这些公约虽然并非十分科学,但都是学生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并且自己制定,自己参与管理,同学们都能自觉执行,很管用。

(三)学生个人德育目标契约化

让学生参与自主管理个人德育目标制订、选择的全过程,把个人德育目标“契约化”。

先让每个同学亮出自己的优点,同时也找出自己的存在的缺点和弱点,然后让同学根据自己的实际,写出自己的本学期个人德育目标,并对自己的缺点和弱点,提出改进的措施,以“德育契约”的形式,本人与见证人和老师签约,人手各执一份。

在见证人和老师帮助监督下,有效地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有个同学因平时有散漫的习惯,经常迟到,他在“德育契约”里给自己规定决不迟到,否则,为大家一首唱歌;

另一位同学针对自己迷恋网络游戏的情况,规定只在每周六晚上玩网络游戏1个小时,否则,打扫厕所3次,请老师与见证人(家长)监督。

从而达到了知行的高度统一,这些小而具体的而且切近生活实际契约化了的德育目标,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和操作性,起到了很好的育人效果。

二、实行德育内容生活化,让德育内容溶入生活

德育内容生活化,就是要使德育内容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学生生活现实,贴近学生群体,与学生日常生活、自主生活、学习生活、交往生活、社会生活等紧密相联。

也就是要把德育内容,通过学生生活,创造性地,多元化地展示出来,还原于学生日常生活。

德育要尽可能多地与学生生活相联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设计各种活动,参与相应的社会生活,使学生能在生活中掌握有关原理和方法,让学生在生活中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为未来的社会生活做准备。

(一)增强德育内容的生活性

每学年除了按要求完成德育教学内容外,还根据学生生活实际补充了一些有关衣、食、住、行等生活方面的德育内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1、学会走路。

随着农村“康庄工程”的实施,路况的改善和车流量的增加,交通事故不断增加。

根据这一新情况,我们请交警讲交通安全教育课,组织观看交通安全教育录象片,开展“安全伴我行”作文、演讲竞赛和交通安全知识竞赛活动,大大增强了道路安全意识。

同时,教育学生无论是平时走路,还是上下楼梯,都要靠右行,轻声慢步,互相礼让。

严格要求,养成习惯,杜绝了学生的相互碰撞和踩踏事故的发生。

2、学会吃饭。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独生子女的增多,学生浪费粮食现象和挑食、偏食现象比较严重。

根据这一现象,我们把德育内容延伸到食堂里,渗透吃饭中。

食堂餐厅整洁、明亮,中间张贴着巨幅“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两边贴着“遵守秩序,礼让三先”,“讲究卫生,保持整洁”等对联。

营造了浓烈的德育氛围,教育学生按规定、按时间、按顺序排队打饭,打菜,吃饭时要细嚼慢咽,吃多少打多少,不挑食、不偏食、不剩饭、不剩菜,不乱扔乱倒,爱惜粮食,勤俭节约,艰苦朴素。

3、学会自理。

教会学生,尤其是住宿学生怎样铺床叠被,怎样房间、摆放物品,怎样洗涤,怎样合理安排零用钱。

教育学生穿着打扮,整洁、朴素、大方,不穿奇装怪服,不留奇形怪发,讲究个人卫生,能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服,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从小养成会料理自己生活的好习惯。

(二)增强德育内容的创新性

德育内容要有一个基础性的相对稳定的系统,但也要向时代和生活开放,不断从经济社会变革和文化创新中吸纳新鲜的思想道德上的新挑战、新矛盾、新问题和新热点,实现道德教育内容的不断创新。

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贴近并关注学生个体生命和现实生活,把体现时代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起来,构成适合学生由衷需要的、喜闻乐见的具体德育内容系列。

我们十分注重学校德育内容的创新,在中小学生中不断补充全新的与时俱进的德育内容。

1、开展生态德育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保问题已成为人类关注的热点。

大气、水源的污染,土地的荒漠化、非典、禽流感等直接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存。

随着生态德育日益被提上教育日程,德育内容也大为扩展。

我们通过上环保课,开展环保知识竞赛、环保社会调查和环保志愿者活动,开展“爱鸟周”、“护蛙月”、“当一天清洁工”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环境道德意识、情感和行为,使学生能正确地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

通过生态道德教育,增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行动,自觉维护自然界的有序性。

2、开展网络德育

网络是把双刃剑,作为一种迅捷便利的传播手段,对开阔学生视野、拓宽获取知识渠道、启迪智慧等都具有积极意义。

但网上一些不健康内容时刻诱惑、腐蚀着人们。

这对于明辨是非能力不强的中小学生来说,很容易误入歧途,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因为沉迷于网络而荒废学业,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我们认真地分析了网络的利弊,教育学生要文明健康上网,把网络当作获取知识的工具,而不是把它当作消磨时间的玩具。

举行了“告别黑网吧,提倡文明健康上网”的签字仪式。

在实践中努力培养学生的价值观、道德判断力与意志力、网络道德意识及责任感,提高学生辨真伪、求真理、慎判断、善选择能力,以抵御不良信息诱惑,消除上网不良行为。

网络既是德育手段,又是德育内容和载体。

我们利用校园网,设立“网络德育”专栏,充分发挥网络在育人中的作用。

听到"

神舟"

六号成功发射的消息后,我立即组织学生在“网上论坛”上开展讨论:

你有什么感想?

打算怎么做?

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那种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真是无法形容,向费俊龙、聂海胜叔叔学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的决心更是何等坚定!

显示出网络德育的强大魅力。

我们还将一些德育内容变成故事,童谣,三字经,五字言,相声,小品,笑话,歌曲,快板等,发表在网上,如:

“爸送客,握握手,小狗跟着到门口,摇摇尾,点点头,客人走前它走后。

小猫咪,头一低,客人要走它不理。

跳上炕,眼一闭,装着睡觉不下地”。

通过颂读童谣,对一、二年级学生形象地进行待人接客的礼节礼貌教育。

3、开展时事德育。

当前发生的政治、经济、法律等社会热点问题,是德育的重要教材,也是德育生活化的重要内容。

它使德育内容,与时俱进,常抓常新,以适应时代,适应生活。

我们通过电视、录象、多媒体等尽可能多地组织学生关注时事政治,收看、收录中央台的《少儿频道》节目及《焦点访谈》、《人与社会》、《感动中国》、《法治在线》、《平安中国》、《科技之光》等有关节目,向学生进行播放,使学生的思想脉搏随着时代节拍律动,有力地促进了德育内容的生活化。

三、实行德育方式的实践化,让德育方法回归生活

传统的德育方式往往是空洞说教,纸上谈兵,没有实战演习。

学生缺少道德锻炼机会,因而严重存在着“言行不一”、“知行脱节”的现象,走出校门后,很难处理现实生活中的道德问题和道德冲突。

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实行德育方式的实践化,让德育方法回归生活。

(一)摸拟生活

实行德育方式的活动化,把德育寓于学生喜爱的活动之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创新多种德育方式。

例:

在道路交通安全教育中,听了交警的交通安全讲座,看了交通安全教育录象,进行交通安全知识竞赛之后,我们模拟生活开展了“我当一天小交警”活动,让学生穿上警服配合值日老师站在交通要道指挥交通,监督违规学生,让他们在值勤中,掌握了交通安全知识,增强了交通法律意识。

随着校网撤并力度的加大,自行车成了学生上学的主要交通工具,我们开展了自行车“慢车比赛”,看谁能减慢车速有较强的应变处置能力。

学生在喜欢的活动中,受到交通安全知识的教育,在活动中增强了交通安全意识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在法制教育时,我们建立“摹拟法庭”让学生以法官的身份,依据“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对违规违纪的学生进行公开“审判”(对事不对人),生动活泼的活动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

在校屡教不改的违规违纪学生,到社会上很容易发展成为违法犯罪分子,决心在学校做遵规守纪的好学生,在社会做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二)走向生活

德育的最终目的是要服务于生活,生活才是道德生长的土壤。

只有经历了百味人生,经历了真实的社会生活才是完整的人生。

我们利用节假日设计了以下系列活动。

(1)“接触生活篇”:

①以小记者的身份跟父母赶一次集,采访几位摊主和几位顾客,领略市场的繁荣;

②参与父母购买家庭物资的讨论,提出自己的建议或当一回家,学习生活本领。

③社会调查:

喜看家乡新变化,感受小康新生活。

要求高年级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写一篇农村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发展变化的调查报告。

(2)“回报生活篇”:

开展小小志愿者活动,到社会做一件好事;

或捡白色垃圾,或清理街头牛皮癣;

或几个同学一起去敬老院打扫卫生;

或做好安全宣传工作;

或为村上的烈军属、孤寡老人、五保户,搞卫生。

(3)“完善生活篇”每月向家长谈一次自己的学习计划;

让父母谈谈家庭生活安排和对你生活、学习上的要求;

提出你在学习、生活上对父母的要求等活动。

学生在自然、真实、直观的冲突、交往和生活情景中,学会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与他人共同生存,共同发展。

(三)走向社会

1、充分挖掘当地德育资源,以“亭旁起义纪念馆”(省德育基地)、“南山烈士墓”(县德育基地)为革命传统教育教育基地,每年清明节组织学生开展祭扫活动,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听烈士事迹介绍,写体会文章,学生心灵受到了很大的震憾,纷纷表示继承先烈遗志勤奋学习,报效祖国;

2、利用法制教育基地,进行法制教育活动,与县公安局交警队、沙柳派出所结为警校共建单位。

组织学生深入警营参观和参与警务活动,在生活中开展遵纪守法教育,帮助学生知法、懂法、守法、护法,铸造学生健康的人格;

3、深入开发区、种养殖场等创业教育基地,进行创业思想教育。

我们把“晏站涂2万亩创业基地”、“尔格科技集团公司”、“旗门港青蟹养殖基地”、“三特渔村”为创业教育基地。

经常组织学生深入这些基地,开展劳动思想、劳动技能、职业道德的教育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奉献精神,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中学德育工作的新视角——德育生活化

开化二中郑榕

摘要:

根据大教育家杜威、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的“教育即生活”的“生活教育”理论,学校德育要走出困境,就应回归生活,从政治化、抽象化、空洞化的说教王国走出来,关注、指导和引导儿童的现实生活,让德育根植于火热的现实生活和儿童特殊的生活世界里,才能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

德育新视角生活化

国家教育部最近颁发的《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规定了该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索、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化、活动化、综合化的课程。

基于道德、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和生活化,笔者认为,只有让学校德育根植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这片沃土,学校德育才有根基和依托,才能切切实实地让学生从中获得感悟、体验、熏陶和成长。

特别是新课程的实施,校本课程的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将为学校德育的生活化开辟更为广阔的新天地。

1德育生活化的理论前提——当代知识观

当代知识观认为:

知识是内在于人的主观创造,是有机的统一整体,除了传统的科学知识外,知识还包含人和人类的价值取向、目标理想。

知识总是烙有人类主体精神创造印记。

知识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是一动态发展过程。

因为客观世界和人的共生活实践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知识的获取不是死记硬背的结果,而是一个学习者基于已有经验的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与知识观的转换相适应,德育从内容到方法和手段也经历了由传统到现代的蜕变过程。

传统德育观认为,人的品德形成和发展是可操纵的,德育的过程和工厂加工产品的过程是一样的,只要把所有程序执行完毕,就可生产出合格产品。

于是德育任务就是传授那些经过科学与论证和筛选的道德规范和条目,但人是有生命的存在物,传统道德工厂的产品只具备了“关于道德的知识”的人,而并非是“有道德的人”,当代知识观给德育带来了一缕清新,指出了一条新道,知识是统一完整的,教育就应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知识是开放的,动态的,惟源于生活,在生活之中,为生活服务的知识才是开放的和动态的。

知识的获得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内化过程,道德观念的养成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内化过程,道德的观念的养成就应建基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之上,在生活中各种经验在碰撞冲突中得以生长和创造,德育的生活化已势不可挡。

2德育生活化的现实意义

2.1德育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生活

道德规范不是人们凭空构架,制造出来的,而是出于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

如小学德育的目的就在于让学生学习过一种健康、安全、愉快、积极、负责、有爱心、有创意的生活。

因此,德育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