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顺义区届高三语文下学期二模考试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315881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1.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顺义区届高三语文下学期二模考试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北京市顺义区届高三语文下学期二模考试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北京市顺义区届高三语文下学期二模考试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北京市顺义区届高三语文下学期二模考试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北京市顺义区届高三语文下学期二模考试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顺义区届高三语文下学期二模考试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北京市顺义区届高三语文下学期二模考试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顺义区届高三语文下学期二模考试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顺义区届高三语文下学期二模考试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不仅如此,铁桥峡谷塞文河两岸的森林依然茂密如初。

从工业设施到实体建筑,再到生态景观,今天的铁桥峡谷实景与18世纪的历史照片几乎完全吻合。

由于完整保存了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工业链条,以及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历史建筑风貌,铁桥峡谷1986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历史名城扬州已有2500年的建城史。

扬州老城区水城一体、城池形态清晰完整;

城内唐宋遗址、明清遗址并存,有30多处古代私家园林,592条古街古巷纵横交错,临街沿巷的老房旧屋鳞次栉比。

扬州提出“不大拆大建、不破坏街巷体系、不破坏建筑风貌、不破坏历史文脉、不破坏居民生活”的发展原则,老城至今有保存完好具有历史价值的传统民居建筑群484处,近8万居民生活其中;

40多户园宅一体,住户们在自家院落筑池叠石、修亭建廊,老城区延续了“青砖黛瓦清水墙,深巷小院有人家”的传统生活场景和居住氛围。

不仅如此,截至2014年,扬州还利用历史建筑建立了109座特色博物馆。

如果把扬州老城看作一个整体博物馆,那么109座特色博物馆就是专题馆,这就把历史建筑等文化遗产与原生环境统一起来,变“孤岛式”的静态保护为整体性、开放性的动态保护,原生地居民成为历史建筑的继承者和保护者,“保”下来的历史建筑便“活”了起来。

(取材于潘梦琳等作者的文章)

3.根据材料二,下列有关历史建筑“整体性保护”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整体性保护已成为保护历史建筑的普遍共识。

B.整体性保护是指完整保护地标性的历史建筑。

C.原汁原味地保存历史建筑以及相关历史风貌。

D.将静态的历史建筑与动态的居民生活作整合。

材料三

在现代化步伐日益加快的背景下,历史建筑、历史街区的保护,和地方的现代化建设似乎形成一对矛盾。

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在城市建设中曾经大规模拆毁老旧街区。

当时即有学者呼吁:

原真性的历史环境也是现代化进程的组成部分,必须要得到保护。

广大市民也积极参与,与学者一道推动日本各地立法保护历史建筑等文化遗产。

如何兼顾历史建筑、历史街区保护与本地现代化建设?

法国巴黎玛黑区采用了文化复兴策略,即通过历史建筑的再利用,改善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竞争力。

玛黑区有许多十七、十八世纪的巴黎贵族府邸,也有十九世纪的工业建筑遗存。

1980年前后几年,玛黑区建立的6个图书馆、13个博物馆、10个剧院、6个音乐厅等文化设施,几乎都是对历史建筑的重新利用。

玛黑区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存分散于各处,为了方便游人穿行观赏,玛黑区开放部分历史建筑的内部通道,扩增步行通道数量,将一个个非连续的、碎片化的历史文化“孤岛”联缀起来。

为了提高知名度,玛黑区每年举办“玛黑嘉年华”,在各类历史建筑中举办音乐会、美术展、歌剧、历史展等,所有活动均对公众免费开放。

这种将历史建筑与当代艺术紧密结合的文化创意,不仅吸引了世界众多主流文化团体参与,还普及了文化知识,提升了当地民众的文化认同感,培养了人们保护历史建筑及其历史风貌的责任感。

当然,解决历史建筑、历史街区保护与现代化建设这对矛盾并不轻松。

比如:

许多历史街区的基础设施现代化滞后于新建街区;

各地管理决策者对历史建筑的文化价值与保护策略方面的认识也参差不齐;

文化投资者则更加着眼于经济收益……可以说,历史建筑、历史街区的原真性、整体性保护仍然面临着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

(取材于张兵等作者的文章)

4.根据材料三,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一项是(3分)

A.许多国家都存在着历史建筑保护与现代化建设之间的矛盾。

B.专家学者和普通民众都有推动历史建筑保护的责任和义务。

C.开发历史建筑的文化资源或可缓解保护与建设之间的矛盾。

D.解决保护与建设之间的矛盾关键在于改变投资者的着眼点。

5.综合以上三则材料,在历史建筑保护中存在哪些难题,请简要概括。

(6分)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5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共18分)

苏子瞻酷嗜陶令①诗,贵其淡而适也。

凡物酿之得甘,炙之得苦,唯淡也不可造;

不可造,是文之真性灵也。

浓者不复薄,甘者不复辛,唯淡也无不可造;

无不可造,是文之真变态也。

风值水而漪生,日薄山而岚出,虽有顾吴②,不能设色也,淡之至也,元亮以之。

欲以人力取淡,刻露之极,遂成寒瘦。

故望岫焉而却,其才非不至也,非淡之本色也。

里呙氏,世有文誉,而遂溪公③尤多著述。

前后为令,不及数十日,辄自罢去。

家甚贫,出处志节,大约似陶令,而诗文之淡亦似之。

非似陶令也,公自似也。

公之出处,超然甘味,似公之性;

公之性,真率简易,无复雕饰,似公之文。

故曰公自似者也。

今之学陶者,率如响拓④,其勾画是也,而韵致非,故不类。

公以身为陶,故信心而言,皆东篱也。

余非谓公之才遂超人,而公实淡之本色,故一往所诣,古人或有至有不至耳。

余束发已知向慕⑤公,近者吴川公梓其家集,始获尽三世之藏。

吴川者,公仲子,高才邃学,为令以伉直著声,阅数月亦去,遵先辙也。

怀公集三十年,出入必俱,今春始成帙。

吴川自出机轴,气隽语快,博于取材而藻于属辞。

比之遂溪,盖由淡而造于色态者,所谓秋水芙蓉也。

昔陶氏五男,不好纸笔,而遂溪之后,云蔚霞起。

余邑不能文而耻言文,最为恶习。

独呙氏能世擅其业。

噫!

彼安知乌衣诸郎⑥,为史所艳称若此也!

(取材于《袁宏道文集》卷三十五)

【注】①陶令:

陶渊明,字元亮。

曾任彭泽县令。

②顾吴:

顾恺之和吴道子,历史上擅长着色的画家。

③遂溪公:

即后文中“家集”作者之一,曾任遂溪县令。

④响拓,指像得到回声和拓片一样去复制。

⑤向慕:

向往思慕。

⑥乌衣诸郎:

晋时王导、谢安两大家族居于乌衣巷,他们的子弟被称为“乌衣郎”。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贵其淡而适也贵:

看重。

B.日薄山而岚出薄:

靠近。

C.故信心而言信:

相信。

D.近者吴川公梓其家集梓:

刻印。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风值水而漪生其勾画是也,而韵致非

B.元亮以之为令以伉直著声

C.非淡之本色也似公之文

D.公以身为陶为史所艳称若此也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不可造,是文之真性灵也

那无法刻意去制造的,它们是文字作品中真正的性灵所在

B.非似陶令也,公自似也

不是说他写的文章像陶渊明,而是说他写的文章像他自己

C.故一往所诣,古人或有至有不至耳

因此他一往直前到达的高度,古代有人到过也有人未到过

D.比之遂溪,盖由淡而造于色态者

与遂溪先生比,大概平淡而外的颜色样貌修饰是不足之处

9.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陶渊明的“淡而适”,有自然界中“漪生”“岚出”一般的美妙。

B.那些像陶渊明一样追求“淡”的人,是想借其掩盖自己才气不足。

C.遂溪先生的文章“真率简易,无复雕饰”,与陶渊明的作品神似。

D.作者期待呙氏家族的“文誉”及创作,可以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

10.本文中作者关于写作的主张是什么?

以文章第一段文字为例,简要解说作者是如何来阐释自己的主张的。

(二)根据要求完成11题。

(共7分)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子曰: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

学而》)

②子贡问君子。

子曰: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论语·

为政》)

③子曰: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里仁》)

④子曰:

“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论语·

雍也》)

11.简要概括孔子心目中的君子有哪些特点?

就君子某一方面的特点,结合具体文句,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发。

(7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2-14题。

(共12分)

阁夜①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②终黄土,人事音书漫③寂寥。

注释:

①此诗是公元766年作者在四川夔州西阁夜中所作。

此时作者的好友郑虔、苏源明、李白、严武、高适都死了。

从去年十月到这年八月四川混战也暂告一个段落。

②卧龙:

指诸葛亮。

跃马:

指公孙述。

字子阳,扶风人。

西汉末年,天下大乱,他凭蜀地险要,自立为天子。

此处用晋代左思《蜀都赋》中“公孙跃马而称帝”之意。

诸葛亮和公孙述在夔州都有祠庙。

③漫:

随它去。

1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催短景”与“景翳翳以将入”中的“景”字都是“日光”的意思。

B.第四句说霜雪停后天空澄澈,仰视银河群星,星斗摇动,照射着三峡。

C.第五句意思是说,因长久征战,百姓的哭声传彻四野,暗示战事惨烈。

D.第六句“夷歌”指少数民族歌谣,作者多处听到渔夫樵子唱的“夷歌”。

13.诗中“天涯”含有沦落天涯之意。

下列诗句中“天涯”用意不同的一项是(3分)

A.故乡何处天涯远,黄粱梦断行云断。

(唐·

无名氏《木兰花·

春日述怀》)

B.天涯流落岁将残,望断故园心眼。

无名氏《西江月·

登城晚望》)

C.宜富贵,逞奢华。

一团和气遍天涯。

无名氏《鹧鸪天》)

D.江上昔年同出处,天涯今日共风尘。

灵一《送明素上人归楚觐省》)

14.本诗抒发多重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诗人要表达哪些思想情感。

15.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共8分)

①诗中“卧龙跃马终黄土”说英雄人物终归黄土,苏轼在《前赤壁赋》中也有类似的语句:

,。

杜甫在《蜀相》中也称颂过诸葛亮的才能与忠心:

②古人重视积累,荀子在《劝学》中说: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庄子在《逍遥游》中这样谈积累:

“,。

四、本大题共5小题,23分。

(一)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9题。

在河西走廊聆听

从江南到河西走廊,从东海之滨到祁连山下,地势渐渐隆起,水汽渐渐稀薄,渐渐稀薄的还有人间烟火。

面对广袤,轻微缺氧的头脑有点混沌,耳朵却变得灵敏,或并非灵敏,是混沌中生出的幻听。

先听见九月的风里响起一声驼铃。

正午时分,一匹灰白色骆驼驮着我,穿行在张掖丹霞地貌的壮丽中。

骆驼停留在一棵蓬蓬草前,打了一个响鼻,我听见脚下古老的土地响起流水声,叮叮咚咚,像一声声泉的耳语,从骆驼刺和蓬蓬草的叶尖涌出地面,汇集成浩瀚的绿意,幻化成远古时代的汪洋。

光阴煮海,时间将曾经的大海煮了几亿年,熬成这片集雄、险、奇、幽、美于一身的地貌,蜜般柔软,糖果般多彩,极地冰川般肃穆。

经过峡谷某个拐角处时,骆驼和我一起向上仰望,我顺着它的视线伸出手,在红色崖壁的沙砾中摸到一颗极小的贝壳。

亿万年来,这颗小小的贝壳经历了些什么?

陨石雨,沸腾的岩浆,汹涌的海水,生命诞生,人类进化,金戈铁马……直到此刻,它和大海一起,被时间定格成无边的静美。

站在彩色丘陵的某个高处俯瞰,我听到猎猎风声里响起苍凉悠远的乐声,嘟嘟克笛孤独的音色,如游刃穿行于风中,引领着长号、提琴、竖琴、定音鼓等,如泣如诉的旋律渐渐恢弘。

眼前一层一层的山浪向着同一个方向倾斜,天上一层一层的白云也向着同一个方向倾斜,像一支支队伍在雄浑的音乐里行进,时光之河浩浩汤汤穿过河西走廊。

我看见光线急速变幻中一张张年轻的脸,年轻的张骞带着嘱托,开启了出使西域的凿空之旅,年轻的骠骑将军霍去病策马扬鞭,年轻的玄奘独自踏上五万里西行的生死旅途,年轻的一行行驼队掠过地平线上的落日,足印迅速被风沙吹老。

历史与今天、东方与西方、古典与现代……文明之光在这里闪耀。

时间深处,日夜萦绕着一曲曲动人的音律。

“张国臂掖,以通西域”,古为河西四郡(张掖、武威、酒泉、敦煌)之一的张掖,是丝绸之路重镇、兵家必争之地,在历史长河中对华夏文明产生深远影响。

张掖四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南枕祁连山,北依合黎山、龙首山,荒漠与绿洲共存,南国风韵与塞上风情共生,东西方文化在此交融,没有国界的音乐语言成为交流的使者。

北魏时,当地音乐与龟兹乐相结合的《秦汉伎》,以《西凉乐》之名流传。

唐代,丝绸之路音乐文化交流,孕育出响彻世界的“唐乐”高峰,《十部乐》涵盖丝路沿线各民族的音乐。

甘州边塞曲流入中原后,成为教坊大曲,《八声甘州》《甘州曲》等词牌、曲牌流传至今……上下两千年、纵横近万里的时空里,河西走廊成为一个音乐的长廊。

时间来到二十一世纪,希腊音乐家雅尼创作了充盈着史诗情怀的《河西走廊之梦》,嘟嘟克笛引领的恢弘旋律,美得让人流泪。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

”音乐的交流,是人心的交流。

科学告诉我们,物质经过漫长时光与无数组合,才产生了生命,地球经历了四十多亿年的沧海桑田,才产生了人类。

人类历史于无垠的时间,短暂只如一瞬,那么,人与人之间为何不争分夺秒去爱?

焉支山下,山丹军马场,我不知道一匹解甲归田的军马,是否愿意和我聊聊祖先辉煌的曾经。

它是一头漂亮极了的汗血宝马,通身黝黑发亮,偶尔抖一下耳朵,眨着长睫毛,安静地承受着人类好奇的抚摸,却不知从哪里透着一副不羁的神情。

在它的附近,两匹棕红色大马在隔着栏杆亲昵。

我试图去识别一匹马的耳语。

我轻轻从它的侧面摸上它的脸颊,将脸贴近它的脸,蹭到了粗糙而柔软的鬃毛,看到了长睫毛下它的瞳孔里浮现祖先们奔驰在辽阔草原上的画面,听到了它的耳蜗里响彻金戈铁马之声。

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在此创建了山丹皇家军马场,两千年来,这里见证了一个东方古国的沧桑巨变。

九月的焉支山下,大马营草原上万马奔腾,一道道马脊如一望无垠的麦浪起起伏伏,传递着李白的朗声吟诵:

“虽居燕支山,不道朔雪寒。

妇女马上笑,颜如赪玉盘。

翻飞射鸟兽,花月醉雕鞍……名将古谁是,疲兵良可叹。

何时天狼灭?

父子得闲安。

”群山偃旗息鼓,人们放马归山,解甲归田,马和诗歌的耳语里有一个相同的暗号:

“回家”。

在离军马场一百多公里的民乐,夕阳斜照进一个酒库,一个个巨大的棕色酒缸上,覆盖着一块块异常鲜亮的红缎子,像盖着红盖头的新娘。

一个小勺伸进了酒缸,睡了三十年的酒醒了,叹了一口气,吐出一串咕咚咕咚的耳语,浓郁的香味瞬间弥漫开来。

在汉代酿酒古法的基础上,民乐人用高粱、玉米、大麦、小麦、大米、豌豆等九种粮食酿制了独具一方风味的美酒。

三十年陈的白酒在玻璃酒壶里,呈现夕阳一样的淡淡金黄。

我与金黄对视,看见清澈的酒里凝结着浓稠的历史,是与江南的黄酒截然不同的另一种风骨。

我想,从前,它一定是出征酒,万马嘶鸣,尘土飞扬,一碗碗烈酒被仰脖喝尽,一只只酒碗被摔得粉碎;

它也是庆功酒,团圆酒,被百战归来的人群痛饮,化作眼泪飙飞,化作一场场思念的雪。

此刻,它是一杯民间的酒,沁入了寻常百姓日子的酒,像一个静坐于喜宴主桌的老人,微笑着,眼神安详。

我浅尝几口酒便醉了,歪在飞驰的面包车里,半梦半醒间,听两位朋友高一声低一声的对话,像一声声耳语。

他们一个来自天津,一个来自西宁,隔着车子的过道,两人从一碗“炒炮仗”开始,讲青海的面,天津的面。

车窗外夜色降临,耳蜗里似乎又有别的耳语响起,却是我熟悉的乡音。

东海边江南被桂花树覆盖的娘家小院里,想必七旬母亲正双手合十,喃喃祈祷,每一个晨昏,她心中的话总是:

国泰民安。

世界安宁,我们才能听得见亲人们的耳语。

母亲的耳语是一个涟漪,传给了千万里之外的我,从耳蜗传到心脏,传向四肢,传给车轮,通过车胎与地面的摩擦,传给了我脚下这片古老的土地,并得到了它的回应。

于是,我听见整个河西走廊上,响着悠长的声声驼铃。

(取材于苏沧桑同题散文)

1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轻微缺氧的头脑有点混沌混沌:

模糊,不分明。

B.如游刃穿行于风中游刃:

庖丁运用自如的刀,形容自由穿梭。

C.开启了出使西域的凿空之旅凿空:

空前绝后。

D.化作眼泪飙飞飙飞:

到处飞溅。

1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由绵绵绿意的植被,联想到此处在远古时曾为大海。

沧桑变化形成了壮丽的丹霞地貌。

B.诸多历史杰出人物曾行走在河西走廊,印证了河西走廊连接古今中西辉煌悠久,如今落寞。

C.民乐陈酿风味独特,作者认为它与江南黄酒风格不同的原因在于凝聚着浓郁的历史因素。

D.同伴聊起各自的家乡吃食,让作者顿生思乡之意,想到江南桂花小院,母亲的生活场景。

18.文章写到了河西走廊中张掖峡谷丘陵、焉支山下山丹军马场、民乐这些地点。

请分别概括这些地点的景观风物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19.作者说“音乐的交流,是人心的交流”。

实际上其他艺术的交流也同样是“人心的交流”。

结合你的经历,谈谈你对这类“人心的交流”的体会。

要求:

写出具体的“交流”对象以及获得的体验、感悟,音乐除外。

(二)根据要求,完成第20题。

(共5分)

20.有人用“黠而侠”评价《红楼梦》中刘姥姥,意思是说刘姥姥既有“狡黠”的一面,又有“侠义”的一面。

请结合原著内容,谈谈你对刘姥姥的“黠”和“侠”的理解。

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65分。

21.语言基础应用(5分)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

(1)

(2)题。

南宋朱熹说:

“立志不坚,终不济事。

”成功靠的是信念,而非条件。

顽强的意志是成就梦想的可靠保证。

只有拥有顽强的意志,我们才能不为困难吓倒,不为逆境。

没有顽强的意志,我们只能是在不幸面前徘徊不定,在逆境当中。

意志坚定,是一切成就大事业的人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

劳苦不足以使他们,困难不足以使他们丧志。

不管处境如何,他们总能坚持与忍耐。

他们内心强大,神鬼难近。

(1)填入文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A.屈服首鼠两端心灰

B.折服裹足不前心灰

C.折服首鼠两端灰心

D.屈服裹足不前灰心

(2)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结合文意将它修改为正确的句子。

注意上下文内容衔接,保留原有信息,不超过30个字。

(2分)

22.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150字左右。

①愁苦与恐惧是人类躲不开的情感,请从《呐喊》《边城》《红岩》《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中选择一位人物,谈谈他们是如何面对所遭受到的愁苦或恐惧的。

②当前疫情形势逐渐被控制,人们防控意识逐渐松动,小区、超市里出现了“不戴口罩”,忽视安全距离的现象。

请你劝说他们注意防控。

语言得体,条理清晰。

③请以“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为开头写一段抒情文字,表达渴望疫情结束的愿景。

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

23.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不少于700字。

(50分)

①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诞生于1937年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师生徒步三千多里从湖南长沙走到云南昆明,低矮破旧的校舍,艰苦的办学条件,甚至缺衣少食,但师生凭借一股“刚毅坚卓”的顽强意志,战胜了环境的恶劣,取得了诸多世界级学术成果,在中国风雨飘摇的时代培养出了邓稼先、李政道、杨政宁等一大批知名学者,孕育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希望。

“刚毅坚卓”也成为联大校训。

对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认识?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②请以“我的战‘疫’手记”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主题积极健康,有思想内涵;

写现实生活,有场面描写、细节描写;

语言得体。

 

顺义区2020届高三第二次统练

语文参考答案

一、(18分)

1.(3分)C2.(3分)A3.(3分)B4.(3分)D

5.(6分)答案要点:

①如何既能实现原真性保护,又能解决历史建筑年久失修及传统功能延续的问题。

②如何避免让静态的历史建筑成为文化孤岛。

③如何既能保护历史建筑,又能满足当地居民提升生活品质需要。

④如何避免由于认识不足、决策失误给历史建筑带来毁灭性破坏。

⑤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历史建筑保护与本地现代化建设之间的矛盾。

评分说明:

每个要点2分;

答出其中三个要点,得6分。

意思对即可。

二、(25分)

6.(3分)C7.(3分)C8.(3分)D9.(3分)B

10.(6分)参考答案:

第一问(2分):

写作要关注“性灵(淡)”。

评分参考:

“性灵(淡)”,也可以用“真率简易,无复雕饰”表述。

第二问(4分):

答案示例:

①以苏东坡酷嗜陶渊明例强调写作中“淡”的可贵;

②以生活中“淡”“不可造”(天然)类比写作中“淡”的自然(真诚);

③以自然现象“漪生”“岚出”无以设色类比写作中“淡”的美妙之至;

④以“不可造”的难得与“无不可造”的可期对比突出写作中“淡”的效用之大;

⑤以刻意模仿而至于出现“寒瘦”的可惜从另一面强调写作中“淡”的深入人心。

评分参考:

答出其中两个要点,得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