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9年软件专业建设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313798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609年软件专业建设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0609年软件专业建设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0609年软件专业建设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0609年软件专业建设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0609年软件专业建设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609年软件专业建设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0609年软件专业建设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609年软件专业建设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609年软件专业建设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二)以提高应用能力为出发点,深化教学改革,建立培养应用性人才的新模式

1.根据“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的原则构建理论教学体系。

2.根据“营造现场氛围,提高实践能力”的原则,建立并优化实践教学体系。

3.根据“培养应用能力,满足就业需求”的原则,探索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途径。

(三)努力改善教学条件,满足高职教育的要求

1.改善实验、实训设备条件,全面开展实验实训教学改革。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适应高职教育发展要求的“双师素质”师资队伍。

(四)以提高岗位竞争力为目的,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五)以转变就业观念为目的,开展就业指导教育,加大就业宣传。

(六)以专业教学改革为契机,构建“一条主线、三个核心能力、三项原则、五个突出、五个一小工程”的人才培养模式。

1.一条主线:

以基本素质与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

2.三个核心能力:

软件开发能力、软件测试能力、软件维护能力

3.三项原则:

职业针对性原则、应用性原则、实践性原则

4.五个突出:

突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学研为途径、以质量为根本

5.五个一小工程:

一个导师、一个证书、一个项目、一次调查、一次兼职

四、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最终要靠教师来具体实现。

只有事业心强,教学、科研水平高的队伍才能促进专业建设,才能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年青教师的培养)是我们工作的重点。

 

(一)建设目标

培养能适应现代化发展要求的新型师资队伍,形成专业复合、专兼聘结合的双师素质队伍。

通过多渠道、多方位、多层次引进培养、交流等,提高师资素质,合理配置师资源,计划在2007年引进1名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在2007年、2008和2009年共引进3名高学历的教师,使本专业在2009年达到专业教师13人、兼职教师10人的规模,职称比例初中高为2:

3:

5,其中教授争取达到20%,双师素质教师占70%,硕士以上学位达40%。

 

(二)工作思路

随着专业发展和办学规模扩大,为提高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和教研科研水平,我们将深挖现有潜力,采取灵活的方式对教师进行培养。

(三)教师队伍建设规划

1.计划每年派出2-3人进修学习。

2.自身提高。

青年教师,以攻读学位的方式为主;

中年教师,主要以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方式进行单科进修。

并鼓励教师获取职业技能资格证、参加工程系列职称考证,获得相应等级的水平合格证,鼓励教师深入企业参加项目开发,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践制度化,实施轮训制,使教师由单一的教学型向教学、科研实践一体化的“双师型”目标转变。

特别是对于新进教师,我们规定新进教师必须进实验室,负责实验、实训教学指导、设备管理及维修,或进企业培训一个学期。

3.引进来。

每年从高校接收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应届毕业生1名,从企业、公司引进具有工程师及以上技术人员1~2名,从高校引进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教师1~2名。

4.请进来。

不仅仅引进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还聘请部分企事业单位的技术骨干、项目开发人员担任兼职教师。

5.送出去。

每年选派2~3名教师高校进修、培训,以提高学历,学习的技术。

五、教材建设规划

根据《教育部关于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有关教材规划的精神,我们已与高等教育出版社高职高专室等出版社联系,全面系统地规划好本专业的教材建设工作。

采取选用和自编相结合,尽量选用现有的优秀高职高专教材,对目前没有以及不能满足和不能适用专业教学相关教材,组织力量进行教学内容的深化改革,加强与实际的联系,编出高质量、有特色的专业教材出版,解决教材的有无和不适用问题。

力争2009年底,建设完成专业教材体系,做到内容先进、特色鲜明、结构合理、专业配套、保证质量,适应专业教学需要。

  

(二)工作思路

先解决教材的有无问题,再实现教材的优化配套。

积极组织编写本专业系列教材,制作多媒体教材及电子教案,使教材体系具有内容新、质量高、适用性强、系统化、多样化特色。

  (三)教材建设规划

1.所有实训课必须自编教材。

2.鼓励教师上课时写讲义,对于优秀的讲义,学院将给予奖励,作为自编教材,并联系出版社出版。

3.建立教材立项编写制度,加强监督检查。

4.出台教研科研奖励政策,对于参与编写公开出版教材给予一定的奖励。

六、实验实训室建设规划

本专业通过1年的办学实践,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现有程序设计实验室1个,主要进行程序设计、软件测试等方面的实验,计算机安装与维修实验室1个,能满足计算机安装、维修、调试、等硬件方面的实验要求。

(一)建设目标

教学基础设施是办学的基本条件。

为了确保专业教学与研究的需要,提高教学与研究水平,保证教育质量,计划三年内建设专用实验室三个,并规范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以保障教学实验和教学实践活动。

  

(二)建设规划

实验室建设进程计划表

序号

实验室名称

主要功能

主要设备

建设方式

完成时间

1

软件开发实验室

软件开发实验

电脑

新建

2007

2

软件测试实验室

软件开发、测试实验

电脑、服务器等

2008

3

软件维护实验室

软件开发、维护实验

2009

七、实训基地建设规划

目前我专业在哈尔滨精英数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哈尔滨黑龙江大学电子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哈尔滨教化电子大世界新宇达电子经销部、哈尔滨浪潮实业有限公司、哈尔滨朗威电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哈尔滨云鹏电子有限公司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

  

(一)建设目标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服务、管理、建设第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要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就必须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进行实践操作的锻炼,实训基地的建设是锻炼技能操作的有力保证。

计算机专业作为操作性极强的专业之一,学生在接受专业理论的同时,必须有相应的实践环节作为补充,在校内要实现这个过程,必须要有高质量的实训设备作为支撑。

实训基地建设的好坏直接决定于学生培养质量的高低,所以说,我们需要要花大力气,大本钱来建设一个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管理先进的专业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校外建成教学、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实训基地。

校外实训基础建设规划表

实训基地名称

主要功能

建设规划

黑龙江海康软件工程有限公司

软件开发实习

2007年

上海新浩艺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2007年

哈尔滨华光科技技术开发公司

2008年

4

哈工大八达集团

软件开发培训、实习

2009年

八、课程建设规划

(一)建设目标

把课程建设作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一项基础工程来抓,加强

领导、统一认识、加大投入、长抓不懈,重点放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结构的改革上,重视基础教育、素质教育和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观念,体现专业、课程教学的科学性、思想性和先进性特点,使课程建设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二)建设规划

1.确立较完善的课程体系:

软件技术专业为我系新设专业,本专业的课程体系的建设正在进行。

2005级、2006级教学计划中的课程已初成体系,计划在2007年确立比较完善的课程体系。

2.强调面向实际,体现专业定位特点:

本专业教学强调面向实际,因此在课程建设及教学过程中应突出“实践第一”的思想。

重视教学内容的适时性和实用性,重视实验环节及课程实习、现场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性环节。

3.课程建设工作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专业课(重点突出专业方向,目前方向为软件开发、软件测试、数据库开发方向)。

4.全力打造精品课:

力争07年把《VisualFoxPro程序设计》成为校级精品课程。

计划在2008-2009年把VisualBasic、SQLServer程序设计等课程打造成精品课。

5.充分利用网上资源,把课程资源放到网上共享,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计划在2008年把《VisualFoxPro程序设计》课程综合资料库,包括教学大纲、实验指导书、多媒体教案、教师教学录像、实验案例、参考文献库等一并上网。

2008-2009年内,完成VisualBasic、SQLServer、Delphi程序设计等主要课程的资源上网建设。

九、产学结合建设规划

(一)指导思想

高职教育的定位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培养产学结合人才。

产学结合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程度是显而易见的。

(二)建设规划

1.课程体系与结构设计充分体现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特点,并形成职业能力培养系统化课程,技术应用性人才的特征明显:

一是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创建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与结构。

二是在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教学计划制定过程中,充分发挥本专业教师和专业建设委员会的作用,突出学生职业关键能力、素质教育的设计和培养,分为三个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一年级)通过相关文化课和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和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等环节来实现培养目标;

第二阶段(二年级)通过相关专业技能课学习与训练、技能竞赛、校外社会实践调查等环节来实现培养目标;

第三阶段(三年级)通过专业综合实训、毕业教育等环节来实现培养目标。

2.职业资格鉴定:

本专业坚持教学改革与社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接轨,大力实施“双证书”制度,高度重视职业技能培训和考核。

学院成立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按照国家标准制定了职业技能标准和目标,扎扎实实开展技能培训考核工作,并与社会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制度接轨。

计划对软件技术专业学生开展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程序设计技术、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高级技术、程序设计员等证书的培训和考核。

3.企业参与专业建设:

学院与企业在专业共建、课程共建、专业师资队伍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共建、技术研究、开发、推广、服务等方面,达到双赢互惠。

(1)成立有企业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探讨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和修订。

(2)聘请企业专家到我专业兼任教师,推动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

企业专家与专业教师紧密配合,深入合作,为专业建设献计出力。

(3)聘请企业专家定期给学生作专题讲座,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专业技能。

(4)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专业技能锻炼,定期到企业调研。

(5)联合企业为学生提供教学实训基地。

实训过程中,学生的考核由校企双方共同完成,学校负责考核理论教学部分,企业负责考核实践部分,综合能力由双方共同考核。

(6)在本专业教师中成立走访小组,对学生实训情况检查,通过现场查看、听取汇报、个别走访等形式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了解专业发展,加强专业建设。

(7)专业和企业定期召开学术交流会。

4.开展“订单”培养:

“订单式”教育作为校企联合办学具体实施形式,这种人材培养模式有利于现代教育体制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职业技能培训贴进市场,贴进社会,根据人才需求,在近几年教学实践过程中,学院与一批大中型企业签订有培训协议和用人协议。

按“订单”要求进行课程设置和师资队伍组建,同时加大实践操作训练,通过聘请用人单位专家给学生上课等措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达到企业的人才需求,学生毕业后在相关企业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