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身上的尺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x
《小学数学身上的尺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身上的尺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厘米和米的认识》是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中关于测量的重要内容,而《身上的尺子》是在学生认识了厘米和米以后的实践活动课,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厘米和米的认识,对长度单位和测量方法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掌握,在实际生活中也可能尝试过对一些物体长度的测量。
但细致和严密的长度测量可能大部分学生并没有经历过。
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他们活泼好动,好奇性强,非常喜欢表现自己。
课堂上要多多安排学生的实践活动,多让他们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体验,通过让学生互相测量拳头一周的长(厘米)脚长(厘米)、一庹长(厘米)、拃长(厘米)、身高(厘米)等活动,加深对“厘米”和“米"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数学绘本,知道自己身上有尺子,能够准确找到自己身上尺子,知道每把尺子的样子。
2.通过合作测量身体上一些部位长度的活动过程,巩固用各种测量工具测量长度的方法,在交流和分享自己身上尺子长度的过程中,发现一庹长与身高的关系。
3.通过用身上的“小尺子”进行测量生活中的物品,学会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在活动中增强分工合作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够选择合适的身上的尺子测量生活中的物体的长度。
难点:
能够较准确地测量身上的尺子的长度。
评价任务设计:
教学目标
评价设计
评价1.通过设计阅读绘本后交流自己找到的身上的尺子和伸出自己的一拃长、一庹长观察自己的一脚长、一步长等检测目标1的达成。
优秀:
准确找到绘本中提到的身上尺子的位置,并能知道它的大约长度。
良好:
基本能够复述绘本中在身上的尺子,并能知道他们的样子。
合格:
能够复述绘本中提到的身上的尺子,并能根据他人的提示知道尺子的样子及位置。
评价2.通过小组合作测量自己的一拃长和一庹长,猜一猜1234号分别是那位同学来检测目标2的达成。
能够有理有据的说出1234号的同学分别是谁,并通过观察发现一庹长与身高的关系。
基本能够准确猜出1234号分别是那位同学,能够说出自己的猜测依据,经小组交流初步意识到一庹长与身高的关系。
猜出一庹长最长和最短的同学分别是谁,简单说出自己的依据。
评价3.通过小组展示交流自己所测量物品的长度来检测目标3的达成。
能够准确的使用合适的尺子测量自己所选物体的大约长度,并你能计算其出大约的长度。
基本能够选用合适的身体尺子,准确测量自己所选物体的大约长度,能够准确记录。
能够帮助组内成员一起用合适的身上的尺子测量所选物体的大约长度,并能根据他人的提示知道怎样记录测量的结果。
核心问题:
没有尺子如何测量身边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
皮尺、直尺。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介绍自己的身高。
同学们,坐过高铁或者火车吗?
(坐过)那么在高铁上见过这个标志吗?
(ppt出示身高图)这是什么意思?
(身高120厘米的免费)你知道你的身高是多少厘米吗?
(生交流自己的身高)看来我们已经长成大孩子了,坐火车外出时,需要买票了。
今天这节课让我们继续来研究与长度有关的数学知识。
准备好了吗?
上课。
一、阅读绘本,认识身上的尺子
1.创设情境寻找身体上的尺子
有一天豆豆和妈妈去商场买衣服,在路上看见一棵大树,他很好奇“这棵大树能多粗?
”妈妈鼓励豆豆自己量一量,可是豆豆没带尺子,同学们,你们有办法帮助豆豆吗?
我们伸开胳膊抱一抱,用手量,用脚量,这都是我们身上的尺子(板贴身上的尺子)你还知道哪些藏在我们身上的尺子?
【设计意图:
课一开始,创设一个真实的情境,引导学生去找寻身体上的尺子,利用“这棵大树有多粗呢?
”,引发学生展开讨论,使学生进一步感受身上的尺子在生活中的作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
2.读绘本,初步了解身上的尺子。
【绘本内容:
有一天,豆豆和妈妈一起去商场买窗帘,售货员阿姨问妈妈,窗台有多长?
妈妈说大约有两庹长,豆豆好奇的问,两庹是什么意思呀?
妈妈笑呵呵的说,像这样把胳膊伸开,就是1庹长,两个这样的1庹长就是两庹长了呀!
回去的路上,路过一家服装店,看到一件上衣特别适合奶奶,可是身边也没有尺子呀,这时,妈妈竟然用手来量衣服的胸围,一拃、两拃、三拃,量完之后发现大约是3拃长,妈妈说,这件衣服奶奶肯定能穿。
豆豆看到了心想,原来没有尺子的时候可以用一拃长来当尺子用啊!
回到家后,豆豆想,手可以当尺子,那脚行不行呢?
他就用一脚长量沙发的长度,一脚接一脚的量,沙发一共有10脚长。
上学的路上,他发现一步长也可以当尺子,一步一步的量,从家到学校一共有600步。
师:
读了绘本,你们发现身上的尺子了吗?
快和同桌说一说
依据学生的回答依次介绍一拃长、一庹长、一步长、一脚长等。
师小结:
我们身上的尺子还真不少呢,一拃长、一脚长、一步长、一庹长都是我们身上的尺子。
绘本阅读是学生喜欢的阅读形式之一,巧妙地将情境融于绘本之中,既让学生初步了解了身上哪里可以当作尺子以及身上的尺子的作用,同时也能较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运用身上的尺子解决问题。
有了身上的尺子大树有多粗的问题能解决了吗?
该用哪个尺子最合适呢?
(师引导学生用一庹长测量)
【播放视频:
豆豆用一庹长测量大树】他量了这棵大树1庹还多出来一小段。
多出来的这小段,不到一庹长,怎么办?
(引导学生用一拃长继续量)
豆豆测量这棵大树有——1庹5拃那么粗。
怎样才能知道这1庹5拃到底是多少厘米呢?
(引导学生明确选择合适的尺子)
利用“这棵大树有多粗”的问题,继续引发学生展开讨论,使学生进一步感受身上的尺子在生活中的作用,进而更加明确该怎样使用身上的尺子来测量生活中的物体的长度,以及选用哪一把尺子最合适,初步引导学生学会选择合适的尺子】
二、小组合作,测量身上的尺子
1.讨论测量方法。
用尺子量一量,那你想用什么尺子测量我们的一庹长呢?
(引出皮尺)为什么?
(皮尺长)
a.想一想怎么测量一庹长;
b.让学生演示测量一庹长的方法,同时总结出测量时的注意事项。
在测量自己身上尺子的过程中,引导学会正确的选用合适的尺子,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建立长度单位表象,能够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测量单位”,发展空间观念。
2.学生小组合作测量。
3.展示测量结果,组织研讨。
a.展示一个小组4位学生的测量结果,并邀请4位学生到台前,猜一猜都分别是谁的?
引出一庹长与身高有关。
b.分享一拃长,课下搜集数据发现一拃长与什么有关。
通过实际观察、对比,引导学生感受到不同人身上的尺子的长度不一样,一个人身上的尺子也会随着身高的变化而变化,培养学生全面思考,思维严谨的态度。
4.用数据解决问题。
豆豆的一庹长大约是100厘米,一拃长大约是10厘米。
那这棵大树1庹5拃,就是——150cm,你是怎么想的?
三、实践操作,用身上的尺子测量生活中的物体
1.小组分工,商量测量的物体及测量方法。
2.教师进行合作要求提示,学生进行实地测量。
3.展示测量结果。
使用身上的尺子测量物体的活动,是让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体验数学模型和实际问题之间的联系,进而选择合适的尺子解决问题,提高应用模型的能力】
四、阅读绘本,拓展延伸
豆豆的故事还在继续:
有一天,豆豆在湖边散步,他在湖边走了一圈,就知道小湖一周的长度了。
豆豆想把书柜搬进卧室里,不知道合适不合适,他就用脚量了量,发现正好能放下。
我们身上还有哪些尺子呢?
身上的尺子还能帮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呢?
大家课后可以继续去研究,继续去编写身上的尺子的故事。
最后老师给大家推荐数学绘本——《我家漂亮的尺子》希望能给同学带来更多的启发。
课的最后,再次把绘本请到了学生面前,通过阅读绘本进一步体会身上的尺子在生活中的作用,同时又留给学生研究的空间,继续探索身上的尺子的秘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板书设计:
身上的尺子
一拃长一脚长一步长一庹长
测量时需注意:
对齐0刻度线手臂伸直读准数字
《身上的尺子》学情分析
低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简单的抽象思维往往需要具体事例的支撑且容易产生片面性。
因此一定要让学生在实际观察周围物体,并亲自测量,体会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一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骑心,遇事喜欢多问,但是缺乏对知识的总结和系统梳理的能力,这是本节课的关键;
学生在学习厘米和米的认识时,初步建立厘米和米的表象,但是在生活中的运用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需要实践来进一步理解长度单位的具体意义。
《身上的尺子》效果分析
一、学生学习效果总体分析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是学校育人的主要途径。
课堂质量是学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现阶段学习存在的主要弊端是学习只停留在表层,“学生学得粗浅而未深入学习本质,学得分散而缺乏整合。
学得狭隘而一叶障目.....”这使得学生普遍形成简单记忆和机械思维,学生在理解知识、建构意义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上严重不足。
为了真正将核心素养落实到实处,经过校内领导和老师们多次共同研讨与修改,我执教的《身上的尺子》一课以小组合作达标为核心,重点培养学生的合作、质疑和勇敢表达的能力。
整节课利用“这棵大树有多粗”的问题,引发学生展开讨论,使学生进一步感受身上的尺子在生活中的作用,进而更加明确该怎样使用身上的尺子来测量生活中的物体的长度,以及选用哪一把尺子最合适。
经本节课的教学以及学生具体操作,学生能够说出自己身上的小尺子有哪些,并且能够准确选择身上的尺子来测量身边的物体,教学目标达成,学生学习的效果很好。
二、课堂教学执教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身上的尺子测量生活中的物体的长度。
就本节课的效果和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来看,学生的目标达成度很高,如:
小组合作测量环节,不是简单的提出测量要求,而是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测量身上的尺子,通过学生不断解决测量困难的过程,让学生掌握测量的方法,并体会到与同伴合作的重要性,培养互帮互助的合作意识。
设计的第二个活动,是让学生利用身上的尺子对教室里的物体进行测量,在测量中让学生体会选择合适尺子的重要性,感受相同长度的累加,初步感悟度量的本质,并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感受到解决问题的多样化、多角度,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本节课上完后,我一直在不断的思考到底怎样的课才称之为“一节好课”,除了要看老师对课的把握,对教学流程的设计,最重要的是老师眼里要有学生,课堂是为学生服务的,老师仅仅是一个引导者,我们要设计的课是要在充分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找出本节的关键问题,用问题引发学生充分的思考和探索,让学生自己发现,远比老师的讲解更重要,老师在课堂中要多多关注孩子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不是简单顺畅的把课上完就是一节好课,而是要看在课堂中,学生探究了什么,学会了什么,培养了学生哪方面的能力,这才能称之为“好”。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努力转变教学能力和教学方法,积极思考,精心设计教案,力求体现以学生为本,处处为学生考虑,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今后我会继续学习继续充电,用新的教学理念来审视自己数学课堂,将数学核心素养落地为己任,用自己的每一小步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身上的尺子》教材分析
《身上的尺子》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厘米、米的认识》,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厘米和米以后的实践活动课,在这之前,学生已经通过实际操作形成了1厘米和1米的长度表象,完成了对线段、厘米和米的认识。
本次的实践活动通过让学生互相测量拳头一周的长(厘米)脚长(厘米)、一庹长(厘米)、拃长(厘米)、身高(厘米)等活动,加深对“厘米”和“米"
该活动的重点是“量一量”和“议一议”这两个环节。
“量一量”体现了“综合与实践”的活动性,在这一环节,学生用数学的眼睛审视自己,发现自己身上的数据并记录下来以备与同伴进行交流。
“议一议”则是体现了对测量数据进行总结交流,学生通过比较成熟的实践、思考、讨论得到的体会就会比较深刻。
教材合理设置栏目,向学生提供了“想一想、量一量、试一试、议一议”的活动程序,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全过程。
这样编写,也为教师组织实践活动提供了清晰的教学思路。
特别是在“量一量”环节,教材设计了一系列的测量活动。
如:
量拳头一周的长、脚长、一庹长、拃长、身高,用手拃测量课桌的长,用庹长测量黑板的长等,这些测量活动对学生来说简便易行,在课内、课外都可以开展。
本课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提取生活情境中的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阅读绘本、探究、合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通过量一量的实践活动,体会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思维品质。
第小组
1号同学
2号同学
3号同学
4号同学
身高
tuǒ
一庹长
zhǎ
一拃长
《身上的尺子》测评练习
实践操作,用身上的尺子测量生活中的物体
测量物体
测量结果
探索中寻真知
——《身上的尺子》课后反思
《身上的尺子》是在厘米和米的认识之后,安排的一次综合与实践活动。
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会遇到测量或比较物体长度的问题,对测量精确度要求不高时,人们常常会把身体的某一个部位当作尺来测量和估计。
因此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位在,巩固测量方法和了解并使用身上的尺子测量物体两方面
明确的目标位教学设计指名了方向,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身体上的尺子”测量物体的方法,又能帮助学生初步体会用“身体上的尺子”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感受“身体上的尺子”的实际应用价值。
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巩固1厘米和1米的长度表象,积累测量和估计的活动经验。
本节课我分三个部分来进行教学:
一、通过阅读绘本认识“身上的尺子”
课一开始,创设一个真实的情境,引导学生去找寻身体上的尺子,首先,利用“这棵大树有多粗?
”这个问题引发学生展开讨论,使学生进一步感受身上的尺子在生活中的作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其次,绘本阅读是学生喜欢的阅读形式之一,巧妙地将情境融于绘本之中,既让学生初步了解了身上哪里可以当作尺子以及身上的尺子的作用,同时也能较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巩固测量方法,用皮尺测量“身上的尺子”
利用身上的尺子解决“大树有多粗”的问题,继续引发学生展开讨论,使学生进一步感受身上的尺子在生活中的作用,进而更加明确该怎样使用身上的尺子来测量生活中的物体的长度,以及选用哪一把尺子最合适,初步引导学生学会选择合适的尺子。
在合作测量自己身上的尺子之前,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测量身上的尺子,通过学生不断解决测量困难的过程,让学生掌握测量的方法,并体会到与同伴合作的重要性,培养互帮互助的合作意识。
在测量自己身上尺子的过程中,不断引导学会正确的选用合适的尺子,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建立长度单位表象,能够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测量单位”,发展向上的空间观念。
在学生合作测量之后,又引导学生进行交流,不是简单汇报学生的测量结果,而是同时出示4位学生的测量结果,让学生猜一猜分别是哪位学生的一庹长,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不同人身上的尺子的长度不一样,一个人身上的尺子也会随着身高的变化而变化。
三、使用“身上的尺子”测量身边的物体
学生利用身上的尺子对教室里的物体进行测量,在测量中让学生体会选择合适尺子的重要性,感受相同长度的累加,初步感悟度量的本质,并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感受到解决问题的多样化、多角度,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课的最后,再次把绘本请到了学生面前,通过阅读绘本进一步体会身上的尺子在生活中的作用,同时又留给学生研究的空间,继续探索身上的尺子的秘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一节课下来,孩子们学的很开心,玩中学,学中乐。
但是本节课的教学也存在很多不足需要我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的完善:
一、对学生的关注度不够
本节课上完后,我一直在不断的思考到底怎样的课才称之为“一节好课”,在听了这么多优质课后,心中豁然开朗,一节好课,除了要看老师对课的把握,对教学流程的设计,最重要的是老师眼里要有学生,课堂是为学生服务的,老师仅仅是一个引导者,我们要设计的课是要在充分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找出本节的关键问题,用问题引发学生充分的思考和探索,让学生自己发现,远比老师的讲解更重要,老师在课堂中要多多关注孩子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不是简单顺畅的把课上完就是一节好课,而是要看在课堂中,学生探究了什么,学会了什么,培养了学生哪方面的能力,这才能称之为“好”。
二、不要回避学生的错误答案
学生是在学习的阶段,出现错误是必然,每个孩子的程度不一样,学习的效果也就不一样,学生会有偏差,并不是他不会,只是他的想法和别人不同,可以继续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多多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有些学生其实不用别的孩子纠正,自己就能发现问题所在,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当然也要多注重在平日的教学中,多多培养学生遇到问题,先静静思考,把自己的思考过程完整表达的能力,这样才不至于学生只会说答案而不会反思自己错误的情况;
当学生出了错误的答案,老师要给出正确评判,不能不了了之,再通过不同学生的交流和本节课知识的回顾来帮助学找到正确答案,如果总是不予纠正,长此以往学生也会有一个模糊的答案,不利于学生发展。
三、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每节课在设计时要注意以问题为引领,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仅仅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我们创设出情境供学生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出现的任何问题是需要学生自己不断的完善,所有的观点和结论也是学生要学生自己发现和总结,就像是本节课中测量大树用哪把身上的尺子最合适,有些事说出用一庹,有的学生认为是一拃,这两把尺子都可以,但是我们在日常生活生活中,看到比较粗的大树就会很自然的想到用一庹,这是需要在课堂中不断的引导学生想象,在生活中不断积累的结果,另外在探究一庹和身高的环节,处理的有些着急,问的问题也不够具体,应该进一步提问,“仔细观察记录单上自己的一庹的长度和你的身高,猜一猜它们有没有什么关系?
”这样让学生观察才是更有目的性的观察,学生才不会出现“我发现它们的前面都是1”这个猜测和理解。
通过本次的课堂大赛,让我对数学课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在以后的教学中,也会更加关注课堂中,学生的探究,学生的理解和学生掌握情况,对于低年级的学生也会更加关注他们在表达方面的培养,让他们能够乐思考,乐探究,会思考,会表达,让学生在我的课堂上能够有不一样的成长。
《身上的尺子》课标分析
数学学科是培养学生熟练掌握数学知识、数学思维,形成学生数学能力与数学品质的基础学科。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数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本节课是一节实践活动课,通过让学生互相测量拳头一周的长、脚长、一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