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建刚《我的敏感力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
《管建刚《我的敏感力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建刚《我的敏感力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可不去,毒蛇咬死,会死得很难看的。
随后,头顶的大灯也亮了起来,绝大多数的同学又面色从容,鱼贯而行。
灯光大道下,有一个巨大的透明的玻璃罩子,灯光大道两侧还有透明的玻璃护栏,绝对安全。
“要是你在第二组,你敢不敢过去?
戊中“敢”了,丁丁仍然“不敢”。
“玻璃罩子下的毒蛇,仿真的,塑料的,现在,你敢不敢过?
”这么一说,丁丁连连点头,敢了。
人的心理就这样影响着人的行为,决定着人的行为。
哪怕一丁点小事,人的内心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想法,只是平日里你不关注自己的内心而已。
你不关注新闻,美国大兵有没有从伊拉克撤回来,你自然不知道;
你不关注自己的内心,内心里的种种念头、想法,来了又去,去了又来,你自然无所察觉。
人的心理的力量不是微小的。
你关注自己的内心了吗?
■体察内在的活跃的语言
光说不练等于空。
要去体察内心丰富的“念头”。
学生真的感受到内心有那么多的“话”,真的发现内心藏着“另一个世界”,才会义无反顾地去关注内心:
关注,养育“敏感”。
我出字谜:
一字十八口。
阿丙,一个文静的男生,喜欢书法,字超级棒,稍作思考,举手回答:
“杏”字。
“十八”放在一起,是“木”,上面一个木,下面一个口,连起来就是一个“杏”字。
戊中,一个调皮的男生,脑子转得快,把手举起来,表达不同意见:
也可以是“呆”字。
把“口”放上面,就是“呆”字。
“‘十’和‘八’放在一起,有很多种放法,放上?
放左?
放右?
你选择了哪一种‘放法’?
”我抓住学生回答的思维“疏漏”处,追问。
小乙把手伸得老高,说道:
将“八”的一撇,放在“十”的左下方;
将“八”的一捺,放在“十”的右下方,这就成了一个“木”字。
“十”和“八”组成‘木’,大家都想得到。
“木”字太简单了,一下想过去了,溜过去了。
实际上,每个人都会按小乙那样去想。
太容易,太简单,你就忽略了。
写作,要将别人忽略的想法,捕捉出来,读的人才会觉得你“有才”。
再出“一条小狗四张嘴”、“十月十日”两个字谜。
前一个,大都能猜出来,我让学生将内心的想法说出来,说清楚,说细腻,别人忽视的念头也说出来。
后一个,一些同学想不出来,不要紧;
要紧的是,学生能将想不出来的“想”,也说出来。
阿丙怎么也想不出“十月十日”。
他说:
我的第一个反应是国民党的生日。
国,不对;
民,也不对;
党,那离得十万八千里了。
十月十日,能不能像“杏”和“器”一样,组成个什么字?
“十”和“月”放在一起,不对;
“十”和“日”放在一起,没有这个字呀。
老师出的什么谜,这么难。
不好,已经有人猜出来了,把手举得高高的。
我的心比打结的麻绳还乱,哪还能猜出来。
不想了,等着别人的答案吧。
对于猜谜,猜出答案是开心事;
对于关注自己的内心,猜不出,也是好事。
猜不出,你有左冲右突的想法,你的想法、念头反而比一下子猜出来的人,更多,更庞杂。
“九十九,打一字。
”不管猜不猜得出,我要求三分钟后,学生将自己心里想的内容写下来。
戊中静不下来,见我路过,招呼我过去,说:
“我猜出来了。
99等于100减1,‘百’字减去上边‘一’,不就是‘白’字?
丁丁,留着长发的小女生,猜出来了,并将内心的想法写出来了:
九十九,什么东西啊?
九加九?
九乘九?
上面一个九?
中间一个九?
那还有一个十呢?
当风景啊?
九十九,九十九,一百,一百;
一百一百,九十九,九十九……唉,九十九等于一百减一。
一百减一,一百减一,“百”缺了“一”,哈哈,想出来了,拿掉“百”字上面的“一”,一个“白”字!
慢着,别得意,再验算一遍,九十九,等于一百减一,百,拿掉上面的“一”,剩下一个“白”字,对了,肯定对了!
小乙没猜出来,内心的想法也写得很不错:
九十九打一个字?
我怎么感觉自己像“老虎吃天——无从下手”。
像“十月十日”那样拼搭,上面“九”,中间“十”,下面“九”,那不成一个怪胎了吗?
要不,横着拼,“九”加“十”加“九”,没见过这字呀。
可惜没带康熙字典,或许上面有这个字,那该多好。
九、十、九,加在一起是二十八,“十”和‘八’是个“木”,“二”“木”,两根木头,“林”!
太棒了,可是,谁能替我证明,“九十九”等于“二十八”呢?
没写好的,没将自己内心的“猜”写清楚的,没关系,课后,从写得好的伙伴那里抄两段,抄好后,读一遍,琢磨别人怎样捕捉内心的。
猜谜的过程,学生内心有着连续不断的想法、念头;
做一道应用题,学生内心也有着连续不断的推算、思考。
写作文,要经常回头看看自己的内心,将自己的内心的想法、念头、思考,写出来,那是非常重要的作文能力。
■捕捉内在混沌的感觉
故事往往蕴藏很多无法明说的内涵。
很久以前,上帝为每一个人准备了一份礼物,那就是“成功和快乐”。
上帝不愿人们轻易得到这份礼物,他担心得到太容易了,人们不懂得珍惜。
上帝把天使找来,商量如何把这份礼物藏到一个很难找到的地方,人必须努力、努力,才能获取成功和快乐。
一个天使说:
“我们可以把礼物深埋在地下。
”
上帝回答说:
“不,不能这么做。
人们只要掘地三尺,就可以找到它们。
另一个天使建议:
“我们可以把礼物沉入黑暗的海洋深处。
上帝还是不满意:
“不,那儿也不行。
人类已经学会潜入深海的本领。
不用费力就能找到它们。
又一个天使说:
“我们可以把礼物带到雪山之顶,把它藏在那里。
上帝再一次否决了这个建议:
“不,人们最终会攀上最高的峰顶,然后把礼物带到山下。
天使们毫无办法,只好说:
“我们确实不知道把成功和快乐藏在什么地方。
天上地下,高山海洋,似乎没有什么地方,人找不到。
这时,上帝开口了:
“我想起一个地方,可以埋藏成功和快乐。
我要把这份礼物深藏在每个人自己的身上,他们永远都不会想到,自己的成功和快乐,就藏在自己的身上和心里。
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
人的内心最丰富、最复杂、最广阔,上帝将他的礼物藏在人的心里,太高明了:
首先人的内心丰富、复杂、广阔,而且黑暗,不可捉摸。
其次人的身体活在外部的世界里,人时常活在自己的眼睛和耳朵里,忘记了眼睛和耳朵之内,还有一个内在的心灵世界。
下节语文课,老师要检查背诵情况,课间,我连作业都不写,一直在背书。
“这段话,猜一猜,‘我’有什么内心的想法”我问。
大甲,一个稳重的女生,高个子,一米七了,大家都说,将来你成了名模,别忘了我们。
她看出问题了:
老师说要检查,“我”为什么在课间时间一直背书?
里面肯定有原因。
丁丁也发表她的看法:
“我”肯定没有背出书来,心里一定很乱。
“要是能把心里的‘乱’,详细地写出来,那你就是写作的高手。
”我出示下一句——
课上,我的同桌被老师抽到了。
他背得不熟,老师说,下午还要查他。
等了半天,老师也没抽到我。
“同桌背不出,‘我’背得出,却不抽‘我’,‘我’心里肯定有想法。
”阿丙一着急,小脸便发红,他急切地说,“我有过这样的经历,希望老师抽我背,自己又不敢举手,心里很矛盾的。
我让男生和女生分为两大组。
男生给第一句添加“心里的想法”,女生给第二句添加“心里的想法”。
学生写后,比一比,谁添加的“内心活动”多。
有了写的困惑与心得后,我出示片段:
课间,我连作业都不做了,一直在背书。
万一老师抽查到我,看我背得结结巴巴,批评不说,同学跟前的面子丢大了。
要是老师抽查到我会背的小节,那多好,同学跟前挣了一把脸。
我有两个地方不是很熟,老师都有火眼金睛的,抽我不会背的段落,那就惨了。
快,趁课间还有几分钟,临时抱佛脚,“抱”得熟一点。
“万一老师抽到我……‘抱’得熟一点”,是“我”内心的盘算。
人做任何事情,都由心里发出指令去做。
把内心的想法捕捉出来,有条理地捕捉出来,这是写作上的一项大本领。
同桌被老师抽到了。
他背得很不熟,疙里疙瘩,我听得心里直发痒,恨不得站起来帮她背。
老师的脸色越来越难看,我真怕老师发脾气,老师一发脾气,遭殃的不是她一个人,大家都提心吊胆。
幸好,老师没怎样,只是说课后好好背,下午还要查她。
老师再请同学背,我把手举得高高的。
老师的目光朝我扫来,我兴奋得脸都发烫,心里祈祷着,喊我喊我,我背我背。
手自信满满地往上伸。
老师的目光从我的手上掠过,到那边去了,我一下子泄了气,看来,没有表现的机会了。
哎,早知如此,课间我就不背死背活了……
添了两处内心活动,人“活”了,故事“活”了,文章“活”了。
上一讲“猜谜”,只要按着心里“想”的顺序,将“想”的内容写出来,八九不离十了。
很多时候,人的内心只是一种感觉,惊恐,喜悦,生气,慈悲,哀伤,愤怒。
写作文,要有一种本领,将内心的混然一团的“惊恐”或“喜欢”、“哀伤”或“愤怒”,用文字清晰地写出来;
而不能写“我很开心”“我很愤怒”“我很痛苦”。
我拿出气球,作文课上吹气球,好玩,学生很兴奋。
“我吹气球有个怪脾气,不准发出任何声音,谁尖叫,谁就写检讨。
”活动前,我把规则说清楚,游戏的规则比起作业的规则,学生更乐意接受和遵守。
我把气球吹大,眼看要爆炸了,停止,让学生感受内心的“放松”。
我走下讲台,靠近大甲的头,再吹;
靠近小乙,吹一口;
靠近阿丙,吹一口;
快爆破了,靠近丁丁,假吹;
靠近戊中,也假吹,唬得学生捂耳朵,闪。
我用好自己的眼神,使学生错以为,下一个目标就是“他”;
也有几次“暂停”,给他们心理上喘息的机会。
如此反复几次,回到大甲身边,将气球吹爆,把大甲吓得比小乙还“小”。
安静,回顾自己的内心,紧张、放松、害怕、刺激,都有;
写吧。
大甲写的:
气球越吹越大,管老师越吹越起劲,你看他,脸逼得通红,跟眼前的红气球一个颜色了。
管老师一边吹,一边走,哈哈,走到庚那儿了。
庚吓得身子直往后缩。
不好,管老师朝我走过来了,在我同桌那儿站住了,炫耀似的,将气球停在同桌的鼻子前。
气球越吹越大,随时都有爆炸的可能。
同桌恨不得大喊大叫,可管老师有言在先,不能出声,谁出声,谁写检讨。
我估计,她心里一定有15个吊桶打水,哦,不,30个吊桶打水,14上,16下。
拜托,管老师,你快走开,快走开,千万别在这里爆炸,气球爆炸的威力据说也是不小的,我这个邻居也会遭殃的。
小乙写的:
管老师似乎听到了我心里的祷告,真的停止了吹气球。
我们都呼地松了一口气。
这口气刚松到喉咙口,还没来得及吐出去,管老师又吹了起来,原来,他吹酸了嘴巴,休息一下!
我还没有反过神来,只听得惊天动地的响声滚滚而来,“砰——”我的天啊,地震了,海啸了,老虎来了,快逃命啊。
学生一边听,一边记录有启发的句子;
听后,将别人的精华,“借”进自己的片段里。
■有一种内心叫推理
小时候,学过《找骆驼》,印象特别深,现在派上用场了。
从前,有个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他找了很多地方都没找到,心里很着急。
这时候,他看见一位老人在前边走,就赶上去问:
“老人家,您看见一只骆驼吗?
老人说:
“你问的那只骆驼是不是左脚有点跛?
“是的。
“是不是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
“不错。
“是不是缺了一颗牙齿?
“对极了!
您看到它往哪儿去了?
“那我可不知道。
商人忿忿地说:
“别骗我了,一定是你把我的骆驼藏起来了。
要不,你怎么知道得这么详细?
我请学生猜,老人会怎么说。
目标是要将学生的注意力收过来,将学生的好奇心“勾”起来。
老人不紧不慢地说:
“干嘛生气呢,听我说嘛。
刚才,我看见路上有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就知道骆驼的脚有点跛。
我又看见路的左边有一些蜜,右边有一些米。
我想骆驼驮的一定是这两样东西。
我还看见骆驼啃过的树叶,上面留下了牙齿印,所以知道它缺了一颗牙齿。
至于骆驼往哪儿去了,你应该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
商人听了,照着老人的指点一路找去,果然找到了走失的骆驼。
人经常会“不由自主”地从一个现象,推想到下一个现象。
正是“不由自主”,往往自己都不知道在推断、推想。
你看了一眼天上的乌云,不由加快了车速,那是你有了“乌云黑,大雨来”的推理。
太阳出来了,你把阳台里的衣服挂到外面,那是你有了“太阳里晒衣服,衣服干得快”的推理。
“推理”成为一种“本该如此”的习惯,倒把习惯背后的“推理”给忘了。
《找骆驼》中的老人,没有存心要为商人找骆驼,他有这方面的经验,这经验很自然地帮他完成了推理。
要是没人来问“骆驼”,一两天后,老人也就把“骆驼”给忘了。
学生内心里的各种各样的“推理”,没有一颗“留意”的心,也会不知不觉地丢失。
要让学生回到自己的内心,开启心中的“推理”之门。
趁着《找骆驼》的“推理热”,再来一个《福尔摩斯的推断》:
华生医生和福尔摩斯是老搭挡。
一次,福尔摩斯和华生医生正在客厅的茶几旁喝咖啡,一位送信人手拿一个大信封,边走边抬头查看门牌号码。
华生医生指着送信人说:
“那个体格魁梧、衣着朴素、手里拿着大信封的人,不知道在找什么?
福尔摩斯抬头看了看送信人,“噢”了一声道:
“你说的是那个退伍的海军陆战队军官吗?
华生医生很疑惑:
“你怎么知道?
我看他手里拿着个大信封,又在焦急地寻找门牌号码,分明是个送信人么!
他怎么会是军官呢?
别骗我了。
华生一问,那人果然是皇家海军陆战队退伍军官。
华生医生惊愕得不得了。
讲到这里,也卖个关子,请学生猜,福尔摩斯怎样推断的?
猜得出、猜不出,不管。
公布答案:
福尔摩斯解释道:
“那个人手背上刺着一只蓝色大锚,这是海员的特征。
况且他的举止颇有军人气概,留着军人式的络腮胡子。
因此,我推想他一定是个海军陆战队队员。
“他的态度有点自高自大,而且带有一些发号施令的神气。
你再看他那昂首阔步的样子。
从外表上看,他是一个既稳健又庄重的人。
——根据这些情况,我就断定他当过军官。
趁着“故事热”,我宣布:
“咱们也来做一回神探。
播放一段小录像:
办公室的浦老师,坐第一排,离门口最近。
第二位杨老师,稍胖。
第三位李老师,教英语,稍瘦,坐空调下。
办公室门上贴着一张纸:
为了——不让某人冻成冰棍,请随手关门!
“纸上的话什么意思呀?
”我的问题难不倒同学,大甲答:
“办公室里,有位老师很怕冷,提醒大家要随手关门。
“这样的表达,多新鲜,表达要有新鲜感。
对了,那‘冻成冰棍”的人,是谁?
”办公室的几位老师,同学都认识,我又问,“写这张纸条的人,会是哪个老师?
学生将内心的推理和判断,放在心里,不能“说”出来,为“写”伏笔。
给足想的时间,学生将自己内心推想,变成一句句清楚、明白的话,有条理地写下来。
请看戊中写的《谁冻成了冰棍?
》:
教导处的门上,贴着一张绿色的纸,上面写着:
“为了——不让某人冻成冰棍,请随手关门!
”嘻嘻,有意思。
办公室里有三位老师:
杨老师,浦老师和李老师。
“冻成冰棍”的会是杨老师吗?
不可能,杨老师是三位老师中最胖的,胖人不怕冻嘛!
会是李老师吗?
不可能。
办公室有一架空调,李老师的座位在那台吐着热气的空调的出风口,再冷,也不会冻到她。
会是浦老师吗?
有可能。
浦老师的办公桌靠门最近,门一打开,浦老师是第一个受到寒风招待的人!
再说,冬季长跑,浦老师跑得最起劲的,她一定怕冷。
“某人”,一定是浦老师。
这张纸又会是谁写的呢?
杨老师?
他可没有这时间来搞这种小玩意儿。
李老师?
这纸条是最近出现在门上的,这段时间是英语节,李老师是英语节的领军人物,她的空余时间,绝对不会比杨老师多。
是浦老师写的吗?
大有可能!
浦老师是三位老师中最空闲的人物,从时间的角度上来讲,她最有可能写;
从性格上来讲,浦老师非常幽默,她还会对学生做出开枪的手势呢!
纸条上的文字,令人开怀大笑,很符合她的性格。
再说,办公室的空调开着,开门的话,会浪费电,浦老师是出名的环保主义者,这纸条百分之百是浦老师写的!
我猜的,肯定没错。
写好作文,我让学生一起读、背布鲁诺的名言:
聪明睿智的特点就在于,只需要看到和听到一点,就能长久地考虑和更深地理解。
对于写作而言,观察只是基础,重要的是思考、推断,做一个善于思考和推断的人,笔下才会有无穷的文字,一个人看到的事情、现象可以结束,思考、推想永远不会结束,只要你愿意。
我推荐学生课后借阅《福尔摩斯探案集》:
“它会让你享受到观察后的思考和推断的乐趣。
也希望你能做一个观察后,能思考和推断的人。
■矛盾,最好的心理活动
一篇高考作文,因一段内心活动获评分老师的青睐。
怎样的神奇一笔?
灵魂深处出现了两种声音。
一个我说:
“这是司机的错,你应该去抄下他的工作证号码,投诉他!
”另一个我说:
“可是,你每天都搭乘这部车,如果司机报复,是很容易的哦!
况且,那位老人与你没有任何关系,你太多管闲事了吧?
”一个我又说:
“这是小事,但是没有人站出来指出他的错,那么他就会认为没有错,以后他就会一直这样下去的。
”对啊!
就是因为没有人肯出来指出错误,社会上才依然存在不良现象,我明白了……
小学生也能看出它“神奇”在哪里:
用两个“我”,写内心的矛盾。
人时常会面临“选择”。
作业,先玩再做、先做再玩?
上课,举手还是不举手?
订正,等老师来交,还是交到老师那里?
排队,安静的等候,还是跟伙伴边聊边等?
毫不夸张地说,人,时刻处于选择中。
吃饭,吃这个菜,还是那个菜?
只要有选择,内心就有矛盾。
人,经常处于选择的矛盾里。
捕捉内心的矛盾,像上面的,一点也不深奥,只是没想到而已,请看:
我跑啊跑,跑得满头大汗,腿不听使唤了,重得不像长在自己身上,不行,不行了,一个我说:
“不要跑了吧,好汉不吃眼前亏,休息,休息一下。
”我刚要停,另一个我跑出来,大声说:
“不能停,下定决心,闯关,勇往直前!
”偷懒的那个我说:
“又不是正式比赛,干嘛那么认真。
下次好好练。
”勤奋的那个我说: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总想拖到下次的人,不会有成绩!
真的不难。
作文不难,难的是学生的“畏难”。
打消了“畏难”,我出示练习“情景”:
我考了90分。
90以上,是爸爸妈妈对我的要求。
考试的时候,觉得很难,担心考不到90分,现在,心里的石头终于放了下来。
和同桌讨论,我发现有一道题与她的答案不一样,究竟谁错呢?
一验算,我错了。
怎么办?
讲不讲?
讲的话……,不讲的话……,两个“我”在打架。
请学生动笔写“内心的矛盾”。
阿丙话不多,一写却很快写好了片段:
另一个我说:
“天知地知我知,赶紧将错的答案擦掉,改一个正确的。
我急了,蹦出来嚷道:
“不行不行。
你这样子,丢的不是分数,是诚实!
“难得撒一回谎,又不要紧。
再说,我心里知道错了,就行了。
我不也是想哄妈妈开心吗?
我反驳道:
“妈妈知道我用这种方式哄她开心,她开心得起来吗?
我们不是刚学了孔子的名言‘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要勇敢地站起来!
第一个想到用“一个我、又一个我”的人,是天才;
第二个、第三个,“仿我者死”。
“内心的矛盾”,不能总“一个我、又一个我”、“一个天使、一个恶魔”。
“内心的矛盾”不能用一个形式来套,夏季的面料做冬季的服装,怎么都不合适。
螃蟹看起来,丑陋凶横,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真是勇士。
现在,没人说吃螃蟹的人是勇士,只会说贪吃的庸士。
第一个用两个“我”写内心的人,是创造,后来死模仿的人,是懒惰。
高尔基的《母亲》,“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必读书。
什么是语文课程标准?
它的代名词就是权威。
什么叫必读书?
顾名思义,一定要读的书。
连在一起,即权威推荐的、一定要读的书。
《母亲》里也写两个“我”打架:
“完蛋了吗?
”母亲问自己道,但是接着就颤抖地回答:
“大约还不妨吗……”
可是,她立刻又鼓着勇气严厉地说:
“完蛋了!
她向周围望了一遍,什么也看不见,各种想法在她脑子里像火花似的一个个爆发,然后又熄灭了。
“丢掉箱子逃吗?
但是另外一个火花格外明亮地闪了一下。
“丢掉儿子的演说稿?
让它落在这种家伙的手里……”
她把箱子拿到身边。
“那么带了箱子逃吗?
……赶快跑!
……”
这些想法都不是她原来有的,好像是有人从外面硬给她塞进去的。
这些想法好像烧痛了她,剧烈地刺激她的头脑,好像一根根燃烧着的绳子抽打着她的心。
这些想法使母亲痛若,并且侮辱了她,逼着她离开自己,离开巴威尔,离开已经和她的心联系在一起的那一切。
母亲觉得,有一种敌对的力量执拗地紧抓住她,紧压着她的肩膀和胸部,玷辱地,使她陷在死一般的恐怖里。
她太阳穴里的血管猛烈跳动起来,头发根觉得发热。
这时候,她心里鼓起一股好像震动了全身的猛劲,吹灭了这一切狡猾而微弱的小火星,像命令一般地对自己说;
“可耻啊!
高尔基写“母亲”内心的矛盾,心灵的挣斗,没用“一个我、另一个我”。
法无定法,写内心的矛盾,也有无数种没有确定的方法,写作,一定要有“不重复别人”的创造的念头。
讲到这里,我又出示“矛盾”情景,请学生练习。
我得了100分,高兴得不得了,“第一”又保住了,当我看到同桌的试卷时,发现有一道题与她的答案不一样,究竟谁错呢?
两个“我”在打架。
我要求学生不能写“一个我、另一个我”或“一个天使、另一个恶魔”的方式写,注意形式的创造。
大甲的片段不错:
不讲吧,总觉得不踏实,好像从老师那儿偷来了分数。
讲吧,我的“第一”就让位了,我的“肯德基”也泡汤了——妈妈答应我的,只要考试100,她就奖励我“肯德基”。
不讲,我决定了。
再看到左臂上那两条鲜红的杠杠,它们仿佛在嘲笑我:
你怎么这么虚荣,这么懦弱?
讲,话到嘴边,却怎么也吐不出来。
■突如其来的内心体验
内心的情绪、感觉,不会等着你去体验、捕捉。
情绪和感觉飘忽不定,稍纵即逝。
将稍纵即逝的情绪、感觉,用文字固定下来,这是写作的真功夫。
那天上课,我严肃地说:
“下课前布置回家作业,班里总有吵闹声,害得一些同学没听清楚,这次,先布置回家作业,再上课。
请不要发出声响,以免影响别人。
“第一项作业,把16、17课的背诵内容抄写一遍。
停顿数秒,给学生片刻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