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工作组脱贫攻坚工作汇报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驻村工作组脱贫攻坚工作汇报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驻村工作组脱贫攻坚工作汇报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建立
机制落实责任。
一是驻村帮扶工作责任到位。
二是结合帮扶村沟实际,科学拟定了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
三是建立了贫困户台帐,制定了贫困户帮扶措施;
对建档贫困户11户40人实行了接对帮扶联系,使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帮扶领导、帮扶责任人各项职责落到实处。
(三)、
驻村帮扶具体工作措施实。
一是从单位抽调了一名工作业务能力事业责任感强、政治觉悟高的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
二是社帮扶联系领导、干部职工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各联系户进行走访,全面了解和掌握了结对帮扶户基本情况、贫困原因、脱贫帮扶措施及时限。
在入户走访过程中,各位干部职工积极为帮扶对象寻求脱贫途径、传授致富技术和信息,充当了帮扶对象脱贫致富“参谋”。
(四)、多措并举注重实效。
力所能及予以帮扶资金物质资助,加大了帮扶力度。
一是完成对村集体经济发展“长短期”规划(既长期为230亩“西梅李”基地建设、短期为“有机马铃薯”基地建设,现已全部种植。
);
二是对集体经济资助绿色有机化肥10吨,折合价12000元;
三是在今年春耕之际为11户建档贫困户解决了春耕所需的种子、地膜、化肥,折价8000元。
三、存在的问题
(一)、截止2014年底,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7户65人,2015年清退、新增后剩余13户44人,2015年脱贫2户4人。
现有贫困户11户,40人,其中:
低保贫困户7户,29人,享受低保11人(2016年新增2人);
一般贫困户4户,11人;
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11户,15人;
低保政策兜底一批7户,9人;
医疗救助扶持一批9户16人;
因病致贫2户,因学致贫1户,因残致贫1户,缺劳动力致贫1户,缺技术致贫2户,缺资金4户。
农村党员平均年龄在40.6岁,文化程度以初中以下为主,村内无集体经济来源,村“两委”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有限。
农村教育、卫生、公共服务设施相对落后,医疗、养老、特困人口救助等社会保障水平不足。
(二)、农户思想守旧,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对自力更生脱贫致户积极不高,“等、靠、要”思想严重。
(三)、“7.26”洪灾发生后,部份基础设施受损和耕地损毁,造成群众脱贫增收难度增大。
(四)、“7.26”洪灾损毁的基础设施恢复建设及土地复耕工作任务重、难度大,需要强有力的恢复重建项目作支撑。
(五)、基于部门的职能定位,可调动利用的社会资源及其资源少,帮扶工作呈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尬尴局面。
在扶贫攻坚政策宣传、思想帮教、政策帮扶方面抓得不够,在今后需进一步加强。
四、产生问题的原因
(一)、社会事业发展滞后。
农村教育、卫生、公共服务设施相对落后。
村内路灯少,不能达到照明需求,原有路灯损坏较多;
交通不便,地处偏沟,需要公交车辆。
缺乏支柱增收产业。
群众对传统农业依赖性强,家庭经济收入主要依靠上山采药。
产业结构单一,农业耕作技术仍然以传统方式为主,缺乏相应的农业科技支撑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土地产出率低,农业缺乏支柱产业,农民增收乏力。
经济林木发展上规模不大,品种单一,无市场竞争优势,农产品销售困难。
中药材种植面积小,未成规模,品种单一。
(二)、务工人员方面:
外出务工人员技术技能欠缺,增收能力弱。
(三)、人口素质相对偏低。
村里年青人大多外出打工,住在村上的大多是中老年人。
地处偏远沟,长期从事基础性农牧业生产,发展思路不清晰,反应迟缓,竞争意识不强。
群众文化素质低,思想消极保守,主动脱贫意识不强,市场经济意识淡薄,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差,发展动力不足。
(四)、
村级党组织建设亟待加强,村级党建工作任务落实存在差距。
农村党员文化程度偏低,村“两委”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有限。
(五)、“7.26”
洪灾的发生,造成部份基础设施受损、耕地损毁、农作物损坏
五、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资源开发与生态建设并举因地制宜确定发展目标,把培育水果和中药材基地、发展特色养殖业等作为农业增收的第一要务,突出地方特色,实行产业结构调整与建设生态休闲农业并举,打造特色农旅产业示范村,推进村发展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跨越。
(二)精准扶贫与整村推进并重依托资源优势和政策支撑,落实脱贫攻坚措施,实施连片开发建设,整村推进脱贫攻坚。
以解决贫困人口脱贫奔康为重点,以培育农业增收支柱产业为核心,突出交通、产业、村社环境治理三大重点领域,配套推进基础设施改善和社会事业发展,建立政府、社会、群众多元化投入机制,实现资源和资金的整合利用,努力实现全村协调发展。
(三)政策托底与产业带动相融建立健全农村低保、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困难群众救助等社会保障体系。
将五保户、智障户、残疾户、特困户等无劳动能力的建卡贫困户通过纳入低保、政策补助等方式购买农村养老保险,通过财政扶贫资金投入产业建设、股权配股等方式给予托底保障;
对因灾、因学等原因导致短期致贫的贫困户,政府给予积极救助;
对有劳动力,但经济发展能力差的贫困户,通过企业、业主、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产业带动,帮助其发展产业,建立增收脱贫致富的长效机制。
(四)产业
增效与农民增收同步大力培育劳务、水果、中药材、畜禽等农民增收支柱产业。
围绕全县总体规划目标,立足本村资源优势,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布局,加大农业科技支撑,提高农业投入产出比。
重点打造生态水果基地、药材基地和生态肉牛肉羊跑山鸡养殖基地。
健全
“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机制。
紧扣就业市场和农村产业技术需求,结合新型农民素质教育,加强就业转移培训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业竞争力和建设现代农业的能力和水平,夯实农民增收路径。
(五)民生改善与社会进步相伴结合“7.26”洪灾恢复重建,加强道路交通、生产生活用水、村社环境治理、基本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着力改善农民出行
难、饮水难、住房难、上学难、就医难、购物难、环境差、保障低等民计民生问题,提高农民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水平。
抓好乡村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实施“堡垒提升工程”,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落实村民自治和依法治村举措,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推进农村社会和谐进步。
(六)、做好“7.26”洪灾恢复重建项目编制及申报,尽可能地争取更多更好的恢复重建项目实施,使灾后恢复重建与精准扶贫有机结合。
(七)、加大对帮扶村工作的研究分析,力求精准发力。
立足部门自身实际和能力,着力抓好思想帮教,政策帮扶。
第二篇
按照中央、省、州、县关于脱贫攻坚工作“六个精准”目标要求,
我乡立足实际,积极对照目标任务,强化措施,为2017年底全面脱
贫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严把审核关,扶贫对象精准
根据精准识别相关文件及“回头看”等前期工作的要求,我乡通
过走访排查、召开户主代表会等方式,于2015年1月最终识别贫困
户77户238人、贫困村3个,已脱贫42户124人,目前剩余贫困户36户114人脱贫和3个贫困村退出。
二、因村因户施策,项目安排精准
根据我乡“十三五”规划,结合实际,充分发挥各村支部核心引领作用,统筹协调“六个一”力量,一是在大叶子、羌活、岩里3个贫困村以“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合理利用闲置土地,巩固提升现有产业,集中发展种养业,适当改良核桃、甜樱桃、苹果、中药材、高山牦牛等现有产业,确保3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有所突破。
二是根据每户贫困户具体情况,通过各村产业发展借款、帮扶工作组对口帮扶、公益性岗位等渠道,确保年底贫困户顺利脱贫。
三是全乡各村将于本周内召开精准脱贫工作专题会议,就脱贫工作做进一步安排部署。
三、严把资金出入口关,资金使用精准
一是不断完善扶贫资金管理办法,严明财经纪律;
二是加强基层廉政建设,认真落实“一定两议三监督”工作制度,严格村财乡管,实行季度公开制度,工程项目由村“两委”牵头,农户参与,确保扶贫资金项目顺畅高效运作。
四、集体会诊,措施到户精准
县级帮扶部门、乡驻村干部、村“两委”干部、农户进行“集体会诊”,按照村退出和户脱贫方案精准施策。
妥善处理好与就业、民政、残联、卫计等部门的政策匹配,进一
步抓好政策落地,让贫困户脱贫。
五、选优配强队伍,因村派人精准
及时调整和充实贫困村驻村工作人员,积极加强“六个一”帮扶
的实施。
一是因村精准选派。
根据3个贫困村3个非贫困村的基本情
况,做好干部选派和帮扶单位的对接工作。
二是因人精准选派。
下派
5名副科级领导干部到各村担任脱贫攻坚队伍组长,第一书记、帮扶单位主要负责人为副组长,村支部书记、村主任、驻村干部、大学生村官共4-6人为成员,建立健全班子队伍。
三是加强管理考核监督。
结合“第一书记”四项工作任务,继续加大对“第一书记”、“驻村干部”管理和考核,定期不定期对各村精准脱贫工作进行专项督查,在全乡范围内通报督查情况,对工作不力的予以约谈。
进行季度述职评议。
六、科学评估,脱贫成效精准
一是顺利完成我乡剩余36户114名贫困户的脱贫及3个贫困村的退出任务。
二是二组“四好村”示范创建活动有序推进,真正改掉老百姓以往陋习,改善老百姓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老百姓生活质量。
第三篇
一、工作开展情况
1.精心组织,确保扶贫对象精准。
我乡严格按照精准识别程序,
通过扶贫对象申请,经过反复摸底、核查、公示和审核等程序,完成了贫困村、贫困户的识别、登记和确认,2015年底通过精准识别“回头看”最终确定扶贫对象17户61人,2016年脱贫6户17人;
目前,我乡还有11户贫困户共44人未脱贫,计划2017年全部脱贫,贫困村退出。
2.科学安排,夯实基础实施建设。
我乡坚持扶贫项目向贫困村和建档立卡户倾斜,积极争取扶贫项目落地,科学安排水源地保护、扶贫新村建设等项目。
全面完成上草地村安全护栏645米,垃圾焚烧池1个,屋后堡坎157m3生产便桥1座,贫困户厨房修建1间,1.5公里机耕道(其中硬化1公里)。
进一步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环境,为脱贫攻坚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3.措施到位,提升自身“造血功能”。
我乡结合贫困户发展“原
动力”不足的实际情况,根据贫困户特点,坚持因户因人施策,积极谋划致富项目、制定帮扶措施,在贫困村建立种养殖专业合社3个,
2016年培育3户鸡散养户,白芨、党参种植户2户,1户中蜂养殖户;
种植重楼、白芨等特色中药材6亩,党参种植5亩,种植脆红李20余亩,养殖中蜂1500余桶;
为14名贫困学生争取助学政策;
9户群众实施藏区新居改善居住条件;
落实公益性岗位8个(其中4名贫困人口转为生态护林员,4名贫困人口转为城乡保洁员),每户每年增收0.48万元。
4.齐抓共管,严把扶贫资金管理。
我乡严格按照省、州、县关于
扶贫资金使用的相关规定及要求,强化资金监管和使用,确保扶贫资金用在“刀刃”上;
同时,乡纪委对所有的项目建设全程监督。
目前,已投入水源地保护项目资金21.19万元、扶贫新村建设项目资金
69.69万元、第二批农业牧业中蜂养殖项目资金5万元、已脱贫人口产业发展补助金14.1万元,每笔资金使用精准,脱贫成效明显。
5.选优配强,增强核心引导能力。
紧扣省、州、县脱贫攻坚工作要求,结合“六个一”帮扶机制,我乡建立党内联系帮扶机制,组建
3个驻村工作组,班子成员结对帮扶贫困户6户18人。
通过“两学
一做”专题教育活动,提高对乡村两级党员干部整体思想素质;
加强
“第一书记”管理,全面推行“一定两议三监督”,三务公开、村民议事、农村夜校等工作,帮助党员干部理顺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
提升了各级干部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力。
6.成效显著,贫困人口精准脱贫。
我乡严格按照贫困户脱贫和贫
困村退出程序和标准,对扶贫对象进行动态管理,做到贫困户有进有
出,杜绝数字脱贫和虚假脱贫。
多措并举,立足精准,切实做到脱贫
不落下一人。
我乡2014年脱贫6户30人(上草地2户5人,下草地4户25人),2015年无脱贫户,2016年脱贫6户17人(上草地3户12人,杨家湾3户5人)。
已脱贫贫困户收入超过国家标准,且不愁吃、不愁穿,有义务教育保障、有基本医疗保障、有住房安全保障、有安全饮用水,有生活用电,有广播电视。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我乡群众种植的中药材周期长、见效慢、销售困难,市场竞争力弱;
2.现有兜底保障措施难以解决个别群众因病、因残致贫的问题;
3.全乡基础设施薄弱,乡村旅游发展滞缓。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加快集体经济建设。
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积极与川玖公司对接,商定酿酒葡萄种植事宜,推进上草地村集体经济建设,力争在2017年底初见成效。
二是整合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乡村旅游。
深度挖掘白马文化、民俗文化等人文资源,结合我乡优美的生态环境,积极争取各级支持,拓景扩容,发展独具草地特色的乡村旅游,让贫困群众就近创业就业,让群众不出门都能挣到钱。
三是注重技能培训,培养一批新型农民。
充分利用好农村夜校学习阵地,邀请种养殖能手和技术人才,进行各类实用技术培训,切实提高群众各项实用技能,培养一批有知识、懂科技的新型农民,从根本上解决发展动力不足的困难。
四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增强战斗堡垒作用。
继续深入开展“两学一做”,不断深化党员思想建设,夯实基层基础。
为全面脱贫奔康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
第四篇
一、开展帮扶工作情况
今年以来,我局领导班子将脱贫攻坚帮扶工作纳入年内重点工作,调整成立了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帮扶工作组制度,按照乡党委政府脱贫攻坚工作统筹部署,结合帮扶贫困村2017年脱贫摘帽工作任务,拟定了帮扶工作计划。
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组织帮扶党员干部先后7次深入、一村、二村贫困户家中,认真对照“一超六有”,走访摸排预脱贫户当前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列出任务清单,协助乡党委政府、村两委拟定了“一户一策”脱贫措施,并按照未达标任务倒排工期,督促抓紧落实。
二是开展脱贫攻坚村集体产业发展及项目支撑调研工作,通过调研,规划了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方案,推进村完成5公里田间作业道路建设,太阳能路灯共90盏,目前已完成招标米购。
调整了50万兀解决村内基础设施建设(停车场、道路、排水沟等),工程正在实施中。
三是县民宗局党支部与村党支部开展“手拉手”结对共建共创,围绕脱贫攻坚工
作,开展“组织联建、队伍联育、活动联抓、实事联办”,此活动开展以来,目前已联办实事1件,即开展脆红李栽植技术现场示范培训1场次,就业招聘会1次,现场报名16人,经考核面试正式被九寨天堂洲际饭店录用5人。
四是协调县九珍党参有限公司与村协商党参等中药村供销框架协议。
五是督促村两委加快项目建设进度,贫困户加快倒排工期项目实施。
六是落实了金字村20万元道路硬化建设项目和青龙村柴门关70万元的乡村旅游综合公共服务设施示范工程项
目,请联系村的帮扶单位协助监管推进此项目
二、下一步帮扶工作计划
县在领导班子下一步帮扶工作中,将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协助乡驻村干部和村两委班子持续开展村白马文化特色新村风貌整治,为创“四好村寨”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是加强与村及贫困户的紧密联系,结合支部共建共创工作,按照机关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方案,每季度固定党日到村开展一次主题党日活动,做实做细脱贫攻坚帮扶工作。
三是结合群众意愿,适时组织实用技能培训。
四是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加快落实软硬件设施设备的配置。
第五篇
一、基本情况
县幅员面积8486平方公里,辖2个镇、23个乡、143个村、4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7.56万人,其中:
农业人口6.2万人。
全县有耕地面积12.6万亩,2016年全县特色中药材播面达3万余亩,农村经济总收入7.8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0888元。
按国家农民人均收入2300元(2010年不变价)的扶贫标准,截止2015年底,全县有55个贫困村、2000户贫困户、7378人贫困人口(其中:
特别贫困户392户、1356人,绝对贫困户1608户、6022人),贫困发生率10.9%。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的成效
自脱贫攻坚集结号吹响以来,我县立足贫困村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基础,围绕“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的发展理念,以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为着力点,在资源环境硬约束下,结合各乡镇资源特点和环境承载能力,全力推进了产业精准扶贫。
(一)着力发展特色中药材产业。
以资源为依托,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因地制宜发展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中药材特色产业。
一是投入
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441.3万元,按照0.3万元/人、0.15万元/户、0.2万元/户的补助标准,在集体经济覆盖的21个贫困村和34
个预脱贫贫困村的690户贫困户、994户绝对贫困户以及316户特别贫困户中实施到户产业发展,共种植中药材1717.46亩,其中:
种植羌活704.56亩、大黄426.7亩、秦艽333.2亩、三木药材253亩。
二是以实施幸福美丽新村主导产业为抓手,投入州级财政资金85.8
万元,按照大黄350元/亩、羌活按500元/亩、川红花、白芨、重楼、秦艽800元/亩补助标准,在水草坝村等5个贫困村发展羌活406亩,在榨房村等11个贫困村发展大黄1070亩。
三是以实施浙江对口援建产业发展为着力点,投入浙江对口援建资金160万元,按照1980元/亩补助标准,在格机村等18个贫困村发展发展中药材800亩。
四是投入本级财政资金?
万元,对种植羌活、大黄规模达5亩以上且成活率达85%勺种植户,种植川红花、白芨、重楼、芍药规模达1亩以上
且成活率达85%勺种植户,经县奖补领导小组验收合格后,分别按500元/亩、350元/亩、800元/亩标准给予补助方式,共引导永和等4个村55户贫困户发展羌活500余亩,李泉等17个村111户贫困户种植大黄500余亩。
(二)狠抓村集体经济发展。
结合10个“摘帽村”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基础,按照“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格局,编制完成10个摘帽
村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投入专项扶贫资金70万元,在新光村、新丰村发展芍药160亩。
(三)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支持贫困村、贫困户加大农业生
产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一是投入本级财政资金133.75万元,按照2.5万元/公里补助,在全县新建生产道路53.5公里,降低了中药材种植、运输、采收二次运输成本,提升了中药材种植效益。
二是实施了总投资500万元的小水窖灌溉项目,在镇坪、镇江关、岷江3个乡镇、7个村组建设完成蓄水池8口,安装灌溉管道40公里,解决了1727亩蔬菜、水果、中药材等的灌溉问题,受益群众达3895人。
(四)全面实施科技人员驻村帮扶。
为构建“先进实用科技直接
到户、关键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推广机制,提升贫困群众致富
的内生动力,选派55名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业务过硬的科技人员到55个贫困村开展驻村帮扶。
全年共进村走访1603次,走访贫困户1702户(次),发放科技资料4880份,培训贫困农牧民1.2万人
(次),赠送农业生产资料39吨,有效破解了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
(五)突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
一是投入专项资金15万元,
培育中药材种植专业户1户,发展羌活400亩,带动110户农户发展羌活400亩。
二是投入本级财政资金万元,采取贷款政府贴息的模式,对与贫困户签订劳动、产品销售等合同,并帮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年人均增收1200元的龙头企业、农民专合组织、种养殖大户和家庭农
(牧)场实行了贷款贴息,共贷款贴息扶持专业合作社家,解决名贫
困户就地就近就业。
(六)搭建销售平台。
抓住大邑对口援建有利时机,组织大邑中药材有限公司等中药材加工企业来我县参观考察,并与大邑中药材有
限公司签订了中药材销售合同,截止目前,该公司帮助种植户销售羌活3吨、芍药3吨,拓展了我县中药材销售渠道和半径,增加了贫困户经营收入。
虽然我县在农业产业扶贫攻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帮扶贫困农牧民科技意识淡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学习新技术、使用新技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
二是贫困村基础差、底子薄,在扶贫资金较为缺乏和扶贫群众对农业生产重视不够的情况下,扶贫效果有限。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实施基础扶贫行动,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大力实施机耕道
等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大机耕道、标准农田建设力度
(二)推进产业扶贫行动,建立贫困农牧民稳定增收机制。
优化农业产业布局,综合各类资源禀赋,重点发展牦牛肉、中药材和青稞产业;
在九环沿线乡镇发展藏绵羊肉、马铃薯、蔬菜产业;
在以种植为主乡镇加快生猪、特色水果和“三木”药材产业发展。
(三)抓实科技示范推广,强化产业扶贫技术支撑。
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鼓励科技人员扎根贫困村,选派农业科技人员与贫困户结对子,保障贫困户产业发展的技术能力。
(四)注重产业主体培育,增强产业发展动力。
围绕贫困村特色产业发展,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充分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在资金、技术、质量品牌、市场营销等方面优势,带动贫困户发展增收致富产业。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产业扶贫既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工作
内容,也是帮助贫困农牧民建立持续稳定增收机制的重要抓手,我们将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关心与帮助下,按照“资金跟着贫困人走、贫困人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的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将现代农业发展与扶贫对象自身特点有机结合在一起,实现“发展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不遗余力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更大更实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