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整合.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230053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1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整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整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整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整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整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整合.doc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整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整合.doc(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整合.doc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整合

培训材料

一什么是信息技术?

凡是能扩展人的信息功能的技术,都是信息技术。

可以说,这就是信息技术的基本定义。

它主要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手段实现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显示信息、分配信息等的相关技术。

具体来讲,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技术:

1.感测与识别技术它的作用是扩展人获取信息的感觉器官功能。

它包括信息识别、信息提取、信息检测等技术。

这类技术的总称是“传感技术”。

它几乎可以扩展人类所有感觉器官的传感功能。

传感技术、测量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遥感技术,更使人感知信息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信息识别包括文字识别、语音识别和图形识别等。

通常是采用一种叫做“模式识别”的方法。

2.信息传递技术它的主要功能是实现信息快速、可靠、安全的转移。

各种通信技术都属于这个范畴。

广播技术也是一种传递信息的技术。

由于存储、记录可以看成是从“现在”向“未来”或从“过去”向“现在”传递信息的一种活动,因而也可将它看作是信息传递技术的一种。

3.信息处理与再生技术信息处理包括对信息的编码、压缩、加密等。

在对信息进行处理的基础上,还可形成一些新的更深层次的决策信息,这称为信息的“再生”。

信息的处理与再生都有赖于现代电子计算机的超凡功能。

4.信息施用技术是信息过程的最后环节。

它包括控制技术、显示技术等。

由上可见,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是信息技术的四大基本技术,其中现代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是信息技术的两大支柱。

二、信息技术在基础教育改革中的作用与地位

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集中体现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因此,学科教学的相关领域将做彻底的改革;学科课程将设计为分科与综合相结合,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课程结构,并实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多样化教材选用;学科教学将强调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2.信息技术与基础教育改革的关系:

  

面向素质教育的基础教育改革必须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基础,这是因为:

  

其一,信息素养是渗透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

21世纪是知识与信息的时代,因获取、交流和创造知识信息能力的匮乏而产生的“知识的贫困”或“信息的贫困”将成为直接影响国家和民族国际生存力和竞争力的关键要素。

为此,我们必须重视并竭力培养青少年查询、评估、传输、有效利用和创造具有各种表征形式信息的能力,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的物化形态如教材、网络等,加深和拓展青少年对信息本质的认识,内化和提升其信息素养。

  

  其二,信息技术引发学习的革命。

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彻底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接受的信息不再是单一隔离的语意、书面符号交流,而是集声音、图像、动画等多种信息形态于一体的超文本系统,更加有利于学生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与拓展、创新。

 同时信息技术使终身学习和学习化社会成为可能。

由此可见,基于信息技术的现代教育手段的合理运用将彻底变革传统的教育观念、教学模式,教育领域中的任何改革,包括基础教育课程与教育改革在内都不可能置它于不顾。

  

其三,教育信息化是中国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经之路。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是信息时代,是学习化社会,中国教育惟有积极推进教育的信息化进程,才能改进和加强国际合作,缩短与发达国家的距离,服务于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基础教育改革必须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渗透,而实现这一目标的 基本策略是实施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三、我国教育信息化现状及发展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知识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我国的教育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主要来自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因人口增长而引起的教育要求、国际竞争和各种社会问题等方面。

传统的教育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发展,教育的根本出路就在改革,而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教育信息化。

  1、我国教育信息化政策

  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开展实际上早在1982年就开始在北京几所大学的附属中学进行试点工作。

但由于各方面原因的制约,发展不够均衡。

面对世界信息技术教育的迅速发展,为了尽快缩短我国信息技术教育与世界发达国家距离,1999年末,教育部宣布我国中小学从2000年9月份开始逐步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公布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指导纲要”,并在2000年10月召开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决定从2001年起用5-10年的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

在此会议上,教育部提出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两个主要目标:

  一是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其它课程的整合。

2001年前,全国普通高级中学和大中城市的初级中学要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2003年前,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初级中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2005年前,所有的初级中学以及城市和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争取尽早在全国90%以上的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

同时要促进信息技术的应用与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机结合。

  二是全面实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用5-10年的时间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使全国90%左右的独立建制的中小学能够与网络连通,使每一名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教育资源,也使全体教师都能普遍接受旨在提高素质教育水平和能力的继续教育,并争取在2010年前使全国90%以上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都能上网。

条件较差的少数中小学校也可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教育教学资源。

  2、我国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1).国家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的建设、地区性城域教育信息网络建设和校园网络建设。

目前,CERNET的建设已具有一定规模,主干带宽基本达到622Mbps,本科以上层次的大学几乎都已直接接入CERNET,在大学的教学和科研中已经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38所网络教育试点大学的网络教育提供网络支撑。

另外,很多地区的教育城域网或直接接入CERNET,或通过电信、广电接入CERNET,进而也有一批中小学直接接入CERNET。

  2).中小学校园网环境建设

  中小学校园网络要建设的内容很多,除了网络主干建设(包括信息中心建设和布线系统建设)外,还有如表1所示的一些典型项目。

在有限经费下,何者先建设?

学校应根据经费、现有基础及人员情况详细分析需求和约束条件,选择合适建设项目。

表1 中小学校园网络建设的典型项目、用途及约束条件

序号

建设项目

主要用途

约束条件

1

学生电子阅览室

学生探索学习

教学资源

2

计算机网络教室

计算机教学

教学安排

3

视频/课件点播系统

课堂教学、探索学习

教学资源、网络带宽

4

多功能教室互联

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

教学观念、应用技能、教学资源

5

教师电子备课室

教师备课

教学观念、开发技能

6

学校办公网

教学管理

管理机制

7

虚拟图书馆

教师教学科研

教学观念、研究方法

8

学校网站

信息发布

通信费用、网站维护、信息更新

9

基本Internet服务

师生掌握网络技能

应用机会

注:

“建设项目”是校园网主要功能的设计基础,“主要用途”是指最直接的应用,

而不是唯一的应用,“约束条件”是指在有合适经费投入、并能确保网络畅通的情

况下影响其应用的主要因素

  据目前的估计,全国中小学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学校近十万所,每年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的学生近5000万人;拥有计算机300万台,计算机教室近15万个,建立校园网的学校近5700多所。

根据有关调查显示,目前中小学校在信息化建设上具有如下主要特点:

  大多数学校拥有计算机;现代教育设备以电脑幻灯最为广泛;多媒体网络教室的建设还不够普遍;多数学校对校园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在50万元以上;在校园网络建设中,突出的问题有设备不配套,缺乏教育资源库,缺乏多媒体点播功能;相当多的学校仍不能大规模上网。

  3、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

  1).学校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途径

  从学校的角度看,庞大的资源到底如何建设?

从国外资源建设的经验中发现,要走引进与自主建设相结合的路,联合多方面的力量,共同建设资源。

一般有三种途径:

  第一是链接。

将学校的服务器与Internet上大量免费的教育教学资源网站进行链接,直接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共享。

  第二是镜像。

通过与Internet上一些高水平、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库建立全部或者部分的镜像,以获取更新、更专业化的资源。

  第三是自主建设和二次开发。

它必须由全体教育共同完成。

通常学科教师是这类资源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经过教育技术理论与技术培训,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再结合丰富的学科教学经验,可以制作出教学所需的各类课件。

  2).教育信息资源的分类

  按传统的辅助教学类型,教学资源可分为:

讲解演示型、操作练习型、个别学习型、仿真模拟型、启智游戏型、问题求解型、发现学习型等。

  按资源应用的目的,教学资源可分为:

多媒体教学资源库、图书情报信息库、管理信息库、动态综合信息库。

  按消费群看,教学资源可以分为:

为教育机构服务的软件、教师使用的软件、学生使用的软件、为师生服务的软件。

  按产品类型,教学资源还可分为单机版和网络版等。

  3.)教育软件与资源的现状

  根据有关调查,目前中小学教学软件与资源的应用情况呈以下特点:

  学校运用软件或课件教学的情况并不是很普遍;学校使用各公司生产的教育软件较少;学校经常使用的教学软件主要是计算机学习类软件、学科辅助教学类软件、课件制作平台类软件;学校信息化建设中最大的问题是教学资源不丰富,目前的信息化仍不能解决教学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从教育软件厂商的角度看,教育软件具有巨大的潜力,甚至有人认为,我国软件产业的主要出路之一是教育软件产业。

  具体地说,为学生学习服务的软件市场是最大的。

我国有约2亿中小学生,从学生到家长和教师都非常希望有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益智游戏软件、课外学习软件(为拓展学生知识面服务)、模拟探索学习知识软件。

目前很多学校和家长反对学生玩电脑游戏。

确实,现在市场上的游戏软件中,以纯娱乐和暴力类的见多,不利于学生的知识学习与身心健康。

如果开发商能够成功开发出符合学生学习需要,且又有较强娱乐性的游戏,是会受到各方面欢迎的。

  为教师服务的软件主要有两个方面的需求,一是为教师提高自身能力服务,另一类是为教师课堂教学服务。

从目前的情况看,为教师课堂教学服务的软件市场要大,但从长远看,为教师提高自身能力的软件发展前景会更大。

这二类软件由于需求量大,因此,可以大规模生产,形成产品大力推广。

  而面向教育机构的软件一般是以定制的为主,少量可以是产品化的。

这类软件由于系统内容复杂,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多,开发难度大,一般是规模较大的公司做,从知识产权的角度看,它还是比较有利的。

  从今后发展的角度看,网络版是发展方向,但是,就我们国家的发展状况看,单机版短时间内还不可能被淘汰,而且在一定的时间内市场会很大,这主要取决于我国网络化发展的速度。

  4、信息技术教育应用

  1).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有效措施

  教学资源的利用与信息技术的应用是整个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根本出发点。

结于一个学校来说,建好的校园网却没人用,这无疑是校园网建设的最大失败。

无论何人,在网络性能、带宽和资源均有保障的前提下,要有效应用网络,还有三方面的因素:

应用网络的兴趣和动机、应用网络的基本技能、有足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