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1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300288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1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1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1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1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1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1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1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1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1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线正在紧张施工,谁也不会否认将来不会为市民出行带来更大的便利。

5.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鲁迅——《藤野先生》——当代作家

B.列夫·

托尔斯泰——《三作家》——俄国

C.高尔基——《海燕》——前苏联

D.凡尔纳——《海底两万里》——法国

6.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对联题。

(任选一题3分)

(1)有人读完《水浒传》和《西游记》后,写了一副对联,下面是下联,请你拟出上联。

上联:

下联:

梁山好汉疾恶如仇杀富济贫得人心

(2)某班要举办一次“文学沙龙”活动,其中有个项目是“读名著对对子”,现在邀请你参加这个项目的活动,请你根据上联,完成下联。

[参考人物]孔明悟空武松黛玉

废寝忘食香菱苦学诗

7.默写。

(8分)

(1)《赠从弟(其二)》中以松为喻,借松的高洁品性赞“从弟”品格高洁的诗句:

 

,。

(2)《宣州谢脁楼钱别校书叔云》中能够表现诗人远大抱负的诗句:

(3),谈笑无还期。

(王维《终南别业》)

(4) 

,千丈见底(吴均《与朱元思书》)

(5);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6),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韩愈《马说》)

二、阅读。

(47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

(10分)

【甲文】林尽水源,……并怡然自乐。

【乙文】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丙文】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曰: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

每一醉,则大适融然。

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

“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 

【注释】①[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

②[畜]同“蓄”。

③[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弦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8.丙文中加点的“适”在工具书上主要有以下解释,在这儿最恰当的选择是( 

2分 

)()

A.符合 

B.恰好 

C.满足 

D.舒服 

9.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因以为号焉 

自号曰醉翁也 

B.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曳屋许许声 

C.期在必醉 

与友期行 

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予作文以记之

10.根据你对以上选文的比较阅读,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以上3篇选文中,甲文和乙文均是陶渊明本人所著,丙文则是他人为陶渊明所著。

B. 

以上3篇选文都体现了陶渊明的安贫乐道和隐居思想。

C.乙文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率真放达、安贫乐道、淡泊名利和悠然自得的陶渊明。

D.丙文主要通过陶渊明喝酒和抚琴两件事情来体现其颖脱不羁的性格。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①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记叙文,完成12-16题。

(14分)

特殊的圣诞礼物 

〔美〕赛珍珠

(1)圣诞节前夜,鲍勃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想着第二天要干的事。

他家里并不富裕,过圣诞节最使他高兴的,就是吃火鸡和母亲做的馅饼。

他姐姐每年都要缝制一些圣诞礼物,而父母总给他买些他需要的东西,比如说一本书什么的。

而他呢,也总是把零用钱攒起来,给他们每个人都买份礼物。

 

(2)他很爱他的父亲,可他父亲从没意识到他的爱,这让他感到很失落。

他想,这个圣诞节他就十五岁了,该送给父亲一份更好的礼物,而不是像过去那样,老是到商店里去给他买条普通的领带。

他侧身躺在阁楼的床上,眼睛望着窗外,心里琢磨着。

(3)记得小时候父亲告诉过他,耶稣是在牲口棚里诞生的。

还说牧师和圣人来到牲口棚,给人们带来了圣诞礼物。

想到这,他忽然闪过一个念头:

对啊,我为什么不能在牲口棚里送给爸爸一件特殊的礼物呢?

我可以早早起床,悄悄地去牛棚里,一个人给牛添草加料,把奶挤了,并将牛棚打扫得干干净净……这样,爸爸进去挤奶的时候,就会发现所有的事情都干完了。

这不就是给父亲的最好礼物吗?

他凝望着满天的星斗,不觉得意地笑了。

(4)这一夜,他醒了好多次,每次都要擦根火柴,借着火光看他那只旧表。

(5)凌晨两点半他就起了床,悄悄下楼,轻轻拉开房门,蹑手蹑脚地走向牛棚。

牛棚里,一头奶牛睡眼惺忪地望着他,显出惊奇的样子,好像在说:

“你好早啊!

(6)过去,他从来没有独自挤过奶,现在觉得似乎要做一件极不简单的事。

他开始干起来:

给牛添草加料,挤奶,接着打扫牛棚……诸事完成后,他便小心翼翼地关上牛棚的门。

(7)回到房间,他一看表,离四点只差5分钟了。

他赶紧脱掉衣服,跳上床,像地鼠一样钻进被窝,用被子捂住头,尽力控制自己激动的喘息声,生怕父亲听见。

这时,房门开了。

(8)“鲍勃”,父亲的声音,“虽然是圣诞节,但我们也得起来干活啊,孩子。

(9)“好——吧——”他故意装作还没睡醒的样子。

(10 

)“那我先去了,我得把事情先干起来。

” 

(11) 

门关上了。

他仍躺在床上,忍不住笑出了声,想到等一会父亲就会明白一切时,他的心跳得都快蹦出来了。

(12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他终于听到了父亲的脚步声,接着门开了。

(13 

)“鲍勃!

(14)“嗯,爸爸——”

(15)“你这小鬼”,父亲激动得话也被哽住了,“你这家伙骗了我,是不是?

(16)“这是给您的圣诞节礼物,爸爸!

我爱您!

(17)父亲紧紧地搂住了他,双臂在他的后背上下抚摸着,滚烫的泪水滴到了他的面颊上。

(18)“我也爱你!

孩子,我真谢谢你!

再没人比这干得更棒了!

(19)那一瞬间,他心里猛然一暖,眼睛一下子湿润了,原来爱是需要表达的!

(选自《中学生阅读》有删改。

(赛珍珠,美国作家,193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12.“特殊的圣诞礼物”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

请摘录原文语句回答。

(3分)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结合语境,品读下面两个句子

,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4分) 

(1)不觉得意地笑了。

(2)父亲紧紧地搂住了他。

14.选文第

(2)段中说“可他父亲从没意识到他的爱”,读完文章,请说说父亲是否意识到了他的爱,并简述理由。

15.请从人物描写或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第(7)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16.最后一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请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简要回答。

(三)阅读下面说明文,完成17-21题。

(11分)

数字时代,我们的大脑被改变了

  人类的大脑是可塑的,当人类生活方式改变时,大脑也将会发生变化。

当远古人类首次发现如何使用工具时,人类的大脑就受到迅速而明显的影响。

数字时代,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当我们每天离不开网络、离不开手机时,我们的大脑是否也被改变了?

科学家认为,对网络科技的尝试依赖,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

,也改变了人类的大脑

结构。

  人类并不是天生就会阅读的。

在正常情况下,理解和运用口头语言的能力由人类基因决定的程序形成,而阅读能力的形式却需要每个人的刻苦练习。

这些在我们浏览网站时是体会不到的。

虽然两种行为都被称为阅读,但对书籍的深阅读与在网页上为了获取信息耐蚝的阅读是不一样的,两者有不同的阅读体验,并且培养出不同的阅读技能。

  传统阅读需要耐心,而数字阅读堪称“耐心杀手”。

以微博为例,浏览一个微博页面只要几分钟,眼睛在每条微博上停留的时间只有几秒。

不断地扫视、浏览、搜寻感兴趣的关键词,点击阅读——这个过程因为信息的丰富性、多样性而足够刺激,但显然不足以锻炼耐心。

一本优秀的图书是有内在的逻辑框架的,只有进入这一逻辑框架,才能说是阅读。

而网络内容特别是微博这样的社交媒体每一条都互不关联,跳跃性的阅读当然谈不上深入和逻辑了。

  大脑和肌肉一样,是很有适应能力的,给它什么刺激就会发展什么样的模式。

习惯于数字阅读的快速、跳跃、浏览,就难以适应传统的慢速、口味和思考的阅读方式。

数字时代,智能手机和互联网已经完全渗入到了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

在信息时代长大的“数

字原住民”,因长时间用拇指操控智能手机和上网,从而改变了大脑形成神经通路的方式,更适应碎片化信息,也更善于利用网络资源,但结交线下朋友的能力却越来越弱。

  (选自2015年《百科知识》,有删改)

  链接一:

  人们可以分成两种类别:

数字原住民(出生于数字时代)和数字移民(出生在数字时代前,但现在开始应用数字工具的人)。

前者更依赖于用招待费输入,而后者阅读他人表情的能力则更胜一筹。

上网时,前者和后者的大脑受到的训练是不一样的,尤其在社交和学习能力上,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模式。

科学家发现,互联网虽然影响着所有年龄层的人群,但受影响最大的还是数字原住民。

  (节选自加里·

斯莫尔《网络化大脑:

适应现代大脑的技术变革》)

  链接二:

  “过去几年中,我一直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觉得某些人或某些东西正在摆弄我的大脑,重塑中枢神经系统,重置记忆。

我的大脑正在变化,我目前的思考方式与过去相比已经截然不同,当我阅读时,能最为强烈地感觉到这一点。

全神贯注于一本书或一篇长文

,曾经是易如反掌之事,我的大脑能够抓住叙述的演进或论点的转折,我曾耗费数个小时徜徉在长长的诗行里。

但如今不再如此,往往阅读两三页后我的注意力就开始漂移了。

我变得焦虑不安,开始寻找其他事情来做。

我感觉我一直在试图将自己任性的大脑拽回到书本,过去曾经甜美如蜜的阅读已变成一场战斗。

”  (节选自美国尼古拉斯·

卡尔《网络也有黑暗一面》)

  链接三:

  美国心理学家玛丽安娜·

沃尔夫说:

“我们并非只被阅读的内容影响,我们也被阅读的方式所影响。

”网络所倡导的将“丰富”与“时效性”置于首位的新阅读方式,可能已经削弱了我们进行尝试阅读的能力。

几百年前的印刷术,让阅读长而深奥的作品成为寻常之事,也让人们能坐下来静心阅读,而在线阅读时,我们只不过就是个“信息解码器”而已。

我们对文句的诠释,尝试阅读时形成的丰富精神联想,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弃我们而去。

  (摘自网络,有删改)

  链接四:

  与我们平时在网上进行的浅阅读相反,深阅读是一种渐渐被忽视的阅读行为。

深阅读的消失将不利于伴随着网络长大的后代的智力和情感发展,也会影响人类文化重要组成部分——长篇小说、史诗等文学类型的传承,这些作品只有经过阅读训练的人才能欣赏。

近期研究已经证明,深阅读是一种慢速的、沉浸式的、有着丰富的感官细节和复杂的情感、精神体会的阅读,是一种独特的阅读体验,与单纯的认字型的阅读完全不一样。

虽然严格说来,深阅读的载体不一定非得是传统的纸质书,但印刷品的天然的限制对于深阅读体验却是十分有益的。

比如,纸质书上是没有超链接的,这样读者就少了一些干扰——不用纠结是不是得点开链接,从而能保持全身心地沉浸在书中的文字里。

  17.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古人学会了使用工具,现代人学会了使用网络,他们的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变化。

  B.阅读能力不是先天就有的,它由人类基因决定的程序形成,需要刻苦学习才行。

  C.网络时代所倡导的新阅读方式,可能使人难以坐下来静心阅读长而深奥的作品。

  D.网络上的超链接模式,是纸质书上没有的,它会对读者的深阅读产生一些干扰。

  18.下列对传统阅读与数字阅读的概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传统阅读可以锻炼人们的阅读速度;

数字阅读可以锻炼人们的阅读耐性。

  B.传统阅读的内容都非常具有逻辑性;

数字阅读的内容都非常具有跳跃性。

  C.传统阅读让人关注内容的深度;

数字阅读让人关注内容的丰富和时效性。

  D.传统阅读使人的社会交往能力增强;

数字阅读使人的线下交往能力减弱。

  19.数字时代,我们的大脑是如何被改变的?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对网络科技的深度依赖,已经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并且改变了人类的大脑结构。

  B.不断扫视、浏览、搜寻、点击阅读,使过于关注丰富多样的信息而不能深入阅读。

  C.长时间地使用拇指操控智能手机和上网,致使大脑形成神经通路的方式发生了改变。

  D.某些人或某些东西通过摆弄、重塑中枢神经系统,重置记忆,促使人们的大脑变化。

  20.请分析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表述效果。

(2分)

  过去曾经甜美如蜜的阅读已变成一场战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链接四”中提到,深阅读的消失“会影响人类文化重要组成部分——长篇小

说、史诗等文学类型的传承”。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观点的理解。

  (四)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22-24题。

(8分)

“舌尖”上的争议

常江

①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开播,最终变成了一场全民狂欢。

所谓树大招风,与第一季几乎是一边倒的赞美相比,第二季争议颇多。

最大的争议有两个。

一是食物与故事之间的关联性。

不少观众批评该片在一味用痕迹明显的故事大肆煽情的同时,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主题:

食物。

一些食物被指做法错误,一些食物匆匆登场又匆匆离场,令人直呼“看都没看饱”。

第二个较为隐晦,不少观察者和评论者认为该片一味追求对各种菜系的“全面”、“公正”呈现,其实已演变成了一种国家主义的教育,背离了其作为美食节目的初衷。

其实无论哪种争议,最终都可归结为一个命题:

在“好看”的前提下,电视节目应当在多大程度上发挥教化的功能。

 ②这个命题并不新鲜,它几乎伴随着中国电视发展的全部历史。

早在第一季中,“舌尖”便已流露出与上世纪80年代的“文人电视

”十分相似的气质:

唯美的画面

、华丽的解说词、借物咏志的手法,并最终落脚于知识分子的家国意识。

在多数人将看电视首要地视为娱乐的背景下,这种气质显得有点不合时宜,甚至矫情。

当解说词把“去买菜”这么一个简单明了的动作,说成是“去市场上挑选新鲜时令食材”时,很多观众就崩溃了。

而这种表达方式,在上世纪80年代被认为是改造日常生活,将日常生活美学化的重要手段。

虽然有些浮夸,但对快节奏的、粗鄙的现代生活,未尝不是一种矫正。

③很多人说第二季不如第一季,因为它变“复杂”了,创作者要表达的东西太多,这话说得对。

任何事情都有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一个节目从默默无闻到名满天下,也需要面对很多随之而来的东西:

权力的介入、资本的力量、

观众的干预,以及创作者微妙的心态。

就像一个无人问津的穷小子突然中了巨奖,身边一定会冒出许多莫名其妙的亲戚朋友簇拥着他一样。

因此,渴望“舌尖”在中国的电视经济与电视文化领域保持纯粹几乎是一个悖论。

④尽管第二季还没有播完,且已经播出的几集水准并不完全一致,但我本人总体上还是对这一类型的纪录片持欢迎的态度。

“舌尖”的成功,意味着在电视文化领域,几乎消失殆尽的文人气质的强势回归,尽管这一过程不可避免地伴随着商业、娱乐和各种意识形态的博弈。

毕竟,它在梳理一项民族文化传统的同时,源源不断地提供着建设性的力量。

如果你是家长,你更希望自己的孩子看美轮美奂的益智片,还是那个名叫“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卡通片呢?

答案不言自明。

⑤在时下浓重的商业主义氛围中,“舌尖”透露出的十分稀薄的文人气质,我们应当珍惜。

22.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阅读①②段,说说“舌尖”第二季的“教化功能”主要表现为哪两点?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第③段用比喻论证的方法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

25.根据给定材料,作文。

(50分)

梁启超和陈寅恪的“争”与“不争”展现了他们的君子风范,在你的生活中,一定也有过“争”或者“不争”的经历。

回想这些经历,“争”,或许是学习上的力争上游、辩论中的据理力争、赛场里的谁与争锋……“不争”,或许是矛盾冲突时的主动示弱、荣誉评比时的随意安然、素淡日子里的快乐满足……

请结合自己的经历,以《我的“争”》或《我的“不争”》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初二语文期中考试答案

1-5:

(1题3分,2题3分,3题、4题、5题各2分)

1.A2.D3.C4.B5.A

6

(1)(3分)

句:

西游师徒从善如流降妖除魔应天道

解析:

下联是个主谓结构,停顿格式4/4/4/3。

前四字是两个名词构成的,“疾恶如仇”为成语,“杀富济贫”是由两个动词并列构成的。

最后三字为动宾结构。

下联也应符合这些要求。

(2)(3分)

伤春悲秋黛玉泪葬花

披荆斩棘悟空勤开路

赤手空拳武松勇伏虎

晚睡早起孔明观天象

神机妙算孔明巧借风

醉生梦死武松痛打虎

7.

(1)(2分)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2)(2分)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3)(1分)偶然值林叟

(4)(1分)水皆缥碧

(5)(1分)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6)(1分)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二、阅读(47分):

(一)古文阅读(10分)

8.(2分)C9.(2分)A10.(2分)B

11.①(2分)

这里面的人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男女女的穿戴和桃花源外面的人完全一样;

②(2分)

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仍然安然自若

(二)记叙文阅读(14分)

12.(3分)早早起床,悄悄地去牛棚里,一个人给牛添草加料,把奶挤了,并将牛棚打扫得干干净净。

13

(1)(2分)

“得意”就是感到非常满意(称心如意)。

写出了鲍勃突然想出了送给父亲的特殊圣

诞礼物时的自豪(兴奋,骄傲,喜悦)心理。

(2)(2分)

“紧紧”形容动作的程度,写出了父亲看到特殊礼物时的惊喜(激动、兴奋)之情,表明儿子的礼物得到了父亲的赞许(认可、肯定)(或写出了鲍勃的用心、懂事,感动了父亲。

14.(2分)

父亲意识到了他的爱。

从文章第17段中的“紧紧地搂、抚摸着、泪水滴”等系列动词及第18段“我也爱你”等语言可以看出。

(肯定1分;

理由1分)

15.(3分)

示例1:

此句运用动作描写,刻画出鲍勃完成礼物后既兴奋又激动,既紧张又期待的心理。

(刻画出鲍勃既担心父亲提前发现他准备的礼物,又期待看到父亲发现礼物时惊喜状态的心理。

示例2:

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刻画出鲍勃动作的敏捷。

体现出他既担心父亲提前发现他准备的礼物,又期待看到父亲发现礼物时惊喜状态的心理。

(修辞或描写方法1分,赏析2分。

16.(2分)

结构上,前后呼应,总结全文;

内容上点明“爱是需要表达的”这一主旨,深化了主题。

(结构1分,内容1分)

(三)说明文阅读(11分)

17.(2分)B18.(2分)C19.(

2分)D

20.(2分)

加点词运用比喻和对比的手法,“甜美如蜜”一词形象地表现了过去令人愉快、陶醉的阅读感受;

“战斗”一词,则写出了现在难受、挣扎的阅读感受。

两个词语对比,说明了网络阅读带来的不良影响,表达了“我”焦虑的心情。

21.(3分)

我赞同这个观点。

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数字时代的到来,网络阅读的发展导致我们深度阅读的能力大大下降甚至消失,这是令人担忧的,而长篇小说、史诗等文学类型的传承是离不开深度阅读的,缺乏深度阅读能力的后代将无法欣赏这一文学类型,更无法体会当中的价值,这必然不利于文化的传承。

所以,我们应该培养深度阅读的能力,提升文学素养,传承和发扬这一文学类型。

(四)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22-24题。

(12分)

22.(3分)

答:

我们应当珍惜“舌尖”的文人气质。

23.(4分)

进行国家主义(家国意识)的教育;

(2分)矫正快节奏、粗鄙的现代生活。

24.(5分)

得出的结论是:

渴望“舌尖”在中国的电视经济与电视文化领域保持纯粹几乎是一个悖论。

(3分)以无人问津的穷小子比喻默默无闻的“舌尖”节目,以中了巨奖的富小子比喻名满天下的“舌尖”节目,(1分)富小子身边一定簇拥许多亲戚朋友,成功后的“舌尖”必定面对很多随之而来的东西,无法保持纯粹。

(1分)

25.作文:

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