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2课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293057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28.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522课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1522课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1522课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1522课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1522课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522课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

《1522课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522课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522课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

(1)选择一块石灰岩。

(2)用滴管将稀盐酸滴在石灰岩上。

(3)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4)滴稀盐酸时要注意安全。

(5)观察岩石滴酸后的变化时,不要用手去摸。

5.汇报实验结果。

谁能把刚才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汇报给大家。

汇报实验中看到的现象交流时认真听取其他同学的意见,并和自己小组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

板书设计:

第十五课溶洞里的钟乳石

1.介绍钟乳石。

石花、石幔、石柱

2.钟乳石的形成

在石灰岩分布地区,地表水、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如碳酸钙)的冲刷、溶解,使其发生一系列的反应,形成天然溶洞,洞内有钟乳石、石柱等。

第二课时

自然界中钟乳石的形成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人类很难看到钟乳石的形成过程。

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在短时间内看到钟乳石的形成,大家想不想试一试?

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自制钟乳石吧!

◆活动2:

自制钟乳石

1.按照书上P68的步骤,设计自己的模拟实验。

实验原理:

物体的溶解、毛细现象、再次结晶。

2.师生讨论:

模拟实验设计。

(1)我们要发现的是什么——钟乳石或石笋是否是山洞里的石灰水滴形成的。

(2)我们要模拟的条件和环境是什么?

——山洞里含有石灰质的水滴缓慢地滴落。

(3)我们用什么来模拟?

——用苏打水模拟石灰水;

用瓶子模拟山洞的地下水;

用毛线或棉绳模拟山洞中的渗水层。

(4)我们怎样控制实验——利用毛细现象来控制水滴能持续不断落在碟子中。

(5)我们怎样解释观察到的现象。

3.鼓励学生坚持做长期的观察和记录。

4.阅读科学在线

解释钟乳石的形成过程。

5.撰写赞美钟乳石的小诗。

1.实验原理:

2.实验步骤:

(1)分别向两只烧杯中注入半杯蒸馏水。

然后逐渐倒入尽可能多的苏打晶体,直至溶液不能再溶解晶体为止。

(2)将线绳打一个结,并将线绳放在溶液中浸泡。

然后把线绳两端分别浸在两个烧杯中,把碟子放在两只烧杯中间,用曲别针把线绳固定在适当的位置上。

(3)坚持4天,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

16.人类改变地表教学设计

本课将帮助学生梳理和提升所学的知识和概念,同时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除自然力量以外的人类活动给地表改变带来的影响。

教学过程循序渐进,最终让学生意识到人类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人类的发展不可能不对自然界产生影响,但人类的发展应该遵从自然发展规律,和大自然和谐共处,倡导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1.能通过观察和调查发现人类的哪些活动起到了改变地表的作用。

2.能将人类各种改造地表的活动进行分类。

3.能设计一个清晰的方式整理辩论或研究的结果。

4.能按照“对保护地表是否有利”的标准对人类影响地表的活动进行分类。

1.能从正反两个方面看待人类改造地表的活动。

2.能客观公正地评价与自己持不同看法的同学的观点。

3.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不怕被别人否定。

能有根据地举例说明人类哪些改造地表的活动是对人类有利的,哪些是不利的。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提出一些对小学生来说切实可行的保护地表的措施。

指导学生通过收集和整理资料、召开辩论会等方式来探究“人类活动对地表的影响”问题。

多媒体设备、有关自然力量使地表改变的图片。

1课时。

我们知道,今天我们看到的壮美的自然景观,高山、河流、平原等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根据前三课的研究,你认为是哪些自然力量引起地表变化的?

教师引导学生,某种地表形态的改变往往是由许多种自然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教师:

除了自然力量,还有那些力量能引起地表的变化?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人类改变地表。

人类活动改变地表

1.梳理前三课内容。

明确:

引起地表缓慢变化的自然力量除流水、风、海浪和冰川外,还有湿度、生物的影响。

学生举例,并记录下来。

引导学生发现:

某种地表形态的改变往往是由多种自然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2.汇报所搜集的30年或更长时间当地环境是什么样的资料。

平整土地、修路架桥、毁林开荒、修造梯田、开挖水渠、拦河筑坝等。

说说人类的这些活动使地表发生了什么变化?

3.将人类改变地表的活动进行分类。

(1)有利于保护地表的活动:

(2)不利于保护地表的活动:

交流分类结果。

二、辩论会

1.提出问题

某地由于人口增加,人均耕地数量减少,不足以维持当地的粮食供应。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人提出围湖造田、增加耕地面积的方案。

对这一方案,你的意见是什么?

2.自由结组

赞成围湖造田的为正方,反对围湖造田的为反方,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观点自由结组。

3.组内准备辩论材料

提示学生在准备材料时要注意,观点是什么?

围绕这些观点的理由都有哪些?

怎样总结。

4.展开辩论

(教师随机组织,但教师不要用自己的观点影响学生。

5.总结

经过辩论,我们的观点是什么?

谈谈自己对上述观点的理解,并向周围的人们进行宣传。

阅读科学在线,了解有关信息。

增强学生关注环境问题的意识。

尝试针对不同地表变化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和措施。

第十六课人类改变地表

1.引起地表缓慢变化的自然力量。

流水、风、海浪、冰川、湿度、生物的影响。

2.说说人类的这些活动使地表发生了什么变化?

平整土地、修路架桥、毁林开荒、修造梯田、开挖水渠、拦河筑坝

(1)有利于保护地表的活动。

(2)不利于保护地表的活动。

4.辩论会。

17常见矿物教学设计

(一)

本课从认识常见矿物入手,通过探究实验来描述矿物常见的物理性质,重点研究岩石的硬度和条痕,并把自己的研究结果与摩氏硬度计对照,验证自己研究的科学性。

1.能从多种角度描述矿石的特点。

2.能根据矿物的不同性质对矿石进行分类。

3.能举例说明每一种分类方法(或标准)的优缺点。

4.能用科学的方法测量各种矿物之间的相对硬度。

二、科学知识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矿物。

2.能举例说明什么是矿物的条痕。

三、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1.能举例说明矿物在人类生活中的用途。

2.能举2个以上实例说明宝石的用途。

引导学生独立开展探究实验来研究矿物的条痕和硬度等简单的物理性质。

教师讲授和学生探究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多媒体设备、有关矿物的图片。

地球上的岩石大多是由多种矿物组成的。

矿物是人类生存所需的重要自然资源。

关于矿物,你都知道些什么?

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吧!

研究常见矿物的性质

1.学生独立设计实验,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实验研究。

(1)说希望研究矿物的什么性质。

(2)需什么样的工具。

(3)采用什么样的方法。

(4)如何记录实验结果。

2.阅读教材,思考设计实验。

3.开展实验研究。

4.阅读教材:

77页。

提问:

怎样观察矿物的颜色?

最常用的辨别方法是用条痕来观察矿物的颜色。

讲解:

条痕就是矿物再无釉瓷片上刻划留下的痕迹,是矿物的粉末,能够转为准确地反映矿物的颜色。

矿物条痕的颜色与矿物的实际颜色是有一定区别的,条痕的颜色才是矿物的准确颜色。

5.研究矿物的硬度。

(1)思考怎样比较两种矿物的硬度。

(2)认识摩氏硬度计,确定矿物的硬度。

①分组活动、做好纪录。

②比较各种矿物的特征。

6.把观察和实验的结果记录下来。

给矿物分类

1.根据对矿物的观察和实验结果,选择适当的标准给矿物分类。

2.交流各组的分类标准和结果,比一比谁的分类标准更科学。

3.分类加深对矿物性质的认识。

4.汇报、评价、总结。

★拓展活动:

美丽的宝石

讲述:

有些矿物经切割和磨光后可制成美丽的宝石,关于宝石你知道些什么?

1.讨论交流自己知道的宝石的用途。

2.除天然宝石外,还有人造宝石。

3.布置作业:

搜集宝石及宝石的用途。

第十七课常见矿物

对常见矿物性质的研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形状

(2)颜色

(3)光泽

(4)条痕

(5)硬度:

摩氏硬度计

(6)磁性金属的来历教学设计

(一)

本课教学首先引领学生查阅资料、搜集生活中金属的应用,然后通过研究讨论加深对常见金属用途的认识,懂得金属与金属矿物的关系,同时,对金属矿物的性质有更深入的了解。

1.能设法搜集各种金属矿物的资料。

2.能通过观察发现大多数金属矿石的共同特性。

3.能设计实验研究“铜、铁、铝”等金属有哪些特性。

4.能为本“公司”的产品设计一段好的广告词(既能反映本公司的产品特性,又能具有较好的广告效益)。

1.能体验到开矿需要花费巨大的人力和物力,以及矿山工人采矿的艰辛。

2.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或本组的研究结果。

1.能说出主要的能源矿产、金属矿产及其提炼物的名称。

2.能用自己的话指出金属矿石与非金属矿石的区别。

3.能描述炼铁的基本过程。

1.能举3个以上的实例说明常见金属的用途。

2.能用实例列举矿渣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3.能提出一两种变矿渣为宝的方法。

指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和探究实验了解常见金属的性质及用途。

多媒体设备、常见金属的图片。

2000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已经知道从矿物中冶炼铜和铁,铸造出铜器和铁器。

自从掌握了冶炼技术以来,人们从矿物中提出许多有用的金属,如铜、铁、铝等。

现在,利用金属制成的工具、机器等随处可见。

看来,金属的用途可真多。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金属吧!

金属的用途

1.提问:

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用到由金属制作的各种物品,你知道有哪些吗?

2.阅读教材上P80的内容,图中这些物品分别是由哪种金属制成的用直线将矿物、金属及其制品联系起来。

3.汇报结果。

4.交流:

从金属矿物中能提炼出哪些金属?

这些金属有什么用途?

也可以把自己搜集的资料给大家展示一下。

5.提问:

你想研究金属的哪些性质?

6.选择问题设计实验进行研究。

提示学生设计对比试验,进行比较分析。

设计实验(目的、内容、工具、方法、结果分析)

(1)要设计成对比实验(铜、铁、铝三种金属性质进行对比)

(2)汇报实验方案,并加以改正。

(3)学生实验。

分组活动并将结果记录在表格中并分析实验结果。

7.讨论:

金属的这些性质有哪些用途?

8.总结:

金属的共同性质与用途。

第十八课金属的来历

金属的共同性质有:

(1)金属光泽

(2)导电性能好

(3)传热性能好

(4)具有一定的柔韧性(或延展性)

上节课我们研究了金属的共同性质,金属通常是从岩石或矿物中提取出来的。

大家想不想知道铁是怎样炼成的?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描述炼铁的过程

1.出示人们从铁矿石中提炼铁的资料和图片。

2.欣赏有关炼铁的视频。

3.讲解:

钢铁的冶炼过程包括:

(1)传送带将原料送入鼓风炉内,再由下方送进热风,炉里的最高温度为2300摄氏度。

(2)从鼓风炉的出铁口中流出熔化的铁的成分,这就是生铁。

其中还有很多杂质。

(3)将生铁转移至炉内制成钢。

(4)将钢轧压成各种形状。

炼铁过程的感受。

5.阅读科学在线。

什么是冶金工业?

开采一个“矿”

1.讲述:

矿产资源一般都埋藏在地层里,开采矿产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

让我们通过实验模拟开采金属矿产的过程。

2.出示实验材料。

3.结合课本上的模拟实验步骤完成实验。

实验中泡沫塑料杯和熟石膏分别模拟什么?

4.记录结果

(1)我们小组开采出来的矿物是:

(2)设计图表,表示出本组开采的矿物名称和质量

(3)概括出本组开采矿物的方法:

(4)将本组开采的结果与事前交给老师的信封中的相关矿物信息进行比较,比较的结果是:

(5)给本组开采矿物做一个广告,让更多的人了解它们的用途。

5.交流:

在制作和开采过程中,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将本组开采矿物的方法和过程与其他小组比较,谁的方法有效?

6.讨论:

当矿物从“矿石体”中开采出来以后,剩下的废弃物就是“矿渣”,“矿渣”会对环境造成危害,想一想该怎样处理?

炼铁的过程:

简图:

原料——鼓风炉——熔化的铁——炉内成钢——压成各种形状19.煤与石油教学设计

本课通过指导学生查阅、分析资料,引导学生从中了解煤与石油的提炼物及其用途,同时了解煤与石油漫长的形成过程,以及艰苦的开采过程,懂得煤与石油是与人类生活生产息息相关的重要能源和不可缺少的矿产资源。

1.能根据资料分析能源矿产的形成过程。

2.能通过调查发现煤和石油与我们日常生活有哪些关系。

3.能根据资料计算地球上现存的煤和石油还能开采多少年。

4.能通过模拟实验发现从煤中怎样提炼各种原材料。

1.能意识到能源矿物的不可再生性。

2.树立珍惜能源矿物的意识。

3.能体验到煤和石油来之不易。

1.能说出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主要能源矿产及其提炼物有哪些。

2.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能源矿产形成的主要过程。

3.能说出从煤和石油中可以提炼出哪些原材料。

1.能提出小学生能直接做得到的保护能源矿物的措施。

2.能采取实际行动避免浪费能源。

查阅、分析资料,认识煤与石油的各种提炼物及用途。

教师讲授与学生探究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多媒体设备、有关煤和油的图片。

煤、石油和天然气是重要的能源,除了作能源,它们还有哪些用途?

让我们一起去探讨吧!

煤与石油的用途

1.出示自己搜集的资料。

2.分析:

从煤和石油中可以获得哪些提炼物?

说说它们的用途?

从石油中可以提炼出汽油、煤油……等物。

从煤中可以提炼出煤气、沥青……等物。

3.举例说明一些日常用品是有哪些提炼物制成的?

4.小结:

塑料、涤纶、尼龙、涂料、阿司匹林和糖精等都是由煤和石油的提炼物经过复杂的化学加工制成的。

5.讨论:

如果没有煤和石油,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

宝贵的煤和石油

1.出示煤与石油形成的资料或图片。

2.分析煤和石油的形成。

煤和石油都是远古时代的生物的遗骸经过几亿年的变化而形成的,含有碳、氢的可燃性矿物质,它们含热能较高,使用方便,因此成为矿物燃料。

3.出示煤与石油的开采资料或图片。

4.认识煤和石油的开采过程

5.小结:

煤、石油在地球上的蕴藏量是有限的,将来必定用完,所以我们要好好的珍惜这些宝贵的资源,不能随意浪费。

第十九课煤与石油

1.从石油中可以分离出:

(1)汽油;

(2)煤油;

(3)柴油;

(4)沥青;

(5)润滑油;

(6)石蜡。

2.从煤中可以分离出:

(1)沥青;

(2)煤焦油;

(3)焦炭;

(4)煤气。

3.煤和石油的形成。

在2亿~3亿年前,地球上的陆地、湖泊和浅海中生长着大量的植物和动物。

由于地球板块的运动,这些植物和动物被埋在地下,在长期高温、高压的作用下,逐渐变成了煤和石油。

4.煤和石油的开采。

(1)煤:

露天开采或使用采煤机开采。

(2)石油:

建采油井架,用钻头和油管进行开采。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煤和石油的形成过程太漫长了。

那么我们现在煤和石油的储量怎样的?

1.根据下面的资料,分别计算目前地球上已探明储量的煤、石油和天然气还能开采多少年?

将计算结果填入P87表格中。

2.学生打开书87页计算。

4.讨论:

通过以上资料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5.交流启示。

煤的燃烧

人们很早就开始使用煤了,从煤中可以提炼出什么呢?

让我们来做个煤的分离实验吧!

2.按照P87步骤进行实验。

3.观察现象并做好记录。

4.汇报交流。

5.阅读科学在线

6.交流:

阅读科学在线的感受,说一说我们应该学习地质学家李四光的哪些科学精神和态度?

煤的分离实验:

煤加热

现象

产物

蓝色火焰

煤气产生

黑色粘稠状油状物

煤焦油的产生

黑色炭状物

焦炭产生

20.矿产资源教学设计

本课在学生了解常见矿物、金属矿物、能源矿物以后,继续学习保护矿产资源方面的知识,通过进一步调查周围矿产资源的使用和浪费的情况,写一份保护矿产资源的建议书。

教学过程循序渐进,最终让学生们意识到我国矿产资源的紧缺性,增加学生保护矿产资源的自觉意识。

1.能根据对搜集到的资料和以前做过的模拟实验分析,意识到物质有可再生的和不可再生的。

2.能发现过度开采矿产资源对人类生存的环境带来的危害。

3.能设计一种简洁清晰的方式把调查的结果公布于众。

1.意识到人类生存与资源的密切关系。

2.意识到保护陆地物质的重要性。

3.能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采取行动保护矿产资源。

能举实例说出我国矿产资源的危机。

能够与同学一起写一份保护矿产资源的建议书。

通过调查,帮助学生懂得我们周围浪费矿产资源、破坏环境的严重性,以及保护矿产资源的紧迫性。

多媒体设备,有关矿产的图片。

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矿产资源。

我们在生产生活中使用的各种金属器具、塑料制品、建筑材料、主要能源等,都来自于矿产资源,然而,地球上的矿产资源却面临枯竭的危险,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哪些浪费、破坏或过渡开采矿产资源的现象?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矿产资源。

调查周围的矿产资源

1.谈话:

大多数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

因此,矿产资源浪费造成的损失是不可弥补的。

让我们做个调查,分析自己周围有哪些浪费现象。

2.将自己的调查结果与同学交流

3.比一比谁的调查更全面?

写一份保护矿产资源的建议书

在调查基础上,根据不同的矿产资源所受到的破环提出保护矿产资源的建议。

2.小组讨论交流。

3.总结:

根据提出的建议我们要从我做起,让宝贵的矿产资源尽快得到保护。

第二十课矿产资源

生活现象

浪费的资源

对环境的影响

其他

21.工具——人类的帮手教学设计

本课通过对工具使用的探究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人类发明和使用工具以后给生活、生产带来的便利。

通过指导学生选择一类工具并研究其发展历程,来提出改进工具的方案。

在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1.能设计一种标准对自己知道的工具进行分类。

2.能与其他同学共同研究、发现技术的发展对工具发展的影响。

3.能对某种工具在结构或功能上存在的问题或不足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或方案。

4.能根据生活或学习的某种具体需要,独立或与其他同学合作设计一种工具。

5.能从不同的角度设计调查问卷,考察自己设计工具的市场效益如何。

1.能说明自己做同一件事时,使用与不使用工具的体会。

2.能把调查结果与其他同学交流。

能具体分析某一类工具的发展过程和发展趋势。

1.能从效率、省力、效果等方面说明使用工具的好处。

2.能说明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工具的发展——结构日益复杂化、功能得到了极大的加强;

同时工具的发展与促进了技术的进步。

指导学生通过亲历活动感受工具的所带来的便利,认识不同种类的工具,并能提出改进工具的建议。

多媒体设备、有关工具的图片。

人的身体不如大象强壮,力量不如牛马强大,牙齿不如猛虎雄狮锋利……但人的智慧却比其它动物高得多,人们发明和使用工具。

工具的发明和使用是人类能够做许多其它动物不能做的事情。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工具。

◆引入活动

你知道哪些常用工具?

它们对人类有哪些帮助?

把你知道得写下来。

每组一张白纸,小学生分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