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学年高三历史质量检测试题及答案广东省实验中学 精品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2288878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98.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 学年高三历史质量检测试题及答案广东省实验中学 精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最新 学年高三历史质量检测试题及答案广东省实验中学 精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最新 学年高三历史质量检测试题及答案广东省实验中学 精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最新 学年高三历史质量检测试题及答案广东省实验中学 精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最新 学年高三历史质量检测试题及答案广东省实验中学 精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 学年高三历史质量检测试题及答案广东省实验中学 精品Word文档格式.docx

《最新 学年高三历史质量检测试题及答案广东省实验中学 精品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 学年高三历史质量检测试题及答案广东省实验中学 精品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 学年高三历史质量检测试题及答案广东省实验中学 精品Word文档格式.docx

A.《浅议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创立者——大禹》

B.《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

C.《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D.《论清代军机大臣与丞相的权力制衡》

8.17~18世纪,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德意志的莱布尼茨盛赞儒家道德及其影响下的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

法国的伏尔泰认为,中国的考试制度使官吏职位人人皆可争取,欧洲应加以采用。

以上史实说明了()

①儒家思想总体上符合欧洲资本主义需要

②儒家的“大一统”思想符合德意志国家统一的需要

③中国的考试制度有利于法国资产阶级反对封等级制度

④儒家的“民贵君轻”思想对欧洲资产阶级推翻封建君主制有重要指导意义

A.①②③B.②③C.②③④D.③④

9.国家主席胡锦涛在首都各界纪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五十周年大会上指出:

“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历史命运,那时建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制没能保障人民的权利,最终在各种反动势力的冲击下归于失败。

”造成这一结局的原因有()

①西方式的政治体制脱离中国国情②中国国民的素质与共和制的要求相差太远

③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破坏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自身存在的明显弱点……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0.不仅改变了中国传统的社会经济,而且使中国近代的社会结构也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近代经济发展的不平衡B.外国商品的冲击

C.鸦片战争D.五口通商

11.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下列现象最能说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是()

A.农民丧失土地的现象严重B.洋纱、洋布畅销、手工棉纺织业衰败

C.五口通商后关税大幅降低D.洋务派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

12.晚清畅销小说《痴人说梦记》以一场梦为结尾,梦中的上海不再有外国巡捕,建筑上没有外国招牌,有的是中国人的工厂和学校。

这深刻反映出中国人民要求()

A.民族独立和富强B.驱除靼虏,恢复中华

C.发展民族资本主义D.建立社会主义

13.在洋务运动中,没有被洋务派列为“夷”之“长技”的是

A.军事技术B.机器生产C.科技教育D.议会制度

14.假如你是一名热心名胜古迹的业余导游,在向游客介绍北大红楼旧址时,下列不能出现在你的讲解中的内容是

A.这是中国第一所新式学堂B.现为新文化运动纪念馆

C.“兼容并包,思想自由”是其灵魂D.1917年蔡元培任校长

15.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

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6.“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

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

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

”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17.下列关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前20年先进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分析和评论,不正确的是()

A.先进的中国人已经探索出以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

B.相继经历了由走英日道路到走美法道路再到以俄为师的过程

C.先后实践或主张了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和社会主义方案

D.反映出先进的中国人在寻求救国救民道路时与时俱进的探索精神

18.《中国近代民族经济发展史》一书记载:

“1912年日本输华商品总值只有9000多万两白银,1919年增至2.4亿两;

美国从1913年的3500多万两,增至1919年的1.1亿两。

日本由原来在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中占第六位上升到与首位的英国势均力敌;

美国也大大超过了法国,在华的地位举足轻重。

”以下对这段材料反映的情况理解错误的是()

A.日本、美国乘一战之机扩大了对华侵略

B.美、日有效地遏制了英、法的经济侵略

C.欧洲列强对华输出的资本和商品有所减少

D.列强在华的侵略实力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

19.2018年央视热播的电视剧《大染坊》叙述了20世纪初主人公陈寿亭从一个“叫花子”发展到拥有雄厚资产的创业历程。

该片的主题歌唱道:

“总以为彩虹就在眼前,我却在风雨中越走越远,这一场荣华富贵好心酸。

”造成剧中主人公“荣华富贵好心酸”的主要原因是()

A.主人公出身低微B.技术力量相对薄弱

C.中外反动势力的压迫D.商场上的尔虞我诈

20.1940年,周恩来在重庆与当时的棋王谢侠逊对弈时一语双关地说:

“明人重炮,清人重马,我们应该重兵卒。

”上述材料实质上反映了()

A.周恩来重视军队建设B.周恩来忽视军事装备的作用

C.周恩来认为军队是取得胜利的根本D.中共实行依靠人民群众的全面抗战路线

21.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即将胜利之际,美国国务卿艾奇逊致信美国总统杜鲁门:

“……中国悠久的文明和她的民主个人主义终于会再显身手。

中国终于会摆脱外国的羁绊,对于中国目前和将来一切朝着这个目标的发展,你认为应当得到我们的鼓励吗?

”这段话表明()

A.美国转变了对中国的根本立场B.美国对中国的胜利感到无可奈何

C.美国准备笼络新生政权D.美国要帮助蒋介石恢复其在大陆的统治

2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争论内容上讲最主要的不同点是()

A.前者侧重于文学艺术,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B.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文学艺术

C.前者侧重于政治运动,后者侧重于思想文化

D.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23.下列关于市场经济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所起的推动作用的表述,错误的()

A.促使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

B.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

C.我国人民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D.总体上已经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

24.近几年中国在外交舞台上非常活跃,如参加朝核六方会谈,组织“中非论坛”,在俄罗斯等国开展“中国年”活动。

参加APEC会议,中国首批赴达尔富尔维和部队执行任务。

以上事实不能反映:

A.新时期我国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与任何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

B.我国外交僵局开始被打破,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

C.新时期我国开展了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

D.新时期中国活跃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

25.下列说法全部正确无误的一项是

①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1960年,中国自己设计的第一枚火箭发射成功③我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④至1979年,我国是世界上第四个拥有远洋航天测量船的国家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5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6小题,其中第26题至第30题为必做题;

第31题、第32题为选做题,两题任选其一。

第26题13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7分,第29题12分,第30题12分。

第31题、第32题均为9分,共计75分)

26.(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

《新唐书》记载:

“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二明太祖以为:

“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材料三废丞相后,与丞相地位近似的官职的基本职权情况表:

职位

基本职权

明中叶后

内阁首辅

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宰相,地位经常受到挑战

清雍正年间以后

军机大臣

承旨拟写.传达皇帝旨意

材料四黄宗羲说: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请回答:

(1)在君权与相权关系处理上,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5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分)

(3)当时也有人称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为宰相,这种称呼是否有实质意义?

为什么?

(4分)

(4)你怎样理解材料四中的观点?

 

27.(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即将迎来改革开放三十周年。

……从那时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挡地展开了;

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

——中共十七大报告

材料二1998-2018年国民生产总值变化示意图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网站

材料三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的挂牌仪式

材料四2018年,我国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群众在教育、医疗、住房、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等六大民主领域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

其中,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物价因素之后,城镇居民实际增长约13%,超过GDP增长速度;

农民增长约8%。

——国家统计局网站

⑴材料一中“历史性变化”的伟大起点指的是什么?

(1分)依据材料一、二,概述“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哪些变化?

⑵从管理体制和所有制改革两方面,比较农村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同之处。

(2分)中国90年代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是什么?

(1分)

⑶中共十四大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

材料三表明国企改革的主要内容发生了什么的新变化?

(2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⑷从材料四中,你能获取什么历史信息?

(1分)简要分析其成因。

28.(17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公元前213年,秦始皇迁徙50万人戍守五岭,与越人杂居。

公元前211年,秦始皇又迁内地居民3万人到河套以北垦田生产。

西汉文景时期,采用免税、赐爵、赎罪等办法鼓励移民北方;

汉武帝将福建一带的闽越人迁徙到江南;

西晋末年以后,北方人民南迁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就达70多万。

唐朝安史之乱后,又有不少北方人迁移南方。

宋金对峙时期,北方人民纷纷南迁。

据1159年统计,南方人口为1648万,到1179年已达2950万,人口增加了四分之三。

——摘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鲜卑慕容部原居鲜卑山……晋大康十年(289年),慕容硅率领部落迁居徙河(今辽宁义县),不久又迁到大棘城(今辽宁锦州),从事农桑和畜牧。

永嘉以后,北方农民大批流入慕容部中,士大夫来避难的也不少。

……在内徙各胡族逐步封建化的过程中,各胡族不但大量吸收了汉人的封建文化,而且也以自己的文化习俗影响汉人。

……靠近胡族地区的汉人在生产上受到胡人的影响,从事畜牧或兼营畜牧。

    ——摘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上册

  材料三中国人向海外移民,最早从公元前后开始。

宋末元初,向海外移民有所增加,明成祖以后出现了一个移民高潮,明末清初又有大批移民避难海外。

但从康熙到道光初年移民却大幅度减少甚至中断,鸦片战争后向海外移民又逐渐恢复。

据统计,现今居住在海外的华侨包括华裔在内的有2300多万人,其中居住在东南亚地区的占了将近90%,移民海外的又以广东最多,其次是福建。

——摘自《文化地理学》

(1)从有无组织性来看,中国古代的人口迁徙可分为政府移民和自发移民两种,政府移民的主要趋向是什么?

有何积极作用?

(2)在中国古代的自发移民中,主要趋向又有哪几种?

主要作用是什么?

(3)中国人向海外移民为什么在明成祖以后会出现一个高潮?

后来为何大幅度减少?

(4)为什么“鸦片战争后向海外移民又逐渐恢复”?

反映当时的社会特征是什么?

(3分)

(5)海外华侨历来非常关心祖国,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他们曾作出过哪些贡献?

(2分)

29.(12分)“欧美的物质文明,我们可以完全仿效,可以盲从,搬进中国来也可以行得通。

如果不管中国自己的风土人情是怎么样,便像学习外国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孙中山全集》第9卷)。

近代以来中国各阶层在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历程中,逐渐认识到:

中国必须走自己的路。

(1)在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程中,孙中山创立了什么理论?

后来有什么发展?

(2)列举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具体史实(3分)

(3)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方面有哪些创新?

(4)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在经济建设方面进行了哪些探索?

30.(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取火之物,向用火石,其色青黑,以铁片擦之,即有火星射出,与纸吹相引而生火,人家莫不备之;

光绪乙未.丙申之际,始改用火柴,俗称“自来火”,为欧洲之输入品。

夜间取光,农家用篝(俗称油盏),城镇用陶制灯檠,家稍裕者,则用瓷制或铜锡制者。

有婚丧事,则燃烛,光绪中叶后,多燃煤油灯,而灯檠遂归淘汰。

……自轮船.火车通行,往来有一定时刻,钟表始盛行。

箱箧之类,乡间盛行板箱,中上人家则用皮制者,嫁妆内所备多用硃漆,余则用广漆;

光宣之间,西式提箱仿造于沪地,于是旅客多购用之。

──黄苇、夏林根:

《近代上海地区方志经济史料选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材料二妇人女子原宜深藏闺阁,不令轻见男子之面,所以别内外而防淫欲,意至深也。

乃上海地方妇女之蹀躞街头者不知凡几,途间或遇相识之人,欢然道故,寒暄笑语,视为固然。

若行所无事者,甚至茶轩酒肆,杯酒谈心,握手无罚,目贻不禁。

……此风日甚一日,莫能禁止。

──载《申报》,1872年6月4日

材料三五四时人们认为,婚姻自由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恋爱自由。

恋爱是“男女结婚的中心要素”,“必定先有恋爱,方可结为夫妇,必定彼此永久恋爱,方可为永久的夫妇”。

(2)婚姻自主。

……他们强调婚姻要“完全凭着男女两人自由的意志,互相结合”。

(3)离婚自由。

……“自由结婚与自由离婚并行齐进”。

(4)再嫁自由。

……强调婚姻以爱情为基础,强调夫妇双方在自由同意基础上的婚姻的道德性,无疑是切中封建婚姻的实质,是对传统婚姻观的有力冲击。

──陈文联:

《论五四时期探求“婚姻自由”的社会思潮》《江汉论坛》2018年第6期

(1)依据以上三则材料,说明中国近代社会在哪些方面发生变化?

(6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社会发生新变化的原因。

31.(9分)[选修一: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阅读下列材料:

又一次的幻灭——昙花一现的“现代化”

(图一)千余名为求官而来的“三分钟慷慨派”(史学家胡绳语),在已成定局的悲剧面前,以“成事不说”为由纷纷散去。

但是,他们共同签名的激扬文字却流传甚广,以致成为一场“现代化”运动的先声。

(图二)在“忧时七上皇帝书”的感召之下,身不逢时的年轻国君在颐和园行宫(而非紫禁城内正式议政的勤政殿)与一位“秀才”共谋国事。

(图三)但是,这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现代化”运动,却在京城菜市口的刑场上画上了“休止符”……

图一图二图三

请在上述图文启发下联系历史,回答问题:

(1)具体解释“已成定局的悲剧”和图片一暗喻的历史事件及其影响。

(2)为什么说上述历史事件是一场“现代化”运动?

(3)这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现代化’运动”失败的原因何在?

(4)图三释文没有用“画上了句号”,而是酌字“画上了‘休止符’……”,这里的深层次含义何在?

32.(9分)[选修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他不是惧怕未来,而是相信未来,奋不顾身地为未来而斗争。

——列宁

他一生历史具在,站出世间来就是革命,失败了还是革命;

中华民国成立之后,也没有满足过,没有安逸过,仍然继续着向近乎完全的革命工作。

——鲁迅

先生不仅唤醒了中国人民,也向全人类指明了一条自由之路,我们在印度把他看做如同我们的国父圣雄甘地一般。

——贾卡尔(印度国大党领袖)

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体现了他的那些精神品质?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C

A

D

B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13分)参考答案:

(1)措施:

①秦始皇不给丞相兵权,让御史大夫牵制丞相;

②汉武帝设置“中朝”决策机构剥夺了宰相的决策权(1分);

③唐太宗规定:

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

④宋太祖以参知政事等官职分割相权。

共同点:

相权受到限制和削弱,皇权得到加强。

(2)明太祖认为,秦朝以来宰相的擅专威福往往危及君主的统治。

(3)没有实质意义。

原因:

内阁属皇帝的顾问机构,内阁首属不是一级行政长官,其权限大小取决于皇帝;

军机处是皇帝谕旨传达机构,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

(2分)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不具有宰相的权力,不能对皇权形成制约。

所以不是实质意义上的宰相。

(4)宰相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宰相废除后,形成绝对的君主专制,加重了政治腐败。

27.(12分)参考答案:

⑴起点: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变化:

①改革开放全面展开;

②经济(或国内生产总值、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利润)持续稳定高速增长。

⑵相同:

①管理体制方面,国家实行宏观调控、间接管理的体制(或都把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允许产品进入市场、自由买卖。

②所有制方面,都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标志:

上海浦东开发(开放)。

(3)新变化:

①以产权制度改革为主要内容;

②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目标: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⑷信息:

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或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改革开放解放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或政府重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8.(17分)参考答案:

(1)政府移民主要趋向:

内地居民迁到边疆地区。

积极作用:

有利于开发边疆,巩固边防,促进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

(2分)

(2)我国古代的自发移民有两种主要趋向:

第一种趋向是“北农南迁”,带去了技术和劳力,不断推动江南经济的发展,最终使我国的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出现“苏湖熟,天下足”的局面。

第二种趋向是边疆(尤其是北方边疆)的少数民族内迁,有利于国内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有利于民族融合,有利于社会发展。

(2分) 

(3)海外移民出现高潮的原因:

郑和下西洋开辟了新航路,许多人出海外谋生。

后来减少的原因:

清政府实行“海禁”和闭关政策,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4)原因:

不平等条约“允许华工出国”,列强借此掠夺、骗拐华工。

社会特征:

半殖民地性。

(5)贡献:

支持并积极参与辛亥革命、抗日战争、改革开放等(2分)。

29.(11分)参考答案:

(1)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2分)

(2)①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②走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