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教学设计共8篇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2282770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冬天》教学设计共8篇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冬天》教学设计共8篇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冬天》教学设计共8篇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冬天》教学设计共8篇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冬天》教学设计共8篇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冬天》教学设计共8篇文档格式.docx

《《冬天》教学设计共8篇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冬天》教学设计共8篇文档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冬天》教学设计共8篇文档格式.docx

①明确:

上部分文字分为两层:

一是写阳光朗照下的山,二是写济南人的表情、感觉、幻想和心情。

②学习写阳光朗照下的山的部分。

A地理环境——俯瞰;

“温晴”的原因。

B体会“特别一词”直接抒发的感情。

(喜爱,赞美)C体会“小摇篮”这个比喻句的作用。

将一圈小山写得像慈母般温存、体贴、慈祥。

D、讨论“阳光”和“摇篮”各是扣住济南冬天的什么特点写的。

晴、温

③学习写济南人的表情、感觉、幻想和心情的部分A为什么要写这一部分

(这是写作者自己的感受,这一层写济南人的感受,二者互补)使人感动、真实、亲切。

B体会这一段中包含的感情。

(洋溢着人们对济南温晴冬天的喜爱和感激之情)八、小结本课内容.九、布置作业.1、《思考与练习》一2、《思考与练习》二13、《思考与练习》四14、《思考与练习》五15、预习《思考与练习》三要求的内容。

第2篇:

冬天的艺术教学设计

《冬天的艺术》教学设计

料甸

吴秋南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冰灯最早的用途及名称,通过思考,能够发现现在的冰灯功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体会到哈尔滨的冬天的与众不同和艺术性,并为身为哈尔滨的一员而骄傲、自豪。

3、知道哈尔滨的冬天如此充满艺术性,起源于我们的第一位市委书记——任仲夷。

二、教学重难点

能够通过调查或查阅资料,知道冰灯最早的用途及名称。

三、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有一个谜语想让你们猜一下。

(课件出示谜语)(学生猜出谜底是:

冬天)对了,就是冬天。

(课件出示冬天的图片)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领略冬天的艺术。

(板书课题)

(二)提出问题,趣味解决

1、这个冬天刚刚过去,老师想问问你们,这个冬天你们都去哪玩了?

玩了些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2、我也去哈尔滨看了冰灯,(出示课件:

冰灯图片)公园里的冰灯五颜六色,形状各异,让人有种来到仙境般的感觉。

可是,你们知道么,最早的冰灯的不是这个样子的,也不是用来让人观赏的。

们想知道,最早的冰灯是怎么做出来的,用来干什么的吗?

那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的24页,也可以询问你身边的老师,来寻找答案吧!

(自主读书,解决问题)3、学生汇报所得答案。

(最早的冰灯用水桶装水冻成冰罩后,将油灯或蜡烛放在里面,用来照明。

后来因为贫穷买不起灯笼,就将这种简易的冰灯笼放在门前凑趣。

(三)鲜明对比,热爱生活

就是这么简单的冰灯,却给了一个人灵感,才有了今天绚丽多姿,光彩夺目的冰灯。

这个人就是我们哈尔滨第一位市委书记——任仲夷。

(出示课件:

任仲夷图片)

让我们在文字中了解这件伟大创举的来龙去脉!

(出示课件)从那一年起,哈尔滨冰灯游园会一举办就是50届。

一届比一届盛大,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的友人前来游园观赏。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看有关2021年哈尔滨冰灯游园会的报道,体会那热闹的氛围。

(出示视频)

哈尔滨的冬天,不仅是冰灯彰显了它的艺术性,还有很多的地方也展现了它们特有的艺术气息。

请同学们和我再次走进这充满艺术的世界!

(出示图片)(四)建设家乡,情感升华

观赏了这么多的图片,我想问问同学们,我们哈尔滨的冬天美吗?

(美)你们作为哈尔滨的小主人,怎样能使我们哈尔滨的冬天更

美?

(学生畅所欲言,自由谈论)你们的想法真是太好了,家乡的未来有了你们,定会别样精彩!

最后,让我们在一首赞冰灯的诗词中结束这节课。

(课件出示:

诗词)

我相信,只要同学们从现在开始努力,我们的家乡——哈尔滨,一定会有乾坤锦绣的新面貌!

第3篇: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1课教学设计总第(5——6课时)(2021年9月7日至9月11日)(9月8日教师活动学生休息)

济南的冬天

教材分析:

本文是语言大师老舍的一篇写景散文。

文章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使笔下的山、水、城、人跟这“温晴”天气紧密联系在一起,构成一幅温暖晴朗的济南冬天图景。

学习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思路。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

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深入理解文章,品味精妙语言,以达到提高语言分析能力,接受情感熏陶的目的。

掌握写景状物的一般方法,并进行片段描写。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

反复朗读,感知内容,揣摩词语,品味优美的语言。

课前准备:

①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②老舍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课前布置学生去查阅有关老舍的资料,初步了解老舍及其代表作;

查阅有关济南的资料,深入了解济南的地理位置,及其政治、文化背景,以开阔视野。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1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当“冬天”一词进入你的脑海时,你会产生哪些联想?

(请学生各抒己见)“济南”的冬天是怎样的呢?

让我们随着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去领略“济南的冬天”。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简介作者、作品

老舍,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

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等。

本文写于1931年春。

2、词语检测:

“读一读、写一写”结合课文辨析字形字意。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初步诵读课文。

阅读时进行课文的整体把握,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思路,可思考以下问题:

1、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2、景物各有何特点?

济南冬天的总体特点是什么?

各段描写之间有何关联?

明确课文主要内容,并且依照课文的脉络,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济南的冬天的主要内容。

四、精读(选读)课文,深入感悟,鉴赏创新。

1、自由朗读,思考问题:

a.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

b.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哪三幅山景图,写水是从什么角度写的?

c.第1小节与第

2、

4、5小节之间有什么关系?

d.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么样的感情?

e.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

2[明确](b.c.d.略)

a.济南的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天气“温晴”;

济南天是慈善的,有美丽的山景;

冬天水不结冰,水是绿色的。

四面环山,像在“小摇篮里”。

e.不可以。

因为“济南的冬天”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

“冬天的济南”目的在于赞美“冬天”这个特定时令的济南。

2、研读第2—5小节: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

(四人小组讨论)

a.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点?

(抓关键词概括)

b.三幅山景图之间有什么关系?

c

`

四幅景物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明确]

a.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

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

城外的远山——淡雅。

水色——绿。

b.第一幅图是总写,第

二、三幅图是具体写。

五、课堂总结。

文章先与北平、伦敦、热带作对比,突出济南天气“温晴”的总特点;

然后具体描绘济南的冬天特有的景致,写山景写了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的远山,又绘水色,处处渗透对济南冬天的喜爱。

六、布置作业。

3

掌握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巩固词语。

二、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1、重点研读:

薄雪覆盖下的山景图和水色图,品味语言。

[问题]

a.第3小节和第5小节写景顺序有什么不同之处?

b.第3小节和第5小节在抒发感情和修辞运用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

c.找出你认为写得美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想想为什么写得好?

a.写山景:

自上而下的顺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写水色:

自下而上的顺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

b.都是对冬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

都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

c.比喻、拟人句。

(美句赏析,着重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过渡)济南的冬天,在老舍的笔下如此娇媚动人,是因为运用了大量比喻、拟人的修辞。

文中还有哪些比喻、拟人句用得好,找出来,说说好在哪儿?

a.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b.全在天底下晒着太阳,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C、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2、体会本文优美的语言,分析其中的精妙之处,学习语言分析的一般方法。

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仔细揣摩,尽量能口头表达,教师从旁点拨、补充。

——你喜欢文中哪些优美的语句?

为什么喜欢?

用简洁的语言来分析。

——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试分析其作用。

并模仿举例。

4

——你认为好的语言应当具备哪些特点?

应当如何品位语言的精妙之处?

在文字表达上应注意些什么?

三、体验反思。

1么济南的冬天的景色会如此动人?

a.细致观察b.抓住特征c.安排顺序(角度)d.运用修辞e.情景交融

四、比较阅读,拓展延伸。

①想一想,为什么作者能描绘出这么精彩的画面,为什么语言能如此优美?

体会在写法上与学过的课文《春》有什么相同之处?

都能抓住特征;

安排顺序(角度);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采用情景交融的写法,色彩绚丽。

《春》还从多种感官角度来描写。

写好文章,必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经过内心感受揣摩才能成文。

这两篇文章作者都写出了自己的真切感受,甚至被外界景色感动了,从而写出了真情,那些比喻、拟人才那么活灵活现,富有灵性,才能达到神似。

②假如你是一位导游,冬季带领游客来济南,追随老舍的足迹,请你设计一下导游词。

通过学习本文,我们应该想到:

在生活中只有认真观察事物,作文时才能写出事物的“形”;

真正用心去揣摩,才能发现和写出事物的“灵性”;

真正动了感情,才能使你描写的事物“真挚感人”。

平日里,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关注生活,关注周围的事物,多想多记,以丰富我们的生活积累,为写好文章打下牢固的基础。

1、写作练习:

借鉴课文的写法,用你的笔描绘一副“校园秋景图”。

2、请你仔细观察你家乡冬天的景物,倾注你对家乡无限热爱之情,借鉴课文中的某些写法,将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自拟题目,字数不限。

七、板书设计

总特点:

无风,响晴,温晴——贯串全文

5

对济南的总感受:

“温暖安适”的“理想境界”

阳光朗照下的山慈善

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

}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6城外远处的山如诗似画冬天的水色——水藻之绿,衬托水之清澈、透明

第4篇: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作者:

朝阳县羊山实验中学李树锐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老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验和品味济南的冬天之美。

2、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展开描写,并在景物描写中融入自己鲜明的印象及感受的写法。

3、感知内容,体验和品味济南的冬天的美;

揣摩作者抓住景物的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4、掌握文中的修辞,欣赏散文的语言风格;

激发我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目标3.

教学难点:

目标4.

教学方法:

朗读、研讨。

课型:

新授课。

课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老舍对济南的山山水水一往情深,在他眼中,冬天的济南一切都是美的,一切都是可爱的,真是一方“宝地”。

一个“理想的境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0课《济南的冬天》。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济南”点明了地点;

“冬天”,揭示了文章所写的季节。

文题既流露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赞美之情,也表现出济南的冬天是有特色的“冬天”之意。

2、作者介绍:

老舍,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

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

代表作《茶馆》、《龙须沟》,中篇小说《骆驼祥子》,长篇小说《四世同堂》。

3、背景:

老舍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

《济南

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

原为一系列直接描

写济南风景名胜的长篇散文《一些印象》中的第五节,此文虽系节选,但能独立

成篇。

4、学习生字词。

济南(jǐ)晒着(shà

i)着落(zhuó

)水藻(zǎo)....

贮(zhù

)蓄澄(ché

ng)清镶(xiāng)...

5、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三、默读课文,理清条理:

全文共6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1):

通过与北平、伦敦及热带地方的对比,突出济南冬天的“温

情”,赞誉它是个“宝地”。

“温晴”二字,统领全文。

第二部分(2——5):

描绘的是济南冬天的山、水,进一步印证“温晴”的

特点,说明冬天的济南真是个宝地。

先写山:

阳光朗照下的山——慈善

(2);

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3);

外远山——如诗如画(4)。

再写水:

水藻之绿,衬托水之清澈、透明(5)。

顺着

“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这条主线,紧扣着“山”和“水”,作品接着铺展了幅

幅淡雅的山水画。

第一幅是小山摇篮图。

作者先为读者勾勒出了一个“理想的境界”,何等恬

静,何等明媚,对济南的地理环境,作者只用一句话就写准了:

“小山整把济南

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

第二幅是雪霁初晴图。

济南的雪一点也没有抹煞暖冬的光彩,反而把冬天的

“温晴”越发显露了出来。

因为那只是“小雪”,连“矮松”都罩不住,反而由

于白雪的衬托显得“越发的青黑”。

更令人称奇的,是小雪给大自然增添了迷人

的色彩,真是一幅动静相间的水墨淡彩啊!

第三幅是空灵水晶图。

济南素有泉城之称,所谓“家家听泉,户户插柳”。

因此,作者就借“水”来写出济南冬天的暖和: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

绿藻上冒着点热气。

”在作者笔下,这样的水岂止是有生命的,而且是有感情的。

作者的手法也实在是巧妙,这里他没有直接写天气的暖和,便是却让人感受到了

温暖。

但作家的视线又转向一个更广阔的天地了:

”澄清”的水同“蓝汪汪”的

天浑然一体,“整个”地成了一块“空灵的蓝水晶”。

这样,作者就从水写到天,

以至概括了整个济南,与首段相响应。

第三部分(6):

点题,恰到好处,引人回味。

三、教师小结:

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

文章紧紧围绕“温晴”这一特点,描绘济南

的山,水,天。

呈现给读者一幅山清水秀,天蓝地暖的动人冬景图。

抒发了作者

对济南的无限热爱之情。

四、布置作业:

研讨与练习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

课题“济南的冬天”,“济南”说地方,

“冬天”说节令。

“济南”对“冬天”这个词起限制作用。

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

个特定地方的冬天,它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

二、总体把握课文:

教师领读课文,学生齐读,散读课文。

在阅读时可思考如下问题:

(1)、课文写了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点?

(2)、课文写了济南的冬天的哪些景物?

(3)、你读了课文,是不是觉得济南的冬天如作者所说是“暖和安适”的?

为什么?

、文章开头,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通过对比,写济南的冬天无风

声、无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

突出它的“温晴”——宝地。

文章先从自己感受的角度总括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然后具体描绘了

济南暖冬的三幅画图:

阳光下济南全景、雪后山景的秀美、济南冬天的水。

三、细读、分析课文。

引导学生逐段细读课文,要求他们在自读的同时提出问题,展开讨论,并指

导他们就文章各段的内容、描述方法和语言,在课文一旁的空白处写些简要的批

注。

1、课文从什么角度写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段与下文有什么关系?

课文从自身感受的角度来写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作者把济南与

住惯了的“北平”比较,又与他刚刚离开的伦敦比较,再与热带比较,突出了济

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很自然地发出“济南真的算个宝地”的由衷赞叹。

所以,可

以从全文最后一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看到作者写本文的目的,就在于对济

南的赞美。

这段的对比方式,是一种“曲折行文”的手法。

这段课文总写了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是全文的总起,为下文具体描述作

了铺垫。

因此,这段与下文是总分关系。

2、课文中的“响亮”是什么意思?

“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一句,如

果把“声”字去掉,可不可以?

为什么?

“响亮”一词,一般用来指声音宏大。

但根据上下文意思来判断,在

这里是指“晴朗得刺眼”。

“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是说济南冬天的风并不

猛烈,是柔和的,如果把“声”字去掉,就说成了“没有风”,不切合实际。

3、作者怎样描写济南古城的地理环境?

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济南的可爱

的?

“小山把济南围了个圈儿”,这是济南地理环境的特征,也是济南“温

晴”的原因。

作者从人的感受和对人的心理描写,来表现济南的可爱。

作者把济

南比作婴儿,把老城四周的小山比作“小摇篮”,用拟人的方法写城:

“在天底下

晒太阳,暖和安适地睡着”;

写山:

“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

‘你们放心吧,这儿

准保暖和。

’”再现了这个“理想境界”的明静、温暖和舒适的特点。

济南人由于身在温暖冬天而引起对温暖的春天的联想,但眼前春天并未到

来,他们却又“并不着急”,而且“脸上含笑”,“有了着落”,“有了依靠”,表现

了济南人对这“慈善”冬天的真切留恋,也洋溢着作者对济南冬天的无限喜爱之

情。

4、这段也是写山,是小雪点染了山之后的景色。

那么,作者从什么角度描

写了哪些景物?

写薄雪覆盖下的山,总分总结构,按照山顶、山尖、山坡、山腰的空

间顺序,体现“妙”处。

作者从色彩和变化两个角度描写了山上的矮松、黄草和

薄雪等景色。

“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的看护妇”,是对小雪后矮松秀

美形态的比喻,借矮松写出雪的形态。

“一件带水纹的花衣”,“这件花衣好像被

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到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这是小雪后雪色与草色相间的

美景引人产生的联想。

“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用拟人的

方法描绘了夕阳斜照下雪色娇美的情态。

作者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方法,再现了冬

天济南周围的小山,在白雪与蓝天的相映中的雪色与草色、雪光与日光交融的情

态。

过渡:

作者在写了冬天济南“温晴”、“秀气”之后,把视线放到城外的景色。

作者以城内的“狭窄”与城外的“宽敞”对照,用“小村庄”来点缀出山坡,以

小雪点染屋顶,这样,读者就看到了济南的全貌。

5、在这段文字中,“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这

里为什么用一个“卧”字,和文章的什么地方相呼应?

“卧”字用得很贴切。

济南城外的小村庄被作者赋予了生命和感情,

它们都“安适地睡着”,尽情享受这“温晴”的天赐。

这“卧”字,正好与第二

段中的“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相呼应,用拟人的手法写活了济南。

6、作者是怎样写水的“温晴”的?

课文紧扣“暖”字,写水“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

写水中的水藻“把终年贮藏的绿色全拿出来”,所以它“不忍得冻上”。

水还多情

地让“长枝的垂柳在水里照个影儿”。

读到这里,让我们感受到济南的冬天真是

风情万种,使人留恋不舍。

7、作者是如何收束全文的?

作者紧扣“亮”字,由下而上,再由上而下,从河水的清亮引出整个

空间的清亮,并把红屋顶、黄草山、灰树影都溶入其中,在天水一色的广阔背景

下,描绘了冬天济南瑰丽的色彩。

在此铺垫下,以高度概括而充满激情的句子“这

就是冬天的济南”自然而然地收了尾。

四、写作特色。

1、课文中多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

比喻,就是在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

打比方,使描写生动形象,说明通俗易懂。

文中把围着济南的一圈小山比作“小

摇篮”;

把山坡上的小村庄的雪景比作“小水墨画”;

个冬天的济南比作一块“空

灵的蓝水晶”等等。

2、课文中多处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

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和思想感情。

3、品味句子的含义:

(1)、“睡着”“唤醒”都是拟人的写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

的感觉和意味。

表现了冬天的济南“温晴”的特点。

(2)、”卧”字用来写村庄,写雪,写他们的状况,情态,仿佛是写活物,

活灵活现。

(3)、“不忍得”将水人格化,使水富有灵气;

而这样写的目的,更是为了

写“绿”,写“绿的精神”之珍贵,可爱,美丽。

五、教师小结:

作者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作结,“冬天”修饰“济南”,既和开头“济南

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喜爱,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