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03G1011图集中剪力墙钢筋锚入板中锚固长度的解释Word下载.docx
《关于03G1011图集中剪力墙钢筋锚入板中锚固长度的解释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03G1011图集中剪力墙钢筋锚入板中锚固长度的解释Word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答墙问题(4):
按照我国施工实践中的传统做法,局部无间隙(纵筋搭接或箍筋局部重叠)的并列钢筋最多为两根(如果严格要求,为保证混凝土对钢筋的360度握裹,不应该允许有无间隙的并列钢筋,请参看35页右上角构造)。
由于转角部位存在比较密的箍筋,如果转角墙外侧水平钢筋在阳角位置设搭接接头,则难以保证局部并列钢筋最多为两根,钢筋混凝土中将形成多条贯通内缝,当地震发生时,可能会在此关键部位发生破坏。
5●
墙问题(5):
关于补强钢筋“缺省”标注的问题。
《03G101-1图集》第17页,剪力墙矩形洞口补强钢筋的第
(2)条是否和第
(1)条相联系的,即:
如果设置补强纵筋大于构造配筋,则需注写洞口每边补强钢筋的数值;
如果设置补强纵筋不大于构造配筋,则按第
(1)条“洞口每边加钢筋
≥2Φ12
且不小于同向被切断钢筋总面积的50%”执行。
这样的“缺省”标注规则对圆形洞口是否适用?
首先是圆形洞口允许不允许“缺省标注”?
如果允许的话,其缺省值是否可用
2Φ12
?
(例如,在第(4)、(5)、(6)条中)
答墙问题(5):
两条规定互相联系,在逻辑上是在同一大前提下(洞宽、洞高均不大于800)的两个不同的小前提。
由于圆形洞口有可能只切断一个方向上的钢筋,例如梁中部圆洞只切断箍筋,却需要在洞口上下补强纵筋,所以,矩形洞口缺省标注的做法不适用于圆形洞口。
6●
墙问题(6):
关于圆形洞口补强钢筋设置方式的问题。
《03G101-1图集》第17页的第(5)条规定:
洞口上下左右每边都设置补强钢筋;
但第(4)条只在上下设置、而不在左右设置?
答墙问题(6):
03G101-1的洞口规则与构造仅适用于剪力墙上(含墙身、墙梁与墙柱)开洞,如果在框架梁或非框架梁上开洞,其构造方式就有所不同了。
梁与墙梁的主要受力机理不同,梁的主要功能是承受竖向荷载,连梁的主要功能是协助剪力墙承受横向地震荷载;
梁的箍筋主要为保证梁的(受剪)强度而设,连梁的箍筋主要为保证连梁的刚度而设。
所以,当设置在连梁中部且直径不大于1/3梁高的圆洞切断了连梁的箍筋时,并不会使连梁的受剪强度减弱到不安全的程度,但却会影响连梁的刚度。
所以,第(4)条规定仅需在洞口上下设置“补强钢筋”(严格的说法应是“补刚钢筋”)。
7●
墙问题(7):
《03G101-1图集》第17页的第(6)条说明了“直径不大于800时”的开洞做法,对于“直径大于800”的圆形洞口怎样处理?
答墙问题(7):
在剪力墙上开直径800的圆洞情况比较少见,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一般主要解决普遍性问题(偶尔涉及特殊性问题)。
如果圆洞直径大于800,建议按17页第(3)条
洞宽大于800的矩形洞处理,并在圆洞四角45度切线位置加斜筋,抹圆即可。
8●
墙问题(8):
当(洞宽大于800的矩形)洞口上下使用了补强暗梁以后,洞口左右就不须设置补强钢筋了?
其中有什么道理?
答墙问题(8):
不设置补强钢筋是因为补强钢筋已经不能解决问题了,所以要在洞口两侧按(约束或构造)边缘构件配筋,见17页第(3)条规定。
9●
墙问题(9):
关于“补强暗梁高度”计算问题
《03G101-1图集》第17页第(3)条:
“补强暗梁梁高一律定为400,施工时按标准构造详图取值,设计不注。
”
这里的
“梁高400”
是指混凝土的高度还是箍筋的高度?
从第53页右上角图中看来,应该是“箍筋高度”。
答墙问题(9):
图上已经指示为箍筋高度。
10●
墙问题(10):
在03G101第48页中“剪力墙竖向钢筋顶部构造”大样图中的“墙柱是否包括端柱还是指暗柱?
答墙问题(10):
墙柱有10种,详见第12页第3.2.1条和第3.2.2条关于墙柱的定义。
11●
墙问题(11):
在03G101第48页中“注:
1、端柱、小墙肢的竖向钢筋......。
”根据该条的规定,端柱、小墙肢在顶部的锚固构造做法是否也得考虑其是边柱、角柱或是中柱?
若是边柱、角柱那么其构造就是按照37页或43页,若是中柱那么其构造就按照38页或44页。
答墙问题(11):
应该这样理解。
顺便指出,关于剪力墙还有许多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在未得出进一步的研究结果之前,现时可以套用框架柱的某些做法。
12●
墙问题(12):
在03G101第21页中,C-D/1-2间,YD1
D=200下面的“2Φ16
Φ10@100
(2)”是代表什么意思?
答墙问题(12):
请见第17页第4条第(4)小条的规定。
13●
墙问题(13):
问:
03G101-1第47页剪力墙水平钢筋构造在有端柱时,直锚长度小于Lae时,要求端部弯折15d,当剪力墙钢筋较大时,例:
25,弯折长达375mm,施工很不方便,此处可否采用机械锚固,锚固长度可折减为0.7Lae,直锚即可满足要求。
答墙问题(13):
可以采用机械锚固,但有两个条件:
1、不适用于墙面与端柱的一个侧面一平的该侧墙面的水平筋;
2、水平筋要伸至端柱对边后再做机械锚固头(如果伸至对边≥laE或≥la,则可不设弯钩与机械锚固头)。
14●
墙问题(14):
水平筋在丁字、拐角的做法,哪种符合要求?
(见图1、2)
答墙问题(14):
两种做法,左边的符合要求。
左边的做法能够保证混凝土对钢筋比较好的“握裹”,这对于保证钢筋混凝土构件中钢筋与混凝土共同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15●
墙问题(15):
剪力墙暗梁主筋遇暗柱时的锚固计算起点?
答墙问题(15):
暗梁与暗柱或端柱相连接,暗梁主筋锚固起点应当从暗柱或端柱的边缘算起。
16●
墙问题(16):
剪力墙水平筋在暗柱中锚固长度满足要求时能否采用直锚,不做15d弯钩?
答墙问题(16):
按03G101-1规定,在端柱中可以,但在暗柱中不可以。
本问题的实质是“剪力墙水平筋是否允许与暗柱箍筋搭接”的问题。
暗柱并不是剪力墙墙身的支座,其本身是剪力墙的一部分,如果允许剪力墙水平筋与暗柱箍筋搭接,需要有两个条件:
1、暗柱箍筋配置是否考虑了抵抗横向地震作用产生的剪力?
2、将暗柱箍筋配置量除去自身主要功能所需部分外,其余量是否“不小于”剪力墙水平受剪钢筋配置量?
关于条件1:
剪力墙水平钢筋的功能是当横向地震作用产生时保证剪力墙有足够的受剪强度,且其配置量系按总墙肢长度考虑,并未扣除暗柱长度;
剪力墙暗柱箍筋的功能主要是保证剪力墙在周期性反复荷载作用下的塑性变形能力,使剪力墙在地震作用下具有较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
在《混凝土设计规范》关于暗柱箍筋的配置规定与计算公式中,并未包括或未明确包括其受剪要求,因此,如果设计工程师为专门考虑的话,条件1不成立。
关于条件2:
由于条件1的模糊性,因此,无法对条件2做定量描述。
由上所述,当两个条件都不确定时,不可轻易地在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中普遍允许剪力墙水平钢筋与暗柱箍筋按搭接考虑,但具体工程的设计者可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03G101-1中的规定进行变更,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师应当有这个权力。
不可忽视的问题是现行规范要求在剪力墙端部设置的约束边缘构件可长达1/4墙肢长度,两头加起来达到墙肢长度的一半,剪力墙水平钢筋与暗柱箍筋的相关问题,应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加以解决,最迟到下一次修版时将有所改变。
17●
墙问题(17):
图集中要求拉筋必须同时拉住(暗柱)主筋和箍筋,如果因此在施工中造成拉筋露筋现象时能否改为只拉住主筋?
答墙问题(17):
首先明确“拉筋”与“单肢箍”的概念。
拉筋要求拉住两个方向上的钢筋,而单肢箍仅要求拉住纵向钢筋。
标准设计也要遵守国家规范要求,规范明确规定在剪力墙暗柱中设置拉筋。
混凝土保护层保护一个“面”或一条“线”,但难以做到保护每一个“点”,因此,局部钢筋“点”的保护层厚度不够应属正常现象。
18●
墙问题(18):
03G101-1有端柱时剪力墙水平钢筋直锚长度不够时,做法为直锚0.4Lae,弯锚15d,此时弯折长度较长,此处可否采用03G329-1做法,即在保证直锚大于0.4Lae的条件下,弯折长度为Lae-直锚长度。
答墙问题(18):
这样做理论上应该可以,但尚未见相应的试验数据。
如果设计者选用了03G329-1,可以这样做。
03G101-1是否进行调整,拟提交专家委员会讨论。
19●
墙问题(19):
剪力墙水平筋用不用伸至柱边?
(在水平方向柱子长度远大于lae时)
答墙问题(19):
要伸至柱对边,其构造03G101-1已表达清楚,其原理就是剪力强暗柱与墙身,剪力墙端柱与墙身本身是一个共同工作的整体,不是几个构件的连接组合,不能套用梁与柱两种不同构件的连接概念。
另外请参考“答墙问题(16)”。
20●
墙问题(20):
主筋与门洞两侧暗梁主筋的关系如何?
答墙问题(20):
连梁LL主筋与门洞两侧暗梁主筋直径相同且在同一高度时,能通则通,否则各做各。
21●
墙问题(21):
门洞高度范围的独立暗柱要否设置水平筋?
答墙问题(21):
不设置,因为独立暗柱全高范围已设箍筋。
22●
墙问题(22):
在P48页左上角“剪力墙竖向钢筋顶部构造”中,标注了“墙柱或墙身”,是不是说墙柱顶部纵向钢筋构造也是锚入屋面板或楼板LaE(La)?
若是如此,那么在同页注中第一条:
“端柱.小墙肢的竖向钢筋构造与框架柱相同”该如何解释?
抗震情况下,端柱.小墙肢顶部纵向钢筋是该按P37.38页处理还是依据本页顶部构造?
答墙问题(22):
墙柱有多种(见03G101-1第12页),48页“注”将端柱和小墙肢拿出来另说系描述其特殊性。
端柱通常与框梁相连,但小墙肢未必,将两者放到一起规定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
在抗震情况下,端柱或小墙肢顶部与框架粮相连时,应按37、38处理;
顶部无框架梁时,应按48页处理(构造顶部已注明了“屋面板或楼板”)。
23●
墙问题(23):
剪力墙开洞问题:
剪力墙水平筋和竖向筋在洞口处的截断,钢筋是直接切断还需要打拐扣过加强筋呢,如需要打拐,长度是多少呢?
这个问题在我们工地争论很长时间,施工、监理、甲方均有不同意见,请专家指教,谢谢!
答墙问题(23):
钢筋打拐扣过加强筋,直钩长度≥15d且与对边直钩交错不小于5d绑在一起;
当因墙的厚度较小或墙水平钢筋直径较大,使水平设置的15d直钩长出墙面时,可斜放或伸至保护层位置为止。
24●
墙问题(24):
1、如果端柱截面远远大于剪力墙水平钢筋的锚固时,那么此时我的剪力墙内侧水平钢筋还需要伸至柱对边吗?
比如柱的截面是1200,而水平钢筋的锚固仅为450时?
2、如果独立暗柱的截面很大时,比如独立暗柱沿墙方向的长度超过1000时,是否在门洞高度范围内也不需要布置水平钢筋吗?
答墙问题(24):
1、这个问题涉及面大,解决方案不仅需要经多方研究后确定。
我个人的意见是当端柱很大时,没有必要伸到柱对边。
不过,如果端柱过大的话,设计可能存在问题,因为高层或超高层抗震框架结构或框剪结构的柱为了满足轴压比要求,下部若干层柱截面往往很大,不得不做成短柱(大于1:
4)甚至超短柱(大于1:
2),但剪力墙的端柱,通常没有必要做的很大。
该问题的解决重点在框架柱而不是剪力墙端柱上。
2、独立暗柱(一般不称做“独立”暗柱,《规范》用语为“独立墙肢”),如果沿墙长度比较长,但全墙肢均设置箍筋的话,则不需要再重复加剪力墙水平筋(当然,箍筋的设置必须要满足该墙肢的受剪要求)。
如果该墙肢两端设置了端部暗柱,墙身当然要设水平筋。
25●
墙问题(25):
1、如果连梁两侧没有暗柱时,暗梁主筋的锚固是否应该从洞口边算起?
2、如果连梁顶标高与暗梁顶标高相同,可否将连梁的上部主筋与暗梁的上部主筋相互搭接?
暗梁的下部主筋伸至暗柱边开始算锚固;
这样暗梁的上部主筋就不用伸至暗柱边开始算锚固了,
答墙问题(25):
1、有无暗柱都应从洞口边缘算起。
2、连梁与暗梁的功能不同,要分别保证其构造。
连梁和暗梁钢筋的锚固都应从洞口边缘起算,只是方向相反。
只有在连梁与暗梁上部纵筋配置相同且梁顶标高相同的特殊情况下,上部钢筋才可连通布置。
26●
墙问题(26):
1、《00G101图集》只有一种“暗柱”,而现在《03G101图集》变成许多种暗柱,请问这在理论上和工程实践上有什么意义?
2、请问“约束XX柱”和“构造XX柱”有什么不同?
什么时候用到“约束XX柱”?
什么时候用到“构造XX柱”?
3、请问“λv区”和“λv/2区”各代表什么意义?
其配筋特点有何不同?
4、“配筋特征值λv”的数值“0.2”有什么用?
还可能取什么数值?
5、“约束XX柱”有“λv区”和“λv/2区”,而“构造XX柱”只有“Ac”区,是否这就是它们的区别?
“Ac”区的意义是什么?
与“λv区”有何不同?
6、《00G101图集》的暗柱就是现在的“构造XX柱”,对吗?
7、G101图集历来使用的是“抗震等级”而不是“设防烈度”,而《03G101图集》第18页表中用到“一级(9度)”和“一级(7、8度)”?
请问“抗震等级”和“设防烈度”有什么联系?
(比如说,一级抗震等级对应哪些设防烈度?
二三四级抗震等级又分别对应哪些设防烈度?
)
答墙问题(26):
1、新规范GB50010—2002与89规范在剪力墙规定上的主要区别,一是在整体上提出“约束边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的概念,二是在部分上明确了“暗柱、端柱、翼墙、转角墙”(见GB50010—2002第195页第11.7.15条和第196页第11.7.16条)。
03G101-1的规定,主要与新规范规定相对应,同时引导设计师正确理解和应用新概念以及为施工提供标准构造。
2~5、由于大学教科书也在修编,以及全国结构界仍在消化规范提出的新概念(可能还有不同观点),如果提问者对此尚未初步接触,答复及理解这几个问题均比较困难,故请提问者参见《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中的有关章节和后面的条文说明。
6、不完全是。
7、在同样的设防烈度下,由于结构的高度、结构体系不同,其抗震等级亦不同。
就是同一座采用框剪结构体系的建筑,其框架柱与剪力墙的抗震等级也可能不同。
规范对混凝土结构地震作用分析以及构造规定,都是按抗震等级划分的。
国家标准设计必须与国家规范保持一致。
1、剪力墙边框梁配筋构造见图集第51页。
但该页图主要说的是连梁的构造,边框梁只有一个截面图。
因此带来了一些问题。
2、边框梁与框架梁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
在该图的边框梁截面图中,只发现剪力墙的水平筋分布在边框梁箍筋的内侧、剪力墙的竖向钢筋在边框梁内部穿越。
就只有这些区别吗?
3、当然,可以说边框梁是剪力墙的一部分,无所谓支座的问题。
但进一步的分析支座还是有必要的。
框架梁的支座是框架柱,边框梁的支座是端柱和暗柱?
有没有墙身直接作支座的情形?
边框梁在支座的锚固与框架梁一样吗?
4、从03G101图集第19页的剪力墙图纸上看,顶层即第16层的A-B轴、
C-D轴、
①-②轴上,既有暗梁,又有边框梁。
它们各在什么标高上设置?
是分开的,还是重叠的?
各起什么作用?
如果是重叠的话,配筋上如何处理?
与专家讨论过。
现在把所理解的内容与网友交流。
如有错误请批评指正。
1.
边框梁的作用与暗梁类似。
同时有承载楼板的作用。
有了边框梁就可以不设暗梁。
像03G101图集第19页例子中的顶层(第16层)设了边框梁BKL1,就不必设暗梁AL1。
边框梁不仅在顶层可以设,在任何一层都可以设。
边框梁在支座上的锚固与框架梁相同。
有边框梁就有端柱。
边框梁是剪力墙的一部分。
边框梁没有Ln/3的构造,与框架梁不同。
图集第51页中,边框梁只有一个截面图,可以理解为全长按此截面配筋。
、
2、力有三要素:
大小、方向、作用点。
力的方向与构件的轴线相垂直时,该构件称作“梁“。
从这一定义出发,边框梁不是梁,它只是剪力墙的“边框”;
3、支座的功能,是固定住构件的端部,使构件正常工作。
边框梁与墙身浑然一体,共同工作,自身并不独立;
4、19页的BKL1在16层之上的屋面上,与AL1没有重叠。
以前曾经讲过结构的层与建筑“保持一致”的问题。
剪里力墙的水平筋一般内墙在纵筋外,挡土墙和水池强在纵筋内,也要看图纸的说明和详图
剪力墙和筒体的连梁应符合下列要求:
1)当跨高比不大于2时,宜配置交叉暗撑;
2)当跨高比不大于1时,应配置交叉暗撑
3)对一、二级抗震等级各类结构中的剪力墙连梁,当跨高比l0/h≤2.0,且连梁截面宽度不小于200mm时,除普通箍筋外,宜另设斜向交叉构造钢筋;
图集中要求拉筋必须同时拉住主筋和箍筋,如果因此在施工中造成拉筋露筋现象时能否改为只拉住主筋?
关于另一组问题:
要设不少于两道箍筋,但不需要加密。
箍筋的作用是保持柱纵筋在浇筑混凝土时钢筋之间的相对位置和钢筋笼的定位不受扰动?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门洞梁即连梁的两侧剪力墙分布筋照常设置。
连梁底既是门洞,而上部无剪力墙时竖向钢筋不需要;
如果门洞梁上部是剪力墙时,则竖向筋要做!
剪力墙竖向钢筋在KZL中,是否可以进行直锚?
(直锚长度远远超过LAE了)。
我个人理解,KZL是剪力墙在空中的基础,所以它应该是剪力墙在空中的支座,既然它是支座,所以我认为可以进行直锚。
如果可以进行直锚,那是一个直锚的长度还是应该伸至KZL顶?
这个课题我回贴过N多次,对于较小的KZL用U形筋沉底,按图集现成的构造进行设计与施工即可;
1、剪力墙结构连梁主筋连接位置是否按框架梁面筋在跨中方向连接,底筋在支座处1/3范围内连接?
如果考虑位置跨度较小处如何考虑接头位置?
”
连梁一般比较短,只是图集中对LL的纵筋连接没有具体说明,比如搭接,位置、长度、错位多少等。
是不是可以任意连接呢?
图集中无具体说明。
如果用短头钢筋拼接呢?
剪力墙结构连梁跨越的洞口一般不大,宜用整根钢筋,一般没必要连接。
如果同一个部位有若干个构造做法,选择权在设计人,不在施工人员,譬如屋面防水有女儿墙节点,也有挑檐节点,轮不到施工人员选择,只能有设计人员选用。
次要构件或构件的非重点部位,可以少量使用,我在与大家会商时,说可以像对待半截砖那样善待接头,比率控制一下,不要放在角部。
在配料时合理计划,不能全是几百mm的一段段接起来使用,那是不妥当的。
我们在某工地,8400mm柱网的框架,做到3层时,剩余10多吨1900mm长的圆25短钢筋,大家开始不让接起来用,项目经理要求甲方买单,甲方说这么好的材料,不利用,浪费掉,可惜。
结果大家会商了一个意见,控制不超过总量的1/4,放中间不放角部,此根钢筋不参加接头百分率的分母,即把此根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