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大奇山国家森林公园导游词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269816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大奇山国家森林公园导游词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整理大奇山国家森林公园导游词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整理大奇山国家森林公园导游词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整理大奇山国家森林公园导游词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整理大奇山国家森林公园导游词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整理大奇山国家森林公园导游词文档格式.docx

《整理大奇山国家森林公园导游词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大奇山国家森林公园导游词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整理大奇山国家森林公园导游词文档格式.docx

所谓:

“一片风景就是一片心景”,希望大家在听讲解观景之时,更要多多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探求属于你自己的“心景”----也许雁荡山就是“你心中的雁荡山”。

看灵峰夜景需要几个条件:

最佳时间、最佳位置、最佳方式。

最佳时间就要选择合适的时间,象现在时候(夏时18:

30左右,冬时16:

30左右),天刚蒙蒙昏暗下来,却未完全变黑,此时山峰已经看不到表面的岩石、草木。

(当然,月色朗照时最佳。

)时而在微亮的天幕的映衬下,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剪影,而这些剪影就是我们夜景主要内容;

最佳位置,我想不必多讲了,就是选择特殊位置观看。

最佳方式在观看过程中慢慢提示大家。

在雁荡山有句民谣:

“牛眠灵峰静,夫妻(情侣)月下恋,牧童偷偷看,婆婆羞转脸”。

这四句话是夜景的主要几大景点的总概括,也是我们今晚夜景的一条线索。

当夜幕降临时,灵峰变得静悄悄了,只有一对夫妻(情侣)在朗月下亲热相恋;

一个调皮的小牧童却在偷偷看这对恋人的谈情说爱。

这时在寻找孙子的老婆婆忽然撞见他们,不好意思地把头转了过去......,一幕幕景象在最美的瞬间定格了。

[“雄鹰敛翅”(灵峰饭店前)]请大家站在屋檐底下,背对饭店人朝外,把头倒仰过去,只见一只硕大正收敛着翅膀的雄鹰凝神贮望,这种独特的方式观看,据说是郭沫若先生意外发现的。

60年代大文豪郭老在灵峰中住宿,傍晚酒足饭饱这后摇摇晃晃地出了门口,突然头一倒仰,见到此景,便诗兴大发,挥笔写道:

“雄鹰踞奇峰,清晨化为石。

待到黄昏后,雄鹰看又活”。

道出了“雄鹰敛翅”的昼夜差异。

其实“雄鹰”就是灵峰。

[灵峰饭店西北角“东方维纳斯”]用刚才仰头观望的方式,站在这里再年刚才的“雄鹰敛翅”,会有一幅更美妙的图画。

此时神奇的合掌峰将留给我们什么呢?

这个景孩子看了应更爱妈妈的伟大;

男士看了应更爱妻子的美丽;

女士看了更就引以为骄傲的美丽!

灵峰和依天峰的峰顶微微凸起,浑圆而高耸,我们把成一体看,就是神圣、最伟大的双乳峰。

“双乳峰”不仅孕育了如诗如画的雁荡山水,而且也孕育了勤劳智慧的雁荡人民。

因此雁荡人民还赠她一个雅称:

“东方维纳斯”。

[往前几步相思女]前方裂缝的左侧,一少女背倚灵峰,脸朝东北方,流海高卷,身着旗袍,体态匀称,温文尔雅。

您看她,那一个眼神,那一种祈盼,又何尝不是在向人们显示着东方少女的腼腆和婀娜,真不失为一位大家闺秀。

如果您用心去感悟的时候,就会发现,她朝着远方,面带愁容,眼露悲意,望眼欲穿,似乎正在思恋着她未归的情郎。

真可谓是“自古多情伤别离”,我们从她那残泪锁双眉的神态中,仿佛看到了人世间多少真真切切的愁情别绪,让我们真诚地祝愿这位相思女等到自己的意中人!

[灵峰饭店东北角屋檐下鲸鱼等]抬头望右这的山峰,有一如牧童峰卓立山背上,下面的山背恰似一条巨鲸,合在一起,便是“牧童骑鲸鱼”。

鲸鱼有明显的头部和尾鳍。

我们把牧童想象成为鲸鱼的喷泉如何?

同样也很形象。

也有人说上面的人是济公活佛,他头上高高的僧帽可以证明,不过济公坐骑是鲸鱼,这绝对是独一无二的!

[“牛眠灵峰静”]请大家抬头仰望左边的山峰:

前面的山巅上,一头老牛昂首向东,好象在等待着什么,思念着什么?

现在先请大家听一个迷人而又凄凉的民间传说。

相传在很久以前,雁荡山脚下住着一位非常富有的财主。

财主家中有一位没有父母的六岁小姑娘,她的名字叫玉贞。

小玉贞白天给财主放牛,晚上跟老牛睡在一起,老牛与玉贞相依为命。

冬天老牛用身子给她御寒,夏天老牛用尾巴替她赶蚊子。

就这样小玉贞与老牛结下了非常深厚的情感。

转眼间“十八的姑娘一朵花”,姑娘长得的非常标致。

一天晚上,财主带了很多家丁,到牛棚里想把玉贞姑娘抢来做小妾。

此事被通人性的老牛知道了,趁着夜深人静,老牛驮着姑娘抄小径便跑,可跑到前面的山巅上,却已无路可逃,后面是一批家丁,前面是悬崖峭壁,怎么办呢?

这时老牛显灵了,对玉贞说:

“姑娘,你站在我的角上,我用角送你到月宫去。

”没等姑娘答应,老牛便忍痛把角往前面岩石上一扣。

只听“轰”的一声,老牛一只角断了下来,变成了弯弯的小船,把玉贞送到月宫,而老牛只剩下一只角,活象印度的独角犀牛,天天都在这里仰首遥望着月亮,思念着玉贞姑娘。

所以,每当皓月当空的晚上,人们便称它为“犀牛望月”;

“月有阴晴圆缺”,假如没有了月亮,我们则称之为“犀牛盼月”。

这里我们民谣中第一句“牛眠灵峰静”便出来了。

观赏此景最佳时间应在农历八月十五晚上,因为那时,月最圆、情最真、人团圆。

这里每一个风景就成了一份心情。

在“犀牛峰”的左侧有一个元宝式的凹凸岩石,也许是千金难换人间的真情吧。

同时独角犀牛也如同苏东坡醉卧岩石的情形。

此时已经入夜,东坡先生却悠然自得,醉酒之后,便靠卧于岩石之上休憩吟诗呢!

[“夫妻月下恋”]明月初上,巍巍的群山弥漫在朦胧的夜色之中,灵峰一变白日的两掌合十的形象,而门变成为美妙无比的“夫妻峰”(或称“情侣峰”)。

夜景里的夫妻峰是灵峰夜景中最为神奇的一座山峰。

夫妻峰一名出现于60年代。

此名一出,随即得到当地群众和游人的喜爱,便广为流传。

而灵峰,合掌峰等称呼反而不为人提起了。

也许有人会认为山里的夜会显得幽深,谧静。

而在现代人的眼中,灵峰的夜景显得格外的“热闹”。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各位游客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孤山景区游览。

那我们首先先来介绍一下孤山的概况:

孤山山高38米,为西湖群山中海拔最低的山,也是西湖中最大的一个岛屿。

它东连白堤,南临外西湖,西接西冷桥,北濒里西湖。

因为孤山在西湖碧波环绕中,风景优美,因此白居易曾有词有云:

“蓬莱阁在水中央”。

孤山是白垩纪地质年代火山喷发的流纹岩而成,为栖霞岭的余脉,占地300亩左右。

孤山景区中景色美伦美奂,人文景观众多,因此我们可以概括一句话来形容孤山:

风景绝佳处,人文汇萃地。

  首先我们先看到的是被誉为“西湖十景”之一的曲院风荷。

曲院风荷在南宋时被称为“麯院荷风”。

因此地广种荷花,花香醉人,为西湖赏荷最佳之处,故名。

后来康熙皇帝游湖时,把它改成“曲院风荷”,书“曲院风荷”四字,因此得名。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无底座的塑像是中国著名画家,原中国美院华东分院院长黄宾鸿先生。

为什么他的塑像是没有底座,没有那种居高临下,非常雄伟的气势呢?

那是黄老先生他觉得自己是来自于民间的画家,他与平民亲密无间,活于人民百姓中,因此他的塑像是没有底座的,与我们平民老百姓平起平坐的。

  这座亭子叫作“慕才亭”,这座亭是南朝齐国钱塘人苏小小墓。

苏小小是当时非常有名的歌妓,为当时一位叫鲍仁的人为苏小小所建。

赞美苏小小身虽在风月烟花之地,但是洁身自好,品格高尚,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

亭上有楹联一付:

湖山此地曾埋玉,风月其人可铸金。

为我国文学巨匠茅盾先生所题。

茅盾是浙江桐乡乌镇人,著有《子夜》,《林家铺子》。

  我们眼前的这座桥叫作西泠桥,西泠桥与长桥、断桥并称为西湖三大情人桥。

冷字是清凉的意思。

古时此桥未建之时,人们都要在此地坐船到孤山去游赏,是那个时候的一个渡口。

  这是我们著名的中国民主革命,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秋瑾的墓。

叫作秋瑾墓。

秋瑾(1875-1907)为浙江绍兴人,别号镜湖(鉴湖)女侠,别号竞雄。

墓高2.1米,汉白玉塑像高2.7米墓有孙中山的题字“巾帼英雄”。

帼是女中豪杰的意思。

墓后面有秋瑾胡芝瑛为她所写的纪念文章。

这位女英雄死后,遗体先是草葬于绍兴卧龙山,后来移到严家潭,后来又移到西泠桥北部,既香格里拉对面,后来又移到湖南的老家。

现在我们大家看到的是1981年第10次变迁埋葬。

总之是几经波折,英雄终得以安息。

秋瑾曾有遗愿“愿与岳飞为邻”,因此后人就遂她心愿就将她遗骨葬于此。

  这座楼叫作俞楼,是清末著名朴学大师俞樾的住宅。

俞越号曲园,浙江德清人,著书众多,著名学者吴昌硕、章太炎都是他的徒弟。

俞樾曾给灵隐的冷泉亭中的董其昌“泉自几时冷起?

峰从何处飞来?

”作答联“峰从有时冷起,峰从无处飞来。

”其妻曾作答联:

泉自冷时冷起,峰从飞处飞来。

其女曾作答:

泉从禹时冷起,峰从项处飞来。

俞樾一家三口都非常地有文采,都非常地意思。

  俞楼旁边有一口泉,叫作六一泉。

苏东坡来杭州作通判的时候,由欧阳修介绍认识了西湖高僧惠勤,成为好朋友,为莫逆之交。

苏东坡离开杭州后几年,又来到杭州任知州,此时欧阳修和惠勤皆已死去,东坡为纪念这段友谊,在此名此泉为“六一泉”。

六一是欧阳修晚年的自号。

欧阳修曰:

“吾家藏书一万卷,金石书画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人一个”。

“六一”因此而来。

  六一泉旁边的这个塑像是潘天寿的像,他是美院院长,著名的画家。

擅长写意花鸟画。

此像是为了纪念潘天寿诞辰100周年所建。

  大家现在看到的是著名的西泠印社。

他和文澜阁同为孤山景区内2处国家级文保单位。

是2001年由省级文保单位上升到国家级文保单位的。

西泠印社是一个民间学术团体,筹建于1904年,正式成立于1913年,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为宗旨。

那由于西泠依孤山而建,本身就是一个风景名胜之地。

形成了印学与庭园艺术相结合的古雅、清幽的环境。

内有三大建筑:

柏堂、竹阁、四照阁。

柏堂二字为清末俞樾所题。

现在的四照阁是22年新建的,原址现建有华严经塔。

说起华严经塔呢,它是一座密檐式塔,八面11级,用白石彻造。

上面刻有华严经,下面饰有十八应真像。

西泠印社中有汉三老石室,里面陈列了三老碑记有一些讳字忌日,是研究碑刻和隶书的重要材料,并且年代久远,至今有1900年的历史,被誉为“华东第一石”。

西泠印社内有一个洞,叫作小龙泓洞,是为了纪念浙派篆刻鼻祖丁敬,以他的号“龙泓”作洞名的。

他是西泠八家之首。

小龙泓前有皖派篆刻艺术创始人邓石如像。

小龙泓洞前有泉“闲泉”。

社内另有观乐楼,现在辟为吴昌硕纪念馆。

西泠社员众多,影响广大。

除了弘一法师这样的名人是社员外,还有一些日本,新年加坡等国际友人是社员。

足见西泠印社社员发展之广,影响力之大现西泠印社共有五任社长,第一任是吴昌硕,第二任是马横,第三任是张宗祥,第四任是沙孟海,第五任是赵朴初。

鲁迅祖居导游词·

宁波市导游词·

杭州市导游词·

大慈岩导游词·

岳庙导游词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文澜阁,它是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之一。

建筑仿宁波天一阁而建,是重檐歇山顶式的建筑。

初建于1782年,重建于1882年。

它是浙江博物馆的一部分是清乾隆年间为珍藏四库全书(经史子集)而建的七大藏书阁之一,著名的《四库全书》便珍藏在其中的“青白山居”中。

文澜阁是由雍正年间的圣因寺的玉兰堂旧址所建。

“澜”之三点水取“以水克火”之含义。

请大家抬头看,文澜阁的题字的汉字和满文,是清光绪皇帝所题。

  现在我们面对的就是著名的杭州楼外楼餐馆。

楼外楼餐馆素有“佳肴与美景共餐”之誉,是杭帮菜的代表菜馆之一。

它是由洪端堂创办于清光绪28年(1848年)是来自于南宋诗人林升《题临安邸》中的诗词: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吹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现在重建的楼外楼是按照1973年间周总理说的“要照顾整个西湖风景和孤山的环境,房子不要修得太高太洋,要有民族特色”的意思设计的。

楼外楼著名的菜色有“西湖醋鱼”、“龙井虾仁”、“宋嫂鱼羹”,但凡来过此餐馆的人一定要在此品尝这几道由以“西湖醋鱼”为首的名菜。

而周总理本人则曾有9次来楼外楼用餐。

  请大家来看中山公园,它是为了纪念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而名。

中山公园在南宋时就存在了,当时叫作“西太乙行宫”,清康熙时成为了皇帝行宫。

到了雍正年间改名为“圣因寺”,1927年时为了纪念伟大的孙中山先生,改名为中山公园。

在清雍正年间时“圣因寺”与当时的昭庆寺、净慈寺、灵隐寺并称为西湖四大丛林。

中山公园门口有两座汉白玉大狮子,是杭州目前最古老的汉白玉作品。

公园是规则式园林与自然式园林的结合体,完美的结合体。

表现了杭州能工巧匠的创作。

孤山里面有一副题字“西湖天下景”乃康有为题。

亭上有诗“山山水水处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在孤山景区里面还有两座亭子是30年代东南亚华侨捐献浙江灾区款中多余的钱款所建,为了是纪念东南亚华侨。

  接下来大家看到的是浙江博物馆。

浙江博物馆是1927年初建的,当时名为“西湖博物馆”,现在是90扩建的,拥有7500平方米的面积,为浙江最大的人文博物馆。

馆名是中国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先生所书。

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展示浙江历史文化的经典窗口。

这个博物馆建筑结构为:

大屋单体曲线联廊式的,形成了一种园中有馆,馆中有园的格局。

在博物馆的门口三根立柱,是良渚文化的代表建筑,叫作玉琮。

而围墙上的双凤朝阳是河姆渡文化的图腾的图案。

非常地具有浙江历史文化特色。

  在浙江博物馆的东面是浙江西湖美术馆。

馆门口有韦天瑜作品《蔡元培与林风眠》。

蔡元培先生是“学界泰斗,人世楷模”,是较早提出“美育”思想的学者,而美术教育家林风眠先生则是今天中国美院的前身——国立艺术院的创立者和首任院长。

  在浙江西湖美术馆对面,南面的是西泠书画院,院名为沙孟海所题。

画院是在原哈同花园的旧址所修建,现是西泠书画院研究印学金色篆刻的地方。

  大家好,我们所来到的就的是西湖十景之一的“平湖秋月”。

平湖秋月东临锦带桥,西临西泠书画院。

平湖秋月在唐朝的时候是叫个望湖亭,明代叫作龙王祠,清康熙年间改为御书楼,并在楼前水面铺筑平台,构围栏,构水轩,形成三面临水的景观,几乎与湖面持平,并立碑题字“平湖秋月”。

平湖秋月,故名思义是一个非常好的赏月之地,它与杭州的“三潭印月”,凤凰山睥的“月岩”并称为杭州三大赏月之地。

  孤山中的这座塑像,我相信不用我介绍,应该好多游客都认得出来,他就是我国著名的文学泰斗,革命家思想家鲁迅先生。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

1909年曾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任教,孤山曾是他带领学生采集植物标本的地方。

  大家看到的在鲁迅先生的后面的这座建筑,叫作林社。

即林启纪念馆筹备处。

林启(1839-1900)福建人,在杭州任知府期间,创办了三所新式学堂,分别是求是书院,为浙江大学的前;

养正书塾,是杭高中和杭四中的前身;

蚕学馆,即后来的蚕桑学校。

林启生前非常敬仰隐居孤山的北宋诗人林和靖,曾在孤山补植梅树百株。

杭州人为了纪念他,将他埋葬在孤山,并于50年代初在放鹤亭边建林社。

  我们现在经过的这个廊桥边上有2只白鹤的塑像,相信大家已经猜到我们接下来来到的景点就是放鹤亭了。

放鹤亭是元代陈子安在北宋诗人林和靖隐居地“巢居阁”旧址所建的纪念性建筑,现亭为1915年所重建。

林和靖长期隐居孤山,终生不娶,平生喜爱作诗作画,喜欢种梅养鹤,人称“梅妻鹤子”。

相传他死后,他养的白鹤也在此地悲鸣而死。

每到梅花盛开的季节,我们总能在这里感受到“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美好意境。

亭内有清康熙皇帝临摹明代董其昌书鲍明远的作品《舞鹤赋》,亭前柱子上有林则徐撰林散之手书的“世无遗草真能隐,山无名花转不孤”楹联。

放鹤亭中陈列有乾隆碑刻,是目前杭州保留较完整的乾隆手迹,亦是西湖风景区最大的碑刻。

此碑还是世界级的文化遗产。

在放鹤亭后面还有林和靖处士的墓。

  我们继续向西走。

这座六角石亭叫作“云亭”,为西泠印社第一任社长吴昌硕所题。

亭后面叫作玛瑙坡,相传宋人常在此采石刻章,壁上记得有吴昌硕“玛瑙坡”书法石刻。

  离开云亭之后我们可以看到又有一个亭子,这个亭子叫作中山纪念亭,后面的树木叫作中山纪念林。

是1927年纪念孙中山先生而建造的。

树林四季常绿,和山上的梅花、杜鹃花构成孤山后坡的主要绿色园林景观。

孤山后坡的梅花,每到盛开时,是一美丽奇景。

孤山访梅,超山赏梅,灵峰探梅是旧时杭州的三大赏梅胜地。

  空谷传声,是在中山纪念亭前这里。

此为一虚景,在此向北山上大喊一声,可以听到延时的回响,虽具韵味。

我们早上如果在这儿晨练的话,就可以在这里练练声,唱唱歌,抒发一下情感。

  在孤山的半山腰,有根据电影《鸡毛信》中的人物海娃所塑的像,海娃放羊。

使后山绿地平添一份生趣,此地也是青少年儿童非常喜欢嬉戏的地方。

  在海娃放羊的旁边,有一个树丛,这儿虽然不起眼,但是也有一个景点。

这就是苏曼殊的墓。

他是第一个将法国作家的作品《悲惨世界》翻成译中文带给我们广大的中国读者的。

后来他在惠州长寿寺出家为僧。

  大家现在看到的一条石径和一个牌坊,源泉于西泠印社古道,沟通了西泠印社南北浏览的路线,点出了西泠印社“人以印集,社以地名”的特点。

  在孤山公园的入口处,有一个中国印学博物馆。

是国内唯一收藏、研究、展示为一体的国家级园林式印学博物馆。

大家看,馆的这个印章,大家说大不大?

它高4.2米,有“天下第一印”之美誉,通体用汉白玉所雕造,它也是印学博物馆的馆标。

  各位游客们,孤山景区到此就算是游览完毕了。

我相信还有好多的游客仍有意尤未尽的感觉。

希望大家回味孤山的美丽景色的同时,下次还能有机会再来杭州游玩,再来观赏孤山。

那么谢谢大家的合作,使我们这次的游览活动非常顺利地结束。

再次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