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好题精选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2265126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33.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好题精选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好题精选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好题精选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好题精选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好题精选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好题精选文档格式.docx

《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好题精选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好题精选文档格式.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好题精选文档格式.docx

7.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是

探究二氧化碳与水是否发生反应B.

用水吸收CO

验证氧气已收集满D.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8.将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4

10

1

25

反应后的质量/g

待测

21

9

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n,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生成B与C的质量比为21:

B.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该反应中A与D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

2

D.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9.下列叙述与对应的坐标图表示正确的是()

向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氯化钠

B.

将相同质量的Zn粉和Mg粉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中

水的电解

D.

盐酸和氯化铁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10.已知某气体由H2、CO2、CO、CH4中的两种组成,为确定其成分进行了下面的实验:

①将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未出现浑浊现象;

②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有红色固体生成;

③点燃气体,用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火焰,烧杯壁上有浑浊出现。

那么对该混合气体成分作出的以下推断中,合理的是()

A.可能是H2和CH4B.可能是CO2和CO

C.一定含有CO2D.一定含有CO

11.如图所示为硫化氢(H2S)与氧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中硫、氢元素质量比为1:

B.丙代表的是纯净物

C.34g硫化氢完全燃烧至少需48g氧气

D.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2:

2:

12.在一耐压的密闭容器中有一定量的炭粉和过量的氧气,对该容器加热,下列图象能正确表示该过程中相关量之间关系的是(  )

A.AB.BC.CD.D

13.下列示意图与表述内容不相符的是(  )

二氧化碳的状态变化

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

氯化钠的形成

微粒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14.某化合物完全燃烧,需要4.8g氧气,同时只生成4.4g二氧化碳和2.7g水,则该化合物中(  )

A.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B.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只含有碳、氧两种元素D.含有碳、氢两种元素,无法确定是否含有氧元素

15.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后,测得物质如下;

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x

y

z

q

前(g)

20

后(g)

26

24

 

A.y是反应物

B.z、q是生成物

C.这个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x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16.下列对部分化学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化学与生活

B化学与环境

①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软化硬水

②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①焚烧植物秸秆不会造成空气污染

②PM2.5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之一

C化学与安全

D认识微观粒子

①在室内放一盆水,可防止煤气中毒

②夜间发现煤气泄漏开灯寻找泄漏源

①花香四溢说明分子不停地运动

②氧气被压缩后体积缩小说明分子很小

17.工业上以CaO和HNO3为原料制备Ca(NO3)2•6H2O晶体.为确保制备过程中既不补充水,也无多余的水,所用硝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约为()

A.41.2%B.53.8%C.58.3%D.70.0%

18.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反应事实推导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  )

序号

化学反应事实

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

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

氧气的浓度

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发生反应,

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

反应温度

双氧水在常温下较难分解,

而在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

催化剂

铜片在空气中很难燃烧,铜粉在空气中较易燃烧

反应物的种类

19.一瓶无色透明的液体,经过分析只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那么这瓶液体()

A.一定是化合物B.一定是混合物C.可能是化合物D.可能是单质

20.有CO,CO2和N2的混合气体120g,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0%.使该混合气体与足量的灼热氧化铁完全反应,再将气体通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充分反应后得到白色沉淀的质量为()

A.50gB.100gC.150gD.200g

21.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反应后质量/g

12

15

且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Q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n,则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反应物是Y和Z,生成物是X和Q

B.反应后生成15gZ

C.参加反应的Y与Q的质量比是1:

D.该反应方程式中X与Q的化学计量数比为2:

22.实验室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随着反应的进行,试管内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少。

图中各点表示的含义错误的是()

A.a点表示高锰酸钾的质量

B.b点表示高锰酸钾、锰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质量

C.c点表示生成二氧化锰的质量

D.d点表示高锰酸钾完全分解了

23.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其中不合理的是()

A.品红在水中扩散﹣﹣分子不断运动

B.水结成冰﹣﹣分子停止运动

C.1滴水中大约有1.67×

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

D.气体可以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

24.把A、B、C、D四种物质放在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并测得反应物和产物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9.7

8.7

21.6

0.4

19.4

3.6

A.物质C一定是化合物,物质D可能是单质

B.反应后密闭容器中A的质量为19.7g

C.反应中,物质B和物质D质量比为87:

36

D.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25.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探究镁与锌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比较不同物质微粒间的空隙大小

比较空气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CO2的含量

二、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题

26.下图是甲、乙两位同学一起在实验室进行的氢氧化钠与盐酸中和反应的实验。

(说明:

图中A1、A2、A3、B1、B2、B3均为溶液编号)

根据上图实验,请你与甲、乙同学一起完成下列探究:

探究环节

甲同学的探究

乙同学的探究

提出问题

A3溶液为什么不变红?

B3溶液中溶质成分是什么?

(酚酞不计)

作出猜想

实验过程中,酚酞变质了。

猜想一:

NaCl猜想二:

NaCl、HCl

实验验证

(1)取少量A3溶液于另一试管中,向其中滴加NaOH溶液,溶液变红,说明甲同学的猜想(填“成立”或“不成立”)。

(2)你认为,在常温下A2溶液测出的pH应(填“>”、“=”或“<”)7。

取少量B3溶液加入盛有少量铁粉的试管中,观察到有无色气泡产生,固体逐渐减少,溶液由无色变为。

据此,你认为乙同学的猜想(填“一”或“二”)成立。

交流反思

(1)甲、乙同学的实验中,反应均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是。

(2)A3溶液未变红,你认为原因是A2溶液中较多,加入的NaOH溶液未将其完全中和。

(3)甲、乙同学经过实验对比探究,一致认为做化学实验时应注意药品用量的控制。

27.某兴趣小组做如下实验探究粒子的运动。

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已知:

浓氨水极易挥发,产生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氨气密度小于空气)

(1)如图1所示,注射器内封闭一段空气,右手堵住注射器口,左手向内推,发现注射器内气体被压缩了,说明_________。

(2)如图2所示,烧杯C装入浓氨水,A、B盛放滴有无色酚酞试液的蒸馏水,一段时间后烧杯A液体变红,说明分子_________,烧杯B的作用是________。

(3)图3实验中用胶头滴管吸取少许浓氨水,将其滴入T形三通管的细弯管处,然后用橡皮帽封闭管口。

一会儿,观察到_________(填“ba”或“bc”)段纱布条先变成红色。

(4)图3实验与图2实验对比,改进后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

三、九年级化学上册推断题

28.甲、乙、丙、丁、戊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纯净物,他们的转化关系如下图(反应条件省略),甲是白色固体,丁是单质,每个构成丁的微粒都有16个质子,请回答:

(1)乙物质的名称是______

(2)反应甲→乙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3)反应丁+戊→乙属于_____(填反应类型)

29.已知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A.B.C.D含有一种相同元素,且B,E为黑色固体.A和B混合生成C和D,且B在反应前后不发生改变;

E在C中燃烧放出热量,生成的气体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诗推断:

(1)写出D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

(2)写出C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写出D转化为C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3)按图装置进行实验(气密性良好),将液体滴入瓶中,关闭活塞。

可观察到(球变鼓,请从上述物质中选择,写出符合要求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30.A~H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已知D、E为组成元素相同的无色液体,H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

请回答下列问题:

(1)H的化学式为_____。

(2)反应④的反应类型可能是_____。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写一个即可)。

(4)反应③的一种用途为_____。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1.A

解析:

【解析】

【分析】

将一定质量的铜粉和碳粉的混合物在空气中充分灼烧,最后所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原混合物的质量相同,根据相关化学方程式可知,铜粉和碳粉的质量和等于生成氧化铜的质量。

【详解】

将一定质量的铜粉和碳粉的混合物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发生的化学反应有

,最后所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原混合物的质量相同,也就是说铜粉和碳粉的质量和等于生成氧化铜的质量,推知碳粉的质量等于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原混合物中铜粉与碳粉的质量比为

故选A。

2.A

A.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质,是一种非金属材料;

B.用机械剥离法制备石墨烯,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碳单质能与氧气反应,所以石墨烯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完全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

D.石墨能导电,石墨烯从石墨中剥离出来的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单质,性质与石墨相同,能导电,可应用于制造新能源电池。

故选A

3.D

符合下图装置设计意图的有①说明CO具有还原性 ②既说明CO具有可燃性,又充分地利用了能源 ③说明CO得到氧后的产物是CO2 ④有效地防止了剧毒的CO对空气的污染。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一氧化碳性质和用途。

4.B

A、地壳中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氧、硅、铝、铁;

硅元素比氧元素少,故选项A不正确;

B、该反应是一种化合物和一种单质反应,生成另一种化合物和另一种单质,是置换反应,故选项B正确;

C、硅元素在反应前的化合价是+4价,反应后的化合价是0,化合价降低,故选项C不正确;

D、碳夺取了二氧化硅中的氧元素,体现了碳的还原性,故选项D不正确。

故选:

B。

5.A

A、研究空气中氧气含量是利用白磷燃烧,消耗空气中氧气,使瓶内气体压强减小,水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集气瓶内,所以根本不存在对照实验,符合题意;

B、Zn和Ag分别与CuSO4溶液接触,Zn与CuSO4溶液反应置换出铜,说明了活动性Zn>Cu;

Ag与CuSO4溶液不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铜>银;

由此可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锌>铜>银;

通过对比可知,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不符合题意;

C、过程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水中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参加,通过对比可知,燃烧条件: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不符合题意;

D、实验过程中,左边集气瓶中的干花不变色,右边集气瓶中的湿花变红色,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石蕊变红色,通过对比可知,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反应,不符合题意。

6.D

氢氧化镁受热易分解生成了水蒸气,固体的质量要减少;

碳酸钙高温下分解放出了二氧化碳气体,固体的质量要减少,完全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不再减少。

A、12.9g为CaCO3、Mg(OH)2的混合物,加热,Mg(OH)2首先分解跑掉水蒸气,固体质量开始减少,当固体质量变为12g时,Mg(OH)2分解完,生成水的质量为12.9g-12g=0.9g;

所以x点表示Mg(OH)2正在分解的阶段,即x点剩余固体物质为CaCO3、Mg(OH)2和MgO;

B、y点对应阶段为CaCO3尚未分解的阶段,固体为CaCO3和MgO,根据生成水质量0.9g,设氢氧化镁及氧化镁质量分别为m、n。

,得m=2.9g,n=2g,氧化镁中镁元素质量为:

2g×

=1.2g,碳酸钙质量为12.9g-2.9g=10g;

C、z点表示CaCO3分解的阶段,方程式为:

CaCO3

CaO+CO2↑;

D、若剩余固体为CaCO3和MgO,说明Mg(OH)2已经反应完、CaCO3还没有分解(如果开始分解,剩余固体中肯定有氧化钙);

此时剩余固体为12克,其中有10克碳酸钙,则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表示为:

,不等于36%,D选项错误。

7.A

A、把石蕊小干花一半喷水,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小干花颜色的改变,变色的部分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是紫色的石蕊变色,故选项A正确;

B、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不能用水吸收一氧化碳,故选项B不正确;

C、验证氧气是否收集满,要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图中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中,故选项C不正确;

D、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会逸散到空气中,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不能在烧杯中进行,故选项D不正确。

A。

8.C

根据表格数据,分别对比A、B、C、D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的前后质量增或减少的量,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判断,B、C反应后质量增加,说明它们是生成物,且生成的质量分别为:

B的生成质量21-10=11g;

C的生成质量10-1=9g。

D反应后质量减少,说明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25-9=16g,反应物总质量16g小于生成物总质量(11g+9g),所以A为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质量11g+9g-16g=4g。

因此该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关系为:

A、根据该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反应中生成B与C的质量比为11:

9,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说法不正确,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符合题意;

C、设反应中反应物A、D的计量数之比为x:

y。

已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n,则

因此,反应中A与D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

2,符合题意;

D、该反应是

,不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本题难度较大,特别是判断反应物与生成物,以及计算反应中A与D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该题较快的解决方法是排除法解答。

9.D

A、图示表示向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氯化钠,硝酸钾溶液的质量分数不变。

而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一些氯化钠并完全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液的质量增加了,而溶质硝酸钾的质量不变,所以硝酸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将减小。

故错误;

B、首先由于镁比锌活泼,与酸反应速度快,图线的斜率镁应比锌大,即应该陡一点;

其次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等质量的镁生成是氢气要比锌生成的氢气多,图线的终点应该比锌高。

C、电解水时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是1:

8,不是2:

1。

D、盐酸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铁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生成的氢氧化铁沉淀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所以一开始时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无沉淀生成,当盐酸消耗尽,氯化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

故正确。

10.A

①由“将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未出现浑浊现象”可知,其成分中没有CO2;

②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有红色固体生成,说明铜被置换出来,氢气、一氧化碳均能还原氧化铜为铜,故可推断其成分中有氢气或一氧化碳;

③将气体点燃后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有浑浊现象。

说明该气体是CO或CH4,点燃后生成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11.C

根据硫化氢与氧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A、甲是硫化氢,硫、氢元素的质量之比=32:

(1×

2)=16:

1,故选项A不正确;

B、丙中含有多种分子,是混合物,故选项B不正确;

C、设34g硫化氢完全燃烧需要氧气的质量是x

X=48g

故选项C正确;

D、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2:

1,故选项D不正确。

C。

本题考查的是微观粒子的反应示意图,首先根据微观示意图写出化学方程式,再依据化学方程式逐项进行解答。

12.D

【解析】A、密闭容器中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少,错误;

B、开始容器中有氧气,故气体的质量不能从0开始,错误;

C、密闭容器中碳元素的质量不变,错误;

D、刚开始,容器中有氧气,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的质量减少,当碳反应完后,氧气的质量不变,正确。

故选D。

13.B

A、二氧化碳状态变化,分子间距变小,不符合题意;

B、水分子通电时变为氢原子和氧原子,氧原子、氢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一个氧气分子需要两个氧原子,所以微观电解示意图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符合题意;

C、钠失去电子,氯得到电子,分别变为离子,形成离子化合物氯化钠,不符合题意;

D、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快,27℃的速度小于127℃的速度,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B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4.4g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2.7g水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该化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3.2g+2.4g-4.8g=0.8g,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和水中的氢元素来自于该化合物,因此该化合物中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15.C

反应后质量增多的物质是生成物,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差量是生成的质量或参加反应的质量。

反应后y的质量减少,y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y的质量为20g-10g=10g,反应后z的质量增多,z是生成物,生成z的质量为26g-20g=6g,反应后q的质量增多,q是生成物,生成q的质量为24g-20g=4g,10g=6g+4g,所以待测值为2,该反应是y==z+q,x在该反应中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

A.y是反应物,此选项正确;

B.z、q是生成物,此选项正确;

C.由一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是分解反应,这个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此选项错误;

D.x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此选项正确。

首先根据反应前后的差量确定出物质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然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待测物质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问题即可迎刃而解。

16.A

A、①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软化硬水;

②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体状态,易升华且大量吸热,常用用于人工降雨,正确;

B、焚烧植物秸秆将会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错误;

C、①在室内放一盆水,不能防止煤气中毒,因为一氧化碳难溶于水;

②可燃性的气体与氧气或空气混合后点燃易发生爆炸,开灯会产生电火花,易引燃混合气体,发生危险,错误;

D、氧气被压缩后体积缩小说明分子间有间隔,错误。

17.C

工业上以CaO和HNO3为原料制备Ca(NO3)2•6H2O晶体.为确保制备过程中既不补充水分,也无多余的水分,也就是硝酸溶液中的水全部参与化学反应生成Ca(NO3)2•6H2O晶体,反应方程式为CaO+2HNO3+5H2O═Ca(NO3)2•6H2O.

设硝酸的质量为126g,则:

CaO+2HNO3+5H2O═Ca(NO3)2•6H2O

12690

126g90g

所以硝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故选C.

18.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