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牧场建设项目商业计划书.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226419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24.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洋牧场建设项目商业计划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海洋牧场建设项目商业计划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海洋牧场建设项目商业计划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海洋牧场建设项目商业计划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海洋牧场建设项目商业计划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海洋牧场建设项目商业计划书.docx

《海洋牧场建设项目商业计划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洋牧场建设项目商业计划书.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海洋牧场建设项目商业计划书.docx

海洋牧场建设项目商业计划书

海洋牧场建设项目商业计划书

 

此文档word版本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修改

 

1总论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

****集团有限公司********湾海洋牧场建设项目

1.1.2建设单位:

****集团有限公司

1.1.3建设地点:

****人和镇沙窝岛渔港南部海域

1.1.4建设年限:

3年(2010.11-2013.10)

1.1.5建设规模:

用海面积70.2900公顷。

依托****湾外岛礁和资源优势,建造以石料、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等材料组成的人工鱼礁、移植各种藻类、底播增殖海参、鲍鱼等海珍品苗种及经济鱼类苗种等形成一定规模的海洋牧场。

投礁总规模为12.24万m3·空。

购置看轻潜装备5套,潜水作业船5艘、看护管理船1艘、监测设备(含水下摄像机2台)1套、运输船等设备。

1.1.6进度安排:

全部工程分为三个年度(三期)完成,期限从2010年11月到2013年10月。

其中:

第一年度(第一期)工程计划从2010年11月开始到2011年10月;第二年度(第二期)工程从2011年11月开始到2012年10月;第三年度(第三期)工程从2012年11月开始到2013年10月。

1.1.7投资估算和分年度使用计划:

本项目总投资2275.00万元。

其中,鱼礁建设工程费1911.00万元,设备购置费97.00万元,藻类移植费用30.00万元,其他费用100.10万元,预备费用106.90万元,底播苗种费用170.00万元。

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分三个年度投入,第一年度完成投资额800万元,第二年度完成投资额750万元,第三年度完成投资额725万元。

1.1.8资金筹措:

本项目总投资2275.00万元,申请海域使用金支出项目建设经费补助600万元,占总投资26.37%;当地市县财政配套资金240万元,占总投资的10.55%;建设单位自筹1435.00万元,占总投资的63.08%。

其中,2010年申请省级海域使用金200万元,****市财政配套80万元。

1.1.9经济效益:

项目建成后,每年在人工鱼礁区适时投放鱼类苗种25万尾,海参苗种75万头、鲍鱼苗种75万只以及移植大型经济藻类;另有海带、紫菜养殖等收获。

通过看护管理,并实施严格的限量回捕,2年长成期后,预计年均可获海参20万头,鲍鱼20万只,鱼类等100吨,贝类等年均可收获80吨,预计年可实现总收入600万元以上。

1.2项目可行性研究的范围

本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是****集团有限公司利用上级专项补助资金及自筹资金,在****人和镇沙窝岛渔港南部海域,建设99.66公顷海洋牧场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根据国家发改委对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内容、深度和广度的要求,结合本项目特点,确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范围如下:

1.2.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以及目标和任务

1.2.2项目承担单位的基本情况

1.2.3项目建设地址的选择及基础资料、资源、环境条件

1.2.4项目建设内容、规模及配套条件

1.2.5项目建设的技术、经济方案分析比较

1.2.6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1.2.7项目建设期限和实施进度

1.2.8项目建设的组织管理

1.2.9项目建成后经济效益分析和社会效益评价

1.2.10项目招标投标管理

1.3项目可行性研究依据

1.3.1****集团有限公司委托****省水产设计院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书。

1.3.2国家发改委、建设部颁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1.3.3《****省渔业资源修复行动计划人工鱼礁项目技术规程(试行)》

1.3.4《****省渔业资源修复行动计划增殖资源监测规程(试行)》

1.3.5《****省海洋功能区划》

1.3.6《威海市海洋功能区划》

1.3.7《****省海域使用管理办法》

1.3.8《****省近岸海域保护与使用规划》

1.3.9《****省渔业资源修复行动计划》

1.3.10《****省渔业资源修复行动计划人工鱼礁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1.3.11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划、方针及投资政策。

1.3.12我国现行有关工程建设的技术规范、标准、规定、规程。

1.3.13****集团有限公司提供的基础资料。

1.4研究结论

为改善和恢复海洋渔业资源生态环境,提高渔业资源与渔业质量,建设海洋牧场达到保护增殖和提高渔获量的目的非常必要;从区位条件和自然条件分析在****人和镇沙窝岛渔港南部海域建设海洋牧场,选址位置科学、合理、安全、经济,此海区建设海洋牧场是可行的;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良好,生态效益是可行的。

通过海洋牧场建设把资源保护和增殖、调整捕捞作业布局等多项措施有机结合起来,可直接安排捕捞渔民转产转业,从事人工鱼礁区的资源增殖、科学研究、组织管理、合理开发与保护工作,并带动、辐射水产养殖、育苗、加工、销售、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从创建和谐社会,维护渔区稳定这个角度上看,该项目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建造海洋牧场可以改善海洋环境,营造动、植物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海洋生物种类提供繁殖、生长发育、索饵等的生息场所,达到保护增殖和提高渔获量的目的,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

 

2项目建设必要性

2.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1.1发展海洋经济的需求

面对人口增长、生态环境恶化和资源短缺的严峻挑战,人类不可避免地要向占地球表面71%的海洋索取资源,发展海洋经济,拓展生存空间。

其中,作为海洋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海洋渔业为解决世界食品供应和提供高质量蛋白质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由于环境变化和捕捞过度等影响,世界范围内渔业资源的不足和衰退己成为全球性的严重问题。

在全球气候变化、渔业生产力过度发展、渔业资源严重衰退、危及渔民生计的大背景下,如何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重大命题。

目前我国水产养殖产量占世界养殖产量的70%,仅****省海水养殖产量已超过350万吨,养殖容量日益逼近环境承载力,因此人们不得不转向利用人工手段提供资源补充,充分利用水域天然生产力的增殖渔业,通过海洋牧场建设和增殖放流来恢复和增加衰退的渔业资源成为沿海地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措施和任务。

因此,建设海洋牧场对于保护和合理开发海洋渔业资源,发展海洋渔业经济非常重要。

2.1.2修复海洋环境的需求

由于我国人口的日益增长和陆上资源有限,开发海洋资源已经成为沿海地区解决资源瓶颈,建立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措施。

****市位于黄海中部与北部的交界处,沿海水域营养丰富,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成为鱼、虾产卵、索饵、越冬的场所,其丰要品种有蓝点马鲛、鲐鱼、梭鱼、花鲈、黄姑鱼、海蜇、褐牙鲆、青鳞小沙丁鱼、斑鰶、中国对虾、日本蟳等。

浅海栖息有中国蛤蜊、刺参等重要经济底栖生物。

海洋渔业历来是****市的支柱产业之一,海洋渔业经济的贡献逐年提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海洋捕捞能力的增强,海洋渔业资源下滑,生态脆弱趋势越来越明显。

为了遏制渔业资源持续衰退的势头,逐步保护和恢复海域生物多样性,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大力发展海洋牧场建设(人工鱼礁、种质资源保护区),这样可修复近海渔业资源,恢复海洋生态环境。

2.1.3海洋牧场建设有利于调整渔业产业结构

海洋渔业是海洋产业的传统支柱产业,为优化产业结构,必须大幅度削减捕捞强度,针对近海渔业资源面临的严峻形势和目前渔船大量过剩的实际情况,****省近年来对渔业结构进行调整,淘汰一批残旧的渔船,转移一批劳动力从事第二、三产业,解决渔船出路和渔民就业问题。

随着****市的滨海旅游业逐渐发展,旅游项目向海上进军是势在必行的,休闲渔业是指把休闲活动与现代渔业有机结合,以丰富市民业余生活、增加渔民收入、发展渔区经济为目的一种新型渔业。

但由于近海渔业资源衰退,渔业观光和游钓业渔获较少,从而制约了海洋生态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建设海洋牧场,发展游钓业,正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措施。

把休闲渔业作为渔业经济的增长点来培植,推动****市休闲渔业从渔家宴、渔家乐等传统的以食为主的方式向玩、游、乐并举的方向发展,大力促进渔区劳动力转移。

通过海洋牧场的建设,可以建设生态渔业园或休闲渔业基地,对促进海洋渔业的发展和渔业经济结构调整并直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实现农(渔)民增收,农(渔)村稳定是非常必要的。

因此,在有计划地削减捕捞渔船,大幅度降低捕捞强度的同时,投放人工鱼礁可以阻止违规底拖网作业,修复近海海洋生态环境,使渔业资源得到逐步恢复,达到可持续利用。

2.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2.2.1项目建设地点条件适宜

项目建设地点所处海域环境良好,无重大工农业污染源。

项目区处于石岛渔场,海区历来是多种经济水产品种的索饵、繁殖场所,分布有多种底栖经济鱼类、贝类、棘皮动物等经济动物。

海区底质以泥沙质为主,以往在附近海区投放水泥预制礁体进行海参增殖的效果表明,发生沉陷较小,其投放区的海参数量与岩礁区接近,并聚集了部分岩礁性鱼类。

海区环境调查结果表明,海区透明度高,光线能透射到深水中,能满足大型海藻生长对光线的需要。

因此,项目建设地环境条件适于建设海洋牧场,并通过人工鱼礁,底播海珍品和鱼类增殖放流。

2.2.2项目承担单位条件优越

项目承担单位****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家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该公司目前已形成远近洋海上捕捞、船舶修造、国际国内海上运输、房地产开发、海水养殖、内外贸水产品精深加工、旅游餐饮等渔、工、贸、养、加、农并举的多元化大渔业经营格局,下辖企业近30个。

该公司总资产20亿元,固定资产18亿元,利税2亿元,出口创汇2800万美元。

该公司拥有海水养殖场1处,养殖水面9000余亩,年产量(藻、贝类)1万吨左右;网箱养鱼场1处,养殖水体1万立方米;海水育苗场1处,育苗水体5000立方米,年育各类苗种(鱼、虾、贝、藻)5亿尾(株)。

****集团有限公司完全有能力承担本海洋牧场项目的建设。

 

3市场分析和预测

海产品以其丰富的蛋白质和营养成分而广受世界消费市场的欢迎。

人类所需动物蛋白中的六分之一来自水产生物。

据FAO2001年公布的数据(为1995-1997三年平均)为每年每人渔产消费量约15.7公斤,较之1950年每人消费量之6.5公斤,增加2.4倍。

全球每人每年渔产消费量以冰岛最高为91.1公斤,其次是日本,为69公斤,马来西亚列居第三,为55.7公斤,而中国仅约24.1公斤。

在国内,水产品深受人们的喜爱,在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水产品的需求量亦日益增加,对产品质和量提出更高的要求。

但是过度的捕捞,海洋环境的污染造成了渔业资源量的下降,日趋增加养殖产量的上升,虽缓和了供需的矛盾,但是大量的养殖品种品质下降,产品味道不纯。

因此,天然健康的水产品已成为人们追求的热点。

近几年,市场对于“海八珍”之一的鲍鱼、海参的需求量极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重营养、重健康的饮食理念将形成风气,鲍鱼、海参作为滋补、健康、营养的珍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而国内养殖鲍鱼、海参的企业大多为沿海个体养殖,其规模、资金、技术、能力都有很大的局限性,大规模的养殖企业非常少,造成了市场优良品质的鲍鱼、海参供应能力非常低的局面,也可以这样说鲍鱼、海参的销售市场将会属于卖方市场。

因此项目建成投产后,其产品销路不存在问题。

 

4项目承担单位基本情况

本项目的承担单位为****集团有限公司。

****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家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创建于1978年,现有职工3500人,总资产20亿元,固定资产18亿元,2009年实现海水捕捞、养殖产量15万吨,销售总收入20亿元,利税2亿元,出口创汇2800万美元。

公司目前已形成远近洋海上捕捞、船舶修造、国际国内海上运输、房地产开发、海水养殖、内外贸水产品精深加工、旅游餐饮等渔、工、贸、养、加、农并举的多元化大渔业经营格局,下辖企业近30个。

(一)、捕捞业:

公司捕捞业分为远洋和近海两大部分。

远洋渔业目前共拥有渔船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