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复习专题鉴赏诗歌的形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226407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8.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复习专题鉴赏诗歌的形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三语文复习专题鉴赏诗歌的形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三语文复习专题鉴赏诗歌的形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三语文复习专题鉴赏诗歌的形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三语文复习专题鉴赏诗歌的形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复习专题鉴赏诗歌的形象.docx

《高三语文复习专题鉴赏诗歌的形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复习专题鉴赏诗歌的形象.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语文复习专题鉴赏诗歌的形象.docx

高三语文复习专题鉴赏诗歌的形象

专题16鉴赏诗歌的形象(测)

(时间:

100分钟,分值:

100分)

班级学号得分

(说明:

每题10分,共100分。

1.(2016届辽宁省鞍山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文后各题。

(10分)

过扬子江二首(其一)①

杨万里

只有清霜冻太空,更无半点荻花风。

天开云雾东南碧,日射波涛上下红。

千载英雄②鸿去外,六朝形胜雪晴中。

携瓶自汲江心水,要试煎茶第一功③。

注:

①这首诗是杨万里于淳熙十六年(1189)九月宋光宗元年从临安赴淮河迎接金国贺正旦使途中,自镇江过长江时作。

②英雄:

这里指岳飞、张浚等名将贤相。

③南宋在金山绝顶的吞海亭烹茶招待金使。

(1)诗的前两联描绘了什么样的图景?

在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

(5分)

【答案】

(1)前两联描绘了一幅冬日清晨扬子江上雪过天晴、壮丽开阔的画面。

首联写空中流霜,寒气犹在,风平获静,江水无波;颔联写云开雾散,天色澄碧,旭日东升,光芒似箭。

(2)这两句景物描写,既照应了题目“过扬子江”,也为下文由景入情,抒发感情做了铺垫。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分析意境型,提问方式: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解答分析: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2)这首诗感慨颇深,感情丰富,请结合最后两联分析。

(5分)

【答案】①颈联写昔日的英雄如飞鸿一去,渺然难追,空于山川形胜,照应着雪霁晴空。

在山川形胜中寄寓了对英雄人物的感怀和对局势的忧虑。

②尾联写到正是过江之时,且携瓶及水,煮清茶一杯,此时诗人正在迎接金国使者途中,将在金山绝顶的吞海亭煮茶招待金使,这两句看似旷达,实则流露了对现实的无奈。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典例拓展】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

对于此类题目,首先应注意审题,从题干中明确答题的方向以及涉及的范围,然后要掌握思考的角度,体悟情感一般从如下几方面入手,一是诗歌的标题,标题可以提示情感、事件、题材,而这些内容都与诗歌情感有关;二是作者、朝代、注释;三是要把握情语,即显性的情感词,比如“愁”;四是要把握诗歌中意象的特征。

比如这两首诗中都借景物描写来表达情感,但具体要表达的情感又不一样。

2.(2016届河北武邑中学高三三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10分)

除夜宿石头驿

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

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注:

此诗作于诗人晚年任抚州(今属江西)刺史时期。

据记载,戴叔伦晚年在抚州时曾被诬拿问,后得昭雪。

此诗当作:

于诗人晚年任抚州刺史时期

(1)诗的前四句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请简要说明。

 (5分)

【答案】①刻画出一位羁旅思乡者的形象。

②除夕之夜,诗人无离故乡,滞留驿舍,无人问候,只有寒灯为伴,孤独凄凉。

【解析】

试题分析:

诗人作诗,如果是思想感情的自然发泄,总是先有诗,然后有题目,题目是全诗内容的概括。

这首诗的题目是“除夜宿石头驿”,可知诗的内容主要是“除夜”和“夜宿”。

夜宿的地点是“石头驿”,可知是在旅途中夜宿。

第一联“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在这寂寞的旅店中有谁来看望慰问,只有一盏冷清的孤灯与人相伴相亲,就写明了一个孤独的旅客夜宿在旅馆中。

接着用第二联“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今夜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夜晚,我还在万里之外作客飘零未能回转家门。

补充说明这个“夜”是“除夜”,这个“人”是离家很远的人。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这类题目设问方式一般为“诗中塑造了一位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诗中刻画的某形象有怎样的特征”“你从诗中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等。

可单独设题,也可以渗透在分析诗歌思想情感考点之中。

(2)试赏析尾联中“又”字的妙处。

(5分)

【答案】①又,再一次。

②愁苦叹息中又迎来了一个新春。

③用在这里加重了语气,表达的是诗人年年岁岁不变的际遇和一年不如一年的凄惨命运,透露出人生迟暮、前景渺茫的无奈悲凉心境。

【解析】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本题考查诗歌中的“炼字”。

“炼字”是高考高频考点,这类题目常见的设问方式是“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

为什么?

”“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请对某字进行赏析。

或请谈谈某字的表达效果。

”“本诗的某字,换成另外一个字好不好?

为什么?

”解答时要将所炼之字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联系全诗的感情或主旨分析。

3.(2016届东北师大附中高三上第二次摸底)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

(10分)

生查子独游西岩①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②谁怜汝?

岁晚太寒生③,劝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

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注释】①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

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

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

②偃蹇:

高耸,傲慢的样子。

③生:

语助词,无义。

(1)本词刻画了怎样的词人形象?

请结合全词加以分析。

(5分)

【答案】本词刻画了孤独失意、怀才不遇、忧国忧民(忧愁苦闷)、傲岸高洁的词人形象。

(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词人虽然心怀天下,但遭受排挤,闲居深山,独游西岩,无人理解,无人赏识;夜不能寐,独诵《离骚》,表现出屈原一般忧国忧民的情怀;高耸的青山,高洁的明月,都与词人惺惺相惜,心心相印,可见词人胸怀之磊落高洁。

(分析3分;共三点,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以上给3分)

【解析】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鉴赏诗歌的形象”是高考考纲中明确规定的一个考点,也是历年高考诗歌鉴赏题的一个常考点。

分析诗歌的形象对于理解诗歌的内容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及思想情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诗歌中的形象具体来说可分为三类:

人物形象、景象和物象。

我们结合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诗歌来详细论述这三类形象的特点及答题技巧。

(2)有人评价这首词,物与我、景与情“融溶亲密”,请结合词意作具体分析。

(5分)

【答案】作者使用拟人的手法,青山感念岁暮天寒劝我在溪边住下,对我深切关怀;明月夜夜到青溪陪我听读《离骚》,更是视“我”如知己。

词中的青山明月都是人格化的自我,而我亦如青山傲岸、明月高洁,物我之间亲密融洽。

(3分,手法1分,分析2分)作者借景抒情,将情和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岁暮天寒,素月清辉与澄澈的溪水相映,画面凄清幽独,与独游西岩的词人孤寂、忧愤的内心情感融合无间。

(3分,手法1分,分析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考查抒情方式的题目,题干中已经有明确的提示,在这首词中“物与我、景与情‘融溶亲密’”,让我们结合词意具体分析,首先要交代全词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岁暮天寒,素月清辉与澄澈的溪水相映,词人孑然一身居于山中溪畔,长夜无眠,独咏《离骚》,这是一幅凄清、幽独而又含有晶莹色泽的途欢。

清楚这些,再知人论世,关注词人写作背景,进而很容易弄清楚本词的抒情方式,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鉴赏古代诗歌作者情感,有下面几项逐项落实。

①理解词句的意思。

要牢固地树立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词义的观念;②把握诗歌的结构层次。

一首诗多半是有几层意思组合而成的,即使是绝句、律诗这样的短诗,我们仍可以将其分成几个层次(一般是两句一个层次),分解以后再进行综合,就容易准确地理解诗意,把握诗人的情感。

分层后,还应琢磨一下层与层之间诗意是如何转换的,即如何过渡衔接的;③掌握诗歌常用的修辞方法和表达技巧;④体味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所抒发的情感。

4.(2016届山东青岛一中高三上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10分)

出塞

马戴

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过临洮。

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

(1)有人说,诗的第二句中的“冲”字与第四句中的“缺”字用得很传神,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5分)

【答案】①“冲”,冲向,字写将士顶风冒雪奔赴战场的情形,表现出戍边将士一往无前蹈死不顾的英雄气概。

②“缺”,缺口。

写战士作战使宝刀出现了缺口,极言拼杀之惨烈,战斗时间之长久,表现出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考点:

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请结合诗歌的内容,简要赏析本诗的人物形象。

(5分)

【答案】全诗通过外貌、环境和动作描写,塑造了英姿勃发、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奋勇杀敌的戍边将士。

第一句用“金带连环”束“战袍”等衣着的外貌描写,刻画出戍边将士们那种全副武装、神采奕奕的风姿;第二句“马头冲雪”的环境描写,以天气恶劣、行军艰难突出戍边将士们勇往直前的精神;三、四句中,“卷旗”的动作细节,写出勇士们夜赴战场的决心,“乱斫”和“缺宝刀”既表现了战斗场面的激烈,更表现了将士们奋力杀敌、拼死搏杀的无畏精神。

【解析】

试题分析:

“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过临洮。

”“金带连环”四字,极精美。

“金”字虽是“带”字的装饰词,但又不仅限于装饰“带”字。

看似写战袍,目的却在传达将士的那种风神俊逸的丰姿。

“马头冲雪”的“冲”字,也不只是一个单纯的动词。

作者不用带雪、披雪,而用冲雪,是要用这个动词传出人物一往无前的气概和内心的壮烈感情。

“金”字和“冲”字,都极简炼而又很含蓄,都为激扬的诗情涂上了一层庄严壮丽的色彩。

在着重外形描写时用一两字透露人物内心的美,使人读后感到诗情的既激扬又精致,没有那种简单粗犷,一览无余的缺点。

考点: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5.(2016届重庆巫山中学高三上第一次质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

(10分)

赠内人①

张祜

禁门②宫树月痕过,媚眼唯看宿鹭窠③。

斜拔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焰④救飞蛾。

【注】①内人:

大内(皇宫)中人,指宫女。

她们一入深宫内院,就与外界隔绝,被剥夺了自由和人生幸福。

②禁门:

宫门。

③窠:

巢穴。

④红焰:

指灯芯。

(1)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宫女形象?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5分)

【答案】一位凄凉孤寂、青春虚度又善良美貌的宫女。

“媚眼”表现少女的美貌,身在禁宫,与世隔绝。

“唯看”体现出女子的孤寂,凄凉,只有枝头的一窝栖止的飞鸟才可以陪伴她。

“斜拔”“剔开”“救”一系列的动作体现出少女的善良,不忍心飞蛾扑火死去。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鉴赏诗歌的形象”是高考考纲中明确规定的一个考点,也是历年高考诗歌鉴赏题的一个常考点。

分析诗歌的形象对于理解诗歌的内容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及思想情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诗歌中的形象具体来说可分为三类:

人物形象、景象和物象。

我们结合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诗歌来详细论述这三类形象的特点及答题技巧。

(2)细读第一句,说说诗人是怎样借景抒情的。

(5分)

【答案】借景抒情:

借守备森严的宫门,种植在宫中的树木,烘托出了宫禁森严、重门深闭的环境气氛。

借“月”,点明时间,烘托了暗淡朦胧之感。

抒发了在月下伫立凝望之人的百无聊赖,寂寞凄冷。

又从“月痕过”暗示了光阴的流逝,青春的虚度。

【解析】

试题分析:

“禁门宫树”,点明地点,烘托出了宫禁森严、重门深闭的环境气氛。

月痕”,点明时间,给人以暗淡朦胧之感,而接以“过”字,则暗示月下之人在百无聊赖之中伫立凝望已久。

本题可据此回答。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这类题的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语准确点名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