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检查细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226021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66 大小:111.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路工程检查细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公路工程检查细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公路工程检查细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公路工程检查细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公路工程检查细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路工程检查细则.docx

《公路工程检查细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路工程检查细则.docx(6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路工程检查细则.docx

公路工程检查细则

检测细则

路基土方工程

4.2土方路基

4.2.1土方路基应本要求:

1在路基用地与取土坑范围内,应清除地表植、杂物、积水、淤泥与表土,处理坑塘,并按施工技术规范与设计要求对基地进行压实。

表土应充分利用。

2填方路基应分层填筑压实,每层表面平整,路拱合适,排水良好,不得有明显碾压轮迹,不得亏坡。

3应设置施工临时排水系统,避免冲刷边坡,路床顶面不得积水。

4在设定取土区内合理取土,不得滥开滥挖。

完工后应按要求对取土坑与弃进行修整。

4.2.3土方路基外观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路基边线与边坡不应出现单向累计长度超过50m的弯折。

2路基边坡、护坡道、碎落台不得有滑坡、塌方或深度超过100mm的冲沟。

土方路基实测项目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与频率

高级公路

1∆

压实度(%)

上路床

0~0.3m

≥96

按附录B检查;密度法:

每200m每压实层测2处

下路床

轻、中及重交通荷载等级

0.3m~0.8m

≥96

特重、极重交通荷载等级

0.3m~1.2m

≥96

上路堤

轻、中及重交通荷载等级

0.8m~1.5m

≥94

特重、极重交通荷载等级

1.2m~1.9m

≥94

下路堤

轻、中及重交通荷载等级

>1.5m

≥93

特重、极重交通荷载等级

>1.9m

2∆

弯沉值(0.01mm)

不大于设计验收弯沉值

按附录J检查

3

纵断面高程(mm)

+10,-15

水准仪:

中线位置每200m测2点

4

中线偏差(mm)

50

全站仪:

每200m测2点,弯道加HY、YH两点

5

宽度(mm)

满足设计值

尺量:

每200m测4点

6

平整度(mm)

≤15

3m直尺:

每200m测2处×5尺

7

横坡(%)

±0.3

水准仪:

每200m测:

2个断面

8

边坡

满足设计要求

尺量:

每200m测4点

4软土地基处置

4.4.1软土地基处置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1换填地基的填筑压实要求同本标准第4.2节土方路基。

2砂垫层:

应分层碾压施工;砂垫层宽度应宽出路基边脚0.5-1.0m,两侧端以片石护砌;砂垫层厚度及其上铺设的反滤层应满足设计要求。

3反压护道:

护道高度、宽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压实度不低于90%。

4袋装砂井、塑料排水板:

沙袋与塑料排水板下沉时不得出现扭结、断裂等现象井(板)底高程应满足设计要求,塑料排水板超过孔口的长度应伸入砂垫层不于500mm。

5粒料桩:

施工工艺应符合规范规定;施工前应进行成桩工艺与成桩挤密试验;桩体应连续、密实。

6加固土桩:

施工前应进行成桩工艺与成桩强度试验;施工设备必须安装喷粉(浆)自动记录装置,施工工艺应符合规范规定。

7水泥粉煤灰碎石桩:

施工前应进行成桩工艺与成桩强度试验;混合料应拌与均匀,桩体施工应选择合理的施打顺序,成桩过程中应对已打桩的桩顶进行位移监测。

8刚性桩:

施工前应进行成桩试验;施工工艺应符合规范规定。

9软土地基上的路堤,应满足沉降标准与稳定性的设计要求。

加固土桩实测项目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值偏差

检查方法与频率

1

桩距(mm)

±100

尺量:

抽查2%且不少于5点

2

桩径(mm)

不小于设计值

尺量:

抽查2%且不少于5点

3∆

桩长(mm)

不小于设计值

查施工记录并结合重型动力触探

4

单桩每延米喷粉(浆)量

不小于设计值

查施工记录

5∆

强度(MPa)

不小于设计值

取芯法:

抽查桩数的0.5%,且不少于3组

6

地基承载力

满足设计要求

抽查桩数的0.1%且不少于3处

3冲击碾压法

4.3.1冲击碾压法可用于处理湿陷等级为Ⅰ~Ⅱ级的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以及零填与高度小于4m的路堤下的Ⅱ级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地基土的含水率宜为10%~22%。

湿陷性黄土处理厚度宜为0.5~1.0m,不宜超过1.5m。

4.3.2冲击碾压法的有效加固深度应根据冲击压路机现场碾压试验或当地经验确定,缺少资料时可按式(4.3.2)估算。

式中:

D—有效加固深度(m);

m—冲击轮的质量(t);

g-重力加速度常数(9.81m/s2);

h-冲击轮外半径与内半径之差(m);

α-修正系数,可取0.7。

条文说明

采用冲击压路机对湿陷性黄土地基进行处理,在宁夏、青海、甘肃、陕西、山西、河南、河北等地均进行过立项研究。

众多研究成果与工程实例分析表明,25kJ三边形冲击压路机的有效影响深度(使土体压实度增大1%的最大深度)约为1.4m,可有效地消除1.1m深度范围内土体的湿陷性;20kJ三边形冲击压路机的有效影响深度约为1.1m。

冲击碾压法浅层处理效果明显,但不能提高深层地基的承载力。

冲击压路机由大功率牵引机与压实轮组成,压实轮有三边、四边、五边与六边形等形状以及实体、空体及可填充式等类型,冲击能量以25kJ为基本型号,还有15kJ、20kJ、30kJ等。

4.3.3设计应查明冲击碾压范围内的各种构造物,并应根据构造物的类型制定相应

的保护措施。

冲击碾压与构造物的最小水平安全距离应符合表4.3.3的规定

冲击碾压与构造物的最小水平安全距离

构造物类型

最小水平安全距离(m)

U形桥台与涵洞通道

距桥台翼墙端或涵洞通道:

5

其余类型桥台

10

重力式挡墙

距墙背内侧:

2

扶壁(悬臂)式挡墙

距扶壁(悬臂)内侧:

2.5

导线点、水准点、电线杆

10

互通式立交桥梁

10

房屋建筑

30

4.3.4对不符合表4.3.3安全距离要求但又需施工的路段,可采取下列措施:

1开挖宽0.5m、深1.5米m左右的隔振沟进行隔振沟进行隔振。

2降低冲击压路机的行驶速度,增强冲击碾压变数。

4.3.5冲击碾压施工前应选择代表性路段进行碾压试验,确定冲击压路机型号、施工工艺参数、质量检验方法与标准。

试验路段的直线段长度不宜小于200m。

4.3.6冲击碾压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冲击碾压前应先用平地机将原地面大致整平,再用钢轮压路机静压或振压将地表适当压实。

2冲击碾压宜采用排压法,纵横向轮迹交错,纵向相错1/6轮轴距,横向轴缘相互重叠20-30cm。

3冲击碾压处理的最短施工长度不应小于100m,场地宽度应满足保证冲击磁压速度的要求。

4地基土的天然含水率±3%,天然含水率较高时应在晾晒后冲击碾压,天然含水率较低时应补充洒水后冲击碾压。

5冲击碾压过程中应对沉降值、压实度、湿陷系数进行测试,及时掌握压实效果。

6冲击碾压工序完成后,应采用平地机进行初步整平,再用钢轮压路机振动碾压1-2遍,并进行压实收光。

条文说明

冲击压路机的行驶速度需适当,一般为10~13km/h。

过快的行驶速度会使冲击轮离地面,与地面的接触时间短,不利于冲击力的传播与土体压实,也容易损坏机械;速度过慢,则冲去能量太小,压实效果不好。

4.3.7施工质量检验方法与标准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施工结束后7-14d内,按1处/2000㎡的抽检频率,在设计处理深度内每隔0.5m取1-2个土样进行室内试验,测定土的压实度、压缩系数与湿陷系数。

2施工结束后15-30d,可采用载荷试验、标准贯入试验、瞬态瑞利波法或钻孔取样试验等方法检验地基土的强度变化情况,评价冲击碾压的效果。

载荷试验的频率应按1处/3000㎡控制,且不应少于3处;其他方法的检测频率可适当增大。

强夯法

4.4.1强夯法可用于处理各湿陷等级的湿陷性黄土地基。

适宜处理的湿陷性土层厚度宜为3-6m,不宜超过8m。

4.4.2强夯法的有效处理深度应根据试夯测试结果或当地经验确定。

当初步设计缺少相关资料时,强夯法的有效处理深度可按表4.4.2中所列的相应单击夯击能估算。

强夯法的有效处理深度(m)

单击夯击能(kN·m)

全新世(Q4)黄土、晚更新世(Q)黄土

中更新世(Q2)黄土

1000-2000

3.0-5.0

-

2000-3000

5.0-6.0

-

3000-4000

6.0-7.0

-

4000-5000

7.0-8.0

-

5000-6000

8.0-9.0

7.0-8.0

7000-8500

9.0-12.0

8.0-10.0

注:

1.对应栏内,单击夯击能小的取小值,单击夯击能大的取大值。

2.强夯发的有效处理深度系指消除土体湿陷性的深度范围,应从最初起夯面算起。

4.4.3设计应查明夯点距离周围房屋建筑的最小水平安全距离,可参考表4.4.3确定。

当施工场地不满足安全距离要求时,应在需要减振的方向开挖减振沟。

减振沟深度不应小于2m。

强夯施工最小水平安全距离参考值

单击旁击能(kN·m)

最小水平安全距(m)

单击旁击能(kN·m)

最小水平安全距(m)

1000-2000

40

6000

70

3000

50

7000

75

4000

60

8000

85

5000

65

-

-

条文说明

安全距离与振动引起的地表水平振动速度峰值有关,一般将速度峰值小于5cm/s作为破坏界限,将速度峰值小于或等于2cm/s作为安全界限。

表4.4.3是根据安全界限确定的,其中单击夯击能超过4000kN·m的工程应用偏少,注意结合试夯确定。

此外,房屋建筑受振动影响的损坏程度,还与房屋建筑的坚固程度有关,实际工程中需结合建筑材料类型、建造年限等因素综合考虑施工安全距离。

4.4.4强夯夯锤可采用钢筋混凝土锤或铸钢锤,夯锤上宜设置2-4个上下贯通的透气孔。

单击夯击能4000kN·m以下采用的夯锤底面直径宜为2.5m;单击夯击能5000kN·m以上采用的夯锤底面直径宜为3.0m。

在单击夯击能不变的条件下,宜采用重锤、低落距。

4.4.5起吊夯锤用的机械设备宜选用履带式起重机,可在吊臂两侧辅以门架,提高起重能力与安全性。

4.4.6强夯施工前应在代表性路段选取试夯区进行试夯,确定夯击方案、单击夯击能、夯击次数、夯击遍数、间歇时间等参数。

每个试夯区场地面积不应小于500㎡。

4.4.7强夯处理地基土的含水率宜在8%-24%之间。

当含水率过高或过低时,可取下列处理措施:

1含水率小于8%时,可洛阳铲等成孔注水润湿土体,待3-7d后进行施工。

2含水率大于24%时,可通过晾晒待含水率降低后再行施工。

4.4.8强夯施工过程中,当土体难以压实时,可挖开晾晒、换土或填入适当厚度的砾石、片石夯击。

4.4.9强夯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夯点宜按正方形或等边三角形布置,夯点中心距可取夯锤直径的1.2-2.0倍。

2强夯宜分为主夯、副夯、满夯三遍实施。

第一遍主夯完成后,第二遍的副夯点应在主夯点中问穿插布置;副夯点与主夯点的布置间距及单击夯击能应相同。

满夯夯点应采用彼此搭接1/4连续夯击:

满夯单击夯击能可采用主夯单击夯击能的1/2-1/3。

3两遍夯击之间宜有一定的时间间歇,间歇时间根据试夯结果确定。

4强夯夯点的夯击次数,应按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与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并应满足下列要求:

1)当单击夯击能小于2000kN·m时,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宜大于50mm;当单击夯击能为2000KN·m-4000kN·m时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不宜大于100mm;当单击夯击能大于4000kN·m时,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大于200m。

最后一击的夯沉量应小于上一击的夯沉量。

2)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

3)夯坑不应过深而造成提锤困难。

条文说明

两遍夯击之间间歇时间的长短与土的粒径、含水率、夯点间距、拟处理土层的厚度等因素有关。

单从土性上来讲,低液限黏土一般考虑7-14d,低液限粉土一般考虑3-7d,砂土一般考虑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