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总复习物质的结构与性质讲义经典例题及习题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259603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62.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化学总复习物质的结构与性质讲义经典例题及习题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初三化学总复习物质的结构与性质讲义经典例题及习题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初三化学总复习物质的结构与性质讲义经典例题及习题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初三化学总复习物质的结构与性质讲义经典例题及习题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初三化学总复习物质的结构与性质讲义经典例题及习题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化学总复习物质的结构与性质讲义经典例题及习题文档格式.docx

《初三化学总复习物质的结构与性质讲义经典例题及习题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化学总复习物质的结构与性质讲义经典例题及习题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三化学总复习物质的结构与性质讲义经典例题及习题文档格式.docx

外观特征

物质的状态、形状等发生了变化

常伴随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举例

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

镁条燃烧、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

区分依据

有没有新的物质生成

联系

在物理变化中,一般不会发生化学变化,但在化学变化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区别

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性质判断

直接或由仪器间接观察

必须通过化学变化才可判断

性质内容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等

根据物质的化学变化判断其化学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如受热是否易分解)等

(三)

(三)、科学探究的方法措施

科学探究的方法主要包括提出问题、做出猜想或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实验步骤)、收集证据(包括观察到的现象、测定到的数据或其他资料)、分析、解释与结论。

观察主要指用眼看、鼻闻、耳听、手感等方式或借助仪器了解实验现象。

在学习中,观察的内容主要有实验仪器和装置(仪器安装的顺序和方法)、所用药品(颜色、状态、气味等)、实验操作(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及注意事项)、实验现象(实验过程中、实验结束时)

(四)、实验注意事项

1药品取用的基本原则

⑴实验室取用药品要做到“三不”:

不能用手接触药品;

不要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

不能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⑵取用药品注意节约:

取用药品应严格按规定用量。

若无说明,应取最少量,即:

液体取1~2mL;

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⑶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

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在指定的容器里。

2.固体药品的取用

⑴取用固体药品的仪器:

一般用药匙;

块状固体可用镊子夹取。

⑵取用小颗粒或粉末状药品,用药匙或纸槽按“一斜、二送、三直立”的方法送入玻璃容器;

取用块状或密度大的金属,用镊子按“一横、二放、三慢竖”的方法送入玻璃容器

3液体药品的取用

⑴取用少量液体,可用胶头滴管。

滴加到另一容器中的方法是将滴管悬空放在容器口正上方,滴管不要接触烧杯等容器壁,取液后的滴管不能倒放、乱放或平放。

⑵从细口瓶倒出液体药品时,先把瓶塞倒放在桌面上,以免沾污瓶塞,污染药液;

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以防瓶口残留的药液流下腐蚀标签;

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以免药液流出。

倒完药液后立即盖紧瓶塞,以免药液挥发或吸收杂质。

⑶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常用量筒量取。

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倒入液体到接近要求的刻度,再用滴管逐滴滴入量筒至刻度线。

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注意:

俯视则读数偏大,仰视则读数遍小

①酒精灯的使用:

使用酒精灯时,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

另一酒精灯。

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若酒精在桌上燃烧应用湿抹布扑盖。

4、物质加热②给固体加热:

药品要平铺在试管底部,试管夹夹在距试管口1/3处,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③给液体加热:

液体体积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口向上倾斜,与桌面成45度

5、仪器洗涤:

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是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

6.近代化学理论的建立

⒈原子、分子理论:

由道尔顿(英国人)、阿伏加德罗(意大利)建立了原子—分子理论。

⒉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

由门捷列夫(俄国人)发现。

7.一些常见危险化学药品标志

三、典型例题

【例题1】小明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

他的以下做法中你认为不合适的是(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现象

B.查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物质是什么

C.因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故不予理睬

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解析】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实验中往往会发生一些意外的现象,千万别轻易忽略这些细节,许多发明和发现都是源自实验中发生的与期望不符合的现象或数据。

历史上很多科学家就是从类似的意外发现中,不断地探究进而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就。

我们也应该培养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这也是学好化学的前提。

在探究过程中,除了实验和观察外,查找资料、与他人交流等也同样是获得证据的重要方式。

因此A、B、D的做法都是可取的。

【答案】C

【例题2】市场上销售的碳酸饮料中,溶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

请你设计实验方案验证打开瓶盖时冒出的气泡中含有二氧化碳。

将实验设计及相关内容填入下表中。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解析】要检验冒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可利用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性质来检验。

【答案】

打开汽水瓶盖,塞上带导管的橡皮塞,导管另一端伸入一支装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冒出的气泡中含有二氧化碳

【例题3】镁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它可以在空气中点燃。

取一段用砂纸打磨过的镁带用坩埚钳夹住,在酒精灯上点燃,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的氧化镁是一种白色的固体粉末。

根据上述有关镁的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1)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由______________生成____________(填物质的颜色、状态),该过程发生了____________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镁带燃烧时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镁带燃烧前是银白色金属,燃烧后生成的氧化镁是白色固体粉末,所以该过程生成了其他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

(2)注意:

不要将实验现象的描述与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推测、结论等相混淆。

例如,描述实验现象时,不应直接指明生成物的名称。

本题中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是实验结论,而生成一种白色固体粉末才是实验现象。

(1)银白色金属白色固体粉末化学变化

(2)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白色固体粉末

【例题4】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将剩余的药品倒入下水道

B.未经清洗的滴管再吸取别的试剂

C.可以用品尝的方法区别实验室中的蔗糖和食盐

D.量筒只能用来量取液体的体积,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解析】实验剩下的药品应该放在指定的容器中,而不能直接倒入下水道;

未经清洗的滴管再吸取别的试剂,会污染别的试剂;

蔗糖和食盐作为厨房里的调味品可以食用,但作为实验室里的化学药品却不能品尝。

【答案】D

【例题5】小明同学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实验后发现试管破裂了,请你帮他分析可能导致试管破裂的错误操作。

【解析】用酒精等给物质加热,一定要掌握酒精灯使用的常识和注意事项,要严格按照实验要求操作。

实验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将会导致试管破裂,这主要是由于试管受热不均匀或骤冷骤热引起的。

【答案】加热前试管外壁水滴没有擦干;

没有预热;

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

实验后将热的试管立即放入冷水中冲洗等。

【例题6】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是()

A、光亮透明B、内壁上有水珠C、内壁上的水成股流下

D、内壁上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解析】玻璃仪器是否洗净,是根据其内壁附着的水来判断,如果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而是均匀分布形成一层水膜,表示仪器已洗干净。

【例题7】

(1)石蜡是______________色______________状态,密度______________(大于、等于、小于)水。

用指甲在蜡烛表面划过,会______________,说明石蜡的硬度______________(硬、软、较硬)

(2)蜡烛燃烧的火焰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共三层,其中________温度最高,________温度最低。

(3)描述蜡烛燃烧时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将干冷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发现烧杯内壁有________,这说明蜡烛燃烧后有________生成;

片刻,取下烧杯,向其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蜡烛燃烧后还有________________气体生成。

思路解析:

本题考查蜡烛燃烧的现象、产物和蜡烛火焰的组成和结构。

答案:

(1)乳白 固体 小于 留下深深的痕迹软

(2)焰心 内焰 外焰 外焰 焰心 

(3)蜡烛点燃后,发出明亮的火焰,焰心火焰暗淡,底部呈淡蓝色;

内焰火焰明亮略呈圆锥形;

外焰火焰明亮但不耀眼。

顶部石蜡受热熔化,一段时间后有熔化的石蜡沿蜡烛流下 

(4)水珠 水蒸气 有白色沉淀产生 二氧化碳

四、课时作业

1、(2005·

福建省厦门市)下列各项研究课题,不属于化学研究范围的是( 

A.

的制取与性质研究B.从水中提取氢能源的有效方法研究

C.制造太空电梯的碳纳米管材料研究D.设计新程序,开发电脑新功能

【分析】利用化学变化可以改变自然界原有物质的组成,也能制造出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物质,可以合成新的材料,研究新能源等,如A、B、C。

2、(2003·

江西省南昌市)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D

【分析】化学实验要注意规范操作,A中滴管不能伸进试管中,防止滴管被污染。

【答案】A

3、(2004·

江苏省南京市)在2004年5月31日世界无烟日宣传活动中,某学生设计了下页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该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可以检验香烟燃烧是否有气体生成。

为了使香烟燃烧产生的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活塞应向(填左或右)移动。

【分析】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如图所示,要使产生的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可以向右拉动注射器的活塞。

【答案】二氧化碳  右

4.(2011淄博市)化学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化学已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你认为下列各项不属于化学学科研究范畴的是()

A.物质的运动状态B.物

质的组成和结构

C.物质的性质和用途D.物质的制取和应用

5.(2011武汉市)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钢铁生锈 

B.冰雪融化

C.利用干冰制造舞台云雾 

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6.(2011湛江市)下列各图所示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对着干燥玻璃呼气木炭在O2中燃烧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CO2

ABCD

7.小明、小鹏和小芳三位同学在一起探究蜡烛燃烧,他们将短玻璃管插入焰心,发现另一端也可以点燃。

(1)[提出问题]导管里一定有可燃性气体,气体成分可能会是什么呢?

(2)[猜想]小明认为:

可能是蜡烛不完全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气;

小鹏认为:

可能是蜡烛受热后产生的气体;

小芳认为:

可能上述两种情况都有。

(3)[设计实验方案]请你帮他们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来判断哪一种分析是正确的。

(4)[现象与结论]如果小明的猜想正确,现象应是。

如果小鹏的猜想正确,现象应是。

如果小芳的猜想正确,现象应是。

(5)如果用CnH2n+2表示蜡烛的主要成分,则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2004年全国天原杯初中化学竞赛题)

答案(3)换一根较长的导管,并用湿毛巾包住导管,然后在导管另一端做点火实验(4)导管口同样能点燃,去掉毛巾,导管内壁看不到冷凝的固体;

导管口不能点燃,去掉毛巾,导管内壁可看到有冷凝的固体;

导管口能点燃,但火焰较小,去掉毛巾,导管内壁能看到冷凝的固体(5)2CnH2n+2+(3n+1)O2点燃2nCO2+(2n+2)H2O

8.通过下列那些性质可以鉴别下列各组物质?

请将有关序号填在横线上。

①颜色②气味③味道④状态⑤硬度

(1)水和白酒__________;

(2)白醋和酱油__________;

(3)白糖和食盐__________;

(4)酒精和碘酒__________;

(5)冰和水__________;

(6)金刚石和玻璃__________;

(7)民用煤气和氧气__________;

(8)黄金和铝合金__________;

答案

(1)②③

(2)①②③(3)③(4)①(5)④(6)⑤(7)②(8)①⑤

9.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要求发达国家限制二氧化碳等温时期的排放量,已控制日趋严重的温室效应。

(1)绿色植物通过________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通过_______作用将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

(2)为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以下建议可行的是(填序号)____________。

1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等新能源

2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

3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砍

答案

(1)光合

(2)呼吸(3)①③

10、请根据在“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活动与探究内容,填写下表

探究目的

实验操作

得出结论

比较空气与呼出气体中含二氧化碳气

体的多少

取一瓶空气,一瓶呼出的气体,各滴

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

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气体中的多

被呼气的干燥玻璃片变的得模糊,玻璃片上有一层水雾,放置在空气中的玻璃片没有水雾出现

取一瓶空气,一瓶呼出的气体,各滴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

呼出气体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空气瓶中没有明显变化

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的多

比较空气与呼出气体中含氧气的多少

取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气体,把燃着木条分别伸入瓶中

呼出气体瓶中木条熄灭,空气瓶中没有明显变化

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气体中的多

比较空气与呼出气体中含水蒸气的多少

向一块干燥玻璃片呼气,另取一块干燥玻璃片放在空气中

被呼气的干燥玻璃片变得模糊,玻璃片上有一层水雾,放置在空气中的玻璃片没有水雾出现

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比空气中的多

五、课后作业

1.(2010浙江嘉兴中考)下列四种变化中,有一种与其他三者有本质的区别,它是()

A.铁生锈B.水汽化C.煤燃烧D.脂肪酸败

此题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A、C、D选项都是化学变化,只有B项是物理变化,所以B项与其他三项有本质的区别。

B

2.(2010山东济宁模拟)日常中的下列做法,可用物质的化学性质解释的是()

①用汽油洗掉衣服上的油污②用纯碱除去面团因发酵产生的酸味③用大理石作装饰材料④家中熬骨汤时,加入少量食醋可以增加汤中的钙质

A.①②B.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的性质是化学性质,①③没发生化学变化,②④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

3.(经典回放)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牛奶酸败B.冰雪融化

C.试管破裂D.干冰升华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是判断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

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升华变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为物理变化。

A

4.(2010湖北黄冈课改中考)下列成语中,一定包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A.木已成舟B.花香四溢

C.蜡烛成灰D.滴水成冰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判断标准: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蜡烛燃烧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花香四溢体现的是分子的运动,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C

5.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观察到以下现象:

①菜刀表面常产生棕黄色的斑点②新鲜萝卜放入泡菜坛中,几天后萝卜变酸了③水果腐烂后发出难闻的气味④把鸡蛋放入白醋中,蛋壳表面产生气泡⑤农田里烧麦沤肥,浓烟冲天⑥点燃烟花可看到美丽的焰火、闻到刺激性气味,现有四位同学就以上现象发表看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A.甲同学认为上述现象不能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B.乙同学认为上述现象表明变化后都产生了新物质,所以都发生了化学反应

C.丙同学认为除了②以外,其余都是化学变化

D.丁同学认为上述现象确实表明变化后都产生了新物质,但不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

6.物质世界充满了化学变化,人类需要的大部分能量也是由化学变化产生的。

下列生产、生活实例不是利用化学变化产生能量的是()

A.电厂以煤为燃料,进行火力发电B.人维持体温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C.三峡大坝建成发电D.利用炸药开山炸石和拆除危旧建筑

我综合我发展

7.根据物质的哪些物理性质,可以区别下列各组物质,请把这一性质写在横线上。

(1)铜片和铁片:

___;

(2)蔗糖和食盐:

(3)汽油和清水:

(4)银块和铝块:

(5)金刚石和玻璃:

(6)水银和白银:

___。

答案

(1)颜色

(2)味道(3)气味(4)密度(5)硬度(6)状态

8.煤气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重要的燃料,它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有毒气体。

为了防止煤气中毒,人们有意在煤气里加入少量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硫醚。

当煤气泄露时,人们可以根据硫醚的气味觉察到煤气的泄露,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在标准状况下,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密度为1.25g·

L-1,比空气密度略小。

一氧化碳有剧毒,因为它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氧。

一氧化碳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在冶金工业上,通常用一氧化碳作为还原剂,将铁矿石中的碳元素还原出来。

请你根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答:

(1)没有颜色,没有气味,难溶于水,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25g·

L-1,比空气密度小

(2)有毒,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

9.由于氢气是自然界中最轻的气体,通常用氢气充气球,氦气比氢气稍重,但性质稳定,不容易燃烧。

1999年深圳某商场开业庆典,该店外挂满氢气球,店的周围站满了入店的人。

在拥挤中有氢气球被挤爆,遇到点燃的香烟,引起爆炸,导致约20人受到不同程度的灼伤。

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以上事实说明了氢气具有什么化学性质?

(2)试解释爆炸的原因。

(3)从安全角度出发你认为可用什么代替氢气填充气球,说明理由。

本题考查氢气的物理性质与氢气的用途,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性质决定用途,主要参考物质的性质来选择使用什么样的物质。

氢气密度小,适合充入气球,但氢气易燃烧,爆炸或泄露后容易引发火灾,缺乏安全性,故应该寻找新的代替品,以保证安全。

(1)氢气具有可燃性

(2)氢气逸出后跟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遇火发生爆炸(3)用氦气,密度小,化学性质稳定。

10.小明通过查阅有关甲烷的资料,知道甲烷是一种能燃烧的气体,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他设计并完成了一个实验方案,用于验证这一结论。

请你与小明共同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结论

(1)点燃甲烷

(2)将光洁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甲烷燃烧的火焰上方

(3)将步骤

(2)中的小烧杯取下,迅速向小烧杯中倒入少量,振荡

(1)明亮的蓝色火焰

(2)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甲烷燃烧生成了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

(3)澄清石灰水实验现象:

(2)烧杯内壁有白雾(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

水和二氧化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