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施工管理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文档格式.docx
《浅谈建筑施工管理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建筑施工管理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目录
摘要1
Abstract2
绪论4
一、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意义5
(一)技术管理则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5
(二)技术管理要求使得施工技术管理显得更加重要5
(三)建筑施工有其特殊性6
(四)企业管理者对技术管理工作予以足够的重视6
二、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具体方面7
(一)认真贯彻各项技术管理制度7
(二)不断加强对技术工作的管理8
三、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9
(一)完善施工前的准备工作9
1完善施工方案的编制9
2完善施工现场的设备管理10
3控制建筑材料质量10
4严格分包制度11
(二)完善施工中的质量管理11
1开展技术交流11
2完善工序的质量控制12
3加强对成品保护工作的检查12
4加大检查力度13
5控制施工环境13
(三)完善事后验收14
四、建筑施工的安全问题15
(一)安全施工原则15
1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一般原则15
2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事故预防原则16
3应急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16
4建筑施工危险因素预防控制措施的一般方法16
(二)施工安全控制措施17
1材料因素控制措施17
2机械设备因素控制措施17
3技术工艺因素控制措施18
4环境因素控制措施18
5管理因素控制措施18
6应急管理措施19
结束语21
参考文献22
后记23
绪论
管理是任何社会经济结构所固有的,但是管理的目的和原则,却依赖于社会的经济与政治基础。
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时候,揭露了这个社会的管理本质,并且指出了它的两面性。
一方面,管理是社会生产的最重要职能,另一方面,它又是加强剥削劳动人民的手段。
社会主义社会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经济结构,需要新的管理理论。
列宁创立了科学管理社会主义社会的学说基础,这一学说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目前,我们国家正处在大规模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建筑业规模的日益增加,安全事故发生人数和死亡人数一直处于领先位置,是人民群众目光聚焦的的热点问题之一。
一、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意义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主要意义,是运用管理的职能与科学的方法,去促进技术工作的开展,在施工中严格按照国家的技术政策、法规和上级主管部门有关技术工作的指标与决定,科学地组织各项技术工作,建立良好的技术秩序保证整个生产过程符合技术规范、规程。
符合技术规律的要求,以达到高质量地全面完成施工任务的目的。
从而使技术与经济、质量与进度、生产与技术达到辩证的统一,具体表现在:
(一)技术管理则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技术管理工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经营效益、企业信誉乃至企业存亡的问题。
今天的建筑工程施工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条件和技术装备,而这些技术条件和技术装备需要企业的技术力量、技术管理水平支撑和实施。
施工竞争日益激烈,技术管理水平所反映出的竞争势力也较为突出。
不少企业,尽管拥有雄厚的物质技术力量,但由于技术管理的薄弱,管理制度的不健全,而在竞争中却处于被动的境地。
管理作为永恒的话题,是关系到企业成败兴衰的关键。
要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提高经济效益,必须抓“管理”这个关键。
而技术管理则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技术管理要求使得施工技术管理显得更加重要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不断地出现,同时承担的新工程可能结构更复杂,功能更特殊,装修更新颖,从而促使生产技术水平再提高,技术装备再先进,技术管理要求更高,这也就使得施工技术管理显得更加重要。
(三)建筑施工有其特殊性
建筑施工有其特殊性。
众所周知,建筑的类型、样式繁多,规模要求各不相同,施工作业受天气影响较大,而复杂的多工种交叉施工、式项技术综合应用、工序搭接较多,在这些生产过程中都需要加强技术管理,进而去保证我们施工正常有序地进行,以便达到预期的质量要求、使用功能要求和降低建筑成本要求的目标。
(四)企业管理者对技术管理工作予以足够的重视
技术管理能充分发挥施工人员及材料、设备的潜力,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努力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提升市场经济竞争能力。
通过技术管理,才能保证施工过程的正常进行,才能使施工技术不断进步,从而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
通过技术管理,可以逐步改变施工企业的生产和管理面貌,改变施工企业的形象,提高竞争能力。
因此,企业管理者必须对技术管理工作予以足够的重视。
二、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具体方面
(一)认真贯彻各项技术管理制度
贯彻好各项技术管理制度是搞好技术管理工作的核心,是科学地组织企业各项技术工作的保证。
技术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有:
(1)施工图的熟悉、阅读和会审制度;
(2)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场地总平面图;
(3)施工图技术交底制度;
(4)工程技术变更联系单管理制度;
(5)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制度、材料及半成品试验、检验制度。
测定施工完成的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的质量特征和特性,然后把测得的结果及规定的质量标准进行比较,对产品做出合格、不合格的判断;
(6)工程竣工,技术档案及竣工图的编制建筑工程竣工技术档案应达到所列项目齐全,试验数量符合要求,数据准确,内容填写齐全,书写清楚,装订程序合理、整齐。
竣工图是对工程进行交工验收、维护、扩建的依据,所以编制时应做到及时、准确、科学、完整;
(7)材料质量控制管理材料控制主要包括原材料、成品及半成品的控制。
材料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
实际工程中,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控制材料质量:
①材料计划的编制与执行;
②材料采购;
③材料的验收分类堆放;
④材料发放、使用追踪、清验;
(8)机械设备管理,施工阶段必须综合考虑施工现场条件、建筑结构形式、施工工艺和方法,经济合理地选择机械设备和工具,正确使用、管理和保养好机械设备,从而确保机械设备处于一个最佳使用状态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制度;
(9)工程技术档案与竣工图管理制度。
(二)不断加强对技术工作的管理
技术管理工作需持之以恒,因此,要不断地加强技术管理组织机构和技术责任制,充分发挥好技术人员、技术工人的才干和作用。
工作重点主要以下几点:
(1)注重人才,培养人才是提高管理技术水平的基础。
我们现在有些企业不注重人才培养,导致管理水平的下降,只有不断地发现人才,挖掘人才,同时不断地对现有人才的培训、学习,提高他们的生活待遇,才能使管理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2)实行行政和经济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大力培养和提拔技术业务人员,充分调动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的积极性。
(3)依据国家和上级主管部分颁发的各项规范、规程、标准和规定,并针对企业特点,适时地制定、修订和贯彻各项技术管理制度,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和补充。
严格做到技术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4)对技术管理工作建立定期检查制度,按建制开展施工项目的总结评比,达到肯定成绩,以利再战的目的。
三、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建筑工程实施情况对于社会群体的生活环境有直接影响,也是衡量我国现代化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
面对市场经济日趋发达的今天,工程单位应深刻认识到建筑施工的重要意义。
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工程是否发挥预期的使用功能,对于不同时期的施工项目,质量是施工人员与管理者必须要把握的重点。
这就需要我们选择科学有效的方法,加强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的全过程科学管理。
从最近几年的施工情况看,很多工程质量不达标后出现的返修、加固、补强等操作,这些造成了器材、能源、资金等各项资源的浪费,使得工程项目难以创造应有的价值。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人们对建筑的要求更加严格,建筑工程质量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
面对这一新时期,积极创建良好的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则变得格外重要。
(一)完善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完善施工方案的编制
施工方案是整个建筑工程的指引,没有科学的工程方案作为参照,整个施工作业是难以完成的。
在施工方案编制时需要关系到的内容包含全部施工环节采取的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策略、质量检测等等。
而工程项目实施方案的有效性直接影响了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这对于建筑工程而言是最核心的部分。
在编制设计方案时必须把技术作为重点参考,对于存在的施工难题、经济效益等问题,需在方案设计环节给予正确控制,全面实施有效的技术、工艺、操作、管理、经济等措施外维持良好的工程质量。
2完善施工现场的设备管理
机械设备是建筑工程必须具备的作业工具,其能够完成许多人工无法处理的施工问题。
第一,保证设备运用准确,这是机械管理的核心内容。
对于使用到的机械设备,操作者必须要熟悉其具体的使用性能、操作标准、控制方式等等,若对于设备的操作准则要求未能全面掌握则进行操作施工,则造成的问题将越来越多,给工程施工带来了巨大的阻碍。
这就需要工程单位定期对操作人员加以培训,提高其专业的操作技能,对于机械设备能够及时调控操作。
第二,定期搞好设备维修,这是机械管理的基本要求。
当一天操作任务完成后需安排专业人员对设备清理维护,其能够对设备的工作效率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我们必须要结合设备的实际情况,综合采取清洁、润滑、紧固、调整等措施,对设备加以全面维护调整,使设备的使用时间更长。
3控制建筑材料质量
材料是构成完整建筑的基础,没有高质量的材料是无法达到预期建筑效果的。
对材料质量的审核需要尽早进行控制,工程单位可积极搞好源头控制,选择专业的采购人员以把握好选购材料的质量,尽早鉴别出各种材料的优劣。
而作为材料的生产厂家生产则要对材料准确标注信息,不得出现错误出售材料的问题。
当材料被运输到施工现场后,其应当安排检查人员对合格证、性能表格等加以检查核对,出现异常问题需及时申报处理。
尽可能对材料实施二次鉴定,查出不达标的材料一律不得使用。
4严格分包制度
承包制度是目前整个建筑行业普遍采取的施工方式,这种形式主要是工程总承包商或主承包商将总包的工程项目,按专业性质或工程范围分包给若干个分包商。
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必须组织主管部门、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共同考核承包商的实力,如:
建设单位指定的分包商的承包能力,确保其有能力去担当施工责任。
此外,还需要对分包商的资格文件、施工技术、机械设备等内容详细考核,对于其内部的施工人员应该达到从业资格要求,机械设备能力及施工经验等都是考核的重点。
只有当这些指标都合格后,才能将工程交由分包商实施。
(二)完善施工中的质量管理
1开展技术交流
技术交底对于建筑工程有着重要的意义,其主要作用在于保证参与项目施工的人员能够从多方面了解工程的要求,如:
设计情况、结构特点、技术要求、施工工艺、质量标准等,为工程项目的设施做好足够的准备,这样才能保证项目操作达到理想的状态。
技术交底是一项经常性的技术工作,有时需要根据工程项目的形式合理选择。
项目经理根据施工进度,分阶段向工长及职能人员交底;
工长在每项任务施工前,需对各个队伍组长交代清楚。
技术必须参照多个方面内容,如:
设计图纸、施工组计、质量检验、验收规范、操作工艺等,可根据需要结合图表、实样、现场示范操作等综合反映问题。
2完善工序的质量控制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采取控制措施则需要坚持把工序质量控制当成核心,对每项施工工序积极完善的原则。
这主要是由于建筑工程时由每个小部分组成,每道工序都会对施工质量造成影响。
而各道工序的组成结构都涉及到了人员、设备、材料、方案、环境等等,控制施工质量时也必须要围绕这些因素开展工作,从而准确把握好质量的控制点,结合工程的实际需要来加强影响质量因素的控制。
并且参照科学的质量体系、质量检查制度,对不同项目的施工工序给予改善,特别是针对工序中的关键的结果与位置重点改进。
对于存在的不稳定因素,我们必须要预想其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及时判断分析后实施预防措施,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把问题得到解决,维持每个工序之间的持续结合。
施工时需保证良好的工序交接,对程序内容及时讲述清楚,从根本上加强质量控制。
3加强对成品保护工作的检查
加强成品保护在施工过程中,对已完工的分部或分项工程,如不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保护,就会造成损伤,有些损伤难以恢复而成为永久性缺陷,从而严重影响工程质量。
产品保护工作主要抓施工顺序和防护措施两个主要环节。
按正确的施工流程组织施工,不颠倒工序,可防止后道工序损坏污染前道工序,如地下管道与基础工程配合进行施工,可避免基础完工后再打洞挖槽安装管道,影响质量和进度。
通过采取提前防护、包裹、覆盖和局部堵塞等产品防护措施,防止可能发生的损伤、污染、堵塞。
此外还必须加强对成品保护工作的检查。
4加大检查力度
鉴于建筑工程施工的复杂性,在施工前期采取必要的准备措施能够保证操作秩序的顺利进行。
工程技术、作业人员应该尽早达到施工现场,熟悉周围的环境,仔细研究工程图纸后,结合实际情况做好施工布置准备。
而检查工作则是针对违章操作、设计违规、规范缺缺失、治疗过差等问题的提早发现,一旦检查出存在这类问题后在必须要及时告知处理,避免给整个建筑施工造成质量损坏的影响。
而对于工程的核心环节,则需定期实施检查审核处理,尽早发现建筑质量存在的问题,维持施工质量处于标准状态。
5控制施工环境
环境因素对于建筑工程的影响是巨大的,且环境涉及到大自然的各个方面的因素。
主要包括:
气象、温度、湿度、空气流动、太阳光照等等,这些细小的方面常会觉得施工的方案与操作技术;
若根据空间学角度看,每个施工工序都是环环相扣的,这就需要施工人员能把握好各个工序的施工质量,以免破坏了下面施工的环境。
另外,当工程施工处于温度过高、过低环境时也会给施工造成较大的影响,特别是严寒、炎热、梅雨等天气,工程单位必须要实施季节性施工保障策略,防止建筑物因温度过低因素造成冻害、干裂、冲刷等问题。
工程单位领导需要做好责任管理制度,对施工现场的情况及时监督巡查,积极贯彻科学的施工现场管理制度,引导操作者文明施工,避免施工引起太多的污染问题,这也是降低工程成本消耗的有效措施之一。
(三)完善事后验收
当建筑工程施工结束后,需要对整个工程的质量进行验收,这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工程验收包括了分部、分项工程的验收以及单位工程的验收。
建筑工程施工结束后要安排检验员对建筑内部的各个位置情况审查,如:
结构形式、材料安装、墙体构造等方面都是检查的重点工作,是保证建筑正常使用的要点。
对于工程质量进行验收时,其重点在于对建筑工程中的各个组成构件性能进行验收,可要求专业的技术人员对建筑性能进行检测,保障建筑程参数指标达到标准后再正式投入运用。
对出现不符合标准的建筑物需及时通知施工单位安排处理,结合施工图纸详细分析原因,再从根本上处理好建筑质量问题。
另外,在建筑工程验收时要坚持按照竣工标准。
由于建设工程项目门类很多,性能、条件和要求各异,因此土建工程、人防工程、桥梁工程、铁路建筑安装工程等都有相应的竣工标准。
达不到竣工标准的工程,不能算竣工,也不能报请竣工质量核定和竣工验收。
例如土建工程的竣工标准规定,凡生产性工程辅助公用设施及生活设施按照设计图纸、技术说明书、验收规范进行验收,工程质量符合各项要求,在工程内容上按规定全部施工完毕做完,内外抹灰完毕;
建筑物、构筑物周围2米以内场地平整,障碍物清除,道路及水道畅通。
对生活设施和住宅等工程除上述要求外,还要求水通、电通、道路通。
四、建筑施工的安全问题
安全管理的好坏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生命,安全是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命。
安全工作的好坏是直接影响企业名誉和管理工作的素质。
要把日常的安全教育工作放在施工管理工作中的首位,放在突出的位置,抓好落实。
树立以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方针。
企业管理人员要制定具体的安全防范措施,对所有的进场人员,要做好安全教育与宣传工作。
让他们自觉遵守安全规则,让他们遵章守纪,严格按照规则操作,执行安全措施,只要这样,才能保障企业生存和工程的效益。
(一)安全施工原则
危险因素预防控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整个建设施工过程。
在控制过程中,要求对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突出重点,针对重大危险因素和具有重要影响的关键因素,进行重点控制。
1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一般原则
①立足消除和降低危险,构建系统安全,落实个人防护;
②预防为主,防控结合,预案与应急措施联动机制;
③动态跟踪,重点控制,应变策略。
对极不可承受的危险要禁止作业,对重大危险要立即整改,对中度危险要限期整改,对轻度危险要加强监控和保护,对尚可忽略的危险,按照常规进行管理。
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一般原则告诉我们,危险因素控制措施依次包括消除危险因素、降低和限制危险、使用个体防护装置等。
在选择危险控制措施时,优先选用图中底层的措施,只有下一层的措施不能使用,或受到技术、经济和管理等实际因素制约时,才选用上一层措施。
2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事故预防原则
事故预防可以分为事故发生前的预防及事故发生时的防止和减少事故损失的预防。
这是一种发现、识别各种危险因素及其危险性并对其进行消除、控制的手段和措施。
其基本目标是采取措施约束、限制危险因素的产生、发展和作用。
一般按照以下优先次序进行选择:
根除危险因素;
限制和减少危险因素;
隔离、屏蔽防止危险因素产生连锁作用;
采用故障安全措施;
减少故障及失误;
安全规程;
矫正行动。
3应急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
当事故发生时,必须及时采取应急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事故损失,选择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的原则一般按照以下优先次序进行选择:
隔离危险因素;
薄弱环节防控;
个体防护措施;
避难和救生行为;
救援行动。
4建筑施工危险因素预防控制措施的一般方法
制定安全目标、指标、组建机构、落实人员职责;
制定管理方案,包括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等;
制定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作业规范、管理制度等;
加强监督、检查、测量及测试;
对危险作业、危险设备、危险场所,加强运行控制。
(二)施工安全控制措施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控制管理对象是整个施工过程的具体危险因素,施工过程的危险因素包括技术工艺因素、材料因素、机械设备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等五大类因素,每种因素都包含一定数量的具体危险因素。
根据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危险因素预防控制工作可分为:
施工准备阶段的安全方案制定和初始评审及相关准备工作;
工程实体施工全过程(基础施工阶段、主体施工阶段、装饰安装阶段)的危险因素识别分析、预报和定期评价分析、根据评价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发生事故后的应急管理和紧急救援等不同阶段的内容。
1材料因素控制措施
①建立安全物质材料和建筑实体材料招投标制度;
②建立安全物质材料和建筑实体材料进场复检制度,确保使用的材料符合国家相关质量安全标准。
2机械设备因素控制措施
①选用安全性能较高的机械设备;
②指定专人操作危险性较大的机械设备,特殊设备操作人员持证上岗;
③定期检修保养机械设备、及时更换零部件,确保机械设备安全正常运转。
3技术工艺因素控制措施
1)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进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设计、采用成熟的施工工艺标准和安全技术标准等。
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应包括内容有:
临时用电安全方案、基坑护坡支护安全方案、脚手架搭拆安全方案、模板支撑体系安全设计方案、高处作业临边洞口安全防护方案、建筑构配件吊装安全方案。
2)使岗位安全化、操作标准化,根据各个工种所涉及的危险因素和技术工艺特征,编制科学合理的安全操作规程、安全作业指导书,通过专门的培训教育或岗前的技术交底,使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真正落到实处。
施工企业对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要根据施工进度和实际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和修正。
4环境因素控制措施
①根据工程项目所在地的地质、地形、气象条件、周围环境,科学合理地布置施工现场,保证施工现场安全、整洁、有序;
②指定专人接收天气预报,及时掌握天气变化趋势,以便采取对策;
③根据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设计的平面布置要求,指定专人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性管理。
5管理因素控制措施
1)加强教育培训,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增强各级领导及相关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对涉及危险因素管理的相关领导和人员进行定期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
危险因素管理的目标和意义;
施工项目危险因素的辨识和评价;
危险因素触发条件及控制措施;
危险因素管理的日常操作要求和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等。
2)建立健全各项危险因素管理的规章制度。
在对危险因素进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各项危险管理的规章制度。
其中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重大危险因素控制实施细则、安全操作规程、培训制度、交替班制度、检查制度、信息反馈制度、危险作业审批制度、异常情况紧急措施和安全考核奖惩制度等各项管理制度。
3)明确安全责任,定期安全检查。
对施工中的各个系统层面的危险因素管理确定各级负责人,并明确他们各自应负的具体责任,特别要明确各级单位对归属区域的危险因素定期检查的责任。
包括作业人员的每天自查、职能部门定期检查、企业领导的不定期督察等。
6应急管理措施
虽然我们对施工过程各阶段的危险因素进行了有效的控制,但是,具体到每个工程的实际情况,危险因素的状态和产生的作用是有很大不同的,这就决定了施工危险因素的复杂性。
由于种种原因,不可能完全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当事故发生时,应急救援是必不可少的。
编制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是做好应急救援工作的前提。
建筑施工的应急管理工作一般应按如下步骤展开进行:
①根据建筑工程施工常见的六类安全事故结合工程具体情况编制应急预案;
②落实应急人员,建立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