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基本情况广东茂名滨海新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253559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7.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广东茂名滨海新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广东茂名滨海新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广东茂名滨海新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广东茂名滨海新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广东茂名滨海新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广东茂名滨海新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广东茂名滨海新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设项目基本情况广东茂名滨海新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广东茂名滨海新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受建设单位茂名滨海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委托,中山大学承担茂名博贺冷能利用工业园项目造陆工程的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评价单位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工程资料,在现场调查、资料收集等工作基础上,通过资料分析、数值模拟,按照《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GB/T19485-2004)的技术要求,初步编制了《茂名博贺冷能利用工业园项目造陆工程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广东省建设项目环保管理公众参与实施意见》(粤环2007[99]号)的规定,现编写完成《茂名博贺冷能利用工业园项目造陆工程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供公众查阅,并公开征求社会各界对茂名港博贺冷能利用工业园项目造陆工程在海洋环境保护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茂名博贺冷能利用工业园项目造陆工程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的主要内容包括:

(1)建设项目概况;

(2)建设项目所在海域环境现状;

(3)建设项目对海洋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概述;

(4)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要点;

(5)海洋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要点。

一、建设项目概况

为进一步推进茂名博贺新港区的开发建设,茂名滨海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拟在博贺新港区莲头岭东部海域先期开展“茂名博贺冷能利用工业园项目造陆工程”。

地理位置见附图。

本项目为博贺新港区规划的LNG码头及接收站先期造陆工程,陆域形成后主要为LNG项目冷能利用工业园的建设提供用地,未来工业园内将设置液态产品空分装置、液态管区及装车站和运输设施等,用以充分利用博贺新港区LNG项目产生的冷能,生产液态空分产品。

根据《茂名博贺清洁能源物流基地项目造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14年5月),本工程结合博贺新港区西防波堤及相邻清洁能源物流基地项目造陆工程的建设,围填海面积14.1199公顷,工程建设内容为护岸(临时围堰)工程、陆域回填和地基处理等。

陆域回填标高为4.5m,设计标高为5.0m,陆域回填料拟采用开山土石,回填方量约207.12万m3。

陆域回填前设置护岸作为临时围堰,护岸采用抛石斜坡式结构,总长742m,其中北段长450m,西段长292m,堤顶高程为5.0m,堤顶为浆砌石块挡浪墙,顶高程6.5m,堤心采用1~800kg开山石,外坡坡度为1:

1.5,外坡抛填护面块石,堤前抛填护底块石,护底宽为10m。

护岸施工主要包括抛填堤心石、抛理护底块石以及护面块体安放等,总抛石量约50万m3。

回填至标高后,采用强夯法进行地基处理,地基处理面积约10.89万m2。

项目总施工期约为12个月。

本项目海域使用类型仅为围填海,无其它类型用海,用海总面积为14.1199公顷。

本次评价主要针对本项目造地工程进行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形成陆域后的建设内容的环境影响问题将在相应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文件中分析。

二、建设项目所在海域环境现状

(1)海水水质现状

2012年9月、2013年7月和2014年5月三期海水水质调查与评价结果表明:

调查海域总体水环境质量较好,但近岸海域受到一定程度污染,石油类、无机氮、活性磷酸盐、铅、铜、锌部分调查站位超相应功能区水质标准要求,可能受到沿岸工业企业污染源水污染物排放影响及生活排放物影响。

(2)沉积物质量现状

2012年12月和2014年5月两期沉积物调查评价结果表明:

调查海区表层沉积物中各调查因子含量均满足相应功能区沉积物质量标准要求,说明调查海域沉积物质量较好。

(3)海洋生态(含渔业资源)

2012年12月调查海域叶绿素a平均含量为4.61mg/m3,平均初级生产力为323.82mg·

C/(m2·

d);

共鉴定浮游植物87种,平均密度为300.87×

104cells/m3,平均多样性指数为3.28;

共鉴定浮游动物32种,平均生物量为109.54mg/m3;

平均多样性指数为3.76;

共鉴定出底栖生物24种,平均生物量为330.86g/m2,平均多样性指数为1.55;

共鉴定出潮间带生物10种,平均生物量为105.37g/m2,平均多样性指数为1.04;

共鉴定出鱼卵仔鱼8种,鱼卵平均密度为81.41×

10-3枚/m3,仔鱼平均密度为9.37×

10-3尾/m3;

共捕获游泳生物40种,平均资源密度为402.826kg/km2。

2013年7月调查海域叶绿素a平均含量为8.72mg/m3,平均初级生产力为636.22mg·

共鉴定浮游植物116种,平均密度为172.07×

104cells/m3,平均多样性指数为3.72;

共鉴定浮游动物34种,平均生物量为855.27mg/m3;

平均多样性指数为3.84;

共鉴定出底栖生物46种,平均生物量为108.87g/m2,平均多样性指数为2.04;

共鉴定出潮间带生物42种,平均生物量为1476.33g/m2,平均多样性指数为2.09;

共鉴定出鱼卵仔鱼8种,鱼卵平均密度为3475.88×

10-3枚/m3,仔鱼平均密度为125.54×

共捕获游泳生物52种,平均资源密度为726.563kg/km2。

2014年5月调查海域叶绿素a平均含量为1.53mg/m3,平均初级生产力为260.17mg·

共鉴定浮游植物40种,平均密度为8250×

104cells/m3,平均多样性指数为2.60;

共鉴定浮游动物51种,平均生物量为177.22mg/m3;

平均多样性指数为2.71;

共鉴定出底栖生物70种,平均生物量为277.05g/m2,平均多样性指数为2.49;

共鉴定出潮间带生物153种,平均生物量为38.25g/m2;

共鉴定出鱼卵仔鱼8种,鱼卵平均密度为6.02枚/m3,仔鱼平均密度为1.33尾/m3;

共捕获游泳生物18种,平均资源密度为6872.3kg/km2。

(4)生物质量

2012年12月、2013年7月和2014年5月三次调查结果表明:

所有检测样品的Cu、Zn、Pb、Cd和Hg含量均满足相应标准要求,部分样品石油烃含量超标。

三、建设项目可能对海洋环境造成的影响

本项目在施工期及营运期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因素包括污染影响和非污染影响两类。

工程的主要污染环境影响包括:

施工期,陆域推填时溢流口产生的含泥沙的溢流水、护岸抛石等施工时产生的悬浮泥沙对水质、海洋生物等的影响;

施工过程产生的生活污水、船舶污水、生活垃圾以及船舶检修固废等。

项目营运期间产生的污染物主要为生活污水、初期雨水、冷排水、生活垃圾、生产固废、生产废气、无组织废气、噪声影响等。

工程非污染环境影响包括:

填海形成陆改变水动力条件可能对水动力环境的影响;

潮流场改变对附近海域冲淤环境的影响;

填海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

工程施工对周边环境敏感区和主要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等。

1、海洋水文动力环境影响

本项目的建成对防波堤外侧海域的流场影响甚微,不对周边保护区水动力环境产生明显影响。

2、海洋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影响

本区泥沙来源偏少,海水中悬沙含量较低,工程前淤积状况不显著,结合东西防波堤建设,工程完成后在防波堤两侧会形成少量的淤积,正常年的淤积强度为0.15m/a左右。

3、海水水质环境影响

水质模拟结果表明,施工作业产生的悬沙主要分布在工程区附近,限于东西防波堤内侧水域,工程施工产生的悬浮物增量超一、二类水质标准的包络线面积为1.349km2,超三类水质标准的包络线面积为0.160km2。

4、海洋沉积物环境影响分析预测

本项目施工过程对海洋沉积物的可能影响主要来自抛石施工、陆域推填产生的悬浮泥沙的扩散和沉降,以及施工人员生活废水、船舶含油污水的排放通过影响水质而对沉积物造成的间接影响。

由于本项目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经收集后运往地方生活污水处理厂处理,船舶污水按有关规定委托有资质单位收集处理,基本上不会对海洋沉积物环境产生影响。

根据水质模拟结果,施工作业造成的悬浮泥沙扩散核心区仅限于工程施工区附近,由于施工面积不大,影响范围有限,所产生的影响是暂时和局部的,施工过程产生的悬浮泥沙扩散和沉降后,沉积物环境质量不会产生明显变化。

5、海洋生态环境(包括渔业资源)环境影响

本项目施工过程中破坏了底栖生物赖于生存的底质环境,使工程范围内的底栖生物受到开挖和掩埋而死亡;

填海将使用海区原水域(滩涂)功能改变,减少了工程附近底栖生物的活动空间;

施工过程产生的悬浮泥沙,造成水体悬浮物含量升高,水质下降,对浮游生物也造成一定的影响。

本项目填海造地引起的直接生物损失量为:

底栖生物7.73t,鱼卵3.92×

106粒,仔稚鱼6.89×

105尾,游泳生物376kg;

项目施工期悬浮扩散引起的直接损失量为:

浮游植物1.43×

1015个、浮游动物18.76t,游泳生物8.77t,鱼卵为1.37×

108粒,仔稚鱼1.44×

107尾。

根据《建设项目对海洋生物资源影响评价技术规程(SC/T9110-2007)》对生物资源补损害赔偿和补偿年限的规定,需对项目附近水域的水产资源恢复做出经济补偿。

此项赔偿费用应纳入环保投资中,建议本次补偿费用与当地管理部门结合,可用于增值放流或人工养殖,通过增值放流强化水产资源的恢复。

放流地种类可以重点考虑博贺湾水域的主要经济生物种类,具体方案由海洋与渔业主管部门负责实施。

6、对敏感目标的影响

项目对环境敏感目标的影响主要来自于施工产生的悬浮泥沙。

从水环境影响预测结果来看,工程施工产生的悬浮物浓度增量影响范围和程度都较小,SS增值超过10mg/L的最大扩散面积为1.349km2,且由于东西防波堤的限制,对茂名沿岸海域幼鱼、幼虾保护区、南三—博贺农渔业区、湛江—珠海近海农渔业区影响不大。

距离其他环境敏感点距离较远,基本没有影响。

7、污染事故风险

由于本评价主要针对本项目填海工程,根据拟建工程性质,结合项目所在海域自然环境特点考虑,工程施工期间主要的环境风险为自然灾害或人为条件下导致堤坝塌方、施工材料运输船舶碰撞引起的溢油事故。

由于溢油事故中无论是溢油点、溢油量还是溢油时间均有很大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一旦发生泄漏事故时可能会对溢油点附近的浅海养殖区及周边区域的岸线利用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一旦发生泄漏事故需以最短时间启动溢油应急预案,责任人应及时通知当地的应急反应机构,同时采取如使用围油栏、吸油材料、撇油器等必要措施保护重要目标,限制油污的扩散,尽量减小该海区遭受溢油污染损害的程度。

四、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要点

1、抛石、推填作业防污措施

(1)合理安排施工顺序:

为减小施工过程中悬浮物对海洋环境的污染,对填海造陆采取分区逐步推填,有效控制悬浮泥沙产生的污染。

(2)作业季节及作业周期:

回避茂名沿海海域幼鱼、幼虾等水产资源繁殖季节,同时对施工现场进行监测,采集真实规范的样品,并对其浊度及悬浮物颗粒、溶解氧和盐度的变化进行监测。

(3)风险事故的预防:

在超出其安全系数的恶劣天气条件下,应停止作业,切不可为赶任务而冒险作业。

(4)施工作业的监督:

施工环境监理中应加强挖泥、抛石施工作业的监督,避免施工单位的不规范操作。

(5)同步监测:

作业期间应同步进行监测,并利用监测结果反过来约束施工作业,尽量减少挖泥施工对临近水体的海洋动植物所产生的影响。

2、海洋生态影响防治对策及生态补偿方案

(1)避开茂名海域幼鱼和幼虾产卵期和繁育期的3月1日~5月31日施工,即选择对水产、渔业生产影响最小的季节施工。

并加强施工管理,尽可能缩短工期。

(2)施工期间,应对项目附近的生态环境进行跟踪监测,掌握生态环境的发展变化趋势,以便及时采取调控措施。

(3)本项目的建设将会造成区域范围内一定量的海洋生态资源损失,按照“损失多少,补偿多少”的生态补偿原则,应予以补偿。

建议采用生态恢复补偿。

3、废水、固废污染防治措施

(1)施工期的生活污水由施工单位负责收集处理,不得随意排放。

在回填土堆放场、施工泥浆产生点应设置临时沉沙池,含泥沙雨水、泥浆水经沉沙池沉淀后排放。

施工期船舶含油废水和船舶生活污水按有关部门规定交有资质单位污水接收设施统一收集处理。

(2)施工期垃圾由各施工单位负责处理,不得随意抛弃或填埋。

施工垃圾应定点集中堆放,尽量分类回收利用,垃圾收集集中后送到市政固废处理场所无害化处理,危险废物委托有资质的单位统一处理。

五、海洋环境影响评价结论要点

1、项目建设与相关规划的符合性

根据《广东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粤府[2013]9号),本项目所在海域的海洋功能区为博贺——爵山港口航运区。

本项目选址海域符合海洋功能区的海域使用管理要求,项目建设与广东省海洋功能区划相符合。

本项目选址所处海域为莲头岭-爵山综合功能区(标识号1301B),主导功能为港口、工业、排污,水质保护目标为《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第三类标准。

本项目为冷能利用工业园项目先期造陆工程,可满足三类海水水质要求,与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相符合。

此外,本项目符合《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茂名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茂名港总体规划(修编)》、《茂名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及《广东茂名滨海新区发展总体规划(2011-2030)》。

2、项目用海的必要性

本项目用海方式填海,填海将完全改变海域的自然属性,对用海区内的其他开发活动都具有排他性,由于本项目属于港区规划项目的先期造陆工程,符合博贺新港区总体规划,项目建成后对博贺新港区的建设将起到促进作用,因此,本项目用海方式是合理的。

用海也是必要的。

3、评价总体结论

根据《广东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粤府[2013]9号),本项目拟用海域位于海洋功能区划中的博贺——爵山港口航运区内。

项目建设与海洋功能区划符合。

此外,本项目建设与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茂名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茂名港总体规划(修编)》、《茂名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及《广东茂名滨海新区发展总体规划(2011-2030)》等相关规划符合。

根据对本项目所在海域环境现状的调查分析以及对海洋环境影响的模拟预测和分析,本评价在充分考虑项目建设可能对海洋环境造成的影响的条件下,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环境保护措施。

在建设单位实施过程中通过优化施工方案、加强施工期及营运期的管理,全面落实本报告书提出的各项环保对策措施及生态补偿措施的前提下,其对海洋环境的影响程度可以控制在允许范围内,从海洋环境保护角度考虑,茂名博贺冷能利用工业园项目造陆工程选址建设具备海洋环境可行性。

附图茂名博贺冷能利用工业园项目造地工程地理位置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其它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