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地理复习指导提纲总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2253428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地理复习指导提纲总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考地理复习指导提纲总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考地理复习指导提纲总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考地理复习指导提纲总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考地理复习指导提纲总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地理复习指导提纲总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中考地理复习指导提纲总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地理复习指导提纲总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地理复习指导提纲总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60---90称为高纬度带。

纬度的变化规律:

从赤道即0纬线向北(为北纬)、向南(为南纬)两个方向,纬度度数增大,直到90。

经度的范围:

本初子午线(0经线)以西直至180经线称西经,用字母W表示;

本初子午线(0经线)以东直至180经线称东经,用字母E表示。

经度的变化规律:

从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为西经,度数增大,直到180度,向东,为东经,度数增大,直到180度。

0经线和180经线为东西经度的分界线。

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

人们习惯把地球分为东西两半球和南北两半球。

为了保持国家和地区的完整,以20W和160E两条经线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以赤道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经纬网:

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垂直相交),形成经纬网。

任何地点在经纬网中都有对应的经度值和纬度值,例如北京大致位于40N、116E交叉点上。

任何一组经度值和纬度值,都能找到与它对应的地点。

(三)地球运动的两种方式----自转和公转

地球的自转----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

自转围绕对象:

地轴

(2)自转的方向:

自西向东(3)自转时间(周期):

一天,即24小时

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昼夜更替(太阳的东升西落)(5)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所以地球上经度不同的地方,时间是不同的。

两地经度每隔15时间相差近小时。

(6)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自转是逆时针,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自转是顺时针。

2、地球的公转(可参见七年级上册地理P13的地球公转示意图或历史、地理导学思丛书P64图)

(1)公转围绕对象:

太阳

(2)公转方向:

自西向东(3)公转时间(周期):

一年

(4)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四季更替(5)由于地轴始终朝着一个方向倾斜,随着地球的公转,各地在一年中不同时间内,接受阳光照射的情况不同,从而形成了炎热的夏季、寒冷的冬季、温和的春季和秋季。

地球公转造成昼夜长短的变化.

(6)南北半球的季节相反:

季节半球北半球南半球

春季3、4、5月9、10、11月

夏季6、7、8月12、1、2月

秋季9、10、11月3、4、5月

冬季12、1、2月6、7、8月

3、地球的自转和公转造成了昼夜长短的变化。

在北半球,昼夜长短变化情况是---夏季为昼长夜短,冬季为昼短夜长,春季和秋季昼夜相差不多。

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为了充分利用日光,节约照明电力,在夏季实行夏令时。

4、在北半球的夏至日时:

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在北半球的冬至时:

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

5、在北半球昼夜长短变化情况(南北半球相反)

春分(昼夜平分)昼渐长,夜渐短夏至(昼最长,夜最短)昼渐短,夜渐长

(3月21日前后)(6月22日前后)

秋分(昼夜平分)昼渐短,夜渐短冬至(昼最短,夜最长)昼渐长,夜渐短春分(昼夜平分)

(9月21日前后)(12月22日前后)(3月21日前后)

6、地球上的五带

(1)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的依据:

地面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

(2)五带的划分:

南北回归线(南北纬23.5)之间为热带,北回归线和北极圈(北纬66.5)之间为北温带,北极圈以北为北寒带,南回归线(南纬23.5)和南极圈(南纬66.5)之间为南温带,南极圈以南为南寒带。

划分五带的界线是回归线和极圈。

五带名称范围

热带23.5N--0-23.5S

北温带23.5N--66.5N

北寒带66.5N--90N

南温带23.5S--66.5S

南寒带66.5S--90S

(3)太阳直射的范围:

南北回归线(南北纬23.5)之间。

南北回归线分别是太阳直射的最南点和最北点。

南北回归线每年太阳直射一次,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带太阳每年直射两次。

(4)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太阳直射现象,温带既无太阳直射现象,也无极昼极夜现象,但温带季节变化明显(四季分明)。

(5)分界线小结:

(要根据分布规律图来识记)

○1南北半球分界线--赤道(0纬线):

以北是北纬、北半球,以南是南纬、南半球。

○2东西半球分界线--20W和160E,其中,2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

16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3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南北30纬线,其中,30N以南是低纬度地带,以北是中纬度地带,30S以南是中纬度地带,以北是低纬度地带。

○4中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南北60纬线,其中,60N以南是中纬度地带,以北是高纬度地带,60S以南是高纬度地带,以北是中纬度地带。

○5东经和西经的的分界线----0经线(本初子午线)和180经线,其中,0经线(本初子午线)以西是西经,以东是东经,180经线以西是东经,以东是西经。

○6热带与温带的分界线、有无太阳直射现象的分界线---南北纬23.5(南北回归线),其中23.5N以北是北温带,无太阳直射现象,以南是热带,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23.5S以北是热带,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以南是南温带,无太阳直射现象。

○7温带与寒带的分界线---南北纬66.5(南北极圈),其中66.5N(北极圈)以北是北寒带,以南是北温带,66.5S(南极圈)以北是南温带,以南是南寒带。

二、地图

(一)、地图的基本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1、地图上的方向

(1)在地图上,有东、南、西、北四个基本方向,还可细分为东北、东南、西北、西南等方向。

(2)一般的地图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表示方向;

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确定方向。

指向标的箭头通常指向北方;

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地图上的比例尺

(1)要把实际的地理事物在地图上表示出来,必须把一定范围内的地理事物缩小,比例尺等于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值。

用公试表示就是:

比例尺=图上距离

实地距离

比例尺越大,其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

比例尺越小,其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

比例尺有三种表示形式:

○1线段式:

用线段表示1个单位长度(通常取1厘米)所代表的实地距离。

如010千米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千米。

○2数字式:

即有比例式或分数式表示图上1厘米与所代表的实地距离的比值。

1:

1000000、一百万分之一和1/1000000都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千米。

○3文字式:

即直接用文字写明图上1厘米所代表的实地距离。

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千米。

如何借助比例尺计算地图上两地之间的实地距离呢?

如果是直线距离,用直尺在图上量出两地之间的距离,然后用比例尺公式算出两地之间的实地距离,再把单位厘米换算成米或千米。

3、地图的类型:

地图类多种多样。

按内容,地图可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

普通地图综合反映地形、河流、城市、行政区划等多种地理事物的一般特征,常见的普通地图有地形图和行政区划图等。

专题地图集中反映一两种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如人口分布图、气候类型图、资源分布图等。

按表示区域,地图可分为世界地图、半球图、大洲图、国家图、省图、县图等。

4、在地图上,各种地理事物都用特定的地图符号来表示,这些地图符号就叫图例。

在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陆高海深的数字,叫注记。

三、地形

(一)地面高度的两种计算方法----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

1、海拔指地面上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又叫做绝对高度。

2、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它们的计量单位基本都用米。

(二)陆地地形

1、地形指地表各种各样的形态。

陆地地型的基本类型:

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

2、山地:

具有耸立的山顶、陡峭的山坡和低缓的山麓(即山脚),高度和起伏变化都很大,海拔在500米以上,大多呈脉状分布。

3、高原:

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范围宽广、面积圈大,外围软较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

4、丘陵:

地势起伏不大,坡度和缓的高地,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

5、盆地:

周围高、中间低的地区,周围是山地或高原,中间是平原或丘陵。

6、平原:

宽广平坦、起伏很小的地区,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

(三)等高线地形图

1、地球表面高低不平,地形类型多种多样,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在平面上准确地表示地面的起伏状况。

2、等高线:

如果把一个区域内海拔相同的各点边接成线,这条线就称为等高线。

3、等高线地形图:

将多条等高线按一定比例缩小后投影到平面上,就成了等高线地形图。

4、山的等高线特点是中间高,四周低;

断崖的等高线则重合在一起;

山峰在地图上一般用符号▲表示;

山脊是等高线弯曲最大的地方,而且最弯处像箭头一样指向低处;

山谷与山脊相反,最弯处指向高处;

山脊和山谷的等高线判读可概括为指低的是山脊,指高的是山凹(山谷)鞍部则是相邻两座山峰之间的连接部位;

陡坡的等高线密集;

缓坡的等高线稀疏。

(四)分层设色地形图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以一定次序的颜色、色调的变化来显示地势的起伏,这样的地图就是分层设色地形图。

2、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

用绿色黄色褐色的颜色渐变表示陆地上地势由低到高的变化,绿色表示低平原,黄、褐等色表示山地和高原,白色表示雪山冰川;

用浅蓝到深蓝的变化表示海水由浅到深的变化。

这种地形图的优点是醒目,而且有立体感。

一般我们所使用的世界地图的类型就是分层设色地形图。

四、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一)中国的位置

1、中国背靠大陆,面向海洋,海陆兼备,领土处于北温带和热带。

2、从南北半球来看,中国位于北半球;

从东西半球来看,中国位于东半球。

3、从纬度位置看,中国领土南北跨度很大,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一小部分地区位于热带,没有寒带,只有在高山地区才有类似寒带的终年冰雪带。

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4、从海陆位置看,中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东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有众多的岛屿和港湾,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二)中国的疆域

1、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2、我国东西相距约5000千米,南北相距约5500千米。

3、我国陆上边界长2.2万多千米。

大陆海岸线长1.8万多千米,管辖的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

4、我国大陆东部和南部,濒临浩瀚的海洋,自北向南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台湾省的东面,直接濒临太平洋。

5、中国疆域的四至点:

最北端在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属黑龙江省);

最南端在曾母暗沙(属海南省);

最西端在帕米尔高原(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属黑龙江省)

6、我国南北纬度相差约50度,东西经度相差约62度,东西时差达4个小时以上。

(三)中国的邻国

1、中国有14个陆上邻国:

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2、中国有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

韩国、日本、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四)中国的行政区划

1、我国的行政区划采用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自治县、市)、乡(镇、自治乡)三级区划。

2、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等都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其中,自治州是介于省级和县级之间的一级行政区划。

3、目前,我国的省级行政单位共有34个。

其中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4、我国的5个自治区是: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行政中心在乌鲁木齐;

(2)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行政中心在呼和浩特;

(3)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行政中心在西宁;

(4)西藏自治区,简称藏、行政中心在拉萨;

(5)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桂、行政中心在南宁。

5、我国的4个直辖市:

北京市(京)、天津市(津)、上海市(沪)、重庆市(渝)。

6、我国的2个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澳)。

7、中国23个省简表

全称简称行政中心全称简称行政中心全称简称行政中心

河北省冀石家庄安徽省皖合肥云南省滇或云昆明

山西省晋太原福建省闽福州贵州省贵或黔贵阳

黑龙江省黑哈尔滨江西省赣南昌四川省川或蜀成都

吉林省吉长春山东省鲁济南陕西省陕或秦西安

辽宁省辽沈阳河南省豫郑州甘肃省甘或陇兰州

江苏省苏南京湖北省鄂武汉青海省青西宁

浙江省浙杭州湖南省湘长沙台湾省台台北

海南省琼海口

8、我国大陆海岸线南北起止点所属的省区分别是辽宁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

9、北回归线穿过的我国的省区,自西向东依次是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台湾省。

10、位于我国最北、最南的省级行政单位分别是黑龙江省和海南省;

位于我国最西、最东的省级行政单位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黑龙江省。

11、在我国四大领海中属于内海的是渤海。

12、与北京相邻的省级行政单位是河北省和天津市。

13、在我国省级行政单位中,与三个自治区相邻的省是甘肃省;

我国经度范围跨度最大的省级行政单位是内蒙古自治区;

我国省级单位中面积最大的省区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我国省级行政单位中与我国其他省级行政单位接壤最多的是陕西省。

14、我国最大的岛屿是台湾岛,我国第二大岛是海南岛。

五、中国的区域差异

(一)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1、我国北方和南方的分界线、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与温带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水田为主的地区与旱地为主的地区的分界线、我国1月份00C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都是在秦岭--淮河线,这一线的两侧地理环境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可以从地形、气候、景观等方面进行比较。

秦岭--淮河线以北秦岭--淮河线以南

冬季河流有无封冻有无

温度带暖温带亚热带

干湿区半湿润区湿润区

植被类型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耕作类型以旱地耕作为主以水田耕作为主

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玉米水稻

2、我国东部季风地区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低缓,因受夏季风带来的降水的影响,自然环境的特征是比较湿润,农业发达。

西北内陆地区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因远离海洋,气候自东向西越来越干燥,自然景观由草原逐渐变为荒漠。

西北地区的主要自然特征是干旱,主要原因是受降水的影响。

雄踞于我国西南的青藏高原,因地势高,气温低,从海洋上吹来的湿润空气难以爬升上去,形成了非常特殊的高寒的高原自然景色。

从自然环境分异上看,中国分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三大自然区。

在东部季风区,南北差异明显,以秦岭--淮河线为界,分为北方和南方两个区域。

4、根据自然条件、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等地理特征的差异,共把我国分为四大地理区域: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5、北方地区分布在秦淮以北的季风区,地形多为平原和高原,耕作制度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耕地以旱地为主,是我国小麦、棉花、杂粮的主要产区,盛产苹果、梨、桃、杏、山楂、枣等温带水果。

北方地区的房屋比较注意防寒保暖,由于地势平坦,人口多,所以村庄都较大,这主要受气候影响。

6、南方地区分布在秦淮以南的季风区,地形多为丘陵和山地,耕作制度一年两熟到一年三熟,耕地以水田为主,是我国稻谷、茶叶、蚕丝主要产区,盛产柑橘、香蕉、荔枝、龙眼、菠萝等热带、亚热带水果。

南方地区房屋多用砖瓦、竹木材料建造,注意通风散热,屋顶坡度较大,利于排水,这主要受气候影响。

7、西北地区分布在我国西北的非季风区,地形多为高原和盆地,气候干旱,是我国主要的天然牧场,放牧羊、牛、马等牲畜,也是我国最大的畜牧业生产基地。

由于降水少,屋顶一般建得较为平坦。

8、青藏地区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上,地形多为高原和山地,地势高,以牦牛等高寒畜牧业为主,少数地方发展青稞等高寒农业及林业。

附:

简表

(一):

四大区域位置、范围、界线划分

区域位置和范围划分依据

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乌鞘岭以东,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黄海。

是我国季风气候区的北部地区。

1月00C等温线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北

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南部临东海、南海。

是我国季风气候区的南部地区,1月00C等温线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南

西北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非季风气候区,深居内陆,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西

青藏地区位于横断山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以南海拔高,气候寒冷。

地形是划分的主导因素。

简表

(二):

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自然差异

地理区域地形降水最冷月均温河流流量典型植被类型

北方地区高原、平原、山地较少低于00C小温带落叶阔叶林

南方地区高原、平原、盆地、丘陵较多高于00C大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简表(三):

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的差异

地理区域地形气候河流典型植被类型畜牧业(优良畜种)

西北地区以高原、盆地为主干旱,温带大陆性气候河流少,且多为内流河自东向西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温带带草原牧场(三河马、三河牛),山地牧场(新疆绵羊)

青藏地区以高原、山地为主寒冷;

终年积雪,多冰川许多大河的发源地,外流河较多高山草甸高寒牧场(牦牛、藏绵羊)

(二)珠江三角洲

1、位置优势:

珠江三角洲地区面对南海,位于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海陆交通便利,是四大工业区之一。

2、政策优势:

国家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实施了对外开放,优先发展的政策,广州为沿海开放城市,深圳和珠海为经济特区,珠江三角洲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3、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

4、对外开放的历史悠久,很多地方是全国着名的侨乡。

珠江三角洲地区充分开发利用与海外特有的经济联系,大力引进国外资金、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

5、珠江三角洲的地地形特色和农业特色

(1)地形特征:

平原地形,起伏较小,河道纵横,丘陵错落分布。

(2)珠江三角洲农民因地制宜,在低洼处挖地成塘,堆泥成基,塘中养鱼,基上栽树养蚕或种植果树、甘蔗等,形成独具特色的基塘农业生产模式。

6、外向型经济对对于一个区域发展的作用(意义)

外向型经济的繁荣,加工制造业的发展:

(1)必然促进本区域的餐饮、娱乐、运输等服务业的发展。

工业的发展对服务业有带动作作用。

(2)非农业(服务业)的发展为当地剩余劳动力和外来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3)随着非农业的发展和人口迁入,越来越多的农业用地被改变用途,形成居民用地、工业用地、基础设施用地和农业用地交错分布的独特土地利用景观。

(4)非农业人口增长和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加快了城市化的发展。

而城镇化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是社会进步的必然。

三)长江沿岸地带

1、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条件:

地势比较低平,以平原和低山丘陵为主。

平原东西排列。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受地形、气候影响,河网稠密,湖泊众多,是我国地表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长江黄金水道横贯东西,水运便利。

2、长江沿江地带的工业:

长江沿岸是我国高度发达的综合性工业地带,目前已经形成了下列工业基地:

(1)以攀枝花、六盘水为中心的钢铁、煤炭工业基地。

(2)以宜昌、重庆为中心的电力、冶金等工业基地。

(3)以武汉为中心的的钢铁、轻纺工业基地。

(4)由沪宁杭等城市形成的工业带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3、长江的纽带和辐射作用

(1)纽带作用:

长江连接了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与西部资源富集地区,是承东启西的纽带,因长江而形成了T型的经济格局。

(2)辐射作用:

长江沿岸地带工农业基础雄厚,目前已发展成为最具活力的高新技术立业开发带之一。

通过南北支流和公路、铁路交通干道,这些经济技术优势可向南北辐射,带动更多的地区的经济发展。

4、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

(1)水土流失:

洪涝灾害。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长江流域洪涝灾害最集中、最严重、最频繁的地区。

(2)环境污染:

目前,华中酸雨区是我国酸雨污染范围最大、中心强度最高的酸雨污染区。

4、上海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

(1)上海地理位置优越,位于长江入海口,沿海中心位置,水陆交通极为便利;

(2)长江三角洲的农业基础好,为工业和城市发展提供原料和粮食供应;

(3)上海工业基础好,是全国工业发展最早的地区;

(4)上海是重要的科技教育中心,科技力量雄厚;

(5)上海劳动力素质高,劳动力资源丰富;

(6)浦东新区开发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

(7)西气东送工程的建设为上海经济发展提供了能源保证:

(8)上海市水资源充足;

(9)经济腹地和市场广阔,是全国最大的商业中心。

5、四川省:

自然条件:

四川地跨我国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地势西高东低。

地形主要分东、西两大地区,西部为川高原山地,平均海拔3500M,贡嘎山海拔7556M,是四川最高峰;

东部为四川盆地,平均海拔500M,成都平原位于盆地西部。

四川地处亚热带,受地势的影响,盆地的气候和川西高原山地气候迥然不同。

四川盆地属温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冬暖、春旱、夏热、秋雨的特点。

与中国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比较,1月平均温度一般都高出3C以上,造成盆地湿气重、雾多、日照少的气候特色。

川西北高原,就纬度而言,应属亚热带,但由于地势高亢,却是典型的高原气候,大部分地区长冬无夏,春秋相连;

降水量少而集中;

昼夜温差大,日照强,阳光充足。

主要自然灾害:

川西高原山地--滑坡、泥石流、雪灾;

四川盆地--旱灾、洪灾、寒潮、

资源:

峨眉山--乐山大佛是世界的文化与自然遗产,国家一级动植物有珙桐、大熊猫、金丝猴;

丰富的煤、铁、天然气。

人口:

2019年达到8750万,西部人口最多。

区域经济差异:

四川是我国西部地区工业总量最大、工业门类最齐全、优势产品最多的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肉禽类生产基地。

但经济发展不平衡。

东西部在工业、农业、科技、教育和资源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差异。

成都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也是四川人口最稠密、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是西部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

独特的地域文化:

康定跑马山的的转山会、自贡的灯会、凉山彝族的火把节;

川酒的六朵金花:

宜宾五粮液、泸州老窖、郎酒、成都全兴大曲、绵竹剑南春、射洪沱牌酒;

麻辣川菜、成都小吃、川剧及变脸、古镇、农家休闲苑、诙谐的四川话。

简表:

四川东、西大地区的地理差异

区域川西高原、山地四川盆地

地形高原、山地,平均海拔3500米左右丘陵、平原,平均海拔500米左右

气候类型高原山地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气温冬季寒冷,夏季温暖冬季温和,夏季炎热

降水年降水量小于800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