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口耳目》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71015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口耳目》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口耳目》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口耳目》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口耳目》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口耳目》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口耳目》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口耳目》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口耳目》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口耳目》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口耳目》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口耳目》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口耳目》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一年级上册《口耳目》一课属于看图识字,让学生认识简单的身体部位。

课文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一幅含有生字的图画,画面展示了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对应的五个生字都是他们熟悉的身体部位的名称。

第二部分提供了与身体部位有关的两句俗语,呈现生字“站”和“坐”,并以两位京剧人物让学生形象感知“坐”“立”的规范,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本课教学设计努力遵循《语文课程标准》理念中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依据汉字的构字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了解象形字的特点,从而自主探寻字理、发现规律、认识字形、明白字义,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

  依据对教材的分析设定了以下3个教学目标和2个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看图对照,认识“口、耳”等7个象形字。

  2.会写“口、目”等4个生字和横折、撇、弯钩三种笔画。

  3.正确朗读课文,联系生活了解坐、立、行的规范。

  其中感悟汉字的形象性和会写三种新的笔画是本课的重难点。

  【教学环节】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导语:

亲爱的同学们:

我们都有一双勤劳的手,一双走遍山野的脚,一对灵敏的耳朵,一张能说会道的小嘴,一对明亮的眼睛。

今天,咱们一起走进第3课《口耳目》去认识我们身上的这些宝贝器官吧!

  二、图文结合,检查整体感知

  (看图说话)

  通过预习让小朋友们先认真观察一下图画里都有谁?

他们在干什么?

想象一下他们可能会说些什么?

(强调了地点花丛边——生动具体,想象力丰富还加上了动作,观察仔细如果用上一边一边是不是更恰当呢?

  三、学习生字,研习构字规律

  1、同学们的看图说话一个比一个精彩,图上还有几个生字呢,今天我们要把它们牢牢地记在脑子里,有信心吗?

  2、首先来做一个小游戏叫——“我做动作你猜字”,啊这就是古时候的人根据口的形状写的口字,后来,口字进化成了这样。

其实啊除了口字以外人们还仿照耳朵、眼睛、小手和足的形状来造字,这些字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象形字。

(第2课就有象形字如日月水火)下面请四人小组对照图画和文字猜猜它们分别是什么字并说一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一人说一个。

讨论完的小组已经抱臂坐端,请一个小组做代表和大家讲一讲你的想法。

  3、图和文字打乱顺序连线,领读、齐读、开火车读生字;

  4、摘苹果抢读生字;

  5、“口”字有点孤单了,你能帮助它和其他字宝宝组成词语朋友吗?

复读小朋友的词汇可真丰富你瞧——井口、窗口、门口、路口

  “耳”字也耐不住寂寞了,也想请你来帮忙呢——银耳、木耳、耳机、耳环,你能用其中一个词语说一句话吗?

  “目”字宝宝很喜欢创新,你看在他这两句话里就藏着它的好朋友呢!

你能用带目的词语把它补充完整吗?

  a妈妈用慈爱的(目光)看着我。

  b这道数学(题目)有点难。

  6、剩下的“手”和“足”本来就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它们还和其他字组成四字词语呢(手足情深、手舞足蹈、举手投足、手足无措)

  四、练写生字,拓展表达

  1、同学们字宝宝们玩累了,它们要回家休息了,我们快把它们送进田字格的家里吧,先来写“口”和“目”字,他们俩有一个相同的笔画,你们发现了吗?

先看老师写一遍,再和老师一起写一遍,最后自己书写一遍。

  2、孩子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身上的五个身体部位分别是:

口耳目手足,它们能做那些事呢?

  谁能任选一个用“我们的能”这种句式说一说这些身体部位的作用。

  把你想到的语句带回家给爸爸妈妈妈说一遍,相信他们一定会给你点一个大大的赞!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口耳目》教学设计2  一、教材分析

  本课的识字内容主要是看图识字。

  教材呈现了两幅图画:

第一幅是生活场景图。

图上画着三个小朋友赏花的情景,对应的是5个表示人体部位名称的词“口、耳、目、手、足”;第二幅是京剧表演场景图,呈现的是两个京剧人物表演的“站”和“坐”的标准动作,配合是“站如松,坐如钟。

行如风,卧如弓。

”的两句俗语的学习。

  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仅初步学会借助图画来认识汉字、理解字义,还能学会生活中规范的礼仪动作,养成良好的坐立行卧的生活习惯。

  二、学情分析

  这一课的识字与儿童的日常生活联系得非常紧密。

课文的学习遵循这一阶段的儿童的学习规律,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图出发,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身上的身体部位名称词。

再从生活中的俗语学习,引导他们学习规范的生活习惯。

  简单明了的图画,有助于学生形象地感受到各身体部位的名称以及表示的意义。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说身体各部分的名称的时候,一般都是用双音节词语来表达的,如“嘴巴、耳朵”,而教材中是用单个的字来表达的,如“口、耳”。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注意两者之间的转化过程。

  三、教学目标

  1.看图对照,认识“口、耳”等7个生字。

  2.会写“口、目”等4个字和横折、撇、弯钩3个笔画。

  3.正确朗读课文。

联系生活了解坐、立、行的规范。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借助图画认读7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教学难点:

“目”容易与音近字“木”混淆,教师要重视“目”字义的理解,尝试在不同语境中运用理解。

“坐”是一个动词,在生活中学生容易与“座”混淆。

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做动作、看图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字义。

  五、课时

  2课时

  六、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有关本课7个生字的字卡。

  2.有关“口耳目手足”的图片。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复习学过的生字:

天地人你我他一二三四五上下

  (指名读──开火车带读)

  2.复习正确、流利地背诵课文《金木水火土》。

  (男女生对背──全班齐背)

  3.下面的句子,你会读吗?

试试看,把学过的字读准确。

  ◆一上一上又一上,一上上到高山上。

  ◆上天了,入地了,我和你都笑了。

  4.谈话:

今天我们继续要来学习新的生字。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生字,都藏在图画当中,我们要仔细看图。

  

(二)观察图画,集中识字

  1.(出示:

课文中的插图。

给插图中的三个小朋友,分别取名叫小美、小丽、小刚)小眼睛仔细看图,想一想小美、小丽、小刚在干什么?

  2.学生反馈。

(学生反馈时,教师要注意聆听,及时纠正读音错误的字。

  3.根据图画,教师讲故事,随机出示要学习的生字。

  花儿开了

  校园里的花儿开了,有红的,有黄的`,好多的小蝴蝶纷纷来花上跳舞。

小美和小丽站在花前看花。

(出示:

足)小美伸出手指,(出示:

手)嘴里开心地数着(出示:

口):

“一朵,两朵,三朵……”这时,小刚听到小美数花的声音(出示:

耳),也跑来了。

他的眼睛盯着每一朵花,(出示:

目)说:

“我们种的花终于开了,太好了!

  ①上面的5个生字,你认识哪一个字?

请你自由地读一读。

  ②指名读──同桌互读──指名读──齐读

  (重点正音:

“手”是翘舌音、“足”是平舌音。

  4.看图了解生字所指的身体部位。

  ①(出示:

5个生字“口耳目手足”和5张相关的身体部位图片)

  ②“口、耳、目、手、足”,分别指图片上所指的哪个身体部位?

说一说,给生字和图片配对。

  (强调:

“目”指的是眼睛,不是“木头”。

“足”指的是脚。

  ③给“口、耳、目、手、足”分别组词。

  (重点词语朗读:

人口耳目手上足下)

  5.想一想,说一说:

我们的口、耳、目、手、足,能做哪些事?

  例:

口可以用来喝水、吃饭、唱歌……(板书:

喝、吃、唱)其他的类推。

  6.举字卡游戏。

  老师做动作,学生举字卡。

要求举得又快又对。

  师:

我眨眼睛。

生:

我举:

“目”。

  师:

我摸耳朵。

生:

我举:

“耳”。

  师:

我张嘴巴。

生:

我举:

“口”。

  师:

我拍小手。

生:

我举:

“手”。

  师:

我踏小脚。

生:

我举:

“足”。

  (游戏中加强反馈:

字卡有举错的学生,要及时指出和改正。

  【设计说明:

学生都喜欢听故事,以故事为切入口,与本课的生字学习相结合,落实《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提出的“在情境中识字”的建议。

并以学生喜欢的游戏,进行巩固,识字教学实现提效目标。

  (三)认识笔画,书写生字

  1.学习正确书写“口”字。

  ①(出示:

田字格中的“口”字)认识关键笔画“横折”。

“横折”只有1笔。

  ②观察“口”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口”字居中。

  ③教师示范写,学生跟着书空笔顺。

  ④学生先描红,再尝试独立写。

教师巡视,及时表扬。

  ⑤讲评“口”字书写要诀:

“口”字要写好,上大下要小。

  ⑥学生再尝试写一个更端正、美观的“口”字。

  2.学习正确书写“目”字。

  ①出示:

田字格中的“目”字。

  ②观察“目”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目”字居中,字形瘦长,里面的两横,第二横在横中线上。

  ③教师示范写,学生跟着书空笔顺。

  ④学生书写。

  一看:

笔顺、每一笔的位置。

  二描:

描一个红字。

  三写:

自己独立写一个字。

  四比:

和范字比一比。

  ⑤讲评“目”字书写。

  【设计说明:

写字是识字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环。

为了使学生能写一手好字,在教学中要“细化指导”,学生要“精化练习”。

逐步让学生养成观察、临写、改进的书写习惯。

  (四)作业设计

  1.用“口、目”各说一句话,让爸爸妈妈帮忙记录下来。

  2.猜一猜。

  ①红门楼,白院墙,里面坐个胖二郎。

()

  ②上边毛,下边毛,中间有颗黑葡萄。

()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口耳目》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第一册识字一的第二课。

本课是象形字归类识字。

12个字按器官、动物、天体和物象、植物分成四类。

每个字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展示汉字演变的大致过程,以便学生理解字义,认识字形,初步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

课后练习“我会连”又举出了四个字例,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汉字义形结合的特点。

本课学写的三个生字中出现了“竖、撇、捺”三种新笔画。

  【学习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经过将近两个月的拼音教学,学生已经初步适应小学的课堂教学。

他们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求知欲强,要求表现的愿望较高。

所以本课运用形象直观的多媒体;猜字谜、画画、儿歌、游戏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中乐、乐中学,从而启发学生发现汉字与图画的关系,感受我国的汉字文化。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十、木、禾”3个字。

  2、认识3种笔画“竖、撇、捺”

  3、感悟汉字的形象性,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识记12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难点:

通过12个象形字的学习,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掌握象形字的学习方法,培养识字能力,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

孩子们,老师知道聪明的你们都已经认识很多生字了。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位朋友,看大家还叫得出这几位老朋友的名字吗?

(出示卡片:

山、水、大、小、上、下、马、人、多、少、)学生认读

  2、导入新课:

同学们个个都是认字高手,现在识字王国里还有几位新朋友等着跟大家见面!

瞧,他们一个个都迫不及待了。

(课件出示图片和象形字“口”)

  【设计意图:

联系旧知激趣导入,轻松地把学生引进了课堂,调动了学生的兴趣,通过成功认字,增强了自信心】

  二、感悟汉字,提示课题

  1、师: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你看出了什么?

和我们以前认识的老朋友一样吗?

(不一样)

  2、(课件出示“口”字)请小朋友睁开你们的火眼金睛,仔细观察这个字。

古代的这个字,经过几千年的时间,慢慢地就变成了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