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2249835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Word下载.docx

《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Word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Word下载.docx

企业景气指数:

一季度为136.3点,二季度为131.8点,三季度为140.1点,四季度为126.5点。

说明企业家对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较为担忧。

两化水平快速提高。

2011年,绵阳工业化率达到44.7%,比2010年提高3.2个百分点,与全省的差距由1.7个百分点缩小到0.4个百分点;

城镇化率达到41.84%,比2010年提高1.99个百分点,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科技城建设加快推进。

2011年,科技城范围实现GDP746.7亿元,增长17.5%;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414亿元,增长23.5%;

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03.1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555.9亿元,增长18.1%;

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2.9亿元,增长20.0%,新三城建设加快推进。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步增长。

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328.9亿元,增长3.9%。

农业总产值增长5.5%,林业总产值增长8.2%,牧业总产值增长1.5%,渔业总产值增长6.5%。

实现增加值199.2亿元,增长3.8%。

种植业实现增产。

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67.4万公顷。

粮食播种面积43.9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1%;

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3.5万公顷,增长0.9%。

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238.9万吨,增长2.1%。

大春粮食产量173.7万吨,增长2%;

小春粮食产量65.2万吨,增长2.5%。

主要农产品中:

稻谷产量98.3万吨,增长1.7%;

小麦产量56.5万吨,增长2.6%;

油料作物产量32.4万吨,增长4.7%;

蔬菜产量190.8万吨,增长6.6%。

养殖业生产略有下降。

全年出栏生猪576万头,下降2.9%。

实现肉类总产量62.3万吨,下降0.2%;

禽蛋产量15.3万吨,增长1.9%;

牛奶产量2.4万吨,下降1.6%;

水产品产量9.8万吨,增长3.7%。

绿化造林稳步推进。

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8%。

全年利用国家到位资金3亿元,完成造林面积6.2万公顷。

全市有自然保护区11个,自然保护区面积33万公顷。

全年收获大宗林产品1.4万吨,比上年增产1677吨,其中:

油桐籽170吨、棕片110吨、核桃13578吨、生漆24吨。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

年末实有水利工程7.5万处,水利工程蓄引能力19.9亿立方米,实际供水10.8亿立方米。

年末耕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1.4万公顷,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6.1万公顷。

农机总动力达到245万千瓦,新建沼气池2.5万口。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加快发展。

2011年,全市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531.2亿元,增长23.7%。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502.1亿元,增长23.7%,比全省高1.4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中,重工业增加值增长17.6%,轻工业增加值增长32.4%,重轻工业的比例为56.3:

43.7。

“2+4”重点产业较快增长。

全市“2+4”重点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620亿元,占全市工业的比重达到91.2%,增长31.7%。

在“2+4”产业总产值中,材料产业增长41.3%,食品及生物医药产业增长35.2%,冶金机械产业增长35.2%,化工节能环保产业增长31.9%,电子信息产业增长26.3%,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增长26.1%。

县域工业较快发展。

涪城区属、农科区工业增加值增速超过30%,其余县市区和园区也保持了25%以上的增速。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长。

2011年,全市重点监测的80种工业产品中,有76.3%的产品产量实现增长。

等离子电视增长69.4%,改装汽车增长41.5%,水泥增长81.7%,白酒增长78.8%,卷烟增长35.4%,发电量增长4.1%,钢材增长4.1%。

工业效益稳步回升。

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97.6亿元,增长33.7%;

盈亏相抵后的利润总额96.3亿元,增长43.8%;

实现利税总额167.4亿元,增长38.7%。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增加值率比上年提高0.95个百分点。

建筑业平稳增长。

2011年,全市资质以上建筑安装企业完成建筑安装产值206.1亿元,增长16.1%。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47.2亿元,增长37.4%;

其他企业完成159亿元,增长11%。

全市建筑安装行业共完成增加值85.3亿元,增长17.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减。

2011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80.9亿元,总量居全省第2位。

其中,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80.9亿元,增长7.4%,在灾后重建基本结束的情况下,继续保持了投资的稳定增长。

投资结构持续改善。

从投资类型看,基本建设完成投资422.4亿元,下降4.5%;

更新改造完成投资226.3亿元,增长27.1%;

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32.3亿元,增长25%,增幅比去年回落30.6个百分点。

从产业构成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2亿元,下降56.2%;

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44.8亿元,增长12.5%;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514.1亿元,增长12%。

工业投资保持平稳增长。

2011年,完成工业投资224.7亿元,增长12.5%,比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5.1个百分点;

完成技改投资226.3亿元,增长27.1%。

“2+4”产业投资较快增长。

投向“2+4”工业行业的投资达到191.3亿元,增长20.9%,比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13.5个百分点。

电子信息产业完成投资38.8亿元,增长18.6%;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完成投资21.7亿元,增长61.8%;

化工产业完成投资10.4亿元,增长42.1%;

食品及生物医药产业完成投资42.2亿元,增长18.9%;

冶金机械产业完成投资48.3亿元,增长49.6%;

材料产业完成投资29.9亿元,下降19.3%。

房地产销售回落。

全市商品房施工面积1586.2万平方米,增长39.6%;

竣工面积338.7万平方米,增长102.9%;

销售面积415.8万平方米,增长16.1%,增幅比上年回落23.2个百分点。

五、国内贸易和旅游

消费市场持续快速增长。

2011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4亿元,增长17.8%。

总量居全省第2位。

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零售额27亿元,增长41.4%;

零售业实现零售额385.9亿元,增长15.9%;

住宿业实现零售额13.5亿元,增长33.5%;

餐饮业实现零售额67.8亿元,增长18.3%。

分地域看,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334.6亿元,增长19.2%;

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159.6亿元,增长15%。

分类质看,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零售额中,石油及制品类增长44%,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37.9%,粮油、食品类增长27.5%,服装类增长34%,汽车类增长10.4%。

旅游业加快发展。

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581.5万人次,增长32.4%;

实现旅游总收入97.2亿元,增长49%。

六、招商引资和对外贸易

2011年,全市引进内资项目626个,到位资金487.7亿元,增长27.3%。

2011年,全市引进外资3.2亿美元,增长12.2%。

其中外商直接投资2亿美元。

2011年,全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8.5亿美元,增长15.9%。

进口总额8.8亿美元,增长13.8%;

出口(含代理)总额9.7亿美元,增长17.8%。

七、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持续改善。

2011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17988.5公里,其中等级公路11042.7公里。

全年公路客运周转量46.3亿人公里,增长3.5%;

公路货运周转量52.2亿吨公里,增长25.1%;

水运客运周转量332万人公里,下降7.3%;

水运货运周转量13.76万吨公里,增长129.3%;

铁路客运量409.9万人,增长0.9%;

铁路货运量118.2万吨,增长2.3%;

民用航空客运量62.3万人次,增长7.9%;

民用航空货邮运量7878.8吨,增长0.1%。

通讯业稳步发展。

2011年末全市共有邮政局(所)418处,全年实现邮政业务总量2.5亿元。

全年实现通讯业主营业务收入26.8亿元,增长12.6%。

年末全市固定电话机用户73.7万户,下降0.7%,其中住宅电话59.7万户,增长3.9%。

年末移动电话用户433.4万户,增长12.8%。

国际互联网用户44.7万户,增长31.8%。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

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72.1亿元,增长44.2%。

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5.4亿元,增长44.7%。

税收收入完成47.2亿元,增长37.6%,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2.1%。

金融运行稳健。

2011年12月底,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932.7亿元,增长8.3%。

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32.6亿元,增长16.1%。

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969亿元,增长12.9%。

重点支持了灾后重建重大项目建设、工业、民生和“三农”等领域,为灾后重建和发展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保险业平稳发展。

2011年底,全市共有保险公司32家,其中:

产险公司17家,寿险公司15家。

全年各类保险保费收入46.6亿元,比上年增长7.6%,其中:

人身险33.7亿元,增长1.3%;

财产险12.8亿元,增长15%。

各类保险赔款及期满给付支出11亿元,增长16.3%。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发展势头良好。

2011年末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246所,在校学生87.5万人,专任教师4.8万人。

全市高校达到12所。

2011年招生(含成教全日制生)4万人,在校生12.2万人,毕业生3.4万人,专任教师6098人。

基础教育水平和质量稳步提高,高考连续十一年全省双第一。

年末全市有小学428所,在校小学生26.2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普通中学258所,在校学生29.9万人。

职教体系日趋完善。

全市中等职业教育学校34所,2011年招生3.2万人(不包含技工学校),在校学生7.5万人,专任教师2045人。

科技创新不断扩大。

全市共组织申报国家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20项,落实无偿资金11784万元。

组织申报省级科技计划项目98项,落实无偿资金2771万元。

全市已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89家。

全市全年共申请专利2441件,专利授权1362件。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繁荣。

全市有公共图书馆13个,公共图书馆藏书量168.4万册。

艺术馆、文化馆287个,剧场、影剧院15个,博物馆、展览馆10个。

乡广播电视站264个,广播覆盖率达98.3%,电视覆盖率达98.6%,有线电视入户率达71.1%,城区数字电视转换率96.15%。

全市公开发行报纸4种,报纸印数3165万份,公开刊物16种,印数170万份,地方性图书276种,印数33万份。

城乡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改善。

全市有卫生机构1127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95个,卫生技术人员2.1万人,执业医师9054人,注册护师、护士7364人,医院床位数2.1万张。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

2011年,全市共有体育场馆数13个,全市举办各种运动会895次,参加人次达543万。

在参加省以上比赛中获奖牌73枚,其中:

金牌30枚,银牌40枚。

十一、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和安全生产

环保防治力度加大。

各县市区均建设了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全市共有污水处理厂9个,污水日处理能力为33万吨/日,城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1.48%。

全年共实施结构减排项目24个,工程减排项目5个,农业源减排项目32个,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和削减。

环境质量稳定。

2011年全市空气质量监测天数为365天,其中有365天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和优于国家二级标准,达标率为100%。

主要流域涪江三台百顷出境断面水质每月监测1次,12个月均达到和优于国家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涪江干流水质状况良好。

城区共布设噪声监测点238个、道路交通噪声监测点64个,道路交通噪声质量状况等级为一级(好),声环境质量完全达标。

年度节能目标圆满完成。

2011年,绵阳单位GDP能耗下降3.92%,规模工业企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7.83%,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2011年度单位GDP能耗下降3.7%、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7%的目标任务。

2011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综合能耗为349.72万吨标煤,增长14%;

工业增加值单耗0.6965吨标煤/万元,下降7.83%。

安全生产事故稳步下降。

2011全市共发生各类伤亡事故1201起,下降4.5%;

死亡226人,下降11.7%。

道路交通事故839起,下降9.1%;

死亡184人,下降4.2%。

工矿商贸事故36起,死亡38人;

火灾326起,死亡4人。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基本情况。

2011年,全市年末总户数195.3万户,年末户籍人口543.36万人,其中:

农业人口392.93万人,非农人口150.43万人。

常住人口462万人。

当年出生人口51251人,死亡人口31012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55‰。

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

2011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998元,增长16%;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183元,增长20.9%。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4070元,增长15%;

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513元,增长19.7%。

就业压力仍然较大。

2011年,全市新增城镇就业人员4.7万人,失业保险参保职工累计达21.9万人,当年新增0.7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3.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8%。

全市有1.4万人员实现再就业。

社会保障覆盖广。

2011年末,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80.9万人;

江油、安县、北川、平武开展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78.6万人;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2.6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3.4万人;

工伤保险参保人数33.2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24.1万人;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392.1万人,参合率99.32%;

全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260元/月,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补助的城镇居民12.4万人,增长0.5%,农村居民18.3万人,下降5%。

失业保险金标准市本级及江油为546元/月,其他县市区497元/月。

年末全市有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228个,床位数2.1万张。

注:

1.《公报》中使用数据为统计快报数据,正式数据以《绵阳统计年鉴2012》为准。

2.GDP、工业增加值、农业产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由于科学城数据涉秘,故2008年起社会保障方面数据不再包括科学城。

4.“三上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单位(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以上的批发业单位、年主营业务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零售业单位、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万元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单位)及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和房地产企业。

出师表

两汉:

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