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地质复习思考题编辑.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223637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0.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油地质复习思考题编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石油地质复习思考题编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石油地质复习思考题编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石油地质复习思考题编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石油地质复习思考题编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石油地质复习思考题编辑.docx

《石油地质复习思考题编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油地质复习思考题编辑.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石油地质复习思考题编辑.docx

石油地质复习思考题编辑

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术语

1.石油(P1):

是地下天然形成的由各种碳氢化合物和少量杂质组成的可燃有机矿产。

2.天然气(P1):

广义的天然气,指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切气体。

石油地质中的天然气是与油田或气田有关的可燃气体,其成分以烃类为主。

3.油田水(P28):

广义的油田水是指油田内的地下水,包括油层水和非油层水;狭义的油田水指油田范围内直接与油层连通的地下水,即油层水。

4.δ13C1:

指甲烷样品中两种稳定同位素比值(13C1/12C1)样品相对于某种标准(13C1/12C1)标准对应比值的千分偏差。

 

5.干酪根(P45):

沉积岩中所有不溶于非氧化性的酸(HF、HCl)、碱和非极性有机溶剂(CCl4、CHCl3、苯、酒精)的分散有机质。

6.生油门限(P58):

随埋藏深度的增大,当温度升高到一定数值,有机质才开始大量转化为石油,这个温度界限称为有机质的成熟温度或生油门限。

7.氯仿沥青“A”(P87):

用氯仿从岩石中抽提(溶解出来的有机质)质,即可溶有机质。

8.油型气(P75):

系指腐泥型干酪跟进入成熟阶段以后所形成的天然气。

主要包括石油伴生气、凝析油伴生气和热裂解干气。

9.煤型气(P77):

凡煤系有机质(包括煤层和煤系地层中的分散有机质)在热演化过程中,都称煤型气。

10.生油窗(P58):

当深度达2200m时,生油量达最高峰,即为主要生油期或生油窗。

11.未熟-低熟油(P70):

指所有非晚期成油说热降解成因的各类低温、早期的非常规油。

12.生物成因气(P73):

在低温(<75℃)还原条件下,厌氧细菌对沉积有机质进行生物化学降解所得的富含甲烷气体称为生物成因气。

13.烃源岩(P83):

指能够生成石油和天然气的岩石,称为生油岩或烃源岩。

14.生物标志化合物:

是沉积有机质、石油中那些来源于活的生物体、具有明显分子量相当大的有机化合物。

15.储集层(P101):

是指具有连通孔隙,能够储存并渗滤流体的岩层。

16.盖层(P101):

盖层是指位于储层上,起封隔储层以免其中的油气向上逸散的保护层。

17.绝对渗透率:

当岩石中只有单相流体存在,并且流体于岩石不发生任何物理化学反应,此时岩石对流体的渗透率称为绝对渗透率。

18.相对渗透率(P104):

有效渗透率于绝对渗透率的比值。

无单位。

19.相渗透率:

当多相流体并存时,岩石对其中某一相流体的渗透率,称为岩石对该流体的相渗透率,也称为有效渗透率。

20.有效渗透率:

=相渗透率

21.区域性盖层(P120):

指遍布在含油气盆地或拗陷的大部分地区,厚度大、面积广且分布较稳定的盖层。

22.局部性盖层(P120):

指分布在一个或数个油气保存单元内,或在某些局部构造、或局部构造某些部位上的盖层。

23.直接盖层(P120):

指紧邻储集层之上的封闭岩层。

24.上覆盖层(P120):

指覆于储集层直接盖层之上的所有非渗透性岩层。

25.物性封闭(P121):

指依靠盖层岩石的毛细管力对油气运移的阻止作用,称为物性封闭或毛细管力封闭。

26.超压封闭(P122):

依靠盖层异常高流体压力而封闭油气的机理称为流体压力封闭或超压封闭。

27.烃浓度封闭(P122):

具有一定生烃能力的地层,以较高烃浓度阻止下伏油气向上扩散运移。

28.排替压力(P121):

指岩石中的润湿相流体被非润湿相流体开始排替所需的最低压力。

29.扩散作用:

指物质在浓度梯度作用下,自发地发生的从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转移,以达到浓度平衡的物质传递的作用。

30.圈闭(P158):

圈闭是地下储集层中能够阻止油气继续向前运移,并且在其中聚集起来、形成油气藏的一种场所。

31.油气藏(P159):

油气藏是地壳上油气聚集的基本单元,是油气在单一圈闭内的聚集,具有统一压力系统和统一的油水界面。

32.溢出点(P158):

流体充满圈闭后,开始溢出的点,称为圈闭的溢出点。

33.闭合面积(P158):

通过溢出点的构造等高线所圈出的面积,称为圈闭的闭合面积。

34.闭合高度(P158):

从圈闭的最高点到溢出点之间的海拔高差,称为该圈闭的闭合高度。

35.构造油气藏(P230):

指地壳运动使地层发生变形或变位而形成的构造圈闭中的油气聚集,称为构造油气藏。

36.地层油气藏(P249):

储层由于纵向沉积连续性中断而形成的圈闭,称为地层圈闭。

地层圈闭中的油气聚集。

称为地层油气藏。

又称地层不整合油气藏

37.岩性油气藏(P261):

指储集层岩性变化所形成的圈闭中的油气聚集,称为岩性油气藏。

38.断层油气藏(P239):

沿储集层上倾方向受断层遮挡所形成的圈闭,称为断层圈闭。

在断层圈闭中的油气聚集,称为断层油气藏。

41.隐蔽油气藏(76):

隐蔽圈闭主要指常规勘探手段不易识别的圈闭,特别是在常规地震剖面上不易识别的圈闭。

隐蔽圈闭中的油气聚集就是隐蔽油气藏。

42.初次运移(P127):

油气从烃源层向储集层的运移,称为初次运移。

39.地层不整合油气藏:

同地层油气藏。

43.二次运移(P127):

将油气进入储集层以后的一切运移称为二次运移。

44.地层压力(P130):

地下多孔介质中流体的压力称为地层压力。

45.静水压力:

静止水柱产生的压力称为静水压力。

46.正常地层压力:

如果地下某一深度的地层压力等于(或接近)该深度的静水压力,则称该地层具有正常地层压力。

47.异常地层压力:

如果地下某一深度的地层压力明显高于或低于该深度的静水压力,则称该地层具有异常地层压力。

48.异常高压:

如果地下某一深度的地层压力明显高于该深度的静水压力,则称该地层具有异常高压。

压力系数>1.

49.异常低压:

如果地下某一深度的地层压力明显低于该深度的静水压力,则称该地层具有异常低压。

压力系数<1.

50.地层压力梯度:

地层压力随深度的变化率称为地层压力梯度。

51.地层压力系数:

某一深度的地层压力与该深度静水压力的比值。

52.输导体系:

指从烃源岩到圈闭的油气运移通道的空间组合。

53.流体势(P152):

将地下单位质量流体具有的机械能总和定义为流体势。

54.折算压力:

测点的实际压力再加上测点到基准面的水柱压力,或者从测势面到基准面的水柱压力。

55.流体封存箱:

异常压力流体封存箱指沉积盆地中具有异常压力、相互不连通的独立的流体密闭单元。

57.差异聚集:

在一系列溢出点依次抬高的连通圈闭中,溢出点较低的圈闭中聚集天然气,溢出点较高的圈闭中聚集石油,溢出点更高的圈闭中可能只含有水。

这种现象称为油气的差异聚集

58.生储盖组合:

地层剖面中烃源层、储层和盖层的配置关系。

59.凝析气藏:

油藏和气藏的含义部分凡能确认在产层中具有逆蒸发现象的就是凝析气藏。

60.深盆气:

是储集在低孔低渗储层下倾方向的气水倒置的气藏。

61.天然气水合物(P215):

系指在特定的压力与温度条件下,甲烷气体分子天然地被封闭在水分子的扩大晶格中,呈固态的结晶化合物,亦称冰冻甲烷或水化甲烷。

62.次生油气藏:

先期存在的油气藏由于各种地质作用遭到破坏,其中的油气发生再运移,在新的圈闭聚集形成油气藏,这样形成的油气藏称为次生油气藏。

63.油气田(P275):

受单一局部构造单位所控制的同一面积内的油藏、气藏、油气藏的总和。

64.油气聚集带(P277):

同一二级构造带中,互有成因联系、油气聚集条件相似的一系列油气田的总和。

65.含油气系统(P286):

在任一含油气盆地(凹陷)内,与一个或一系列烃源岩生成的油气相关,在地质历史时期中经过了相似的演化史,包含油气成藏所必不可少的一切地质要素和作用在时间、空间上良好配置的物理——化学动态系统。

66.含油气盆地(P282):

凡是地壳上具有统一的地质发展史,发育着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及圈闭条件,并已发现油气田的沉积盆地。

67.裂谷盆地:

在板块运动过程中,大陆岩石圈板块内部受到引张,从而导致大陆岩石圈减薄而下沉形成的沉积盆地,称为裂谷盆地。

68.前陆盆地(P314):

分布在造山带与克拉通之间,发育在克拉通基础之上的深凹陷的沉积盆地称为前陆盆地。

69.克拉通盆地(P325):

在克拉通基础上形成的面积广泛、形状不规则、沉降速率相对较慢并以坳陷为主要特征的沉积层序称为克拉通盆地。

70.断陷(型裂谷)盆地(P322):

系指在前震旦系(或前寒武系)古老结晶变质基地或古生代褶皱变质基底上,受基底断裂作用而下陷的沉积盆地。

71.坳陷(型裂谷)盆地:

坳陷盆地各个方向都是超覆边界,是裂谷盆地发展的晚期阶段。

二、回答下列问题(填空题或问答题):

石油地质学的基本概念。

1.什么是石油地质学?

答:

是研究地壳中石油的形成与分布的一门学科,是矿床地质学的一个分支。

2.石油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

①地下的油气是如何生成的;②地下的油气是如何储存的;③油气在地下是如何运移和聚集的;④油气在地质历史过程中能否保存下来;⑤油气分布规律。

3.石油可以分离为哪几种族组分?

(P14)

答:

饱和烃、芳香烃、非烃、沥青质。

石油的组分:

油质、胶质、沥青质。

4.石油中包含哪几种主要元素和次要元素?

(P14)

答:

主要元素:

碳、氢。

次要元素:

硫、氮、氧。

5.石油中包含哪几类烃类化合物和非烃化合物?

(P16)

答:

烃类化合物

烷烃

饱和烃

环烷烃

芳香烃

不饱和烃

非烃类化合物

含硫、氮、氧化合物

6.天然气中含有哪些主要的烃类气体和非烃气体?

(P25)

答:

主要的烃类气体:

甲烷;

非烃气体:

氮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硫化氢、氢气及微量惰性气体。

7.在苏林分类中,地层水被划分为哪几种类型?

油田水主要为何种类型?

说明不同类型的地层水反映的地层封闭条件。

答:

(1)苏林分类中,地层水被划分为:

氯化镁型、氯化钙型、硫酸钠型、重碳酸钠型(NaHCO3型)。

(2)油田水主要为:

氯化钙型(主要)、重碳酸钠型(次之),少数氯化镁型,极少为硫酸钠型。

(3)地层封闭性:

氯化钙型>重碳酸钠型>氯化镁型>硫酸钠型。

或CaCl2>NaHCO3>MgCl2>Na2SO4

8.历史上有哪些主要的油气生成学说?

答:

(1)无机成因说

①碳化物说(门捷列夫,1876):

即碳和铁形成碳化铁,与地壳深处热水相遇生成碳氢化合物;

②宇宙说(索科洛夫,1889):

认为碳氢化合物早期宇宙固有

③岩浆说(库特梁采夫1951):

认为地球深部岩浆存在碳、氢及微量元素,岩浆冷却时形成烃类;

(2)有机成因说

①早期成因说:

原始有机质——成岩作用早期(生成)——石油和天然气。

②晚期成因说:

始有机质——成岩作用早期(生成)——干酪跟——石油和天然气。

③有机成因说新进展:

未熟一低熟油(早期成因的石油)、煤成油(集中有机质生油)。

9.生物体由有哪几类主要的有机化合物组成?

答:

类脂化合物、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木质素和丹宁。

10.干酪根在结构上有哪些特征?

不同类型干酪根的结构有何区别?

答:

(1)干酪根结构特征:

①属三维网状系统;②含有多个核;③核被桥键和官能团连接;④含脂肪族链状结构。

(2)不同类型干酪根结构的区别:

Ⅰ型干酪根:

以脂肪族直链结构为主,多环芳香结构及含氧官能团很少;

Ⅱ型干酪根:

含有脂肪族直链结构,也含有较多的芳香结构及含氧官能团;

Ⅲ型干酪根:

多环芳香结构及含氧官能团含量高,脂肪族直链结构少。

11.干酪根中主要包括哪几种主要的显微组分?

答:

腐泥组、壳质组、镜质组、惰质组。

12.干酪根有哪几种基本类型?

各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

根据C、H、O元素组成将干酪根划分为Ⅰ型干酪根、Ⅱ型干酪根、Ⅲ型干酪根。

Ⅰ型干酪根:

①原始氢含量高,氧含量低;

②以脂肪族直链结构为主,多环芳香结构及含氧官能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