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等学力考研经济学综合知识点归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2235621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1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同等学力考研经济学综合知识点归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同等学力考研经济学综合知识点归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同等学力考研经济学综合知识点归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同等学力考研经济学综合知识点归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同等学力考研经济学综合知识点归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同等学力考研经济学综合知识点归Word格式.docx

《同等学力考研经济学综合知识点归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同等学力考研经济学综合知识点归Word格式.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同等学力考研经济学综合知识点归Word格式.docx

如果需求交叉弹性为负值,则两商品是相互补充的商品,或称互补品。

(以上三种弹性会计算,并理解各自的意义)

4、引起需求变动的因素是

消费者的收入、消费者的偏好、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预期、政府政策5、引起供给变动的因素是

生产技术水平、生产过程中投入品的价格、相关商品价格、厂商的目标、对未来的预期、政府的政策

5、若某厂商面对的市场需求曲线为Q=20-3P,求价格P=2时需求的点弹性值。

该厂商如何调整价格才能使得总收益增加?

6、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基数效用论的基本假定,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其他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劳务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或劳务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原因在于追加消费的商品或劳务对消费者的刺激和重要性逐渐下降。

7、消费者均衡(04):

在消费者的收入及面对的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当消费者获得最大满足时,该消费者处于均衡状态。

条件是MU1/P1=MU2/P2=…=MUn/Pn=λ和p1x1+p2x2+…+=m。

图形表示为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约束线的切点。

8、无差异曲线:

可以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描绘出来的轨迹。

在一条无差异曲线上,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对消费者而言是无差异的,通常具有特点:

(l)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会相交;

(2)无差异曲线有无数条,每一条代表着一个特定的效用等级,并且离原点越远,所代表的效用等级就越高;

(3)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4)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9、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在效用水平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第一种商品的消费可以代替的另外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被称为第一种商品对第二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以RCS代表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则商品1对商品2的边际替代率可以表示为。

边际替代率的几何意义是无差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

10、为什么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试利用基数效用论加以说明

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需求曲线背后的消费者行为所决定的。

下面依照基数效用论加以说明。

基数效用论假设消费者消费一定数量的商品组合所获得的效用是可以度量的,并且在其他条件不变得情况下,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增加的效用满足是递减的,即边际效用服从递减规律。

据此,追求效用最大化的消费者在选择消费商品时,都会以货币的边际效用为标准,衡量增加商品消费的边际效用,以便获得最大满足。

假定消费者货币的边际效用为λ,而消费商品的边际效用为MU。

如果消费者消费商品的价格为p,那么,在既定的收入约束条件下,若MU>

pλ,消费者就选择消费商品而不是货币;

相反,若MU<

pλ,消费者选择消费货币。

因此,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条件是MU=pλ

它表示,为了获得最大效用,消费者购买任意一种商品时,每单位货币购买该商品所带来的边际效用都相同,恰好等于一单位货币的边际效用。

上式意味着,如果商品的价格p发生变动,比如提高,消费者根据上述条件确定最优的消费数量。

在货币的边际效用λ既定的条件下,随着价格的升高,消费者希望从该商品中得到的边际效用增加,以便能弥补支付单位商品损失掉的货币的边际效用。

这样,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作用下,消费者愿意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减少。

因此,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11、对正常物品而言,为什么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请运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加以说明

所谓正常物品是指随着消费者收入增加,消费数量也增加的商品。

正常物品的需求曲线通常向右下方倾斜。

这一点可以借助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加以说明。

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对其需求量的影响可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两个部分。

其中,在保持效用不变的条件下,由一种商品价格变动从而两种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而引起的一种商品对另一种商品的替代被称为价格变动的替代效应;

由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引起消费者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导致的两种商品消费数量的变动被称为价格变动的收入效应。

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量的影响取决于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大小及其方向,即总效用=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如图。

当一种正常商品的价格下降时,消费者的预算约束线由I1移动到I2,消费者的均衡也由E1移动到E2。

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消费者倾向于用价格下降的某种商品替代较昂贵的另外一种商品,从而使得该商品的需求量由x11增加到x12,即替代效应(x12-x11)为正数值。

另一方面,随着该商品价格的下降,消费者实际收入增加。

对于正常物品而言,收入增加将导致消费量增加。

这就是说,价格下降的收入效应(x11ˊ-x11)也是正值。

因此,价格下降总效应大于0,即商品价格下降导致需求量增加,从而正常物品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12、吉芬商品是以经济学家吉芬的名字命名的一种特殊商品。

吉芬商品是一种特殊的低档商品,其消费量随价格的下降而减少,其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对吉芬商品而言,不仅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得变动方向相反,而且收入效应超过替代效应。

这就是吉芬商品的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原因。

2.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又称边际报酬(产量)递减规律,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连续不断地把某一种可变要素投入到另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超过某一特定值时,增加一单位该要素的投入量所带来的的产量增加量是递减的,即边际产量在可变要素增加到一定数值之后是递减的。

13、边际技术替代率:

是指在等产量曲线上两种生产要素相互替代的比率。

表示在保持产量不变的前提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可以代替的另外一种要素的数量。

以劳动对资本的的替代率为例,并以RTSL,K表示劳动对资本的边际技术替代率:

RTSL,K=-dK/dL.

边际技术替代率的几何意义是等产量曲线斜率的绝对值。

14、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边际技术替代率表示在保持产量不变的前提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可以代替的另外一种要素的数量。

一般说来,由于生产过程中投入的生产要素是不完全替代的,随着一种生产要素数量的增加,另外一种要素则更为需要,从而出现增加要素的边际产量递减,而被替代要素的边际产量递增。

这样,在保持产量不变的前提条件下,随着一种要素投人量的增加,它对其他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呈递减趋势。

由于边际技术替代率是等产量曲线斜率的绝对值,故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与等产量曲线凸向原点相一致。

15、为什么边际技术替代率会是递减的

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产量保持不变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可以代替的另外一种要素的数量。

通常,由于生产过程中投入的生产要素是不完全替代的,随着一种生产要素数量的增加,该要素对另外一种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是递减的。

边际技术替代率之所以会出现递减趋势,是由于边际产量递减规律发挥作用的结果。

首先,我们知道理性的生产厂商会把生产要素投入到使得等产量曲线递减的区域内。

这就意味着,在产量保持不变得条件下,随着一种要素的增加,另一种要素会减少。

其次,由于边际产量是递减的,当某种要素增加一单位时,所引起的产量增加是逐渐减少的。

在维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该要素所替代的其他要素数量就会减少。

因此,边际技术替代率是递减的。

16、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是如何确定的,它与厂商的利润最大化有何关系

生产要素最优组合是指既定成本下产量最大化或者既定产量下成本最小化的生产要素投入组合。

在多种生产要素投入变动的情况下,厂商的生产技术可以由等产量曲线加以表示。

而厂商的成本与生产要素投入之间的关系可以由等成本方程加以表示。

于是,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表现为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方程的切点。

在成本既定的条件下,生产要素投入量需要满足的条件为:

RTSL,K=rL/rK,rLL+rKK=c。

或者在产量既定条件下,生产要素投入量需要满足的条件为:

RTSL,K=rL/rK,f(L,K)=y。

这些条件说明,无论是既定成本下的产量最大还是既定产量下的成本最小,寻求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的厂商都将要把生产要素的数量选择在单位成本购买的要素所能生产的边际产量相等之点。

同时,生产要素最优组合也是厂商利润最大化的选择。

以成本既定情形为例,如果每单位成本获得的边际产量不相等。

比如MPL/rL>

MPK/rK,这时把用K的一单位成本用于购买L将会在保持成本不变的条件下增加总产量,从而增加利润。

因此,追求技术上的最优恰好与厂商的利润最大化相一致。

17、厂商利润最大化原则:

MR=MC。

厂商收益最大化的原则是MR=0.

利润和收益是不一样的两个概念。

利润=总收益-总成本

(相关计算很重要)

18、为什么说厂商均衡的一般原则是MR=MC

经济学中通常认为理性厂商行为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最大化的利润。

为了获得最大化的利润,厂商在进行决策时都试图使得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即增加一单位决策量,厂商增加的收益等于所增加的成本。

经济学中通常称这一原则为利润最大化原则。

利润最大化原则适用于所有以利润为目标的经济单位对所有决策变动进行的选择。

下面以厂商的产量选择来说明这一点。

厂商提供产量一方面会带来收益,另一方面也要付出成本。

在既定价格下增加产量,如果厂商由此增加的收益大于生产这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成本,即MR>

MC,那么生产该单位产品就有剩余,从而使得利润总额有所增加。

因此,利润最大化厂商就会把它生产出来,即在这种条件下,厂商会增加产量,直到二者相等为止。

相反,如果多生产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益小于生产这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成本,即MR<

MC,就这一单位而言,厂商是亏损的,因而为了增加利润,厂商会减少该单位的生产。

直到MR=MC。

有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只有在MR=MC时,厂商才获得最大化的利润。

此时,厂商既不增加生产,也不减少生产。

19、折弯的需求曲线模型是如何对寡头市场上的价格较少变动做出解释的

折弯的需求曲线模型是用于寡头市场行为分析的一个理论模型。

这一模型假定,对应于一个特定的价格,当一个寡头厂商提高价格时,其他厂商将不会跟随,但若它降低价格,其他厂商也会如此。

结果,单个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具有一个折弯点。

对应于一条折弯的需求曲线,寡头厂商得到自身的边际收益。

通过此边际收益,厂商根据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决定最优产量,并依需求曲线确定价格。

与通常厂商不同的是,折弯的需求曲线对应的边际收益曲线在折弯点处不连续,因此,当边际成本恰好与边际收益在这一断点处相等时,边际成本的变化不影响厂商的均衡产量和价格。

这样,该模型对寡头市场的价格稳定性给予了充分的说明。

如图所示。

折弯的需求曲线模型的缺陷是没有说明最初的价格是如何决定的。

20、引致需求:

不同于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厂商购买生产要素并不是自己的直接需要,而是为了生产和出售产品以获得收益。

由消费者对产品的直接需求所引发的厂商对于生产要素的需求被称为引致需求。

21、边际产品价值: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增加一单位要素带来一定的产量增加量,而这些产量以不随单个厂商产量变动而变动的价格出售。

因此,在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上,劳动的边际收益产品等于产品价格乘以劳动的边际产量,即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记为VMPL),用公式表示为:

MRPL=VMPL=p.MPL

22、边际收益产品:

由于厂商需求生产要素是为了利润,那么利润最大化原则将继续支配着厂商在要素市场上的行为。

因此,厂商使用一种生产要素的条件是,该要素的边际收益等于该要素的边际成本。

经济学中定义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为边际收益产品,记成MRP。

23、为什么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

试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加以说明

向后弯曲的劳动供给曲线是指随着劳动价格即工资率的提高,最初劳动的供给量逐渐增加,但当工资率上升到一定程度之后,劳动供给量反而逐渐减少的情况。

劳动供给曲线之所以出现向后弯曲的形状,源于工资率变动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强度。

如果工资率变动,比如增加,那么对劳动数量会产生影响。

如图1所示。

首先,工资率提高,使得闲暇这种“商品”相对昂贵,因而替代效应导致劳动者减少该闲暇的消费。

在图中表现为由E1点移动到E1’点,闲暇数量由l1减少到l1’。

其次,工资率提高也产生收入效应。

收入效应的结果使得闲暇增加,在图中表现为由E1’点移动到E2点,闲暇数量由l1’增加到l2。

因此,工资率提高并不能保证闲暇时间减少从而劳动时间增加:

当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时,劳动时间增加;

当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时,劳动时间反而减少。

根据劳动者的最优化行为,对应于一个特定的工资率,劳动者在效用最大化点上确定最优劳动供给量,从而得到劳动供给曲线。

据说,在工资水平较低时,工资率上升对劳动所产生的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因而人们愿意提供更多的劳动,减少闲暇消费;

而当工作水平上升到一定程度以后,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因而人们增加闲暇时间的消费,而减少劳动时间。

因此,劳动的供给曲线向后弯曲。

24、以劳动市场为例,说明产品卖方垄断而要素市场买方垄断的条件下的生产要素价格决定

(一)假定要素市场是完全竞争的而产品市场是卖方垄断的。

无论厂商出于何种条件下,其为了最大化利润,都会按照边际收益产品等于边际要素成本的原则使用生产要素。

由于厂商在产品市场上是一个垄断者,它所面临的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因而其产量对价格将产生影响:

它每增加一单位产量会以边际收益增加收入。

因此,在垄断市场上,厂商的边际收益产品等于要素的边际产量乘以产出的边际收益,即MRP=MR•MP

另一方面,在生产要素市场上,厂商是完全竞争者,因而面对既定的价格。

这样,厂商每增加一单位要素(劳动)使用量所增加的成本等于该要素的价格,即MFCL=rL

上式再次决定了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

与完全竞争厂商相比,由于厂商的边际收益小于其平均收益,因而通常产品市场垄断的厂商对要素的需求要低。

一种要素的需求与供给的均衡将决定该要素的市场价格。

(二)假定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的,而要素市场是买方垄断的。

那么,从要素的边际收益方面来看,边际收益产品等于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即MRP=VMP=p•MP

从要素市场来看,由于厂商是买方垄断者,它使用要素的数量将影响到市场的要素价格。

假定市场上要素(劳动)的供给曲线为rL=r(L),它向右上方倾斜。

当厂商增加劳动使用量时,厂商就必须提高劳动的价格。

这样,劳动这种要素的边际成本递增,从而劳动的边际要素成本高于价格。

依照p•MP=MFC,厂商决定其最优的数量,并在劳动供给曲线上选择支付给工人的价格。

由于厂商不仅要决定使用要素的数量,也决定要素的价格,因而在买方垄断的要素市场上,厂商没有明确的要素需求曲线。

(三)如果产品市场卖方垄断,而要素市场买方垄断,那么对厂商最优要素使用的分析是以上两种情况的综合。

从要素的边际收益方面考虑,编辑收益产品(MRP)等于增加一单位产品生产所带来的边际收益MR乘以要素的边际物质产品MP,它低于边际产品价值。

从要素的边际成本方面考察,边际要素成本(MFC)高于表示要素供给曲线的价格。

于是,厂商根据MRP=MFC决定要素使用量,并在要素供给曲线上决定要素的价格。

与完全竞争市场相比,垄断厂商对要素的使用量少,且价格更低。

25、交换符合帕累托最优的条件:

假定经济是纯交换的,那么在社会商品总

26、产品转换率:

同种生产要素可以利用生产一种产品,同时也可以用来生产其他的产品。

产品的转换率就是社会放弃一个单位的商品1可以换来商品2的数量,即:

RPT=∣ΔX2/ΔX1∣

27、什么是帕累托最优配置?

其主要条件是什么

帕累托最优配置又称帕累托最优状态,是指不存在任何变动可以在不影响他人的条件下使得某些人的境况得到改善的状态。

换句话说,当经济处于帕累托最优状态时,任何的变动都至少是的一个人的境况会受到伤害。

在不同情况下,符合帕累托最优的条件有所不同。

(1)纯交换经济符合帕累托最优标准的条件是:

任何两个消费者对任意两种产品的边际替代率都相等:

即RCSA1,2=RCSB1,2。

(2)生产符合帕累托最优标准的条件是:

任意两种要素生产任意两种产品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对所有生产者或者两种商品而言都相等:

即RTS1L,K=RTS2L,K

(3)生产和交换同时符合帕累托最优标准的条件是:

生产过程中任意两种产品的边际转换率等于消费者对这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即RCS1,2=RPT1,2。

当上述三个条件均得到满足时,整个经济达到了帕累托最优状态,资源得到最优配置。

28、为什么说完全竞争市场可以处于帕累托最优状态

一般均衡论的结论告诉我们,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市场经济中存在一个价格体系,使得所有市场都处于均衡。

如果这一价格恰好使得交换、生产以及交换与生产同时符合帕累托最优条件,则说明完全竞争市场处于帕累托最优状态。

下面考察这一点。

首先,从交换的角度来看,对于任意一个消费者而言,对应于既定的市场价格,为了寻求效用最大化,他所选择的两种商品的最优数量处于边际替代率等于商品价格比的组合点上,即

RCS1,2=p1/p2

由于在完全竞争市场上,所有的消费者面对相同的价格,因而这意味着所有消费者消费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在均衡时都相等。

其次,从生产方面来看,为了获得最大化的利润,每个厂商都将把生产要素投入确定在最优组合点上,即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要素价格比,即RTS1,2=r1/r2

同样,由于所有生产者面对的生产要索价格都相同,因而经济处于均衡时,任意两个生产者使用任意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都相同。

最后,在完全竞争市场上,由于产量的价格等于其边际成本,因而两种产品的边际转换率等于相应的价格比。

再考虑到边际替代率与产品价格之间的关系,则有RCS1,2=RPT1,2=p1/p2

由此可见,完全竞争的一般均衡符合帕累托最优条件,即完全竞争是有效率的。

29、市场失灵:

是指市场机制不能有效地配置资源。

狭义的市场失灵是指完全竞争市场所假定的条件得不到满足而导致的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不足从而缺乏效率的表现。

广义的市场失灵还包括市场机制在配置过程中所出现的经济波动以及按市场分配原则而导致的收入分配不公平现象。

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有垄断、外在性、公共物品和不完全信息等。

30、公共物品:

与私人物品相对应,指私人不愿供给或供给不足的社会需要的产品或劳务。

通常具有非排他性或(和)非竞争性。

这些特征使得消费者试图成为免费搭车者,从而私人供给者不能得到供给该商品的所有成本,故公共物品时常由政府直接或间接提供供给。

31、科斯定理:

①科斯为解决外部性问题而提出的一个解决方案,内容是:

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允许经济当事人进行自由谈判,那么在交易成本为零或很小的条件下,无论在开始时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初结果都是有效率的。

②由此引申出第二定理:

在交易费用不为零的条件下,不同的产权制度会影响到资源配置的效率。

③科斯定理现已是制度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结论。

32、逆向选择:

次品市场是一个有代表性的信息不对称的例子。

在“旧货”市场上,卖者比买者拥有更多的信息,因而市场上并不必然出现高质高价现象。

所以在次品市场上出现的高质量产品遭淘汰而低质量产品生存下来的现象就称为“逆向选择”。

33、道德风险:

指事后的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交易失效的现象。

在特定条件下确立的交易,由于事后具有信息优势的一方采取“不道德的”行为而使得另外一方蒙受损失。

34、IS曲线:

将产品市场处于均衡的收入与利息率的组合描述出来的曲线。

在两部门经济中,若储蓄函数为S=S(Y),投资函数为I=I(r),则IS曲线为S(Y)=I(r)。

由于均衡收入与利息率之间呈反向变动,故IS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35、流动偏好:

人们持有货币的偏好。

据称,由于货币是流动性最大的资产,故人们会对其产生偏好。

引起这种偏好的动机可分为交易、谨慎或预防和投机动机。

前两种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与收入同向变动,示为L1(Y);

后一种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与利息率呈反向变动,示为L2(r)。

这样,货币需求可记为:

L=L1(Y)+L2(r)。

36、流动偏好陷阱:

当利息率极低时,有价证券的价格处于高点,人们就会出售有价证券而持有货币,以免证券价格下跌时蒙受损失,此时,人们对货币的需求量趋向于无穷。

37、LM曲线:

将货币市场处于均衡的利息率和收入的组合描述出来的曲线。

在货币市场上,对应于特定的收入,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相等决定均衡利息率。

收入与均衡利息率的对应关系就是LM曲线:

L1(Y)+L2(r)=m。

它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38、简述凯恩斯的货币理论。

凯恩斯的货币理论主要是货币需求理论。

凯恩斯认为,人们需求货币是出于货币在所有资产形式中具有最高的流动性,具体表现为三种动机:

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资动机。

交易动机是指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

投机动机是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

凯恩斯认为,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主要取决于收入。

这种货币需求量和收入的关系可表示为L1=L1(y),对于投机动机所导致的对货币的需求,凯恩斯认为主要取决于利率,这可表示为L2=L2(y)。

因此,在凯恩斯看来,对货币的总需求是人们对货币的交易需求、预防需求和投机需求的总和,于是货币的总需求可表示为:

L=L1(y)+L2(y)

其中是L1收入y的增函数,L2是利率r的减函数。

39、已知消费函数为C=200+0.5Y(或储蓄函数),投资函数为I=800-5000r,货币需求函数为L=0.2Y-4000r,货币的供给为本m=100.请写出:

(1)IS曲线方程;

(2)IS—LM模型的具体方程,并求解均衡的国民收入(Y)和均衡的利息率(r)各为多少。

④如果自主投资由800增加到950,均衡国民收入会如何变动?

你的结果与乘数定理的结论相同吗?

请给出解释。

(添加)

解:

①通过消费函数求解储蓄函数S=Y-C并带入到I=S中:

Y-(200+0.5Y)=800-5000r

得Y+10000r=2000此为IS曲线方程。

②由m=L得100=0.2Y-4000r

Y-20000r=500此为LM曲线方程。

③联立上述二曲线方程,可得到Y=1500和r=5%,即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国民收入和利息率。

④Y-(200+0.5Y)=950-5000r

得Y+10000r=2300……IS方程

与上述LM方程联立,解得

r=6%,Y=1700,

△Y=2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