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单元计划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232601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1.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单元计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单元计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单元计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单元计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单元计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单元计划Word文件下载.docx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单元计划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单元计划Word文件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单元计划Word文件下载.docx

计算器和电子计算机是现代的计算工具,充分反映了人类的智慧和进步。

从这一单元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编排可以看到,认识计算器并进行计算是基础知识,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探索规律以及其他教学内容,能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

3、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对计算器都有所接触,所以教学中应充分借助学生已有经验,引导学生系统地认识计算器,结合具体情境计算,教学合理的操作方法,为大数目计算和探索隐含在事物中的数学规律提供帮助。

4、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中大数目的计算,初步认识计算器,学会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简单的、必要的计算。

2、能借助计算器探求给定事物中隐含的规律,并能对探索出的规律做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3、在实际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计算器的快捷、方便,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索意识,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愿望以及与同伴合作的品质。

五、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认识计算器要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

2、运用已有的经验,帮助学生系统认识计算器,提高操作水平。

3、教学中要灵活使用教材。

4、尊重学生的差异,逐步提高使用计算器的熟练程度。

5计算器教学不能影响以后计算教学中对算理的教学。

6、教学准备:

计数器、多媒体

7、实践活动:

利用计数器等学具动手操作,感知大数。

8、课时划分:

认识计算器1课时

用计算器计算1课时

9、单元反思: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名称:

节能减排——用字母表示数

二、教材分析:

1.本单元,以“节能减排”为教学素材带领学生,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节能减排,在学习数学的同时,了解环保知识,保护环境。

2.整合教学内容,合理编排知识结构。

3.教材编排力求帮助学生学会自主获取知识的方法。

 

三、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用字母表示数;

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

用字母表示加法运算律以及减法的运算性质;

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四、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习了整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以及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几何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它是今后进一步学习简易方程、乘法运算律、面积、体积等字母公式、小数、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的基础。

五、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

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得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减法的运算性质,并能用字母表示。

能够运用所学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3.通过算式的变换,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4.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代数思想。

5.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的过程中,感受数学语言表达的简洁性,体会数学的价值。

六、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情境串”,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2.引导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培养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

3.注重探究问题方法的培养与训练。

4.注重评价的导向性。

七、实践活动:

节能减排,保护环境。

八、课时划分:

用字母表示数1课时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1课时

求值1课时

用字母表示1课时

我学会了吗1课时

九、单元反思:

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快乐农场——运算律

本单元教学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在学生掌握了四则计算和混合运算顺序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学运算律,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算,掌握运算技巧,提高计算能力。

教材的安排是先教学加法的运算律,再教学乘法的运算律;

先教学交换律,再教学结合律;

先教学运算律的含义,再教学运算律的应用。

三、学情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的运算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对乘法计算或规律的概括,是计算经验的提升,学好这部分内容,对学生进一步理解四则混合运算的意义,合理灵活的进行计算、简算、提高计算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具体情境,学习加法、乘法的运算律,并能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能力目标:

在具体的运算中,理解加法、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在实际中熟练地进行应用。

3、情感目标:

在探索学习运算律的过程中,体验猜想、比较、归纳等数学方法。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与人合作能力,并在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五、单元评价要点 

1、能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理解加法、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在实际中熟练地进行应用。

六、教学准备:

教材挂图、口算卡片、计算器

搜集各种能够运用简便算法的题进行计算。

购树苗和花苗3课时

购花土和花肥2课时

种植花苗3课时

第四单元教学计划

巧手小工匠——认识多边形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有三角形的意义,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三角形内角和。

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角的特征有了初步的认识,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

2、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知识是图形与几何领域中的重要内容,在日常生活在有着广泛的应用。

1、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过程。

通过观察操作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感知这些图形的特征。

2、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3、能运用三角形是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渗透分类思想。

五、教学措施:

1、灵活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创设学生喜欢的现实情境。

2、重视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图形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3、科学组织探索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新知识。

4、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

5、加强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电子白板

图形的密铺

八、课时划分:

组装自行车3课时

拼制风筝骨架2课时

制作衣架和画架2课时

图形的密铺1课时

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动物世界——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熟练地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以及在学习分数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

本单元的内容主要有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大小比较、生活中的小数、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本单元是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今后学习小数四则运算打好基础。

1、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会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2、使学生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3、使学生会进行小数和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4、使学生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数位,求出小数的近似数,并能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

1.重视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教学。

本单元的一些概念、法则、性质非常重要,是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好。

这些知识逻辑性比较强,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教学时要注意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适宜的措施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知识。

2.注意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促进知识的迁移。

学生在前面所学的小数的初步知识以及整数的有关知识和经验,都可能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

教学课件、课件、图片、电子白板

保护动物

小数的意义1课时

小数大小比较2课时

小数的性质1课时

小数的化简1课时

小数的改写1课时

小数点位置移动2课时

名数的改写1课时

求近似数2课时

我学会了么1课时

第六单元教学计划

趣味拼搭——观察物体

本节所要观察的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的物体,教材要求从情境入手,让所有学生都参与数学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探索和交流中,根据自己的体验,感悟出站在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而且最多只能看到它的三个面,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把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进行辨认,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后继学习从正面、侧面和上面三个方向观察物体打基础。

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再通过变换角度的观察,学生从感性上有了真正的体验,学起来比较轻松,但对判断所观察的物体形状还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1、知道物体的正面、右面和上面,能辨认从正面、右面、上 

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通过观察活动,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从一个位置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建立的空间观念。

3、在探究图形变化中感受乐趣,学会欣赏数学美。

1、充分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

2、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经历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和动手能力。

3、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展现多样化的策略和方法。

积木、长方体纸盒、易拉罐、球等等 

我是小巧手

信息窗1课时

信息窗1课时

第七单元教学计划

奇异的克隆牛——小数加减法

本课是青岛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的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时内容。

在学习本课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验算方法以及简单的小数计算,这些知识都是本课的学习基础。

同时本课的学习内容又是学生学习后面的小数混合运算的基础。

在学习本课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验算方法以及简单的小数计算,这些知识都是本课的学习基础。

1、能独立分析和解决用小数加减计算可以解决的简单问题,并能正确处理小数加减计算过程中需要进位或退位的算法问题。

2、体验只需要估算就能解决的那些问题的特征,培养估算意识,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3、引导学生养成学科学的习惯。

五、教法与学法指导:

根据情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独立尝试和探索,归纳出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和验算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