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后感250字3.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223015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4.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国演义读后感250字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三国演义读后感250字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三国演义读后感250字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三国演义读后感250字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三国演义读后感250字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国演义读后感250字3.docx

《三国演义读后感250字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国演义读后感250字3.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国演义读后感250字3.docx

三国演义读后感250字3

三国演义读后感250字

《三国演义》读后感250字

寒假里我读了一本名叫《三国演义》的书。

这本书的作者是罗贯中。

在这本书里面我最喜欢那个大智大贤的诸葛亮,他神机妙算﹑深谋远虑,这一点在书里的一篇叫做草船借箭的文章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草船借箭这个故事中,心胸狭窄的周瑜看到多谋的诸葛亮出出高自己一招,便心怀妒意,甚至想置诸葛亮于死地。

他以军中缺箭为名生出一计,让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

由此看来周瑜不仅妒忌心强,而且十分狡猾阴险。

然而,诸葛亮却胸有成竹地答应了下来,趁着大雾漫天,用草船在曹营借了十万支箭,提前七天顺利地完成任务,使得周瑜的阴谋又一次破产,从而进一步揭露了周瑜嫉贤妒能﹑心胸狭窄的本性。

看完了这个故事后,我想人千万不能有妒忌的心理,尤其是我们这些学生,看到比自己好的不要只顾妒忌,而应该多向别人学习,取长补短,这样来提高自己的成绩,那才是正确的。

英雄本色《三国演义》读后感450字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神威能奋武,儒雅更知文。

天日心如镜,春秋义薄云。

的确,关羽自始至终都不失一个英雄的本色。

关云长单刀赴会,水淹七军,刮骨疗伤,都将关羽的忠义之举,智勇之能,一展无遗,其虎牢关的英勇,白门楼上的恩义,令赤兔马都为之殉命,何况人乎?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麦城之战失利,关羽面临着心与血的生死抉择,以他的才能,一旦受降,富贵权力会一涌而至,玉可碎不可损其白,竹可破不可毁其节他背负着忠君的沧桑与巍峨,透着不尽的壮烈与苍凉,留给世人一个从容赴死的背影,赤诚,隽永

其实在当时,见风使舵已成气候,哪国强大就降哪国的亦不少见,像马超,姜维,张松或许在当时会威名远扬,但当历史沉淀到今日,他们也就暗淡无光了。

一臣侍二主可以长安乐,但关羽宁死不降,蜀国的耻辱就是关羽的耻辱,这时,体面的义无反顾是唯一的。

因为,中国人不仅活在生命的百年里,还注重活在千年的历史中。

余秋雨说过:

没有悲剧就没有悲壮,没有悲壮就没有崇高关羽的悲剧,又蕴含着多少沧桑的感伤和无尽的苍凉!

都说胜者为王,我却一直在心里称他为失败了的英雄,不管定语为何,他依然盈满炎黄脉搏的英雄本色。

关羽,演绎了千年不变的精魂,演绎了荡气回肠的凝重。

忠义永存,

英雄无愧!

《三国演义》读后感800字

说到袁绍兄弟(袁绍、袁术)想必会历史的人都会偷笑。

因为他们两个人一个比一个傻,一个比一个牛。

先说说俩兄弟小时候吧!

袁绍是婢出,袁术是嫡出。

但袁绍品行装得很好,而袁术却原形毕露。

所以,大家对袁绍很好,但总好像看不起袁术。

袁术对这一点深感不满,便指责大家说,你们不鸟吾,反而理吾家之败子?

大家说他傻不傻?

傻,这当然是傻。

傻到什么程度呢?

傻到让大家从此与他更疏远,还常在背后说其坏话。

而袁绍呢?

有点牛。

在兄弟相处的时候,袁绍常当众讽刺袁术。

兄弟俩的童年就如此飘过。

也不免埋下仇恨。

到他们大了以后,一个叫董卓的枭雄称帝,想“废立”。

但他失败了,只好将皇帝踩于足下,使其听话。

这给了人们一个忠告现在皇帝虽是弱不禁风,但要从名义上正面打击,仍然是不大容易的。

但袁绍够牛,没有吸取到这个教训。

他竟在不久之后,提出了“另立”。

当然,没人傻到会去抢做这个皇帝,个个拒绝。

而袁术呢?

更牛,还带着点傻乎乎的。

袁术很快表态反对!

为什么呢?

因为他竟想“自立”!

对于此“冤家对头”要“自立”,袁绍当然不会给予支持。

于是,袁术终于忍不住了,便自己“单身一人”,争当皇帝。

没料,竟还真成立了一个新的政府。

但当然,下面是一片反对!

开始袁术还洋洋得意呢,来一个,铲一个。

但到了最后,这位“吃饱了撑着”的家伙终于撑不下去了,被人铲光了,地盘也被移为废墟……袁术见大势不好,只好带着残兵败将落荒而逃至深山老林。

袁术那边,就先告一段落了。

袁绍看着弟弟“自立”失败,一边偷笑,一边就打消了“另立”的念头。

后来袁绍的谋士沮授与田丰提出了“挟天子以令诸侯”。

这什么话?

我们把他谋士的话与曹操谋士的话比较一下。

曹方那边的话是这样的:

“奉天子以令不臣。

”什么意思?

就是为皇上作出奉献,供奉皇帝,以统一天下,使那些叛国者不得好死。

而袁绍的呢?

他那边的话是说,要利用好皇上,使全天下的人都屈服于他们手下。

多么罪恶的人啊!

恶到连手下都那么恶!

其实袁绍只是说说这建议好而已,但一直没实施(大概舍不得军粮吧)。

可见,袁绍还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吝啬鬼。

随后,曹操与袁绍反目发生了渡官河一战。

袁绍在这战役时,兵力赛过曹操的三倍。

但他输了,并被杀了。

因为他太自大,步步逼退曹操,不料使曹操补给更快,使自己的军粮越来越少……而后,袁绍几个儿子都被杀了。

而袁术不攻自破,发病吐血,病死他乡。

大家都佩服袁绍两兄弟真够傻够牛吧?

《三国演义》读后感400字

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这句话,想必大家都听过吧!

这句话出自《三国演义》这是四大小说名着之一。

在这本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字孔明,人称卧龙先生,他27岁被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三顾茅庐请出山。

他足智多谋,见多识广,用兵如神,是刚开始不相信他的关张二人,后来也不得不佩服他了。

刘备常说,我有了孔明先生,那真是如鱼得水啊!

一次孔明到吴国去,想和他们结盟,可是有众多大臣不愿意,后来孔明凭自己拉三寸不烂之舌,上演了一场,精彩的舌战群儒,最终吴国与蜀国达成了共识,结盟了。

两国结盟后,一次吴国缺箭了,而最近又要和曹操打仗,周瑜以这个借口叫孔明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孔明说曹操功势如潮,我只要三天,若做不成,军法处置。

就这样,孔明又上演了一次,草船借箭,让周瑜万分佩服。

我希望我也能像孔明那样料事如神。

读了《三国演义》有感800字

《三国演义》从普通角度来看这是一本记录朝代兴亡盛衰、文武百官谋朝篡位以及各路英雄豪杰打拼天下的历史文学。

可是从一个小学生的角度来看则妙趣横生!

我将我看出来的门道写为以下几篇:

第一篇蒋干盗书,学生作弊

蒋干盗书讲述了一个曹营谋士蒋干从周瑜那里盗取一封书信,从而让曹操知道蔡瑁、张允有意叛变,可却中了周瑜一计,上了大当。

在学生时代,同学作弊也不为过罕见之事,很难与古代事件相比,但是细想蒋干盗书、学生作弊之间不都是为了达到目标不择手段(战国时代可以当做一种策略)却自作自受,骗了自己!

第二篇草船借箭,灵活运用

草船借箭讲述了一个诸葛亮为完成三日打造十万支雕翎箭的任务,巧妙利用曹操水上作战时的谨慎和大雾天气从而收集敌军射来的雕翎箭。

在学生时代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问题也是一个好方法,例如运用语文、数学知识解决实际应用问题,运用科学、地理知识解答实际天气问题古代的草船借箭和现代的灵活运用这两件事不都是以多种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例子吗!

第三篇妙使空城,巧用换位

空城计讲的是诸葛亮为了吓走曹军,故作镇静,利用司马懿心计复杂、为人谨慎的心理,让他误以为城中藏有伏兵从而达到目的。

在学生时代也可以运用此计:

我们的同学相处中难免有一些矛盾,这时我们就可以像诸葛亮那样利用那个同学的特殊心理,换位思考,化解矛盾从而和睦相处!

这不都是通过思考对方的内心,从而达到目的的例子吗!

这是我把《三国演义》与学生生活中的事件结合在了一起。

虽然两者之间相距数年,但是却有相同之处。

也许这便是《三国演义》流芳百世的原因吧!

所以在此我向大家推荐这本中国四大名着之一:

《三国演义》!

诸葛亮的罪恶《三国演义》读后感

如果说刘备是仁义的化身,救万民于水火而礼贤下士平易近人,那么诸葛亮则是智慧的化身,火烧赤壁六出祁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一部《三国演义》成就了几个经典角色,也让千百年来的读者形成了尊刘贬曹的思维定式。

可是,真正的历史是我们了解的那样吗?

我们所看到的历史,是小说家、史官融合了个人情感甚至政治阴谋的历史。

人们只看到诸葛亮的智慧和伟大,看到他的阴谋和罪恶了吗?

新官上任三把火。

诸葛亮一出山,就连续制造类博望坡纵火案、新野纵火案及闻名于天下的赤壁大战纵火案。

千里之中,狼烟滚滚,横尸遍野,血流成河。

儒以仁治天下,诸葛亮一介儒士,却为了军事利益对士兵和百姓下此毒手,令人发指。

更令百姓所苦的是,赤壁大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形成,此后战火绵延,乱世因为赤壁大战一直延长了六十余年。

诸葛亮首次提出天下三分时,尚在隆中与刘备饮酒作对,他早知这一点,却没有阻止分裂,加速统一,反而助刘备夺荆州,篡西蜀,把他的自家兄弟们赶下台,让百姓们苦不堪言,这难道是仁义之人的所作所为吗?

(刘备先背叛袁绍,再背叛曹操,他也是个反复之人。

进入蜀中安身立命的诸葛丞相并没有就此收手,七擒孟获六出祁山都是他犯罪的证据。

让我们看一看丞相是怎样治国的:

蜀国总人口96万,带甲士兵10万,官4万。

官兵:

百姓=1:

6,也就是六名百姓(包括老弱妇孺)供养一名官兵,如此暴举,连灭绝人性的希特勒和东条英机也甘拜下风。

可就在此种情况下,诸葛亮还要命令夹带着老弱病残的军队挥师南下,六举北出。

据统计,东汉末年全国人口5648万,而到了公元263年魏灭蜀时,全国人口仅存767万。

这是中华历史上最为惨痛的人口丧失。

曹操诗中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正是对当时百姓遭战火荼毒惨状的生动描绘。

就连一向贬曹尊刘的罗贯中也在《三国演义》七擒孟获后写道:

瘴烟之内,阴鬼无数,反观诸葛丞相,他有过悔改之心吗?

没有,他为了一纸《出师表》的千古流芳,不惜牺牲百姓,为自己铺上了流血的仕途。

大刀阔斧希望大下一片江山的诸葛丞相一面扬言王业不偏安,一面还要除掉妨碍自己事业的碍眼同僚,比如李严。

李严的下场我们在《三国演义》中清除地看到。

殊不知这样的下场也是诸葛亮希望看到的?

自入蜀以来,刘备团体一下分为两派势力。

一派是跟刘备打天下的荆州集团,一派是长年居于川中的原蜀集团。

原蜀集团的代表就是李严。

为了把权力牢牢地抓在自己手中,诸葛亮大力排挤原蜀集团而使荆州集团独大,李严与诸葛亮同为刘备白帝城托孤的两位顾命大臣,却屡遭排挤,最终以误报吴国入侵的军务大罪由丞相独断处决,后主刘禅连过问的机会都没有。

诸葛亮处决李严之后,还假惺惺地提拔一下李严之子李丰以慰军心,生怕自己所作所为惹人非议。

而他治蜀期间,百官皆设,独独不设史官。

陈寿《三国志》载:

国不置史,注记无官。

光芒万丈的诸葛丞相不可能不希望有史官多记他的高尚人格,聪明才智,而他此举又是为了掩饰什么历史真相呢?

而对于一直忠心耿耿跟随刘备的简雍,资历比诸葛亮还老,为何找不到关于他后半生的半点文字记载呢?

还有关羽、马谡之死,也真的如此单纯吗?

公元234年,诸葛亮走完了他的戎马一生,而作为后人的我们,却永远无法真正了解他是怎样复杂而深不可测的人。

他并不只有忠义儒雅,机智过人的光辉一面。

史学家、小说家笔下的历史,不是毋庸置疑的历史。

昨夜历史,都已随风散去,而我们所拥有的,是我们看待历史的态度。

浅析《三国演义》的人物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谈笑中。

在这个假期中,我读了《三国演义》一书。

《三国演义》是一部断代体古典名着小说,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说起《三国演义》的剧情,只要是中国人恐怕都知道一些,哪怕不全知道,桃园结义、三顾茅庐、赤壁之战的典故也是妇孺皆知。

作者罗贯中,别号湖海散人,杭州人,祖籍太原,生卒年不详。

罗贯中一生奔走,有政治抱负和军事才能,但与人寡合。

相传他写了许多着作,但他用力最大,影响最广,艺术上最为成功的要数《三国演义》了。

由于时间关系,不能仔细拜读罗先生的大作,但在匆匆的浏览再加上以前电视剧的影响之下,我已能知晓《三国演义》的总体思想是拥刘反曹,其实质是尊崇仁德、贬乏残暴、尊崇忠义、贬斥奸诈。

小说有意识的将刘备的宽仁和曹操的残忍作对比,褒刘贬曹的倾向十分明显,因此其情节线索和人物塑造大都以蜀汉为中心。

小说中描绘了上百个人物,有庸主献帝、刘禅,无能之辈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刘璋,足智多谋的孔明,气量狭隘的周瑜,长厚的鲁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