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镇高速公路填石路基质量控制要点.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222901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镇高速公路填石路基质量控制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平镇高速公路填石路基质量控制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平镇高速公路填石路基质量控制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平镇高速公路填石路基质量控制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平镇高速公路填石路基质量控制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平镇高速公路填石路基质量控制要点.docx

《平镇高速公路填石路基质量控制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镇高速公路填石路基质量控制要点.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平镇高速公路填石路基质量控制要点.docx

平镇高速公路填石路基质量控制要点

平镇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处

填石路基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为保证平镇高速公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依据有关规范规定及设计文件相关要求,结合本项目主要利用路基挖方石渣及隧道石渣作为路基填料的实际状况,特制定平镇高速公路填石路基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具体内容如下:

一、准备工作

1.路基工程开工前,全面理解设计要求,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有关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调查与核对,根据实际情况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完善,提出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

2.填方路基工程实质性开工前,应根据填料种类确定填筑材料的压实控制标准或方案,并根据清表后原地面的土质,通过室内试验确定填前碾压质量控制标准。

3.施工前对导线点、水准点、土石方数量进行复测,复测成果经监理工程师批复后,按照图纸要求放样,并报监理工程师复核、确认。

4.各施工单位要扎实进行分项工程技术交底,对操作工人针对关键工程项目及易反复出现质量缺陷的工程部位进行技术培训,确保规范操作。

二、填石路基填料要求

1.填石路基开工前应对料源进行外委试验,试验指标包括岩性、单轴饱和抗压强度、不均匀系数、CBR值等,料源经批复后方可使用。

路基填料最小强度CBR值应遵照《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的规定。

2.强风化石料、崩解性岩石和盐化岩石不得用于路堤填筑。

3.泥页岩、千枚岩石渣一般不得用作路基填料,如条件所限,必须使用以上材料时,其CBR值应满足规范要求,填筑部位应在原地面1.5m以上路床设计标高1.9m以下范围内,并应有适当封闭措施,防止雨水渗入;碾压应选用激振力大于55t的拖式振动碾压设备,松铺厚度不得大于30cm,确保压实质量。

4.石渣(填石:

粒径大于40mm且含量超过总质量70%的石料;土石:

石料含量占总质量30%-70%的土石混合材料)填筑路基不均匀系数应控制在15~20,填料粒径应不大于250mm,并不宜超过层厚的2/3,上路堤顶部40cm范围内填料最大粒径应小于150mm,其中小于5mm的细粒料含量不应小于30%,路床填料粒径应不大于100mm。

5.应采用大功率推土机与18t以上重型压路机施工,避免出现粗细颗粒离析,严格控制填筑厚度、压实遍数,用压实沉降差或孔隙率指标检测压实质量。

6.对于隧道的弃渣和路基挖石方应充分利用,减少远运废弃。

用于路基填筑的隧道弃渣和路基挖石方均需采用大型颚式破碎机进行二次破碎,严禁在路基上破碎,在装车前,运输车辆宜加焊适合不同填筑部位(路床填料宜加焊100mm筛网)的“人”字形筛网,严格控制填料粒径。

7.石质填方路段上路床80cm若设计采用未筛分碎石填筑,未筛分碎石应利用弱风化或微风化的石质路基挖方或隧道弃渣轧制,最大粒径不超过100mm。

三、填前处理

1.路基填筑前,应先清除地表腐殖土,路基清除的腐殖土应集中堆放,待路基边坡填筑成型后,用作路基边坡培土。

同时,将多余腐殖土运至弃土场作为弃土场顶面复耕回填土。

2.地面横坡陡于1:

5的斜坡地段,路基填筑前将原地面开挖成内倾2%~4%、宽度不小于2m的台阶。

3.原地面清表后为中风化~微风化石质地层时,由总监办现场核查后可直接填筑。

4.原地面清表后地表为土质的做击实标准按压实度检测控制压实质量。

5.原地面清表后地表为碎石土、砂砾的,根据材料颗粒分析的含石量、最大干密度及承载比试验结果,筛除超粒径石料,采用以压实沉降差法为主,结合轮迹法,并以弯沉法辅助配合的方法或压实度检测控制压实质量。

6.原地面清表后地表为过湿土,以透水性好的填料置换地基过湿土,以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

在置换过程中应注意先截排地表水,改善排水条件,为施工创造良好的条件。

开挖置换应视过湿土地基工程地质和水文条件,将基底下一定深度或全部挖除,然后回填透水性较好的石渣,并采取分层碾压,以达到路基要求的压实度。

7.原地面坑、洞、穴等,应在清除沉积物后,用合格填料分层回填分层压实。

泉眼或露头地下水,应按设计要求,采取有效导排措施后方可填筑。

四、填石路基试验路段

1.试验路段应选择在地质条件、断面型式等工程特点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路段长度不宜小于100m。

2.试验路段完成后,及时对试验路段施工资料进行总结,以确定适宜的施工工艺参数。

试验段总结报告的主要内容:

(1)填料试验、检测报告等;

(2)压实工艺主要参数:

机械组合;压实机械规格、松铺厚度、碾压遍数、碾压速度;最佳含水量及碾压时含水量允许偏差等;

(3)过程质量控制方法、指标;

(4)质量评价指标、标准;

(5)优化后的施工组织方案及工艺;

(6)原始记录、过程记录;

(7)对施工设计图的修改建议等。

3.将试验段施工总结上报总监办批准后,路基工程方可依据试验段总结的数据展开大面积施工。

五、一般填石路基填筑要求

按照设计文件要求,一般填石路基根据石渣岩性、风化程度和强度对填筑要求如下:

1.填石路段的路堤采用石渣填筑,根据单轴饱和抗压强度,可将石渣分为硬质岩石、中硬岩石和软质岩石。

表5-1岩石分类

岩石类型

单轴饱和抗压强度(MPa)

硬质岩石

≥60

中硬岩石

30~60

软质岩石

5~30

不同强度的石渣,分别采用不同的压实质量控制标准,具体要求见下表:

表5-2石料压实质量控制标准表

石质

分区

路面底面以下深度(m)

摊铺层厚

(mm)

最大粒径

(mm)

孔隙率

(%)

硬质石料

上路堤

1.20~1.90

≤400

小于层厚2/3

≤23

下路堤

>1.90

≤600

小于层厚2/3

≤25

中硬石料

上路堤

1.20~1.90

≤400

小于层厚2/3

≤22

下路堤

>1.90

≤500

小于层厚2/3

≤24

软质石料

上路堤

1.20~1.90

≤300

小于层厚

≤20

下路堤

>1.90

≤400

小于层度

≤22

表5-3填石路基路床压实质量控制标准

分区

路面底面以下深度(m)

最小强度

(CBR)

压实度

(%)

上路床

0~0.3

8

96

下路床

0.3~1.2

5

96

2.岩性相差较大的填料应分层或分段填筑,严禁将软质石料和硬质石料混合使用。

3.填方路基每作业面必须配备平地机1台、推土机1台、压路机2台(22T以上单钢轮振动压路机)、20T以上拖式振动碾1台及满足上料需求的自卸汽车和洒水车。

为保证压路机压不到的边角处压实质量,还应配备小型夯实机具配合施工。

4.路基填筑除按有关规定正常施工外,要有具体措施加强对“六部”的施工质量控制。

六部是指:

①标段与标段的结合部;②分段作业的结合部;③填挖交界结合部;④半填半挖结合部;⑤构造物与填方的结合部;⑥边死角与一般填筑段的结合部。

5.路基填筑不得倾填,应分层填筑压实。

碾压前应使大粒径石料均匀分散在填料中,石料间孔隙应填充小粒径石渣。

在上料前必须根据确定的松铺厚度和运输车辆的装载量计算单车上料面积,打出白灰方格网线,每方格网内倒料一车,用推土机粗平、平地机精平,控制上料厚度。

6.中硬、硬质石料填筑时,路基边线必须洒白灰线方可进行路基填筑施工,每填筑3层时及时修整边坡,保证边坡顺适,坡脚无废料。

7.填方路基一般情况应以两结构物为界整段填筑,严禁人为分割、分段填筑,必须高度重视结合部位的填筑质量,分层或分段填筑时,不得纵向分幅填筑。

六、特殊路基填筑要求

1.填挖交界路基处理

为了减少填挖交界处的差异沉降,对于土质松软的路段,挖方侧地基自路床底面向下超挖0.7m,超挖后采用重型压路机(不小于25T)振动碾压,孔隙率不大于21%(土质路段应按上路堤压实标准检测压实度),待检验合格后,回填路基填料。

填方侧地基采用60cm厚碎石垫层进行换填处理,或经监理工程师同意采用硬质石渣换填;对于砂砾石土、碎石土或石质路段,挖方侧路床下不进行超挖处理,填方侧基底进行清表换填处理。

填挖交界的填方部分,路堤孔隙率要求比规范值提高1%。

地下水发育的土质路段,在填挖交界处超挖土方下侧设置横向或纵向盲沟加强排水。

2.半填半挖路基、路堤与路堑过渡段处理

(1)构造物与路基结合部、分段作业结合部、标段结合部、填挖交界结合部、半填半挖结合部、边死角与一般填筑段结合部作为路基施工质量关键控制部位,需开挖台阶的回填前应一次性按要求开挖到位,并对台阶界面进行整修,使之无小折线或弯月状存在,以消除压实盲区。

对各结合部的台阶开挖应专项检查验收,否则不得进行路基填筑施工。

(2)各标段之间和各作业段之间填筑层面,应对先行填筑的路基界面虚方挖除至完全满足压实度的要求并分级开挖台阶,按每层搭接长度满足要求后继续填筑。

3.桥、涵及结构物的回填

(1)桥、涵及结构物回填填料宜采用透水性材料、轻质材料、无机结合料等,非透水性材料不得直接用于回填。

(2)回填时圬工体强度的具体要求及回填时间应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有关规定执行。

挡墙墙背回填与挡墙墙体应同步施工,对于柱式桥台和肋板式桥台,应先进行桥台台帽以下的台前溜坡和台背回填施工,填筑至台帽底标高后,再进行台帽施工。

挡板墙墙身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的85%以上时,方可开始回填,如果回填滞后,应和挖方路基或填方路基有效搭接,纵向接缝应设置台阶。

桥台路基填筑碾压顺序为自台前至台后。

(3)涵洞洞身两侧,应对称分层回填压实,填料粒径应小于10cm;两侧及顶面填土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压实施工过程中对涵洞造成损害。

(4)对先施工构造物和填筑路基的段落,台背回填结束后,应对回填部位进行预压。

桥台背后填土应和锥坡回填同时进行施工,并按设计做好台背地基处理。

(5)回填施工应采用大型压路机为主、小型压实机具配合进行压实,要优化路基、结构物和台背回填的先后施作顺序,及早安排台背回填的施工,确保台背填土有足够的工后沉降时间。

(6)路基和构造物同步施工时,应在构造物两端各预留一个填筑段落,路基与预留回填结合面应挖成台阶状,然后分层填筑压实。

(7)台背回填前,八字墙、一字墙以及支撑梁必须完成,梁板架设前最多对称回填至1/3墙高。

回填应与路基同步施工,不能同步时应严格按要求开挖台阶,八字墙、一字墙处宜采用小型机具夯实,防止墙体推移。

(8)严格分层填筑,应在结构物墙身上左、中、右位置,用红、白油漆相间划出每层15cm压实厚度控制标线,并标注层位编号。

(9)基坑回填必须在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且应做好临时防排水,使基坑不积水。

基坑回填应分层填筑、分层压实,分层厚度宜为10~15cm,采用小型夯实机具时,基坑回填的分层压实厚度不得大于10cm。

(10)设计文件中其它规定,具体要求如下:

a.过渡段路基处理,为了减少路基与桥梁结合部的差异沉降,避免桥头跳车,路堤与桥台、通道、涵洞连接处均设过渡段,过渡段路堤采用石渣填筑。

b.需对粉质粘土、卵石土路堑与桥梁、通道台背连接部地基进行处理,地基为裸露基岩时,可不做处理。

与挖方路基衔接的桥梁、通道台背路基采用超挖回填进行处理。

路堤与桥梁、通道及涵洞台背连接处的过渡段,在地基清表后,设置碎石垫层。

c.为确保工程质量,原地面以下基坑回填部位、耳背墙以下、八字墙部位及挡土墙内侧等难以压实部位,采用M7.5浆砌片石砌筑,片石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40。

4.路床处理

挖方路基路面底部为土质和全风化石质地层时,路床采用120cm石渣换填处理,路面底部为强风化石质地层时,对路床顶面40cm超挖换填石渣,路面底部为中风化~微风化石质地层时,对路床顶面20cm超挖换填石渣。

填方路基路床采用石渣填筑,路床所用石渣应采用中硬质岩石轧制,最大粒径应小于10㎝。

5.水稻田路段地基处理

当水稻田地基路段地基土为潮湿时(0.5<稠度w≤0.75),路基清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