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112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112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112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6、想想在自己的周围,生活中有哪些事物也是大约1厘米长的?
(二)、用厘米量
1、我们已经知道了量的方法,也对1厘米有了初步的表象,下面我们就来量一量物体的长度。
请小朋友用手中的尺子量一量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纸条。
2、学生测量纸条。
教师巡视,加强个别指导。
3、交流反馈。
教师再次强调测量的正确方法。
五、巩固深化,实践应用。
1、请学生随意拿出自己的一枝铅笔,量一量你的铅笔有多长。
量好后同桌交流检查。
2、4人小组合作,每人分别量出3、5、7、10厘米…。
教师个别指导。
3、学生自己选择身边的物品量一量,如一枝新铅笔的长,数学本子的长等。
六、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教师签名:
教师签名:
认识米、用米量
第2课时
课本第4页。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2、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3、能合作测量出整米长度的物体;
4、培养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掌握1米的实际长度;
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1米的直尺、折尺、卷尺,纸条。
学生每人1根较长的绳子,1米的卷尺,刻度尺。
一、复习用厘米量物体
1、提问:
昨天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什么?
量物体长度用什么工具?
2、用两个手指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
2厘米呢?
10厘米呢?
3、用刻度尺量文具盒的长度。
请你演示,并说出注意事项。
二、认识米,用米量
情景设置:
你量得不错,那么你能量一量黑板有多长呢?
瞧!
这样用刻度尺量太不方便了,也不容易得出结果。
那么该怎么办呢?
(用更长的尺子量)用这把尺子试一试看,这是一把米尺。
(板书:
“米”)
在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例如操场东边到西边有多远,教室有多长,通常都是用比厘米更大的长度单位“米”。
(一)感知米的实际长度
1、观察这把米尺,它的每两个刻度之间是多长?
(10厘米,也就是说米尺以10厘米为单位)
2、观察自己的1米卷尺,看看和教师米尺的刻度是不是一样的?
3、那么1米到底有多长呢?
(1)用直尺在黑板上画1米长的线段。
(2)用直尺比一比从地面到讲台的什么地方的高度是1米。
(3)两只手臂展开,用卷尺量一量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
(4)两个人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什么部分是1米。
(5)用米尺量1米长的绳子。
(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
4、以小组为单位在讲台上量出2米长、3米长的绳子给大家看一看。
(二)厘米、米之间的关系
1、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米和昨天学习的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2、这条是1米长的绳子,请你用以厘米为单位的刻度尺量一量,看看它有多少厘米?
3、小结:
1米也就是100厘米。
1米=100厘米)
(三)用卷尺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
1、出示卷尺。
介绍:
这是在测量比较长的距离时用的卷尺。
2、用卷尺量物体的方法。
三、巩固反馈
1、两个人相互量身高,是多少米多少厘米。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略)。
四、扩展练习:
下课后测量教室的长、宽,后面黑板的长,讲台的长、宽。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认识线段
第3课时
课本5、6页。
1、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
直的和可度量。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刻度尺,各种弯的、直的实物若干,如:
牙膏盒、吸管、绳子等。
一、情境引入
二、观察体验,探究新知
1、感知线段的直
师:
请拿出袋里的东西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准备好的牙膏盒、药盒、直的曲的吸管、铅笔、绳子、铁丝等。
学生汇报。
你觉得桌子上哪些东西是直的?
2、感知线段的两个端点
请同学们再看一看,摸一摸那些直的东西除了直以外,你还发现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假如从铅笔的任意一端开始,摸到铅笔的另一端,我们就可以把其中的一端看作一个点,把另一端也看作一个点,我们把这两个点叫做端点。
像书本的边、直的吸管那样都有两个端点。
3、从实例理解线段
请同学们在练习纸上按自己的想法把每两点连结起来。
这些线都有什么特点?
小结:
我们就把像课本第5页中间的图叫线段,线段都是直的、有两个端点。
比如书本的边、盒子的边、铅笔、直的吸管都可以看作是线段。
学生找出身边的“线段”,并说一说、评一评。
4、量线段和估线段
线段可以量度吗?
让学生量一量课本第页上面线段的长度,并说说量法。
小结量法:
先把尺子上的0刻度对准线段的左端,再看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教师出示横、竖两条同样长的线段,请学生估计这两条线段哪条长、哪条短或者同样长呢?
学生自由发表想法。
5、画线段
教师让学生用手势表示3厘米大约有多长。
学生尝试画,并说出画法。
学生操作后汇报。
出示断了3厘米多的断尺让学生讨论:
怎样用这把断尺画出3厘米出的线段?
小组讨论,试画。
小组派代表汇报。
三、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四、总结
解决问题确定长度单位
第4课时
课本第7页。
1、掌握合适的确定长度单位的方法;
2、在确定长度单位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比较。
一、导入新课
学校升旗台上有一根高高的旗杆,你知道它有多长吗?
二、学习新知
1、现在我们知道旗杆的高度是13()
2、你认为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是13米呢?
为什么?
3、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
4、全班交流
用尺量一量,13厘米只有一拃长,不可能。
我1米多高,才到旗杆的底下。
5、得出结论:
旗杆的高度应该是13米。
6、总结判读方法
可以想像一下其中一个长度合不合理。
也可以用已知的长度去比一比。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2、课本第9页第8题。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课本P12---P13例1、例2
1、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时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初步掌握笔算加法的法则,能熟练的计算。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书写工整的习惯。
1、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2、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
实物投影
投影出示P8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同学们准备去参观博物馆。
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字信息?
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全班汇报发现。
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
学生小组交流汇报。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组织教学例1。
学生说想法及理由。
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计算方法。
先尝试写竖式,再讨论总结列竖式应注意的问题。
2、完成P9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计算方法。
3、教学例2。
学生尝试计算,交流算法。
尝试用多种算法计算。
4、完成P10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三、练习,实践应用
1、练习二第1题说说图意,交流算法并汇报。
2、练习二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并板演笔算过程,同时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
教师引导梳理。
五、随堂练习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
课本P14例3
1、通过学生的交流,发现100以内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2、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3、能运用数学知识尝试解决问题。
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进位的方法。
1、出示第8页主题图。
问:
二
(1)班和二(3)班能合乘一辆车吗?
1、教学例3。
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
2、汇报各自的计算方法。
3、小结。
今天学的内容有什么特点?
你能给这种算式取个名字吗?
板书课题:
进位加法。
4、完成练习二第3题学生看图,了解题意,或是摆小棒帮助理解。
再列竖式计算。
学生汇报,并说明计算方法。
5、总结算法。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
指名汇报,引导学生总结:
要把相同数位对齐;
从个位加起也可以从十位加起;
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完成P11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
同桌交流想法。
学生汇报并说明算法。
2、完成P12做一做交流观察到的信息。
3、完成P13第4题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汇报、订正,指两道题说说计算方法。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
你有什么收获?
两位数加两位数练习课
课本P15---P15练习二
1、巩固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加深加法意义的理解,为退位减法的学习做准备。
2、让学生有机会在不断探索和创造的气氛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3、引导学生在辨识的练习中体验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挑战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能力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比较熟练而且准确的进行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提高学生的运算技能。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物投影、卡片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学习了关于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
你们有哪些收获呢?
指名汇报。
2、总结得真不错。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会有更大的收获。
二、合作探索,巩固知识。
1、完成第14页练习二第5题。
教师巡视、指导。
做完以后请小朋友在小组内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2、名汇报、并说明计算方法。
计算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指名回答。
3、完成第14页练习二第6题。
这些计算对吗?
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指名汇报,并说出错误应该如何改正。
4、完成第15页练习二第9题。
教师巡视。
指名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5、完成第14页练习二第7题。
仔细读题,理解题意后完成填表。
指名汇报,并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观察表格,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指名汇报。
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6、完成第15页练习二第8题。
有四只小白兔一起上山采蘑菇,现在它们正在为谁采的蘑菇最多而吵闹,你能帮帮它们吗?
7、怎样做才能解决它们的问题?
8、完成第15页练习二第10题。
请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完成。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学生从知识、方法上进行总结。
四、随堂练习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
课本P18例1,练习三1---3题。
1、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2、鼓励学生进行算法探索,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结合情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学生进一步理解相同数位对齐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
实物投影、主题图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主题图。
2、分小组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3、汇报:
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北京赢了?
4、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会解答吗?
1、教学例1.
仔细地观察图。
怎么解决聪聪的问题。
板书算式:
56-22,思考计算方法,在练习本上试算。
小组交流算法。
2、小结:
先自己归纳,再得出: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
二、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完成第19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
选择一道题与同桌交流算法。
汇报结果及算法。
2、完成第20页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3、完成练习三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
汇报、订正观察两道题的区别与联系,在小组内交流发现。
教师引导学生梳理。
学生先互相说说再回答: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
第5课时
课本P18---P19例2、例3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2、通过情景的创设,增强学生的爱国这情。
掌握用笔算方法计算两位数退位减法,并明白其算理。
实物投影、主题图、小棒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主题图。
聪聪还有一个问题想考考大家:
巴黎比北京少多少票?
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学生回答。
1、教学例2。
A.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思考计算方法。
B.分小组交流想法:
个位上6减8不够减怎么办。
C.汇报各自的计算方法。
D.如不能口算,可以用竖式计算。
E.用摆小棒理解退位的算理。
F.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思考并汇报。
2、教学例3。
出示50-24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你的算法。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
先学生思考计算方法。
分小组交流想法。
并汇报:
相同数位要对齐;
从个位减起;
如果个位不够减,就从十位退1。
1、完成第19页做一做第2题。
指名汇报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2、完成第20页练习三第5题。
先用小棒摆一摆,再计算。
指名汇报
3、完成练习三第6题。
学生汇报并说明错误的原因,及怎样改正。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学会了什么
两位数减两位数(练习课)
第6课时
课本P20---P21练习三
1.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与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较正确、熟练地计算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减法。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提高学生的计算和检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实物投影、图片和题卡
一、总结引入
小朋友们,学习了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减法。
把你的收获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总结得非常好。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
二、巩固练习
1、完成第20页练习三第4题。
请仔细观察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说给同桌的同学听一听。
怎样求还剩多少个?
32-11。
这道题该如何计算呢?
2、完成第20页练习三第3题。
指名汇报,选一道题说说计算方法。
3、完成第21页练习三第9题。
4、完成第21页练习三第7题。
同桌两个同学与相说一说下面各题差的十位上是几?
你是怎样想的?
5、第22页练习三第10题。
仔细观察,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怎样求雨伞多少钱一把?
独立完成后和同桌交流一下计算方法。
指名汇报,并说明算法。
5、第22页练习三第11题。
先自己独立完成,完成后从加法和减法中各选一道题在小组内说说计算的方法。
指名汇报、订正。
三、强化练习
1、完成第21页练习三第8题。
有3只母鸡带着自己的孩子出来找吃
3、完成第22页练习三第13题。
看了表以后,你想到了哪些数学问题?
和小组的同学交流。
选择两个你喜欢的问题列式算一算。
同桌的同学互相交换检查,并说说计算的方法。
[设计意图]:
提高学生练习的熟练性。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的东西。
可三家的小鸡混到了一起。
你能帮助鸡妈妈找到自己的孩子吗?
指名汇报、订正、评比。
2、完成第22页练习三第12题。
教师巡视。
指名汇报,并说明填法。
四、总结:
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
第7课时
课本P23例4
1.引导学生学习解决“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的问题。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学生学会解决“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的问题。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二、合作探究
(一)、教学例4
1、出示题目,仔细观察、思考。
分组讨论。
2、学生探讨解答的方法。
学生回忆、迁移思考,或是摆学具帮助理解。
3、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解答的思路。
(二)、完成第24页做一做。
观察图,在小组内交流了解到的信息。
指名说明解题思路。
思考、提问,在小组内交流问题。
选择一个提问进行解答。
全班交流并说出解答思路。
(三)、小结:
比较一下,今天学习的知识和以前学习的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所学知识。
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四第3题,选择二题说说计算方法。
2、完成练习四第1、2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学生自己总结。
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练习课)
第8课时
课本P25---P26,练习四
1、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简单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的计算技能。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出示:
二
(1)班原有38位同学,这学期又转来5位同学,二
(1)班现在有多少位同学?
这道题该怎样解答?
把你的解答思路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汇报解题思路。
学生自由说。
二、合作探索
1、完成第24页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回答。
2、完成练习四第8题。
指名汇报,选题说计算方法。
计算两位数与两位的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指名汇报、归纳。
3、完成练习四第5题。
观察统计表学生分小组交流从统计表中了解的信息。
学生汇报发现。
思考、提问,和同桌交流问题。
选择两个问题列式算一算。
学生汇报提出的问题及解答思路。
三、巩固练习,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