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结题封面.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222404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结题封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课题结题封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课题结题封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课题结题封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课题结题封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题结题封面.docx

《课题结题封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结题封面.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题结题封面.docx

课题结题封面

江西省中小学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成果

结项材料目录

课题名称:

留守儿童物理学习“一帮一”实践与研究

材料一:

课题申报书及立项证

材料二:

课题结项申请书

材料三:

课题结项报告书

材料四:

课题结项总结报告

材料五:

课题中期阶段小结

材料六:

附件1、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调查问卷及分析报告

2、关于我县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报告

3、如何做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

——给有关部门的教育教学建议

4、农村留守儿童群体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5、农村中学留守儿童物理学习“一帮一”的障碍及因素

6、探究物理教学“一帮一”活动的学生评价体系

7、留守儿童教育个案分析

余干二中

卢文胜

2015年9月

如何做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

——给有关部门的教育教学建议

本课题组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情况调查分析

  带着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笔者采用问卷、座谈、访谈和查阅资料等形式,对我校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进行了专题调查(调研相关数据如下表) ,以期引起社会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重视。

  可以看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基础教育繁荣,义务教育普及程度高。

农村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辍学率很低,仅1‰左右; 农村初中适龄儿童入学率都在98%以上,辍学率低于4.0‰; 农村儿童独生子女的比例在逐渐上升,初中生独生子女的比例为6.4%,小学生独生子女的比例上升到21.1%; 农村留守儿童比例较大,小学阶段留守学生达47.2%,初中阶段留守学生达50.4%。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家庭、学校、社会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其教育现状不容乐观,问题较多。

  1. 家庭教育缺位,人格发展不健全,心理健康问题严重

  新世纪少年儿童的教育问题是一个既重大又艰难的问题,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必须形成合力,而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着严重的家庭教育缺位。

一是监护缺位。

据调查,留守小学生单亲监护学生占56.1%,隔代托管学生占35.9%,亲属托管学生占7.2%,无人监管学生占0.7%见表1); 留守初中生单亲监护学生占48.6%,隔代托管学生占37.8%,亲属托管学生占11.2%,无人监管学生占2.4%。

二是亲情缺位。

调查发现,留守儿童中,父母与孩子一周联系一次占4.4%,两周联系一次占22.6%,一月联系一次占62.0%,半年联系一次占8.6%,还有2.4% 的父母一年与孩子联系一次, 14.4%的父母一年回家探亲一次, 3.2%的父母几年不回家。

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并失去联系,使孩子缺乏亲情抚慰与关怀。

三是教育认识缺位。

有的进城务工农民受现实环境的误导,认为不用读多少书也一样能够在城里赚钱。

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导致家长忽视孩子的学习,学校教育缺乏家庭的配合。

家庭教育的缺位,影响了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一定的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他们不同程度地形成焦虑紧张、自卑内向、自私任性、霸道蛮横、逆反心理重、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

2. 学校教育乏力,学习成绩较差

  47.2%的小学留守儿童和50.4% 的初中留守儿童,无疑打破了中小学教育的平衡,造成学校教育方面的诸多问题。

一是由于家庭教育的缺位,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成效大打折扣。

有些家庭虽然只有父亲或母亲外出打工,但由于留在家中的单亲要独自承担农活、家务,无暇顾及对孩子的教育管理; 老师由于缺少家庭的配合,很难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对问题学生难以找到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此外,学校对学生双休日教育管理更是鞭长莫及。

二是留守儿童多数被父母“金钱+ 自由”模式惯着,有相应的经济支配权力,学习上怕吃苦,请人做作业,自由散漫,不思进取,给学校教育管理带来诸多麻烦。

三是留守儿童所处的年龄段本身就缺少学习的自觉性,加之在学习中缺少父母督促帮助,大多数教师也认为留守儿童是学困生,对他们的教学态度不是很认真。

而留守儿童自身对学习和生活也缺乏热情和进取心,自觉性不强,有厌学情绪且成绩起伏性较大,成绩不够稳定,时常有拖拉作业、逃课等现象发生[2]。

据调查,留守中小学生学习成绩极差占24.2%,学习中等偏下占63.6%(见表2)。

  3. 人生观价值观扭曲

  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因不在孩子身边,对孩子平常的心理状态和不良行为不了解也看不见,忽视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

同时,父母因无法照顾好子女存在着负疚感,往往采取“物质+ 放任”的方式对子女进行补偿,使留守儿童拥有零花钱的数量增加,支配的自由度提高,无形之中形成了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的陋习。

由于家庭监管的严重缺位,加之受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留守儿童很容易受到错误诱惑,结交不良青少年,人生观扭曲,继而导致行为上出现偏差。

4. 道德品质失范,安全问题令人担忧

  调查显示,农村留守儿童因缺乏有效监管,在学校不遵守规章制度,说谎、拉帮结派、打架斗殴、小偷小摸; 在家里不听监护人的教导,顶撞祖辈、我行我素、恶语伤人,其行为问题较其他学生要多(见表2) 。

  农村留守儿童本身就缺乏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由于没有父母的直接监管,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

由于临时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粗放监护,留守儿童因溺水、触电、打斗等导致意外伤亡事件时有发生,被拐卖、性侵的恶性事件也时有报道。

留守儿童处于青春成长期,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强,交友缺乏选择性,很容易受社会不良分子的唆使,误入不法团伙,以致于走上了犯罪道路。

有的留守儿童因孤单寂寞而沉迷于网络游戏,学业荒废。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成因

  1. 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与城乡二元分割的教育体制,是导致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根本原因

  在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要进入城市,但城乡二元结构使进城务工农民不可能将子女带在身边,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和义务教育制度,造成了农民工子女接受城市教育的种种壁垒,如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入学的高昂费用问题、在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入学无法解决升学考试问题、各地教材的选用不同使得这些群体的子女在转学后面临两地教育内容不能衔接的困境等问题,加之近几年来城市昂贵的住房投资,直接造成了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

  2. 农村家庭教育意识薄弱和教育方式不当,是产生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直接原因

  一是在增加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

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到城市里务工谋生。

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也希望给下一代成长提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

但在外出务工与子女就学、教育之间产生冲突时,他们往往选择前者。

二是变相的亲情补偿造成教育方式失误。

面对留守儿童所需要的亲情反馈,父母往往通过钱、物等物质满足补偿方式,很容易使孩子产生错误的价值观并误入歧途。

  3. 农村中小学教学条件差,课程设置与儿童身心发展不相适应,是产生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重要原因

  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教师、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

但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农村学校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 另一方面,有些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放松了对部分成绩较差的留守学生的教育与管理,无疑会导致留守学生误入歧途甚至失学、辍学。

  三、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对策

  1. 强化体制创新,促进教育公平发展

  教育公平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是法律赋予人们的基本权利,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必然要求。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各种原因,我国基础教育不公平现象比较突出,教育公平程度与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不相适应,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贫富之间以及性别之间都存在着教育不公平现象。

应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逐步弱化乃至取消与户籍相联系的城乡隔离的各种制度,使流入城市的农民享有与城市人口平等的权益,给予农民工及其子弟以切实的市民待遇。

  2. 强化“家庭”教育,使留守儿童“不留守”

  要健全和完善留守儿童的监督管理机制。

一是要改善务工家长与留守孩子的教育沟通方式。

亲子之间的沟通时间不能相距太久。

在沟通内容上,应该全面了解孩子的心理、身体等方面的情况,除了电话外,还应该以书信等方式进行沟通; 对于爱上网的留守学生,有能力的父母应学会与孩子进行QQ 沟通。

在沟通对象上,还要与孩子的班主任、委托监护人保持经常性联系。

二是要以地方政府为主体,大力实施关爱留守学生的“春雨工程”,推行“爱心妈妈”、“代理妈妈”、“代理爸爸”、“志愿家长”、“留守儿童之家”、“寄宿班”等模式,让留守孩子感受家的温暖。

  3. 强化学校教育,弥补家庭教育缺位

  学校对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负有重要职责,农村中小学应切实加强对留守学生的教育与管理。

一是要从生活和心理上给予留守学生更多关心和照顾,要针对留守学生特点,强化行为规范的养成训练,在教学中加强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自我保护。

二是要加开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课程,帮助留守学生健康成长。

三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办寄宿制学校,让留守学生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受到更多的监督、照顾和关爱。

四是要建立留守学生跟踪管理档案,开通家长联系热线,疏通学校与监护人联系渠道,了解孩子在家表现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管理。

  4. 强化社会保障,使留守少年儿童健康成长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统一认识,通力配合,形成关心留守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

一是要加强宣传,提高认识,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二是要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的作用,从留守儿童和家长双方面着手,共同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三是要依托青少年的社会组织,协调妇联、工会等部门,联合各级各类学校,建立农村未成年人社会化教育与监护体系,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大环境。

 

农村留守儿童群体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本课题组

 一、背景链接

  留守儿童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

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

  中国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

在全部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的比例达28.29%,平均每四个农村儿童中就有一个多留守儿童。

在全部农村留守儿童中,学龄前(0―5周岁)、小学学龄(6―11周岁)、初中学龄(12―14周岁)和大龄(15―17周岁)4个年龄组占总体的比例分别为27.05%、34.85%、

  二、分析原因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现象的产生来自于家庭和社会两个方面。

一方面,家庭的贫困,使孩子的父母不得不走出农村到城市务工;另一方面,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制以及社会对“农民工”不公平的待遇,使广大农民没有办法及能力带着孩子一起走进城市。

  具体情况如下:

  1、农民工在城市从事的一般都是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的工作,他们在工作之余根本就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自己的孩子。

  2、农民工的工资和福利水平无法与城市工人相比,差距很大。

以他们的工资收入水平很难支撑一个家庭在城市的生活。

  3、由于户籍的限制,农民工的子女在城市的学校上学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即使有学校接收,其父母也很难承受高额的费用。

而城市中那些面向农民工子女的学校基本上都是民间兴办的,其教学质量不仅无法和城市学校相比,也无法和农村学校相比。

  三、不利影响

  1、心理问题

  心理问题是农村留守儿童最值得关注的问题。

长期的单亲监护或隔代监护,甚至是他人监护、无人监护,使留守儿童无法象其他孩子那样得到父母的关爱,家长也不能随时了解、把握孩子的心理、思想变化。

这种亲情的缺失使孩子变得孤僻、抑郁,甚至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严重地影响到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

  2、学习问题

  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不在身边,对留守儿童学习方面的帮助和监督大大减少,甚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