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总结及计划.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222389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总结及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总结及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总结及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总结及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总结及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总结及计划.docx

《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总结及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总结及计划.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总结及计划.docx

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总结及计划

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总结及计划

我市20××年的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和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劳务开发做好农民工工作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坚持“稳定规模,突出重点,提高档次,增加效益”工作方针,强化技能培训,突出品牌打造,着力市场开拓,深化维权保障,促进了农民增收,提升了我市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水平。

一、主要成效

(一)劳务转移输出规模扩大,外输比例提高。

全市转移和输出农民工113.8万人,比上年增加4.8万人,增长4.5,超省下达目标任务2.5。

在总量扩大的基础上,劳务开发结构发生明显变化。

从劳动力流向看,就地转移23.7万人,外输90.1万人,外派劳务760人,转移输出结构由去年的23.6:

76.4变为今年的20.8:

79.2,向外输出比例提高;从职业技能结构看,转移输出技能性农民工约占农民工总数的40,比去年提升8个百分点。

(二)劳务收入大幅增加,劳务经济质量提高。

全市劳务总收入实现62.3亿元,比上年增长6亿元,增幅达7.1,超省下达目标任务10.5,劳务收入增幅比转移输出规模增幅高2.6个百分点,农民工人均劳务收入5474.5元,比去年5204元增加270.5元,增幅达5.2;全市农民人均劳务收入1597元,比去年期增加174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3385元的47,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达到75。

全市劳务经济开始由数量型向数质并重型转变,劳务经济质量明显提高。

(三)技能培训成效明显,技能水平不断提高。

全市培训农村劳动力13.5万人,超省下达目标任务3.8,其中获证人数9.2万人,超省下达目标任务2.2,品牌培训3.05万人,超省下达目标任务12.9。

全市农民技能水平不断提高,在参加全省第二届农民工技能大赛决赛中,我市选手在酒店服务、家政、数控车工三个项目中获得银牌,在计算机、钢筋工、家电维修三个项目中获得铜牌,我市代表团取得团体总分第三名和精神文明奖的佳绩。

(四)维权保障成绩显著,公共服务不断完善。

全市把农民工列为法律援助的重点对象,全年处理劳务纠纷248起,挽回经济损失613.9万元。

农民工社会保障工作有较大进展,全市共有16958名农民工参加了工伤保险,20154名农民工参加了医疗保险。

农民工子女入学难、乱收费等问题逐步解决。

二、主要工作

(一)出台贯彻实施意见,健全统筹协调工作机制

国办发[20××]5号和川府发[20××]19号文件下发后,我市各级党政认真贯彻落实文件精神,把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来抓,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纳入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议程。

市委以泸委函[20××]55号文件调整充实了**市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市农劳办负责人和机构工作职责,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劳务开发做好农民工工作的若干意见》(泸市府发[20××]54号),明确了今后我市劳务开发的目标任务,提出了做好农民工工作的政策措施,并以市府办文件下达了20××年全市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的目标任务,把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列入了市政府考核县(区)政府和部门的目标治理考核体系。

各县区也调整和明确了劳务开发相应的治理机构,泸县和合江县成立了相对独立的劳务开发办(局),落实了领导和人员编制,古蔺县劳务办与古蔺县劳动保障局合署办公。

(二)认真筹备全省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会议

今年6月省政府在我市召开了全省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会议。

为了开好此次会议,20××年底市委市政府就着手研究部署筹备工作,专门成立了四川省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会议筹备领导小组,由市委分管书记、市政府分管市长挂帅,市委办牵头,市政府办、市委宣传部、市委农工办、市接待办、市财政局等多个部门参加,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为会议提供了劳务培训、远程见工、农民工就地转移、新农村建设等参观点,确保会议圆满成功,受到了省委常委、副省长郭永祥同志和与会代表的高度评价,提高了**劳务开发的知名度。

(三)着力搞好技能培训,突出打造劳务品牌

20××年,全市坚持把搞好职业技能培训作为提升劳务经济水平的要害性举措来抓,大力实施品牌培训、千万农民工培训、阳光培训及贫困人口培训工程。

力推项目治理和招投标办法,进一步规范农民工培训治理工作,做到了教材、标准、验收、输出、治理“五个统一”,农民工技能培训成效明显提高。

在实施农民工技能培训过程中,我市坚持突出重点,采取到输入地培训、与高校联合培训、与企业联合培训、到基层培训、到沿海企业联合办学、针对企业需要进行培训等方式,努力打造建筑、缝纫、电子电工、酒店服务、家政服务五大劳务品牌。

全年培训“川妹子”266名、“川厨师”101名。

全部输往北京、上海、深圳、浙江、广东等地,月收入在800元-1500元。

电子装配、电动缝纫、建工、矿山采掘、美容师、厨师等六个专业1000名中高级技能农民工品牌培训正在进行中,预计明年5月31日前可完成培训输出任务。

“泸县建工”、“荔乡妹子”、“少岷技工”等劳务品牌经中国工商总局品牌注册,在一些地区和行业已有较高知名度。

**缝纫、电子电工在广东、浙江等地声名远扬,**建筑在北京、上海、广东、福建、云南、西藏有较高声誉,**家政深受北京、上海、广东市场欢迎。

(四)拓展劳务转移输出渠道,努力扩大转移输出规模

今年,我市遭受了持续高温干旱的危害,农业生产损失极重。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农业损失劳务补”的抗旱减灾措施,全市各级加大劳务开发力度,强化劳动力技能培训,千方百计扩大农民工转移输出规模。

市劳务开发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齐抓共管,重点抓住订单组织、技能培训、转移输出、维权服务几个环节,实行就地转移和对外输出并举。

县区劳务部门、中介机构、培训机构着重选择发达地区知名企业、重点行业和职工劳动保障条件好、信誉度高的企业,成建制订单输出技工,把“农业损失劳务补”落到了实处。

10月在“川·深”劳务洽谈会期间,我市召开了广东企业(深圳)劳务洽谈会,与23家广东企业签订了劳务用工协议33700人。

8月以来,全市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16.8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3.6万人,务工收入达到5.04亿元,有效地减轻了灾难损失。

(五)切实搞好公共服务,解决农民工突出问题

今年,市、县(区)劳务开发各职能部门切实加强工作协作,扎实开展一系列针对农民工问题的专项活动,切实为农民工提供相关公共服务,为农民工排忧解难,力求农民工“在政治上同权同责,经济上同工同酬”。

1、加大劳动监察力度,切实维护农民工权益。

为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全市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扎实开展“春风行动”,依法查处群众举报案件,有效地维护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一是公布了最低工资标准,并强制执行;二是切实加强劳动合同监督治理工作。

全市城镇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6.8;集体合同覆盖企业2980户。

三是依法打击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行为,维护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权威性,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在全市企业开展《劳动合同》签订情况专项检查,督促企业依法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并按规定及时足额为农民工缴纳社会保险费,解决农民工劳保福利等问题。

2、认真做好本地就业农民工社会保障工作。

一是依法将农民工纳入工伤保险范围。

要求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煤矿企业,必须全部为农民工强制参加工伤保险,非煤矿山企业和建筑施工企业农民工工伤保险参保率必须达到30以上。

二是认真解决农民工医疗保险问题。

市政府出台了《农民工医疗保险暂行办法》,对农民工的医疗保险问题作了明确规定。

三是积极探索适合农民工特点的养老保险办法。

对进城务工农民,凡是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就业的,用工单位必须为其办理基本养老保险。

3、加强政策服务。

市、县(区)有关部门继续清理和取消对农民工进城务工的各种审批制度和政策限制。

对农民工子女入学与城市居民子女一视同仁,严禁乱收费、设置障碍。

市县级相关部门进一步降低了农民工办理各种手续的收费标准,取消了专为农民工设置的登记项目,实行暂住证一证治理。

各行业、各工种的技术资格、健康条件等准入标准,农民和城镇居民一视同仁。

各乡镇对外出农民提供方便,从简从快,办理证照收费标准就低。

泸县专门派人到广东等地为外出民工上门办理计生、身份证等。

4、积极开展维权服务。

从20××年起,法律援助工作已连续3年被市政府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纳入了市政府对区县政府的目标考核。

市和区县均成立了法律援助中心,全市50以上的乡、镇、街成立了法律援助工作站,构建了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公证员、司法鉴定人以及法律援助志愿者组成的法律援助队伍。

全市现有法律援助机构8个,专、兼职工作人员20人,乡镇社区和其他法律援助站、点159个,法律援助志愿者431人。

同时在广东中山、贵州六盘水及攀枝花等地设立了法律援助工作站、点。

我市还与农民工集中输入地的劳动保障部门及工会组织建立了“11”协作关系,加强对外出农民工维权。

市法律援助中心为古蔺县陈永良等47名农民工追讨回工资12818元,泸县劳务办为该县滞留山东济南78名民工讨回工资13余万元,江阳区通过非诉讼法律援助服务,为30名民工讨回工资3.46万元。

5、加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全市切实加强农民工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在政策咨询、维权服务、用工信息、远程见工等方面,积极为部门、培训学校、企业、农民、县区、乡镇搭建劳务培训、转移、输出、服务、维权平台,为企业找农民工,为农民工找工作,节省时间、费用,拓宽了农民工择业视野。

目前全市七个县区已开通**劳务网及“跨地区就业远程见工系统”终端,100个乡镇信息平台正在建设之中。

6、大力开展“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关爱活动

市和县区都成立了“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关爱行动领导小组,把关爱“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纳入各县区及市级部门工作任务中。

古蔺县、江阳区开办了一批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满足“留守儿童”和其他外出务工农民子女寄宿学习生活的需要。

龙马潭区开展了“百名留守儿童手拉手活动”,以协议形式让“代理家长”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

在农忙时节,各县区还组织了专门的助耕队为外出务工人员家庭抢收抢种农作物,做好留守人员的安抚工作。

纳溪区50的村社组建了短工队,为农业产业化、基础设施建设、农忙应急提供劳动力,解决了农业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六)加大资金整合、监督力度,保证资金安全

今年全市各级多方筹集资金,加大对农民工培训的投入。

全市采取财政拿一点、各方培训资金整合一点、社会办学筹一点、用工单位收一点、农民自己出一点的办法,筹集整合培训资金1056万元。

为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确保资金使用到农民工身上,全市加大培训资金的治理、监督力度,在全省开展的“四项清理”检查中,未发现任何违规违纪违法行为,保证了资金安全。

三、存在的问题

总体上看,我市劳务开发取得了明显成效,农民工工作有了良好开端。

但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主要是:

1、熟悉存在偏差。

有的地区片面认为劳务经济对地方GDP贡献不大,政绩效应不突出,不够重视。

有的地方错误地认为劳务开发是农民自己的事,劳动力转移输出完全可以自发进行,抓与不抓一个样,大抓小抓一个样,因而不愿意下功夫。

2、治理体制滞后。

劳务开发工作涉及城乡统筹的各个方面,职能涉及培训、输出、维权等很多方面,跨城市和农村,任务重,责任大。

治理体制、机制未完全理顺,管人、管事脱节,力量分散、效率低,不适应当前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形势的需要。

3、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劳动、农劳办、农业、扶贫、科技等部门缺乏整合,农民工培训资金治理比较分散,各自为阵,标准、治理各有一套,上级仅有培训资金,没有工作经费,下面资金困难,不愿补贴经费干工作,积极性不高,县区财政困难,投入少,与农民工培训的需求极不适应。

4、维权任务繁重。

农民工用工治理不规范和侵权现象比较普遍,劳动合同签订率仍然很低,拖欠或变相压低工资的问题尚未根本解决,现有执法监察力量严重不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