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城市规划条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220730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7.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忻州城市规划条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忻州城市规划条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忻州城市规划条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忻州城市规划条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忻州城市规划条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忻州城市规划条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忻州城市规划条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忻州城市规划条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忻州城市规划条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兰村乡的范野、下社、北场三村;

原解原乡的解原、东社、小奇、北赵、新路、流江、佐城七村;

原秦城乡的顿村温泉旅游度假村;

豆罗水源保护区,包括田村、东曲、麻会、豆罗桥、西张、韩岩一带的一级保护区。

城市规划区主要包括以下区域:

1.规划城市建成区及城市远景发展备用地。

2.豆罗城市水源地。

城市规划区总面积为183平方公里。

 

第二章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七条区域与城镇发展战略指导思想:

1.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原则

2.城镇化发展与经济结构调整相结合的原则

3.城镇化推进与体制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4.区域整体协调发展的原则

5.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第八条区域与城镇发展战略目标:

规划期末,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全市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市域综合实力和区域竞争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质量达到小康水平;

基本实现工业化,城镇化水平大幅提高;

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以改善,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第九条 区域功能定位:

忻州市是山西省重要的轻工、食品加工基地和新兴的煤、电、铝综合性工业基地,以宗教古建文化、黄河文化和自然生态为特色的旅游经济区,黄河中游重要的水土保持与生态防护林建设基地。

第十条 区域产业发展战略:

1.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壮大县域经济。

市域东部县(市、区)重点发展以小杂粮、瓜菜、药材等为特色的高效种植业;

西部县建设以牧为主、农林牧协调发展的生态畜牧经济区。

2.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抓好煤焦、医药、法兰、化工、冶金、建材、农产品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煤、电、铝、化、冶和医药等产业,实施项目带动,突出“三煤两电一铝四化”,扩张经济总量。

3.第三产业要以旅游业为龙头,通过机制创新、资源整合、整体促销、设施配套,围绕五台山、芦芽山、温泉、雁门关、黄河五大旅游景区的建设,突出发展以佛教文化、边塞文化、黄河文化、自然生态、度假疗养为特色的旅游业;

同时,加强交通、供电、通信、供水、污水处理、燃气、供热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市域城镇化进程,加快东、西山区脱贫致富步伐。

第十一条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1.加强忻州市与相邻的太榆、大同、朔州、阳泉、离柳中等经济区及神府能源基地的分工协作,统筹规划资源开发、产业发展与布局、区域性基础设施建设等,实现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

2.协调好忻州市与省会太原市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省会特大城市的“辐射”与“滴漏”效应,加强城市在功能、产业发展等方面的联合,积极发展旅游度假服务、蔬菜副食品生产及加工等产业。

3.优化市域资源配置,强化忻州、原平、定襄核心城市建设,整合“忻定原”核心区功能;

依托中部发达地区,加大东西山区的资源开发和生态建设力度,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进重点地带开发;

统筹规划宁武、神池、阳方口组合中心,协调好河曲、保德、偏关沿黄地带城镇与工矿区布局。

4.严格控制各类污染源,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加大水土流失综合整治力度,合理和节约利用土地,加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历史文物古迹的保护,正确处理矿产资源开发、旅游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第十二条城镇发展战略:

1.调整优化城镇职能结构和空间布局,促进城镇综合性职能体系建设,整合城镇——区域关系,增强整个市域及各城镇的竞争力。

2.提高市域中心和次中心城市的综合服务和区域辐射功能,优化城市发展的软硬环境,适度扩大城市规模,带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

3.积极发展小城镇,重点培育具有发展潜力的县域中心和中心镇,突出城镇特色,促进城镇功能完善。

第十三条 2005年市域总人口307万人,城镇化水平为32%左右,城镇人口98万人;

2010年市域总人口320万人,城镇化水平37%左右,城镇人口118万人;

2020年市域总人口346万人,城镇化水平45%左右,城镇人口156万人。

第十四条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机制:

规划期内,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城镇化体制创新等将成为未来忻州市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动力。

1.强化市域中心城市――忻州市区的综合服务和区域辐射功能,适度扩大城市规模,带动全市城镇化的整体发展。

2.注重区域整体协调发展,调整市域生产力布局结构,实现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

3.积极发展小城镇,加强城镇工业小区建设,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非农产业向城镇集聚,促进人口和产业的合理集聚,推进市域城镇化进程。

4.加快城镇化体制创新,深化户籍制度、城镇土地使用制度、城市财政体制、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的改革,疏通人口、经济、社会各种要素城乡流动和集聚渠道。

第十五条规划建议撤销宁武、五台、河曲、定襄4县的县建制,设立宁武市(包括阳方口)、五台市(包括豆村、台怀)、河曲市、定襄市;

建议撤销秦城乡,设立顿村街道办事处,办事处驻顿村。

*第十六条 规划市域城镇规模等级划分为五级,即:

20万人以上的城市1个――忻州市,城镇人口35万人;

10-20万人的城市1个――原平市,城镇人口18万人;

5-10万人的城镇(市)10个,城镇人口60万人,城镇平均人口规模6.0万人;

2-5万人的城镇11个,城镇人口27万人,城镇平均人口规模2.5万人;

2万人以下的城镇35个,城镇人口16万人,城镇平均人口规模0.5万人(详见附表一)。

*第十七条规划市域城镇职能等级划分为市域中心、市域次中心、县域中心、中心镇和一般建制镇五级,并按照综合性城市(镇)、交通――工矿城市、旅游城市(镇)、工矿城市(镇)、轻型工业城镇、集贸城镇6种职能类型进行调整和引导(详见附表二、三)。

第十八条忻州市域城镇空间布局模式采用点轴开发战略。

以忻(州)定(襄)原(平)核心区为中心,宁(武)神(池)阳(方口)组合区为次中心,其他县城(市)及重点中心镇为增长极点;

沿大运高速公路、北同蒲铁路--大运二级公路和京原铁路--108国道形成区域城镇发展一级轴线,神朔--朔黄、神河铁路及忻阜高速公路、209国道等三纵二横公路网为区域城镇发展二级轴线。

第十九条城镇经济区划为:

1.忻定原经济区:

包括市域中部的忻府区、原平市和定襄市,是晋中经济区北部城镇密集区域。

其区域定位为山西省重要的轻工、食品、化工和铝工业基地,忻州市域城镇发展的核心区,以温泉度假为特色的旅游经济区。

规划期内,要加强忻州、原平、定襄核心城市建设,整合忻定原组群功能,提高人口与经济集聚水平,建成强有力的发展极核;

依托忻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及规划建设的晋北铝厂等重点工程,大力发展医药、食品、氧化铝及铝材加工等工业,巩固与改造化工、法兰锻造传统工业;

农业发展以小杂粮、蔬菜、瓜果、养殖业为主,建设成为全市粮、菜、奶、蛋生产基地,加快农业产业化与乡村工业化进程。

2.繁代五经济区:

包括市域东部的五台市、代县和繁峙县。

区域定位为以宗教古建文化、雁门边塞文化、历史名城为特色的旅游经济区和重要的冶金工业基地。

要突出发展以五台山佛教文化、雁门边塞风情和宋文化、代县历史文化名城为特色的旅游业,加强以旅游通道建设为中心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旅游景区及服务基地的规划与建设,避免无序发展与建设性破坏;

发挥本区自然植被较好、宜林宜牧地广阔的优势,建设水源涵养林基地和畜牧业基地;

调整工业结构,改造冶金、煤炭等传统工业,大力发展水电(五台西龙池抽水蓄能电站)和农林牧产品加工业。

3.宁静经济区:

包括市域中部的宁武市、静乐县。

区域定位是山西省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区和煤炭能源基地,以自然生态为特色的旅游区。

发展策略是,大力实施退耕还林还牧工程,抓好土石山区水源涵养林建设,切实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以芦芽山、管涔山生态旅游为重点,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与忻州市区、五台山旅游区的资源整合和横向联系;

加快宁武市的城市建设,积极推进人口与产业的集聚。

4.河保偏经济区:

包括市域西北部、黄河东岸的河曲市、保德县、偏关县。

区域定位是黄河中游重要的水土保持与生态防护林建设基地,新兴煤-电-铝综合性工业基地,以黄河文化为特色的旅游区。

发展策略是,大力实施退耕还林还牧与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抓好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林建设,切实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扩大开放,加强与经济发达地区的横向联合与协作,规模化开发矿产资源,建设煤-电-铝综合性生产基地;

积极发展以黄河风情旅游为特色的旅游业。

5.神五岢经济区:

包括市域西中部的神池县、五寨县和岢岚县。

区域定位是重要的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基地。

今后要大力实施退耕还林还牧工程,防治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

农业发展以小杂粮、油料、畜牧为主要方向;

工业发展以农畜产品加工业为主。

*第二十条 区域开发管制区划:

将全市划分为城市化地域、人文与自然景观保护区、水源地保护区、生态环境脆弱综合治理区、农业耕作区、通(廊)道型区等6个区域开发管制类型区。

1.城市化地域:

相当于城市、县城和建制镇的城市规划区,具体范围由城市(镇)人民政府在城市(镇)总体规划中划定。

管制规则为:

(1)严格执行《城市规划法》,区内一切活动必须符合总体规划要求,开发建设项目必须做到三证齐全;

(2)本着“集约、节约“的原则,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严格控制城镇建设用地指标;

(3)保护与改善城镇生态环境,禁止建设占用规划确定的永久性绿地;

(4)各种经济技术开发区、民营经济园区、工业区等应纳入所在城镇的总体规划,统一规划管理。

2.人文与自然景观保护区:

指为保护人文景观资源、自然生态系统和物种资源而划定的区域,包括五台山风景名胜区、芦芽山自然保护区及其他文物保护区和自然景观区等。

管制规则为:

(1)本区域的发展和一切社会经济活动必须服从保护需要,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保护区总体规划;

(2)遵循“适度开发“的原则,正确处理好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

(3)严格控制开发建设活动,降低开发建设强度,禁止建设与资源保护和风景旅游事业无关的项目;

(4)按有关规划和要求对影响景观保护的其它建筑和用地进行调整和外迁,鼓励区内零散居民点迁出区外。

3.水源地保护区:

指为城镇发展、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水资源的水源地分布区,主要包括城镇周围的水库、泉水、地下水汇集和赋存地带等地区。

(1)禁止建设布局各种类型的污染源,不得向区内排放环境污染物;

(2)鼓励植树种草,以净化环境、涵养水源;

(3)严禁在区内及其附近地区进行矿产开采,建设地下或大型建筑,保护区内的地质构造环境和生态植被;

(4)严格控制开发强度,此区域内的土地不得作为水源保护无关的建设用地使用。

4.生态环境脆弱综合治理区:

指森林覆盖率低、水土流失和风沙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晋西北黄土丘陵区。

管制规划为:

(1)积极鼓励以小流域为单元、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有机结合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

(2)鼓励在本区域大力发展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防风固沙林与干果经济林;

(3)采取有效措施鼓励退耕还林还草,禁止在大于15度的坡地上开垦耕地;

(4)调整农业结构,建立与区域生态环境相适应的大农业体系;

(5)处理好区域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禁止各种破坏性开发活动;

(6)积极鼓励移民并点,发展中心镇与中心村,提高人口集聚程度,减轻生态脆弱地区自然生态压力。

5.农业耕作区:

指包括集镇、村庄、农田、水网及相关农业设施在内的以农业为主的地区。

管制规则是:

(1)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为主攻方向,鼓励发展高效种植业和果品业;

(2)严格保护耕地,控制非农建设用地规模;

(3)提倡建设节水灌溉设施,鼓励推广节水农艺技术,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6.通(廊)道型地域:

以主要交通干线和主要河流等线状基础设施和生态设施为基础,市镇密度较大、用地类型复杂、开发强度较强、空间利用矛盾突出的带状地域。

管制规则是:

(1)按照T字型模式,布局工业区及其它服务设施,确保通道畅通;

(2)搞好各类交通线路及用地布局的协调,避免相互干扰;

(3)鼓励在生态廊道内植树造林,严禁在河流两侧取土挖沙;

(4)统筹规划与建设沿河流域城市和城镇的取水口、排污设施和防洪设施,防止水源污染和越界危害。

*第二十一条 市域基础设施重点建设内容为:

1.近期以大运高速公路为依托,强化通道连接线建设,辐射东西两翼,构建大运高速经济带,完善和提高以五台山、管涔山为中心的“中 “字型旅游路,改造国省干线,实施以县际通乡油路为先导的农村公路建设,推进忻阜高速公路立项进程;

远期结合威乌国家经济主干线建设规划,着力构建高速路东西连接支线,形成十字型高速公路布局,建设连通东西部高速路经济走廊带。

2.以增加干线铁路运力为重点,改造北同蒲复线、神(木)朔(州)复线工程;

加强地方铁路建设,延伸宁(武)静(乐)铁路至镇城底接太岚支线,延伸忻(河)河(边)铁路至东冶接朔黄铁路,延伸神(池)岢(岚)至兴县。

3.按国内支线标准选址新建五台山旅游机场。

4.建设滹沱河引水工程,其中山泉湾引水工程引水量5000万立方米,西龙池引水工程年引水量5000万立方米。

5.新建500KV的变电站1座;

新建河曲、保德、定襄3座1200MVA火力发电厂;

新建五台县西龙池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1200MVA。

6.与社会、经济发展同步,加强城、乡电信网络建设,在市域内形成城乡一体化的现代电信网络结构。

7.有条件引接陕京二线天然气的城镇,应尽快实施城市天然气工程。

第二十二条市域旅游规划

1.旅游产品定位:

古建与宗教文化产品、忠义与寻根文化产品、民俗文化产品、革命圣地产品、康体探险产品、休闲度假产品、科普教育产品、观光工业产品、自然风光产品。

2.重点开发旅游产品:

五台山风景名胜区、芦芽山旅游休闲度假区、雁门关、顿村温泉与禹王洞、万家寨――河曲黄河游、岢岚卫星发射基地。

近期内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力争使五台山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3.旅游区划:

以佛教古建文化为主的五台山旅游区;

以自然生态景观为主的芦芽山旅游区;

以温泉度假、疗养为主的忻府旅游区;

以边塞文化为主的雁门关旅游区和以河保偏为主的黄河风情旅游区。

4.旅游服务中心城市:

忻州市区。

第三章城市性质和规模

*第二十三条确定忻州市的城市性质为:

忻州市是山西中北部中心城市之一,是具有旅游文化特色的综合性城市。

*第二十四条规划近期(2005年)城市人口为21万人,中期(2010年)城市人口为25万人,远期(2020年)城市人口为35万人。

*第二十五条  规划近期(2005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20.1平方公里,人均95.7平方米;

中期(2010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24.35 平方公里,人均97.4平方米;

远期(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33.9 平方公里,人均96.9平方米。

第四章城市用地发展方向和总体布局

*第二十六条 建设用地发展方向应选择向北、向西发展为主导方向,西南向九龙岗台地发展可作为次发展方向,可概括为“北进、西拓、南移”。

第二十七条近期主城区的发展采用新区建设和旧区改建相结合的方式,开发区近期向东拓展,顿村区重点改善环境条件。

远期,主城区集中发展北部新区,开发区向北拓展,顿村区向北和向东拓展,城西九龙岗生活区和南部传统工业区,可逐步进行建设。

第二十八条规划城市采用组团式布局结构。

以现状主城区为依托,沿城市主轴――七一路、和平街和傅山路,向北、西和西南发展,形成“一主(主城区)四次(城北开发区、城南工业区、西南九龙岗生活区、顿村旅游服务区)加一绿环”的空间结构。

主城区和几个城市功能组团空间上相对独立,以城市生态绿地相分隔。

1.主城区:

是城市发展的基础,近期建设以完善调整为主,规划面积为23.1 平方公里。

按功能和发展时序分为三部分,即城南区、城北区和城东仓储物流组团。

城南区形成城市以商服、教育科研、文化休闲为主要功能,景观风貌多样性为特征的城市分区;

城北区功能以商业金融、行政办公、旅游服务、文化体育及教育科研功能为主,同城南区共同承担城市中心的功能,并承担市级教育科研中心的职能;

仓储物流区组团位于主城区北同蒲铁路以东,形成城市主要的仓储功能区。

2.高新技术开发区:

是城市高新产业发展创新基地。

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配套建设居住、商业服务、办公等综合功能为一体的城市分区。

规划用地面积3.5 平方公里。

3.西南工业区:

是城市的传统工业发展基地。

以无污染或轻污染的一、二类工业为主,并配套建设物流中心,逐步形成城市相对独立的产业区。

规划用地面积3.4平方公里。

4.西南九龙岗生活区:

位于旧城以西九龙岗台地上,是城市体现坡地建筑景观、环境优美的城市生活新区。

规划面积1.8平方公里。

5.顿村旅游服务区:

是城市重要的旅游服务基地。

依托温泉资源和现状旅游服务设施,成为城市旅游服务功能的重要体现区。

规划面积2.1平方公里。

6.外围生态绿化环:

沿云中河、牧马河、原太高速公路与大运公路间及同蒲铁路开辟大型生态绿化区,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并为创造生态园林城市提供条件。

*第二十九条 各类城市建设项目的用地选址,均应按照《忻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总图》所确定的用地性质进行,不得随意变更用地性质。

对规划所确定的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绿化用地和市政设施用地,均应按照规划要求进行布置,不得挪作它用。

*第三十条城市各类用地面积、人均指标,均应符合《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的要求(见附表四)。

第五章 居住用地规划

第三十一条 规划形成五个居住片区:

1.旧城居住片区:

位于秀容街以南、七一路以东。

规划以改造为主,并对历史街区进行合理的修缮。

2.中部居住片区:

位于秀容街和和平街之间。

规划以改造为主、新建为辅,为城市未来的重点改建区和主要居住片区。

3.北部居住区:

位于和平街以北,为城市今后重点开发的居住新区。

4.九龙岗居住片区:

位于旧城以西九龙岗台地上。

结合九龙岗公园的建设,将该片区建成体现台地建筑特色,居住环境良好的现代居住新区。

5.开发区居住片区:

位于城北高新区,为开发区的配套生活区。

第三十二条 居住区中小学设置标准建议值为:

中学:

每所服务人口2-3万人,服务半径1公里左右,用地规模2-3.5公顷。

小学:

每所服务人口0.7-1.5万人,服务半径500米左右,用地规模1-2公顷。

*第三十三条今后居住区改造、新建中,应加强环境绿化建设,新区开发绿地率不应低于30%,旧区改建绿地率不应低于25%。

第三十四条城中村改造措施为:

1.强化规划设计和严格管理,将城中村纳入整个建成区进行统一的规划管理,制定土地开发强度控制指标,进行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的统一配套建设。

2.强调土地有偿使用,强调土地集约使用,走持续发展的道路。

3.加强政策性研究,制定并实施村庄城市化改造的政策、法规。

第六章 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第三十五条 公共设施规划布局结构为“五心、五轴”。

第一节行政办公用地

*第三十六条规划行政办公用地主要在七一路北段、和平街中西段相对集中布置。

*第三十七条在七一路北段,结合规划新建的城市公园、城市广场建设城市市政中心。

*第三十八条随着市级行政中心的建设,逐步调整现状部分行政办公用地,将其置换为商业、居住、绿化等用地。

第二节商业金融用地

*第三十九条 规划形成“一个市级,中心区、四个片区中心”组成的商业服务中心体系。

在主城区中部沿五台山路南段、长征街、七一路中南段、傅山路中段建设市级商业金融中心区,主要发展现代商务、商贸、金融和旅游服务设施;

顿村旅游服务中心作为市级中心区旅游服务功能的重要补充;

其它三个规划片区中心分别位于旧城区、九龙岗生活区和开发区中部,功能以商业服务为主。

第四十条 规划大型市场商贸区三处:

分别位于火车站广场附近、五台山路中北段和和平街西端高速公路入城处。

并按800-1000米的服务半径配建农副产品市场。

第四十一条  居住区中心本着均匀分布、就近方便的原则进行布局,并应满足《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第三节文化娱乐设施用地

*第四十二条市级文化娱乐中心区位于主城区北部,设置有:

博物馆、文化馆、新闻出版、文化艺术团体、会展中心等。

第四十三条结合片区中心,建设区级文化娱乐设施,包括青少年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影剧院等。

第四节体育用地

*第四十四条 规划共设市级体育中心一处、区级体育中心三处:

1.   市级体育中心位于城市中部,沿和平街布置,主要安排体育馆、

体育场、游泳馆等体育设施。

2.区级体育中心用地安排分别为:

①位于七一路中部的现状体育用地予以保留,安排摔跤馆和小型体育活动设施;

②位于旧城西北角的现状体育用地予以保留,安排体育场和体校;

③在九龙岗新区结合绿地设区级体育中心一处。

第五节医疗卫生用地

第四十五条完善现有的医疗卫生设施,提高设施水平,改善医疗环境;

合理利用现有部队和厂矿企业的医疗卫生设施;

结合社区建设,重点建设为社区内部服务的小型医疗卫生设施,形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的医疗卫生设施体系。

*第四十六条规划在城市北部、南部新增两处综合性医院,面积分别为3.7公顷、5.0公顷。

结合居民区中心,按照合理的服务半径,配备卫生所院,居住小区配留保健站。

第六节教育科研用地

*第四十七条 规划在城市北部集中布置一处教育科研园区,面积28.6公顷,形成市级科教中心,主要发展大中专教育和职业教育。

第七节文物古迹用地

*第四十八条对现有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根据《文物法》的规定进行保护,对文物古迹的修复要严格执行《文物法》的有关规定,严禁破坏文物古迹的建设行为,对文物古迹周围应划定保护区和协调区范围,体现古迹原有风貌特色。

第七章工业用地规划

第四十九条城市工业主要着重发展以农副产品加工、轻工业和技术密集型的工业,严格控制大型污染工业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