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讲授提纲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220635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84 大小:131.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讲授提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讲授提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讲授提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讲授提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讲授提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讲授提纲Word文档格式.docx

《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讲授提纲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讲授提纲Word文档格式.docx(8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讲授提纲Word文档格式.docx

1.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探索任务。

首先,教育心理学从学科属性看,是心理科学和教育科学的交叉,其理论任务应兼顾这两个学科。

其次,教育心理学从价值特性看,既有理论学科的特点又有应用学科的特点。

作为理论学科的基本任务是探索教与学情境中主体获得知识、发展智能、形成健全人格的心理机制和规律,为构建科学合理的教育心理学理论体系服务,推动整个心理科学和教育科学的发展。

2.教育心理学的实践指导任务。

教育心理学以研究教与学情境中主体的心理规律为已任,主体的心理反映和变化总是由外部环境引起的。

总之,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学生如何学、教师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旨在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如学习的实质、动机、过程与条件等,以及根据这些理解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如学习资源的利用、学习活动的安排、师生互动过程的设计与学习过程的管理等,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主要有两个方面: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即首要任务)是揭示教育过程中的学与教的心理学规律,从而为教育服务。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也要为整个心理科学理论的发展作出贡献。

三、学习教育心理学的价值

1.学习和研究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提高教育者的理论素养,形成科学正确的教育观念。

2.学习和研究教育心理学有助于完善教育工作者的知识结构,加速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3.学习或研究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教育工作者认识教与学的特点,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提高教育效益。

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1.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过程的理解

2.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

3.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4.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学科体系【了解】P9

学科体系是一门学科的基本结构或框架。

学科体系又可分为学科理论体系、方法论体系和内容体系。

一、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体系

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体系是教育心理学学科构架的筋骨,没有或不完整的理论体系,根本无法构建完善的学科体系。

因此,探讨教育心理学学科体系必须首先探讨其理论体系。

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体系大致可归纳为基础理论、学科理论和相关理论。

(一)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理论

1.关于人的本性的认识是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基点。

2.关于教育本质的认识是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前提。

3.关于学生发展特点的认识是教育心理学理论构建的依据。

“学生发展”涉及面广泛,教育心理学一般将学生的发展划分为生理发展、心理发展和社会发展。

(二)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理论

1.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理论。

2.教育心理学的领域理论。

3.教育心理学的具体问题理论。

(三)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理论

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是指与教育心理学理论体系构建密切相关的其它心理科学理论,如智力发展理论、人格培养理论、态度转变理论、环境心理理论、人际交往理论等等。

二、教育心理学的方法论体系

教育心理学的方法论是其学科理论体系的构成部分。

学科方法论一般包括哲学基础、科学背景、方法论原则和具体研究方法。

(一)教育心理学的哲学基础

教育心理学自诞生伊始就是在一定哲学思想的指引下发展的。

联结派教育心理学是受机械唯物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哲学思想影响而建立的;

认知派教育心理学是受经验实证论和逻辑实证论等哲学思想影响而形成的;

人本主义教育心理学是受人道主义与人性论、存在主义与现象学等哲学思想影响而产生的。

教育心理学的百年发展已表明,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走向总是自觉不自觉受同时代的哲学思潮的影响,同时代的哲学思想往往也成为该时代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指导思想。

(二)教育心理学的科学背景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有密切的关系。

科学技术发展对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影响集中体现在:

一是科学思想对教育心理学思想观念的影响,产生了一些新的研究思想。

二是科学技术的一些方法和手段被引入有机体心理活动的研究之中,产生了一些新的研究策略或方法。

(三)研究原则和具体方法

教育心理学的方法论原则,科学的教育心理学研究必须体现客观、科学、有效和人道等方面的规范和原则。

(研究原则和方法本章第三节将专门讨论。

三、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

(一)教育心理学内容体系变化的历史回顾

教育心理学虽然已走过了百年的历程,但由于其研究对象的复杂性以及研究手段和方法的限制,迄今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还没有建立起统一的“范式”,但教育心理学家一直都在致力于学科内容体系的构建。

从国内外流行的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来看,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的变化大体经历了以下嬗变过程:

1.传统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的初步确立。

20世纪初叶的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以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大纲》为代表,标志着传统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的确立。

2.教育心理学内容的扩充。

20世纪50年代中期可以说是教育心理学的内容扩充最为迅速的时期。

3.认知教育心理学内容体系的确立。

20世纪60年代苏联人造地球卫星的升空在美国引起了震动,一些科学家、教育学家、心理学家感受到了美国公共教育的失败,开始致力于教育改革、课程改革,这从客观上促成了教学心理学研究的开展。

进入80年代后,教育心理学越来越注重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教学心理学得到很快发展,尤其是1978年美国心理学家格拉塞(RobertGlaser)主编的《教学心理学的进展》第一卷的出版,更促使它成为教育心理学中极富活力的新领域。

同时国际上认知心理学的盛行,许多心理学家将关注人类认知发生(知识获得)与课堂学习结合研究,深化和丰富了知识的学与教的理论。

奥苏伯尔(D.P.Ausubel)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认知心理学的观点系统地阐述了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意义的获得与保持过程,加涅(R.M.Gagne)对人类的学习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并阐明了不同学习类型的内外部条件,这两个学习理论为建立系统的认知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4.教育心理学内容体系的综合化趋向。

最近十余年中,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已经逐渐摆脱了早期的狭隘性,而朝向一种更加开放、包容性广泛的方向发展。

教育心理学内容体系的变化从总体上看,呈现出开放性、渐进性和包容性等特点。

因此,教育心理学内容体系的演变过程告诉我们:

既不应用自然科学的“范式”去分折教育心理学内容体系,也不应用心理科学中基础心理学或发展心理学的内容框架去看教育心理学内容体系,教育心理学内容体系的构建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四、教育心理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教育心理学是从心理学许多分支中吸取了研究成果而发展起来的,又由于其研究内容的复杂广泛性,它与许多学科有密切的联系。

1.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关系

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都是服务教育实践的学科,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之一,而教育学的理论对于教育心理学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①它们的研究对象不同。

教育学主要是研究的教育基本理论;

教育心理学则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

②在研究角度和方法上的着眼点也有一定的差异。

教育学研究的着眼点是探讨教育措施与它的效果之间的关系;

而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点则是找出学生在这种教育措施下心理活动发展变化的规律。

2.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关系

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都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而且普通心理学研究的心理现象的一般规律是教育心理学的基础,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也能够补充和丰富普通心理学的内容。

二者区别主要表现在:

①研究对象不同。

普通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它偏重研究和概括心理现象的共同规律;

而教育心理学则是以普通心理学所揭示出来的心理活动规律为基础,研究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与教的心理学规律。

②普通心理学尽管也联系人的社会实践,但并不直接为特定的社会实践服务;

而教育心理学则是依据其所揭示的规律直接为教育实践服务。

③普通心理学一般是将人的心理分解为某一方面进行分析,而教育心理学就要考虑多方面的作用而进行综合性的研究。

3.教育心理学与儿童心理学的关系

教育心理学与儿童心理学的关系更为密切。

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心理学发展规律的,而教育心理学研究中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儿童的心理特点、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规律。

因此,教育心理学与儿童心理学既相互补充,又有所交叉。

二者区别主要表现在:

①研究的侧重点不同。

儿童心理学偏重于儿童心理发展一般特点和规律的研究,就要从儿童生活的各个方面去概括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这样,其研究就不能仅仅局限在教育范围内;

而教育心理学尽管要考虑到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但只限于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儿童心理特点和规律。

②研究的出发点不同。

教育心理学虽然与儿童心理学在研究对象上相互交叉,但当接触到某个共同心理学问题时,它与儿童心理学的出发点就不同了。

儿童心理学研究和揭示的是儿童心理年龄特点及其发展规律;

教育心理学则要以儿童的这些特点及规律为依据,结合自己的任务,研究儿童在不同教育活动中心理活动的特点以及在教育条件下怎样能够更有效地促进其发展。

③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人从出生到成人的心理发展,是作为儿童心理发展的纵向研究;

而教育心理学则是处于各个年龄阶段儿童学习心理规律的横向研究。

4.教育心理学与学习心理学的关系

广义而言,教育心理学包括学习心理学,学习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从狭义的角度来看,教育心理学要以学习心理学的研究为基础。

学习心理学不但要研究人类的学习,而且也要研究动物的学习;

而教育心理学则主要是关注人类的学习,特别是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习。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学习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基础学科。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了解识记】P19

一、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思想方法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思想方法可能因人而异,但科学的教育心理学研究必须遵循辩证观、人性观和系统观。

(一)辩证观

辩证观主张从发展变化、多角度、多层次地看待事物,反对经验论和机械论,提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多元辩证的、科学的认识路线。

辩证观是一切科学研究都应遵循的思想方法,教育心理学也不例外。

(二)人性观

教育心理学从诞生之日起就非常重视对人性的探讨,桑代克把教育心理学界定为人性之科学。

但教育心理学研究应持什么样的人性观,迄今仍莫衷一是。

因此,确立科学的人性观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思想方法论。

1.从有机体发生的角度看人具有生物本性。

2.从有机体发展的角度看人具有社会本性。

3.从人与其它生物的根本区别看人具有意识性。

(三)系统观

系统观是现代科学的思想方法论的结晶,它的根本观点是认为,宇宙万事万物不是孤立存在,而是一个具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系统。

系统是指结构上与功能上具有相互联系的要素所构成的有机整体。

从系统观出发去研究复杂的教育心理学问题,就是要从教育情境中主体心理结构与功能等多方面去认识它。

通过揭示研究对象心理系统(结构)的要素(成分),并了解各成分之间的关系以及每一成分与心理结构之间的关系,认识主体心理结构;

通过研究主体心理系统与环境的关系,认识主体心理系统的功能。

因此,我们进行教育心理学研究时,应该从教育系统的整体出发,上下联系,全方位探讨主体心理发生发展的机制和规律。

二、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二)教育性原则

(三)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四、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具体方法

从总体上看,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两类,一类是理论研究,一类是实证研究。

实证研究是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实证研究又可分为描述性研究和实验性研究两种方法。

描述性的研究方法是对教育教学活动中发生的特定情景的事实与关系进行详细的描述。

实验性的研究方法是在控制严格的实验条件下,操纵教育教学情景中的一些变量而研究其效应的方法。

(一)描述性研究方法

常见的描述性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观察法。

2.调查法。

如通过面谈的方式了解被调查者的情况,通过家访了解学生平时在家的情况,通过作品(如教师的评定,学生的作业,日记,诗歌,作文,成果等)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分析。

使用最广泛的是问卷法(Questionnairemethod)。

3.个案研究。

如对超常儿童、特殊才能儿童、学习有困难的儿童及品德不良儿童等。

(二)实验性研究方法

实验性研究方法是指实验者有意控制某些因素,以引起被试的某些心理现象的方法。

实验室实验法是在专门的实验室内利用一定的仪器进行心理实验,通过实验获得人的心理现象的某些科学依据。

其主要优点在于它的控制比较严格,所获得的数据的可重复性高,数据比较可靠,结论能经受考验。

自然实验法

1.单组实验形式。

它是指同一组被试先后两次接受不同实验因素的影响,在实验过程中,保持其它条件的恒定,然后对实验因素产生的结果进行观察和比较。

2.等组实验形式。

根据实验条件,将被试随机分成条件相同的组作为实验对象进行研究。

等组实验的要点在于保证各实验组的同质。

3.循环组实验形式。

它是单组和等组相结合的一种形式,各实验因素在各组中轮流施行。

由于采用循环的形式,各组条件可不必完全相同,同一时间内各组分别接受不同实验因素的影响,比较实验结果后,再进行下一轮的循环实验,结果比较。

这种形式兼具前两种形式的优点,但组织运用的难度较大,实验较为复杂。

五、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科学化

要取得有价值的科研成果,就必须注意研究的科学性。

要保证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科学性,首先要做到研究程序的规范化。

(一)教育心理学研究程序的规范化

1.理论探讨。

2.课题选择。

3.文献资料的收集与查阅。

4.提出研究假设。

5.研究计划的制定。

6.研究方法和对象的选择。

7.研究的具体实施。

8.研究结果的整理与分析。

9.研究结果的检验。

10.撰写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既是对研究工作的概括总结,也是展示研究成果和进行交流及完善研究的需要。

一份规范的研究报告包括:

(1)总标题,

(2)摘要和关键词,(3)前言,(4)研究方法,包括被试选择、仪器设备及资料使用、具体方法和研究步骤等,(5)结果与讨论:

包括兩个方面,一是整理、统计、分析、解释研究结果获得的资料;

二是对研究中关键问题、新的方法手段、新结论的获得、存在的主要问题等进行归因分析。

(6)结论:

结论是对研究获得的结果进行理论概括、浓缩和提炼,切忌简单重复结果讨论的内容。

(7)参考文献和附录,(8)致谢:

对本人完成研究工作有直接或间接支持作用的个人或单位表示谢意。

(二)判断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有效性

1.研究中被试的分组是否做到了随机同质。

如果随机化不好,各组被试不同质,差别很大,那么因变量的变化有很大一部分就可归于这种随机误差的影响。

2.无关变量是否得到了有效的鉴别与控制。

控制无关变量的目的是保证实验效应均由自变量的变化引起的,不控制好无关变量,就难以确定实验效应的来源。

3.研究过程是否做到了有效合理的控制。

研究过程中,是否严格按照研究计划进行的,对研究过程的控制程度不好,也会影响到实验效应的获得。

4.研究结果的数据分析处理是否做到了客观可靠。

对研究结果的分析处理,直接影响到研究结果的推导。

因而必须要确保对实验结果处理的科学性,即客观可靠。

5.研究的过程和结果是否具有可代表性与重复性。

研究结果的代表性和可重复性,反映了研究各个方面的状况,可重复性好,代表性强,表明研究结果的可靠性高,有效性强。

第四节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了解识记】P35

一、教育心理学的起源

教育心理学的历史,也就是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并逐渐形成一个独立的心理学分支的历史。

历史上许多教育家都具有一定的心理学观点和理论。

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如孔子、孟子、苟子等在论述教育问题时都有一些教育心理学方面的观点。

在西方,欧洲近代的教育家夸美纽斯(T.Comenius)、裴斯泰洛齐(J.Pertalozzi)都重视在教育中运用心理学,把心理学作为教育理论的基础。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

"

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

认为在教育过程中,应该估计到学生的年龄,应该注意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应该有目的地去发展儿童的才能,并且在他的《大教学论》一书中,提出了许多教育与心理学相结合的原理与原则。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曾经训练过教师,其训练教师的主要方法就是把心理学和教育联系起来。

在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将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理论基础的人是德国的赫尔巴特(J.F.Herbart)。

他在19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就是最早尝试把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一本书。

二、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一)教育心理学诞生的背景

1.教育心理学诞生的社会背景

(1)西方工业革命对教育的期待。

(2)城市化进程与教育发展。

(3)移民带来的教育问题。

2.教育心理学诞生的哲学背景

(1)经验主义哲学对教育心理学产生的影响。

(2)理性主义对教育心理学产生的影响。

(3)实证主义对教育心理学产生的影响。

(4)实用主义对教育心理学产生的影响。

3.教育心理学诞生的心理科学背景

(1)教育心理学化运动。

(2)心理测量运动。

(3)儿童研究运动。

(4)冯特的科学心理学。

(5)艾宾浩斯的记忆研究。

(6)动物心理研究。

4.教育心理学诞生的科学背景——进化论

(二)教育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1.教育心理学的催产士

(1)詹姆士的教育心理学观点。

詹姆士是一位实用主义哲学家和实用主义心理学家。

他对教育心理学的主要贡献一方面是我们前面介绍的实用主义哲学,另一方面是他1899年出版的《给教师的谈话》一书,詹姆士还将心理学引入教育实践,使实验和课堂教学融为一体,强调教师应重视学生的观念、兴趣、价值等。

《给教师的谈话》对心理学原理转化为教学原理起到了推动作用,这为教育心理学的创立提供了良好的氛围,这种氛围是教育心理学诞生必不可少的条件。

(2)杜威的教育心理学观点。

杜威是美国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的主要影响在教育理论方面,但他的教育理论中包含有丰富的教育心理学内容。

杜威的一生致力于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结合,始终把学校看作应用心理学的实验室。

他提倡教育心理化,是儿童研究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和领导者。

杜威的教育心理学内容主要包括:

生长论(儿童发展观)、“从做中学”的教学原则、课程和教材心理化、学习心理、道德教育心理等。

杜威的教育心理学思想几乎涉及到教学的每一个方面,而且也在教育实践中大力宣传和推广教育心理学,但他无意像桑代克那样创建一门独立的教育心理学学科,也没有像桑代克那样提出一个完整的教育心理学体系。

因此,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头衔最终归功于桑代克而不是杜威。

2.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创立【重点】

桑代克(E.L.Thorndike)是一个伟大的学习理论家、教育心理学家,是科学教育心理学的鼻祖。

他于1903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1913—1914年又扩充成三大卷《教育心理学大纲》,包括《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性差异及其原因》。

)被誉为教育心理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倍受教育心理学家的推崇,美国现代教育心理学家R·

E格林德(RobertE·

Grinder)在《教育心理学的未来》(1989)中指出:

“在桑代克(1913-1914)著名的三卷本《教育心理学》发表之后,教育心理学中的概念进展在随后的将近半个世纪中一直停留在这个高原阶段。

(1)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

人类的本性、学习心理和个体差异。

桑代克著名的《教育心理学》(1913-1914)由三卷组成,分别为《人的本性》、《学习心理学》和《个别差异及其原因》。

这构成了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

(2)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体系:

实证主义、人性论、联结论、试误说。

(3)桑代克创立教育心理学的原因。

在桑代克之前许多教育心理学家都对教育心理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为教育心理学作出了贡献。

但为什么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创立者是桑代克呢?

首先,桑代克为教育心理学明确设定了研究范围,勾画出了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框架。

在20世纪20年代以前,甚至50年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基本没有超出桑代克确立的教育心理学的范围和框架。

第二,桑代克主张用实验和测量的方法来研究教育心理学,初步解决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问题。

第三,桑代克积极地把心理学的知识应用到教育实际中来解决教育问题,使教育心理学的应用价值受到重视。

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重点】

教育心理学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有两条线索:

一条是在实验室中研究人类及动物的学习规律;

另一条是在学校及社会现实情境中探索人类学习的规律,并提出改进教学和学习的主张。

(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

[注意与教材比较]

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主要致力于建立独立的教育心理学学科体系。

这一时期人们已认识到运用科学的心理学观点和方法能够解决教育中的问题,但是其内容多是以普通心理学原理去解释教育问题,研究方法也有机械主义和简单化倾向。

20世纪20年代以前的教育心理学内容可以以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为代表。

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一书,总结了当时俄国的心理学发展成果,因而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1877年,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卡普列杰夫出版了被认为是俄国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教育心理学吸取了儿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心理测验方面的成果,学科心理学也成为教育心理学的组成部分。

40年代弗洛伊德的理论、50年代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极大地影响和改变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

与此同时杜威的新教育改革运动也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学习问题一直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问题,学习理论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研究领域,行为主义心理学在人和动物的学习研究上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

同时信息论的思想为许多心理学家所接受,这些成果也影响和改变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

但是对人类高级心理活动研究少,对教育实践作用不大。

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庞杂,没有独立的理论体系。

20世纪30年代,苏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