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语文第二次月考卷及答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219996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上语文第二次月考卷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九年级上语文第二次月考卷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九年级上语文第二次月考卷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九年级上语文第二次月考卷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九年级上语文第二次月考卷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上语文第二次月考卷及答案Word格式.docx

《九年级上语文第二次月考卷及答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上语文第二次月考卷及答案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上语文第二次月考卷及答案Word格式.docx

n)

(2)根据括号内的意思写出成语。

(2分)________________

(3)文段画线句子有语病,请将正确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2分)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原为战国末期和秦汉间的人编纂,后经西汉末年刘向编订成书。

B.古代常用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年龄,“垂髫”指童年,“加冠”表示男子年已十八,“花甲”指人六十岁,“耄耋”指年纪很大的人。

C.列子,名御寇,战国时期郑国人,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

《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D.《儒林外史》是我国明代长篇讽刺小说,作者吴敬梓。

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商人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卖炭翁(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4.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卖炭翁》一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C.《卖炭翁》描写老翁“衣正单”,以夜来的“一尺雪”和路上的“冰辙”作陪衬,使人更感到老翁的“可怜”。

D.“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

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5.诗中多处运用了反衬手法,如用“一车炭,千余斤”与“半匹红绡一丈绫”反衬;

用“牛困人饥”与“翩翩两骑”反衬 

(3分)

(2)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6-9题。

(16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 

王曰:

“善。

”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

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

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

“楚王不知臣之不肖①,使臣受吏民之垢②,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

”父曰:

“有说。

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也,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③。

”孙叔敖再拜曰:

“敬受命,愿闻余教。

“位已高而意益下④,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

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节选自《贾谊集》)

【注释】①不肖:

品行不好。

②受吏民之垢:

谦虚的说法,意为担任楚国的宰相。

③患处之:

患祸隐伏在那里。

④意益下:

越把自己看得低。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

(1)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 

(2)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3)孙叔敖为楚令尹( 

)(4)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窥镜而自视。

学而不思则罔。

B、齐国之美丽者也。

吾妻之美我者。

C、谓其妻曰。

亦不详其姓字。

D、欲有求于我也。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8.下列句子语意停顿(“/”)标示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B.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 

C.一国吏民/皆来贺D.今/齐地方/千里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2)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

10.结合【甲】【乙】两文,谈谈邹忌向齐王、“老父”向孙叔敖进言分别用了什么方法?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11-15题。

(23分)

窑语

①窑火,耸立,火鸟一样张开了翅膀,壮美地翱翔。

我们的胸膛灼热,与火鸟紧紧拥抱在一起,尽情幻舞。

②从窑山村回来,窑火一直在我的脑海里燃烧着。

③我熟悉南方的土窑:

半圆形的拱门,长长的土砖垒砌的窑垄,方块的天窗,伏地而起的烟囱。

场院里,土陶坯已经晒得发白,泥浆水淌出的油状水痕成了陶器的花纹,泥池里黑褐色的胶泥温顺柔和。

④泥是从老河道里挖上来的,一车一车地拉到泥池里,浇上水,用木勺泼洒,一遍又一遍,踩泥人把健壮的牛从牛圈里拉出来,和它说着亲热的话,喂上整畚斗的米糠,然后把它的眼睛蒙起来,牵进泥池踩泥。

踩了半日,直到胶泥如蒸熟的糯米浆,黏,糯,柔。

制陶师用一把弓状的钢丝锯,把池泥切割成一块块,抱进茅棚里开始制陶。

在青石案桌上,师傅狠狠地摔打,反复地摔打,打得胶泥瘫软便开始揉,揉出泥皮片。

师傅托着泥皮片,裹在陶模上。

一只手转动模具,一只手给胶泥刮浆,浆水咕咕地淌下来,浓浓的。

⑤做好的土陶坯,在地垄里暴晒。

陶坯暴晒之后一日比一日白,亮出泥质浑厚的色泽,花纹一圈圈地吐出来,有荷花,有丁香,有蔷薇,有如水的波纹。

烈日暴晒七日,制陶师傅便把陶坯一个个抱进窑,一垄垄地码起来,码两天,封了窑门,师傅们坐在一起,喝一顿酣畅的酒。

酒喝够了,这时月亮已经爬上了屋顶,开始点窑火。

窑火,被噼啪作响的木柴唤醒,树脂吱吱吱地叫,火星四溅,如熟透的石榴一样迸开。

陶坯被红绸般的火焰包裹着,一层又一层。

⑥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家的大部分器物,我们用砖瓦筑舍,用碗盛饭,用菜缸腌制咸菜,用壶泡茶,用杯喝酒。

窑里烧出来的每一件物品都留有人的温度,有人的品性,和我们一样淳朴,一样要经过摔打,与我们的生命一样易碎、坚硬,最后与我们一同走过岁月。

⑦记得在孩童时期,快过年了,我随母亲去小镇郑坊,拉一架平板车买土缸土瓮。

卖陶器店的有好几家,我们一家一家看过去,问价格,看成色,一条街走完,已是中午。

母亲拉车,我在后面推小跑,布鞋摩擦沙子的声音,沙沙沙的,和冷风的声音相互交混,至今不散。

⑧时代变迁,我们的生活方式在改变,所用的器物也在改变。

我看过很多土窑,但大部分废弃了,窑火熄灭。

把我们从远古洞穴带进家园的窑,慢慢消失,被我们遗忘。

⑨在窑山,我再一次看到了窑。

在老旧的窑场,我见到了制陶师傅,穿着藏青色的围裙,戴着草帽,吸着纸烟,粗粝厚实的手掌裹着泥垢——我多么熟悉这朴素的模样,一口口大水缸,整整齐齐地排在院子里,在阳光下散发圆润的光泽,黝紫黑的釉色却白得发亮。

我拍拍缸身,把耳朵贴在缸口,嗡嗡嗡的,声音清脆、爽亮,如泉水淌于井中。

在两栋瓦房里,码着晒干了的土陶坯,一层一层,一垄一垄。

我推开满是灰尘的木门,黯淡的光线落在土陶坯上,器物如昨,鲜亮如初。

⑩瓦舍前后的院子里,瓜架上的南瓜花和黄瓜花开得粉嫩。

村子旁的丰溪河依旧流着,河流哺育这片土地,令它生生不息。

窑,是信江沿岸最具人烟气息的文明。

窑,我们曾如依赖屋舍一样依赖它。

窑,给了我们四壁,给了我们屋顶。

窑火,那么慈爱,那么倔强。

窑火,是我们的摇篮曲,也是我们的生命之歌。

⑪我抚摸着大水缸,手久久不忍离开。

(文/傅菲,有改动)

1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窑火烧制出我们赖以生存的各种器物,并且养育了我们。

B、窑火和我们的生命一样,虽然历经变迁,仍然顽强不屈。

C、我们曾如依赖屋舍一样依赖窑,如今已经不需要它了。

D、本文表达了作者对窑火的感激和赞美。

12.文中三次写到制陶师傅,内容各有侧重,请根据文章内容完成表格。

第一次

(1)

表现制作工艺的繁杂、精细

第二次

写窑火点燃前的准备

(2)

第三次

(3)

表现制陶师傅的朴素

13.按照括号中的要求,揣摩下列词句的表达效果。

(1)陶坯被红绸般的火焰包裹着,一层又一层。

(从修辞角度赏析)(3分)

(2)把耳朵贴在缸口,嗡嗡嗡的,声音清脆、爽亮,如泉水淌于井中。

(赏析加点词语)(3分)

 

14.文中第⑦段用了怎样的叙述顺序?

有什么作用?

(4分)

15.时光流逝,人们的生活方式在改变,很多传统事物在慢慢消失。

对此,你有什么感悟和联想?

(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6—18题。

(9分)

读书是一种心灵修复

吴黎宏

①书是灵魂的伴侣、精神的导师、心灵的良医,书给人的馈赠与帮助可谓无穷。

对我来说,读书可以增智广才,可以励志修德,可以怡情养性,是一种最好的心灵修复方式。

②读书可以避免浅陋直白,让心灵丰盈圆润。

大学毕业刚工作时,我工作热情主动却有些马虎,考虑问题不够全面;

待人真诚却嫌直白,有时甚至好心办了坏事。

这些问题,固然有客观的原因,但说到底,还是心智不够成熟,修养不到家。

除了在生活中体悟之外,我常从书中找老师,在阅读中修炼心性。

通过读《论语》《菜根谭》《小窗幽记》,懂得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学会了换位思考。

由是,心智日渐丰盈成熟起来,待人接物和处理工作也变得更加稳重。

③读书可以消除烦恼郁闷,让心灵愉悦平和。

社会不同于象牙塔,要面对的事情很多,烦恼总是难免。

但烦恼不能成为障碍,情绪不能带进工作,压力应及时化解。

对我而言,读书可以摆脱现实的沉重,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宛如冬天在温暖的炉前烤火,所有的忧愁、愤怒、牢骚都会像衣服上的湿气被烤得烟消云散。

读《诗经》,让心灵在纯真无邪的原野上奔腾;

读《庄子》,任自己的灵魂尽情“逍遥游”;

读清新隽永的散文,如沐春风饮清泉般畅快……可以说,读一本早就想读的书,就像遇见了仰慕已久的朋友。

而且,读书的愉悦是发自内心、出于精神层面的乐趣,是充实持久、不可替代的快乐。

④读书可以远离浮躁贪婪,让心灵宁静淡泊。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人容易变得浮躁,其作为一名干部,不时对自己的品德修养进行校正,十分重要。

对我来说,向书中的古代圣贤寻求教诲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

诸葛亮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王阳明认为,君子要懂得“收放心”,磨炼自己的心性……通过读书,让自己沉淀下去,把心收回来。

一定意义上,业余时间坚持读书,对世俗生活保持一份超然心态,能使人远离庸俗无聊,不被五光十色的诱惑所左右,有效遏制“病毒入侵”,守住心灵的宁静与澄澈。

⑤读书可以疗治心理创伤,让心灵坚韧强大。

书籍是精神上的“港湾”。

人都会经历挫折、冷遇等这样那样的磨难,给心灵造成一定的创伤。

心灵的伤痛可能无法从医生那里得到疗治,甚至难以从亲朋那里得到抚慰,而无言的书卷可以给我们慰藉。

孔子厄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而赋《离骚》,左丘失明而著《国语》……在逆境中读书,会因处境不同而获得不一样的感受,于豁然开朗中深化对人生世事的认识,重新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以坚韧的意志面对挑战,以崭新的状态面对人生。

⑥读书是最好的养心之道。

读书让人心诚、心正、心宽,更让人心静、心怡、心安,从而从容睿智地面对人生。

——摘自《人民日报》2016年5月16日第5版

16.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3分)

17.下面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选文第③段划线句子用了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证明了“读书是一种最好的心灵修复方式”的观点。

B.第②段“由是,心智日渐丰盈成熟起来,待人接物和处理工作也变得更加稳重”,句中加点词“是”指的是“在生活中体悟”。

C.在第⑤段省略号处,还可以补充上这样的事例:

司马迁受宫刑而作《史记》。

D.本文语言生动诙谐,再加上多种手法的综合运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18.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过程。

(3分)

(五)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9—21题(11分)

今天,我们怎样阅读

【百家争鸣】碎片化阅读的“美丽”与“忧愁”

近年来,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工具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逐渐盛行。

不超过140字的微博、手机、平板电脑等掌上阅读成为时尚,这种阅读方式被称为碎片化阅读。

  

不少人觉得碎片化阅读是“美丽”的。

无论是天文地理还是娱乐八卦,无论是耳熟能详的经典名作还是冷门生僻的知识,都可以通过碎片化阅读迅速获取。

同时,比起价格不菲的大部头的纸质书,它的阅读成本更低。

也有人对此表示担忧。

碎片化阅读带来海量信息的同时也导致了知识来源的随意性和不可考性。

零碎的阅读根本无法让读者走进大部头书籍和主题严肃的文本,人们习惯于简单的口述和拼接后,就很难主动阅读,容易形成思维惰性,成为碎片化信息的奴隶。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

碎片化阅读的“美丽”和“忧愁”是共生关系。

但有一点毋庸置疑:

不管任何人,都要想办法去构筑自己的精神家园,否则便是这个世界上无根的流浪儿。

要做到这一点,有效的方法便是深度阅读。

(引自互联网)

【权威调查】2010年、2011年18-70周岁国民阅读调查摘要

年度

人均纸质书阅读量

人均电子书阅读量

日均纸质书阅读量

日均数字化阅读时间

2010年

4.25本

0.73本

16.78分钟

12.07分钟

2011年

4.35本

1.42本

14.85分钟

16.64分钟

【注】数字化阅读指上网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MP5阅读等。

【媒体信息】

4月20日,“左岸书店”店主发微博宣布:

左岸书店将于五一节后关门谢幕。

近年来,由于书店入不敷出,席殊书屋、新世界书店相继关门。

民营书店从“诗意地栖居”到在夹缝中艰难地生存,书店文化在各地逐渐衰弱。

英国诗人多恩说:

“一个书店倒闭毕竟跟一个饭馆倒闭不一样,如果没有人买书,也没有人卖书,这个国家的文化就完了。

”但愿,在全社会的关心下,我们的实体书店能够兴旺起来。

(摘自《现代金报》2012年4月22日)

【它山之石】

在加拿大,人们喜欢全家逛书店,喜欢全家出动去图书馆,喜欢饭后一起围坐在暖烘烘的壁炉前读书。

加拿大几乎每座图书馆都有儿童读书区,家长可以把孩子放在那里,自己放心地去阅读感兴趣的书籍。

喜爱阅读的不仅只有加拿大人,据调查,以色列人均纸质书年阅读量达到64本,日本为40本,韩国也有11本。

有资料显示,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新加坡等国,对小书店的税率为零,瑞士、意大利的税率也只有2%。

法国政府长期免征书店所得税,日本和韩国则由政府制定图书最低折扣以保证实体书店与网络书店处于平等的竞争舞台。

此外,西方不少城市还有各类文化基金,为一些有地标景观性质的书店提供资助,用以保护城市文化的多样性。

19.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顶是()(3分)

A.碎片化阅读往往能让人们迅速获得海量的信息,但也容易造成人们的思维惰性。

B.很多外国政府对所有的实体书店实行免税,并提供资助,以保护城市文化多样性。

C.从近两年国民阅读调查所获得的数据看,我国国民的阅读量总体呈上升趋势。

D.深度阅读是构筑人们精神家园的有效办法,这需要自身的努力和社会的关注。

20.阅读上述材料,推断民营书店逐渐衰弱的若干原因。

21.阅读【它山之石】,结合前几则材料,说说你获得的启示。

(至少两点)(4分)

(六)名著阅读。

(5分)

22.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3分)

(1)“国王命官取水,递与驸马。

那怪接水在手,纵起身来,走上前,使个黑眼定身法,念了咒语,将一口水望唐僧喷去,叫声:

“变!

”那长老的真身,隐在殿上,真个变作一只斑斓猛虎。

”这段是唐僧在宝象国被黄风怪变成老虎的情景。

()

(2)鲁滨孙第三次出海极为不幸,他们遇到了索马里海盗,被俘虏,变成奴隶,逃出后抵达巴西。

(3)悟空大闹龙宫和闯地府后,龙王和阎王表奏玉帝,请求降服妖猴,玉帝派太白金星赴花果山招安悟空。

23.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作答。

(2分)

话说那六健将出洞门.径往西南上,依路而走。

行者暗想道:

“他要请老大王吃我师父,老大王断是牛魔王。

我老孙当年与他相会,真个意合情投,……虽则久别,还记得他模样,且等老孙变作牛魔王,哄他一哄,看是何如。

孙悟空变作牛魔王后是如何引起红孩儿的怀疑并最终被识破的?

后来孙悟空又是怎样救出师父的?

3、写作(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遇到寒冷的天气,有的人畏缩不前,有的人勇敢面对;

遇到冷漠的面孔,有的人冷酷以对,有的人热情相迎;

遇到冰冷的现实,有的人消极颓废,而有的人拼搏进取……在你的成长路上,一定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和感受吧。

请以“冷”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

①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②写出真情实感或独特的见解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④字数不少于600字。

九年级上语文第二次月考答案

1.(12分)

(1)白露未晞在水之湄

(2)辗转反侧(3)黑云压城城欲摧

(4)齐国之美丽者也(5)八百里分麾下炙(6)舂谷持做饭(7)蓬舟吹取三山去

(8) 

(9)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2.

(1)(2分)①谧②A

(2)(2分)雨后春笋

(3)(2分)市政府的着力推进给农村建设带来了生机。

3.(2分)A

4.(3分)D(“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作者并没有直接写外滩翁雪地赶车行走的艰难过程,但是却形象地表现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

5.(3分)宫使掠夺的残酷(1分);

劳动者与统治者境遇的悬殊以及卖炭翁生活的艰辛。

勾勒出一个英武豪迈、气概非凡的英雄形象。

抒发了作者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决心和豪情壮志。

6

(1)偏爱 

(2)确实,的确 

(3)担任 

(4)慰问、吊唁

7.(2分)C8.(2分)D9(4分)

(1)几个月过后,不时有人偶尔来进谏。

(2)地位高而独揽大权的人,国君厌恶他。

10(4分)邹忌运用设喻的方法进谏齐王,含蓄委婉又形象生动,让对方易于接受自己的观点或意见。

“老父”运用从反面讲道理(或直言不讳),向孙叔敖进言。

直接陈述利害,可以产生“苦口良药”的劝说效果。

(各两分)

11.C12.(6分)

(1)写制作陶坯的过程 

(2)表现制陶师傅的细心、辛苦 

(3)写制陶师傅的模样(每空2分)

12.(6分)

(1)(3分)运用比喻的修辞,把火焰比作红绸,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窑火的颜色和形态之美。

(2)(3分)“嗡嗡嗡”是拟声词,形象地描摹出缸被拍打后发出的声音的清脆、爽亮。

13.(4分)插叙,补充交代了作者孩童时期随母亲买土缸的经历,丰富了文章内容。

承接上文“与我们一同走过岁月”一句,表达了作者对与窑相伴的岁月的怀恋。

14.略。

15.读书可以增智广才,可以励志 

修德,可以怡情养性,是一种最好的心灵修复方式。

或读书是一种心灵修复。

15.C 

16.选文首先提出中心论点“读书可以增智广才,可以励志 

修德,可以怡情养性,是一种最好的心灵修复方式”(1分);

接着用段首排比的方式提出分论点,逐一具体论述读书对心灵修复的益处(1分);

最后点明读书的意义:

改书能让人“从容睿智地面对人生”

16.(3分)B

17.(4分)①人们阅读方式发生改变,数字化阅读比重增加。

②碎片化阅读(或数字化阅读)比纸质书阅读更方便、快捷。

③碎片化阅读的阅读成本更低。

④我国国民人均纸质书阅读量不大,纸质书需求不大。

⑤民营书店入不敷出。

⑥网络书店对实体书店造成冲击。

(4分,每点1分,答出其中四点即可)

18.【示例】①当前我国国民的阅读习惯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不少人热衷于碎片化阅读,以色列人、日本人、加拿大人对于纸质书阅读的热情值得我们深思,静下心来深度阅读,我们会收益更多。

②从全民阅读调查中发现,与世界上的一些国家相比,我国国民的阅读量较少,我们应该向爱读书的加拿大人、以色列人学习,积极参与到全民阅读的行列中。

③民营书店的逐渐衰弱要引起我们的重视,政府、民间组织可以学习国外好的做法,扶持民营书店。

(4分,每点2分,结合材料呈现现状1分,针对现状写出启示1分,言之有理即可)

19.(3分)

(1)×

(2)×

(3)√

23.(2分)牛魔王“以吃斋为同不肯吃唐僧肉引起红孩儿怀疑,又因答不出红孩儿的生辰,被红孩儿识破。

(1分)孙悟空打不过红孩儿,便请来观音菩萨,观音降服红孩儿,悟空救出师父。

(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