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原理300题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215908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8.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原理300题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马克思原理300题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马克思原理300题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马克思原理300题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马克思原理300题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原理300题Word格式.docx

《马克思原理300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原理300题Word格式.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克思原理300题Word格式.docx

A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B量变和质变关系的原理

C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D“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

14、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实践性B物质性C运动性D客观性

15、世界物质统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

A一切从群众意愿出发B一切从已获得的经验出发

C一切从实际出发D一切从理论原则出发

16、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

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B一切从实际出发

C实事求是D理论联系实际

17、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客观实在性”是指()

A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B物质的具体形状和结构

C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不能被人们所认识

18、关于意识的本质问题,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

A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B夸大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C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D片面强调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

19、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不曾存在()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

C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20、唯物辩证法认为运动是指()

A物质的位置移动和数量的增减B从物理运动到生物运动的转化

C宇宙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D客观事物的前进上升过程

21、时间的特点是()

A三维性B持续性C顺序性D一维性

22、空间的特点是()

A三维性B广延性C伸张性D一维性

23、“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著名的诗句所蕴涵的哲理是()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时空的有限性的统一

C物质运动的多样性和静止的单一性的统一

D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24、世界上除了运动的物质,什么也没有是()的观点

A唯物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

C客观唯心主义D相对主义

25、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A联系B发展C对立统一规律D矛盾分析法

26、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共性和个性的观点B对立统一的观点

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D有限和无限的观点

27、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是()

A普遍性和特殊性B有限性和无限性

C绝对性和相对性D同一性和斗争性

28、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的核心是()

29、唯物辩证法中联系和发展的关系是()

A联系导致发展B发展导致联系

C发展是联系的前提D发展是联系的基础

30、区别新事物与旧事物的根本标志是()

A看是否顺应历史潮流和是否有远大前途B看产生的时间的先后

C看发展的是否完善D看力量是否强大

31、矛盾的转化是()

A向任何一个方向转化B由坏到好的转化

C向自己对立面的转化D由低级向高级转化

32、事物的质变是指()

A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B事物在场所方面的变更

C事物处于相对平衡的、相对静止状态D事物性质的变化

33、辩证否定观中否定的实质“扬弃”是指()

A既克服又保留B抛弃C既保留又继承D矛盾的调和

34、区别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A事物变化持续时间的久暂B事物变化显著不显著

C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D事物的质变是否引起新的量变

35、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方向和道路B形式和状态C源泉和动力D必然和偶然

36、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37、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38、下列关于和谐说法正确的是()

A和谐否认矛盾B和谐意味着矛盾的绝对同一

C和谐是绝对的D和谐是协调事物内部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促成事物的发展

39、世界上各种事物千差万别的内在根据是()

A矛盾B普遍矛盾

C特殊矛盾D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

40、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C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的关系D事物的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辩证关系

41、“白马非马”命题的错误在于()

A割裂了事物的一般与个别的关系B割裂了事物质与量的关系

C割裂了事物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D割裂了事物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4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

A客观实在性的观点B主体性的观点

C反映的观点D实践的观点

43、下列各项中,正确表述认识客体的含义的是()

A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B认识的客体是外部自然界

C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D认识的客体是客观存在的事物

44、主体和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

A改造和被改造的实践关系B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

C满足和被满足的价值关系D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45、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是强调()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46、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  D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47、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

A从感觉到知觉,认知觉到表象B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

C从概念到判断,从判断到推理D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

48、感性认识是指()

A对感性认识的综合B与客观事物无关的人的自由创造

C通过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的直接把握

D借助于抽象思维达到对事物本质的把握

4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石是()

A世界的物质统一性B自然界的物质性

C人类社会的物质性D物质范畴

50、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是()               

A否认意识的能动性     B夸大意识的能动性

C否认物质的决定性     D夸大物质的决定性

51、真理与谬误之间的关系是()

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

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

52、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A具体性B客观性C无限性D全面性

53、哲学史上有唯理论和经验论两大派别,长期争论不休,对它们的正确评价是()

A唯理论是正确的,经验论是错误的B经验论是正确的,唯理论是错误的

C唯理论和经验论都是完全错误的D唯理论和经验论各有片面的真理性

54、“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这是()

A混淆了真理性认识与一般认识的错误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C一切唯物主义的真理观D混淆了真理的客观性与规律客观性

55、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者,违背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辨证关系原理,犯了类似()

A经验论的错误B诡辩论的错误

C相对主义的错误D唯理论的错误

56、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应的条件和范围,这表明真理具有()

A相对性B阶级性C主观性D绝对性

57、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

A实践B人的内心C众人的意见D伟人的看法

58、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规定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B理论联系实际  

C认识和实践的统一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59、辩证唯物主义对认识的基本观点是()

A先验论B直接的反映论

C能动的反映论D在实践基础上的能动的反映论

60、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是()

A是否承认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是否承认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D是否承认上层建筑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6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

A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B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个方面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D劳动者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

62、判断某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主要标志是()

A劳动产品的分配是否合理B是公有制还是私有制

C是否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状况D公有化程度的高低

6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说的是() 

A任何社会的上层建筑都要在它的经济基础建立之后才能产生

B任何社会的上层建筑都根源于它的经济基础

C上层建筑任何部分的变化都是与经济基础的变化同步的

D上层建筑中的任何部分的性质都是由经济基础直接决定的

64、社会各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问题属于()

 A国体问题 

 

B政体问题 

C行政问题 

D法律问题

65、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生产方式B地理环境C人口因素D思想文化

66、社会意识产生的最切近的基础是()

A人类的社会实践B人的意识C社会存在D人的大脑

67、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

A生产关系B生产力C改革D革命

68、人类活动只有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才能进行。

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

A政治关系 

B思想关系C生产关系 

D家庭关系

69、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A社会意识形态B政治法律思想

C国家政权D政体

70、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

A生产力B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C该社会的各种生产关系D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71、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改变社会主义制度

C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D实现社会公平

72、在生产关系中,最核心的要素是()

A产品的分配形式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

73、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

A科学技术B劳动对象C劳动者D管理方式

74、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

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C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D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

75、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

A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B具有历史的继承性

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76、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这是()

A唯心主义的观点B折中主义的观点

C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D历史循环论的观点

77、阶级实质上是一个()

 A思想范畴B经济范畴C文化范畴D政治范畴

78、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根本原因在于人民群众()

 A占人口大多数B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

 C具有先进思想D掌握历史发展规律

79、国家政权主要代表()

 A剥削阶级的利益B劳动人民的利益

 C统治阶级的利益D先进阶级的利益

80、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这种观点是说()

 A人民群众不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B人民群众不是历史活动的主体

 C人民群众没有杰出人物的创造能力强

 D人民群众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

81、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

A一切社会发展的动力B阶级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C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的根源

82、商品是()

A用于满足人们需要的劳动产品B一切物品

C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的劳动产品D一切有用的物品

83、价值形式发展的完成形式是()

A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B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C一般价值形式D货币形式

84、马克思说:

“我们从小麦的滋味中尝不出种植小麦的人是俄国的农奴,法国的小农,还是英国的资本家。

”这句话表明()

A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不反映社会的生产关系

B使用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体现人们的经济关系

C使用价值是商品的物质承担

D使用价值是人们的劳动生产物

85、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D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

86、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生产该商品的()

A必要劳动时间B剩余劳动时间

C个别劳动时间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87、商品的二因素是由()

A劳动生产率决定的B劳动时间的二重性决定的

C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D劳动的复杂程度决定的

88、自然经济的根本特征是()

A以交换为目而进行生产B生产规模狭小

C社会分工深化D自给自足

89、商品经济的根本特征是()

90、商品的二因素,从表面上看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在本质上是使用价值和价值,这是因为()

A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B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基础和内容,价值是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

C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D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91、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指()

A两种独立存在的劳动B不同劳动过程的不同形式

C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D同一劳动过程中先后出现的两种不同形式

92、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是()

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C价值形成过程和使用价值生产过程的统一

D补偿劳动力价值过程和生产剩余价值过程的统一

93、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条件是()

A剩余价值劳动时间不变B必要劳动时间不变

C工作日长度不变D无偿劳动时间不变

94、考察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出发点是()

A国民收入B国民生产总值C生产资料D社会总产品

95、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

A货币是一般等价物B劳动力成为商品

C生产资料可以买卖D货币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

96、资本积累的实质是()

A用榨取的剩余价值来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B增加社会财富总量

C扩大生产规模,增强竞争能力D推动社会进步

97、在资本积累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这意味着在C︰V中()

AV所占比重不断扩大BC所占比重不断扩大

CC和V所占比重同时下降DC和V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98、下列属于不变资本,又属于流动资本的是()

A原料B劳动力C厂房建筑D机器设备

99、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

A生产与需要的矛盾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C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矛盾D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

100、各个资本主义企业力争首先改进生产技术的直接动力是为了追求()

A提高科学技术B增加产品数量C超额剩余价值D绝对剩余价值

101、资本有机构成是()

A由资本价值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价值构成变化的资本技术构成

B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C由资本物质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物质构成变化的资本技术构成

D由资本价值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价值构成变化的资本物质构成

102、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其依据是()

A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价值周转方式B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物质存在形态

C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不同D不同部分的不同运动速度

103、按照资本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可以把资本区分为()

A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B生产资本和流通资本

C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D职能资本和借贷资本

104、被称为“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的是()

A商品的二因素B劳动的二重性

C剩余价值理论D劳动价值理论

10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A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B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C生产严重不足的危机D生产相对不足的危机

106、产业资本循环中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的阶段是()

A购买阶段 

B生产阶段 

C销售阶段 

D流通阶段 

107、在价值增值过程中,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区别在于()

A前者是产品成本的构成部分,后者是剩余价值

B前者不转移价值,后者发生价值增值

C前者不发生价值增值,后者发生价值增值

D前者价值增值少,后者价值增值多

108、平均利润率和平均利润的形成是()

A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B部门内部竞争的结果

C商品生产者和商品购买者之间竞争的结果

D商品购买者之间竞争的结果

109、剩余价值来源于()

A不等价交换B工人工资的扣除C工人的剩余劳动D劳动力的价值

110、下列反映资源配置两种方式的经济范畴是()

A产品经济和商品经济B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

C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D计划经济和产品经济

111、能准确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因素是()

A工人工资的高低B工人劳动时间的长短

C工人劳动强度的大小D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112、产业资本是()

A生产资本B工业资本C社会总资本D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

113、可以被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是()

A总资本B商品资本C货币资本D生产资本

114、劳动力商品的特点在于()

A价值由抽象劳动创造出来B使用价值是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源泉

C价值决定包括历史和道德的因素D使用或消费是劳动

115、在资本主义商品价值中,工人新创造的价值是()

Ac+v 

Bc+v+m 

Cv+m 

Dc+m 

116、相对剩余价值的产生是()

A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B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C工人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延长工作日的结果

D工人工作日不变,缩短工人必要劳动时间的结果

117、产业资本循环处于生产过程的阶段是()

A流通阶段B生产阶段C购买阶段D售卖阶段

118、金融寡头在政治领域中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实现的

A参与制B个人联合C垄断地位D垄断利润

119、金融寡头在经济领域中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实现的

120、垄断统治形成后,垄断与竞争的关系是()

A垄断消除了竞争B垄断与竞争并存

C垄断削弱了竞争D垄断消除了竞争的资本主义性质

121、为了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垄断组织在采购原材料时多采取()

A垄断高价  B垄断低价  C自由价格   D市场价格

122、垄断的形成是()

A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B生产输出的结果

C金融资本统治的结果D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结果

123、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占主导地位的资本输出方式是()

A商品资本的输出B生产资本的输出

C借贷资本的输出D货币资本的输出

124、大量资本输出给资本输出国带来的一个严重后果是()

 A大量资本外流,使本国经济发展相对缓慢

 B资本积累加快,使本国人民陷于贫困

 C大量利润回流,使本国完全消除失业

 D资本收入增加,使输出国不再参加划分势力范围的竞争

125、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

A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B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

C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D计划经济取代商品经济

12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的干预()

A从根本上解决了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矛盾

B改变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性质

C没有改变劳动者受剥削的地位

D使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形成了利益一致

127、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根本是()

A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的B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决定的

C人民的愿望决定的D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决定的

128、垄断价格形成的基础是()

A垄断统治  B垄断利润C自由竞争  D资本主义私有制

129、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

A工业资本B银行资本C金融资本D商业资本

13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国际垄断组织()

A跨国公司B国际卡特尔C国际辛迪加D国际托拉斯

131、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决定了它的发展必然()

A有利于所有国家  B有利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C有利于发展中国家  D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

132、垄断阶段,垄断资本输出最终目的是()

A确保能源来源B争取销售市场C转移大量过剩资本D获得高额利润

13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

A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

B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相分离的垄断资本主义

C消除了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垄断资本主义

D解决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垄断资本主义

134、经济全球化()

A是生产力高度发展的产物  B与生产力高度发展无关

C阻碍了生产力高度发展  D是少数国家推动的结果

135、在简单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

A商品价格与价值经常保持一致B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C商品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D商品价格围绕垄断价格上下波动

136、在理论上第一次将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称为社会主义的是()

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斯大林

137、科学社会主义问世的标志是()

A《国家与革命》B《乌托邦》C《共产党宣言》D《德意志意识形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书信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