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以地理视角分析自然灾害第二节我国自然灾害的地理背景教学设计鲁教版选修5Word下载.docx
《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以地理视角分析自然灾害第二节我国自然灾害的地理背景教学设计鲁教版选修5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以地理视角分析自然灾害第二节我国自然灾害的地理背景教学设计鲁教版选修5Word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提示】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长期积累的对自然的过度利用,形成了相对脆弱的生态环境,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效应往往以各种灾害的形式表现出来。
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特
点和原因
1.自然因素与灾害分布
(1)季风环境为基本控制因素的气候条件决定了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
干旱:
春秋两季,西北和华北地区。
洪涝:
夏季,东部季风区。
台风、风暴潮:
东南沿海地区。
(2)地质地貌条件及其与气候条件的叠加控制着地质灾害的分布。
地震:
台湾以及西南、西北和华北的活动构造带。
滑坡、泥石流:
东部季风区与青藏高原区交界的西南山地。
(3)主导性灾害组合类型的地区差异
①东部季风区:
以旱涝、暴雨、地震等灾害为主。
②西北干旱区:
以干旱、风沙、盐渍化等灾害为主。
③青藏高寒区:
以低温冷害、冰雪灾害等为主。
2.人文因素与灾害分布
(1)原因:
人口、经济等人文环境因素的分布。
(2)表现:
中国最严重的灾害集中于东部,其次为中部,西部很少。
2.我国干旱分布区和洪涝分布区有什么联系?
【提示】 我国旱涝灾害的发生与季风的强弱变化关系密切,我国季风分布区,也是旱涝灾害分布区。
自然灾害多发区案例分析
1.不同自然灾害常多发于一定的地区
受地质构造、气候带和天气系统等自然要素分布规律的控制,不同的自然灾害常多发于一定地区,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
2.自然带间的过渡性区域多灾害的发生
(1)自然带之间的过渡性不稳定地区也往往是自然灾害的多发区。
(2)案例:
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东部沿海的海陆过渡
带,由于致灾因素的交汇和叠加作用以及社会经济条件的过渡性,多种灾害呈现群发的特征。
3.广东省的自然灾害
(1)多发的原因
①地处海陆过渡带的自然灾害多发区。
②地处热带、亚热带。
③面临海洋。
④人口和经济密集区。
(2)灾害种类:
台风、暴雨、洪涝灾害、低温冷害、干旱、生物灾害。
【问题导思】
1.我国自然灾害的总体特点是什么?
【提示】 灾情严重;
灾害发生的种类多、频率高、强度大;
灾害时空分布广,区域差异和季节性明显。
2.为什么沿海地区成为我国自然灾害最严重地区?
【提示】 从位置上看,我国沿海地区是旱涝、暴雨、台风、风暴潮、地震等自然灾害多发地区,同时该区域人口、城市密集、经济活动密集,自然灾害易损性强,成为我国自然灾害最严重地区。
1.疆域范围: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条件复杂,几乎所有的自然灾害类型都有发生,是世界上灾害类型最多的国家之一。
2.地理位置:
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因此,陆地灾害与海洋灾害都有发生。
3.气候特征:
我国是一个季风气候典型的国家。
夏季风影响我国东南地区,冬季风则影响全国大部分地区。
降水的年内与年际变化大,导致干旱、暴雨、洪涝等灾害经常发生。
冬季的寒潮大风天气则容易导致低温冷害、冰雪灾害等。
4.地质地貌:
我国境内的板块交会地带,地壳运动频繁,是世界地震、火山带的重要分布地区。
由于我国地形条件复杂,山地和高原面积很大,表层岩体破碎,土层瘠薄,加之人类活动的影响深刻,植被覆盖程度低,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等灾害极易发生。
5.社会经济:
我国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衡,经济水平的地区差异也很明显。
全国的大多数城市和人口集中在东部地区。
这里经济相对发达,但洪涝、暴雨、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频繁,是我国自然灾害易发多发地区。
人口、经济等人文环境背景因素决定了中国最严重的灾情集中分布于东部,其次为中部,而西部很少。
自然环境背景因素决定了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
气候及其异常变化往往成为许多自然灾害的致灾因子。
读下面的我国四地气候资料统计图,回答问题。
(1)①地霜冻灾害比②、④地频繁,试简析原因。
(2)②地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但局部地区仍时有洪水发生,其原因是什么?
(3)③地是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多发地区,与这里的哪些气候特点有关?
(4)危害④地农业生产最严重的生物灾害是什么,原因有哪些?
【思路点拨】 结合题干中四地的气候资料图及区域图所得有用信息,再结合我国自然灾害产生的背景知识确定答案。
【解析】 第
(1)题,由区域图可以分析①地与②、④地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差异,结合霜冻灾害产生的条件及危害可以分析出差异的原因。
第
(2)题,由图可知②地位于新疆北部阿尔泰山附近,尽管降水稀少,但春季气温回升时,融雪量大,可能会产生局部的融雪洪水,而7~8月,气温高可能形成融冰洪水。
第(3)题,由图可知③地位于西南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易引发滑坡、泥石流灾害。
第(4)题,④为我国华北地区,旱涝频繁,降水季节变化大,容易产生蝗灾这种生物灾害。
【答案】
(1)①与②地相比,气候湿润,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农作物播种面积大。
①地与④地相比,纬度更高,更靠近冬季风源地,降温强度更大,初霜开始更早,终霜结束更晚。
(2)受气温升高影响,4~5月(春季)形成融雪洪水;
7~8月(夏季)形成融冰洪水。
(3)这里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4)蝗灾。
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和原因
及多发区
1.黄淮海平原为什么多水旱灾害?
【提示】 黄淮海平原深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集中,年际变化大,降水少的年份易发生旱灾;
而降水多的年份,降水形式常以暴雨为主,再加上平原地势低平,易发生洪涝。
2.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有哪些主要的自然灾害?
【提示】 台风、风暴潮、暴雨、洪涝、海水入侵等。
3.广东省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严重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广东省地处我国东部海洋与陆地的过渡带,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受自然灾害影响严重的地区。
广东省属于人口和经济密集区,灾害危害程度大,灾害损失大。
1.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特点和原因
灾害
类型
地域分布
多发
季节
主要原因
旱灾
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为多发区
春、秋
季节降水和年际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衡
洪涝
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淮海平原为多发区
夏季
受夏季风的影响大,受夏威夷高压势力强弱、雨带进退快慢的影响
地震
台湾省以及华北、西北、西南地区为多发区
无季
节性
台湾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西南地区、西北地区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
华北地区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
滑坡、泥
石流
西南地区为多发区
夏秋
较多
西南地区地形崎岖,地质构造复杂,大斜坡多,降水历时长
低温冷
害
东北地区为多发区
冬季
纬度高、气温低,接近冬季风源地
台风
东南沿海地区为多发区
夏、秋
濒临西北太平洋
2.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类型及原因
地区
自然灾害类型
原 因
华北地区
洪涝、干旱、地震、农作物病虫害
受季风环境影响,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
东南沿海
台风、风暴潮灾害
处于海陆过渡带,受热带海洋气团影响较大
西南地区
地震、滑坡、泥石流
处于板块交界处,降水集中,植被破坏严重
西北地区
干旱、风沙、盐渍化
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受高大山体阻挡,水汽难以到达
青藏高寒地区
低温冷害、冰雪灾害
地势高,气温低
东北地区
寒潮、干旱、低温冷害
纬度高、气温低,靠近冬季风源地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区域中,水土流失地区分布规律是什么?
(2)分别说明A地区地质灾害类型及其原因。
(3)B地区为什么多洪涝灾害?
【思路点拨】 根据图中河流输沙量的分布,从地形区、延伸方向,集中分布区等角度总结分析规律,最后根据A位置判断灾害类型,进而分析其原因。
【解析】 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多为山区,土质、坡度、降水温度、植被条件差或人为破坏严重,降水量大或多降暴雨。
总结规律须从水土流失的发生机理出发。
地震、滑坡、泥石流是常见的地质灾害,在说明A地区地质灾害时应心中有数。
洪涝灾害的发生多因降水量大、集中(强度大),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在分析B地区洪涝灾害多发原因时,这些背景知识应十分清楚。
【答案】
(1)第二地形阶梯上;
大致呈东北——西南方向延伸,最严重的地区集中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
(2)A地区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
土质疏松,降水季节变化大。
(3)B地区因黄河从纬度较低处流向纬度较高处,在春季和初冬有凌汛;
降水集中在夏季;
地势低平,河道淤积。
[图表展示]
教材P53图3-2-3 我国地震经济损失分布(1949~1993年)(图中圆点示意破坏性地震震中,经济损失为累积值)
[解图精要]
1.由图中破坏性地震震中分布上看,我国地震西多东少。
2.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东西部地区地震经济损失东重西轻,主要因为东部人口和经济密集,而西部人口稀少,经济不发达。
[图表应用]
2011年3月10日12时58分,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发生里氏5.8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24.7度,东经97.9度,震源深度约10千米。
此次地震造成县城电力、通讯中断,天缘超市、永胜宾馆及多处民房倒塌,城区大部分围墙倒塌。
截至10日23时30分,已经造成25人死亡,250人受伤,其中134人重伤。
房屋倒塌1039户、3147间,严重损坏4994户、22054间,轻度损坏7532户、24950间。
据此回答
(1)~
(2)题。
(1)造成该次地震的主要原因是( )
A.此地多火山而引起地震
B.平原地区,地壳较薄
C.印度洋板块向北挤压而形成构造地震
D.地壳运动引起的断裂活动
(2)此次地震对当地农村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与之无关的原因是( )
A.某些建筑抗震能力差
B.正值当地河流洪水期,引发洪水灾害
C.当地人口密度较大
D.当地居民防震知识缺乏
【解析】 第
(1)题,云南德宏州盈江县地处西南地区地壳活跃区,该区域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印度洋板块向北挤压,形成地震。
第
(2)题,此次地震造成农村人员的伤亡较大,与当地建筑物的抗震能力较低及当地人们的抗震、防震意识较差及密集的人口有关,而与当地的降水无关。
【答案】
(1)C
(2)B
教材第55页活动
我国旱灾最严重的地区是黄淮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南地区旱灾也较严重。
我国洪涝灾害最严重的地区是华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黄淮海地区、东北地区洪涝灾害也较严重,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旱涝灾害主要发生在东部季风区。
旱涝灾害的分布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这主要是因为我国旱涝灾害的发生与季风的强弱变化关系密切。
在东部季风区,由于季风的不稳定性,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大,旱涝灾害频繁发生。
教材第57页活动
淤地坝属于水土保护措施中的工程措施。
修筑淤地坝,对于抬高沟谷侵蚀基准面、防止水土流失、滞洪、拦泥、淤泥、减少入河泥沙、改善当地生产生活条件、建设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促进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修筑淤地坝是小流域综合治理的一项重要措施。
1.我国第三级阶梯内部的灾种存在南北差异的原因有( )
①地形、地质状况 ②人口密度差异 ③经济发展水平 ④气候气象特点
A.①② 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要分清第三级阶梯内南北有哪些灾种差异,而东部灾害带中南部多洪涝、北部则多旱灾和虫灾,然后再分析其形成原因。
【答案】 D
2.导致我国东部平原地区洪涝灾害发生的原因是( )
A.受季风环流控制降水多
B.地势低平,雨季河流排水不畅
C.受台风影响次数多,雨量大
D.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大
【解析】 我国东部平原地区发生洪涝灾害的关键是地势低平,降水集中多暴雨,河床较浅,水流缓慢,径流量大,河道排水不畅,泄洪能力差。
【答案】 B
3.读“我国地震和泥石流的分布图”,回答问题。
(1)我国地震带与泥石流的分布地有明显的________性。
(2)我国是泥石流分布最广的地区,其地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也可直接或间接地诱发泥石流,主要的人类活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减少泥石流的发生,减轻其危害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答两条)
(4)当今世界地质灾害发生的频度和成灾强度不断提高的原因是什么?
【解析】 泥石流的形成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如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文气象、暴雨等;
人为因素如乱砍滥伐森林和不当的开挖、堆积等。
其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和半湿润、半干旱地区气候过渡带的山地环境中;
地震的形成、分布与板块构造有着密切的联系。
我国位于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震发生的频率较高,由图可看出两者的分布有明显的关联性,其预防措施需针对其成因而采取。
【答案】
(1)关联
(2)山地面积大,地形崎岖,岩石破碎,风化严重(或山高坡陡) 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
(3)砍伐森林、大规模的工程活动 植树造林;
人类的大型工程建设要注意保护当地植被,保持生态平衡;
可建设一些护坡工程
(4)人口迅速增长和经济快速发展,加之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等。
4.下图中图甲示意“福建省1960~xx年平均台风降水量分布”,图乙示意“福建省台风降水年总量的变化”。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1)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福建省台风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点。
(2)说明福建沿海地区台风灾害严重的原因及其防御措施。
【解析】 第
(1)题,由图可确定福建省台风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是由沿海向内陆减少;
时间分布特点结合我国台风多发季节和图乙所给信息作答。
第
(2)题,台风灾害使福建沿海损失巨大的原因一方面与台风本身危害性强有关,另一方面与人口、城市、产值分布密度大有关;
应通过工程措施和预警系统及救灾应急预案等加以防御。
【答案】
(1)自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
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年际变化大。
(2)台风频繁登陆区,狂风暴雨,易引发风暴潮、洪涝等;
人口稠密,城镇众多,经济发达,易造成严重损失。
防御措施:
加强对台风的监测和预警;
植树造林;
修建水利和护坡工程,加固提防;
制定救灾应急预案等。
一、选择题
我国由于处在特殊的地理位置而灾害多发。
据此回答1~2题。
1.在亚欧大陆上,低温、水灾、旱灾等气象灾害最为频繁的地区是( )
A.中亚内陆 B.东亚季风区
C.青藏高原区D.西亚沙漠区
2.我国水旱灾害发生的首要原因是( )
A.地形复杂多样
B.冬季风强弱和进退的迟早不同
C.南北温差大
D.夏季风强弱和进退的迟早不同
【解析】 中亚深居内陆,旱灾和低温灾害多,青藏高原地势高,低温灾害突出,西亚受到副高控制,旱灾突出。
东亚季风区水旱灾害和低温灾害多发,其水旱灾害多发与夏季风的关系非常密切。
【答案】 1.B 2.D
3.下列地区与主要自然灾害搭配正确的是( )
A.长江中下游平原——旱灾
B.西南横断山区——地震、滑坡、泥石流
C.东北地区——台风
D.西北地区——低温冷害
【解析】 长江中下游平原多洪涝灾害,东北地区低温冷害严重,西北地区多地震、沙尘暴、霜冻、干旱、病虫害等自然灾害。
4.黄淮海平原容易发生春旱的主要原因是( )
A.受强大冬季风的控制
B.气温回升快,夏季风未到
C.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
D.土壤质地疏松,降水大量下渗
【解析】 旱涝灾害主要是由于夏季风的进退早晚造成的。
因此我国东部季风区受到的影响最大。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气象灾害成因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甲、乙、丙气象灾害分别是( )
A.春旱、寒潮、沙尘暴
B.寒潮、台风、沙尘暴
C.干热风、暴雪、沙尘暴
D.干热风、寒潮、冻害
6.该地区最有可能是( )
A.准噶尔盆地B.东北平原
C.华北平原D.东南丘陵
【解析】 该地区冬季风强盛,距冬季风源地近,易发生寒潮天气;
降水总量少,变率大,春季灌溉用水多,易发生春旱;
接近沙源地,多沙尘暴天气;
加上该地人口、城市密集,植被覆盖率低,可判定该地为华北地区。
【答案】 5.A 6.C
7.我国成灾人口主要集中在东南部的主要原因是( )
A.我国人口集中分布在东南部
B.我国东部为季风气候
C.我国东部地处环太平洋灾害带内
D.我国东部是北半球中纬度环球灾害带的组成部分
【解析】 我国最严重的灾害集中于东部,其次为中部,而西部最少。
这是由人口、经济等人文环境因素决定的。
在东部地区中,东南部人口相对集中。
【答案】 A
下表反映了粤、渝、新、晋四省区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四种灾害发生的强度(☆号越多代表灾害强度越高)。
据此回答8~10题。
强度种类省区
甲
乙
丙
丁
粤
☆☆☆
☆
☆☆
渝
☆☆☆☆
新
晋
8.有关甲、乙、丙、丁四种灾害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①甲代表酸雨 ②乙代表水土流失 ③丙代表寒潮
④丁代表土地荒漠化
A.①②B.①③
C.①④D.②④
9.与省区粤相比,灾害丁在省区晋的成灾强度大,其主要原因是( )
①山地面积广大 ②植被覆盖率低 ③缓坡修筑梯田 ④土层深厚疏松
C.②④D.①②
10.治理灾害甲的有效措施有( )
①退耕还林还草 ②发展智能灌溉 ③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④推广能源洁净技术
A.①②B.②③
【解析】 对比四省区的地形、气候、工业等自然人文要素可知甲代表酸雨,乙代表土地荒漠化,丙代表寒潮,丁代表水土流失。
山西和广东相比,其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在于其土质疏松、植被稀疏,与山地面积广大、缓坡修筑梯田关系不大。
退耕还林还草和发展智能灌溉为抑制土地荒漠化的措施。
【答案】 8.B 9.C 10.C
二、综合题
11.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我国自然灾害区划示意图
(1)Ⅲ地区多发的自然灾害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右上图中死亡人数最多的自然灾害是( )
A.地震灾害
B.地质(滑坡、泥石流)灾害
C.气象灾害
D.海洋灾害
(3)简要分析我国成为世界上自然灾害较严重的国家之一的原因。
【解析】 第
(1)题,Ⅲ地区为我国东部季风区,地形以平原为主,由于季风不稳定,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也较大,使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不同季节,往往交替出现水旱灾害。
第
(2)题,在各种自然灾害中,地震是危害最大的地质灾害,死亡人数最多,其次是气象灾害(洪水)和滑坡、泥石流;
海洋灾害造成死亡人数最少。
第(3)题,我国自然灾害较严重,与我国所处的位置、地形、地质条件及气候条件有关。
【答案】
(1)洪涝干旱
(2)A
(3)气候类型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洪涝、暴雨、干旱等灾害多发;
国土广大,地形以山地为主,地质条件复杂,滑坡、泥石流多发;
地处世界两大地震带之间,地震频发;
海岸线漫长,常受台风、风暴潮等的侵袭。
12.我国地理条件复杂,气象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发生频繁。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a 某种气象灾害分布图
图b 6~9月长江某水站水位变化趋势
(1)图a阴影表示哪种气象灾害的多发地区,并分析形成该气象灾害的共同原因。
(2)阐释图b发生的地理现象及原因。
【解析】 第
(1)题,由图中气象灾害分布区可以判断是洪涝灾害,而洪涝灾害形成的共同原因与气候、水文、地形等因素有关。
第
(2)题,由图b可以看出xx年的流量并不是最大流量,但水位接近历史最高水位,由此可知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加剧了洪水的威胁。
【答案】
(1)洪涝。
降水多且集中,排水不畅。
(2)小流量、高水位。
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重;
泥沙淤积,河床抬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