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中考复习知识点总汇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210104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0.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生物中考复习知识点总汇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八年级生物中考复习知识点总汇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八年级生物中考复习知识点总汇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八年级生物中考复习知识点总汇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八年级生物中考复习知识点总汇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生物中考复习知识点总汇Word下载.docx

《八年级生物中考复习知识点总汇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生物中考复习知识点总汇Word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生物中考复习知识点总汇Word下载.docx

水由鱼口流经鳃,然后由鳃盖后缘流出。

在水流经鳃时,水中溶解的氧气进入鳃丝的毛细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

因此,流出鳃的水中,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

7.鱼类的特征是:

①适于生活在水中。

②体表被鳞片。

③用鳃呼吸。

④通过躯干部、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4、陆地生活的动物

陆生动物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有:

①一般具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

②一般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

③一般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

④一般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呼吸器官。

5、蚯蚓

1.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土壤中。

昼伏夜出。

以植物的枯叶、朽根和其他有机物为食。

2.蚯蚓身体由许多环状体节构成。

身体分节的意义是:

可使蚯蚓的躯体运动灵活自如、转向方便。

3.蚯蚓的运动是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进行的。

刚毛摸上去,有粗糙不平的感觉。

刚毛在运动中起支持和固定身体的作用。

4.蚯蚓的呼吸是靠湿润的体壁来完成的。

体壁能分泌黏液。

5.蚯蚓是变温动物,不能通过自身调节体温,不能保持恒定的体温,只能生活在温度变化不太大的土壤深层。

6.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的动物叫环节动物。

蚯蚓、沙蚕、水蛭。

6、兔

1.兔的体表被毛,有保温作用。

用肺呼吸。

心脏四腔,有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

体温恒定。

牙齿分为门齿和臼齿,盲肠发达(在细菌的作用下,有助于植物纤维的消化),这两方面与兔吃植物的生活习性相适应。

2.兔的身体分为头、躯干、四肢、尾四部分。

3.兔的运动方式是跳跃。

兔的后肢长便于跳跃,前肢短便于支撑身体。

4.门齿适于切断食物。

臼齿便于磨碎食物。

犬齿用于撕裂食物(也用于攻击和捕食,肉食性动物有犬齿)。

5.哺乳动物的特征是:

①哺乳、胎生。

②体表被毛。

③体温恒定。

④有膈(哺乳动物特有的结构)。

6.恒温动物的特征是:

可通过自身调节保持恒定的体温,体温不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7.变温动物的特征是:

不可通过自身调节保持恒定的体温,体温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8.足够的食物、水、隐蔽地是陆生动物生存的基本条件。

7、空中飞行的动物

能在空中飞行的动物有:

①昆虫。

②鸟类。

③蝙蝠(哺乳动物)。

8、昆虫

1.昆虫是唯一会飞的无脊椎动物,种类最多,因而是分布最广泛的动物。

2.昆虫的特征是:

①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②一般具有三对足,两对翅,都着生在胸部。

③体表有外骨骼。

3.外骨骼的作用是:

①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

②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4.蝗虫的呼吸器官是气管,气囊辅助呼吸,气体交换是在气管。

5.节肢动物的特征是:

身体有很多体节构成,足和触角分节,体表有外骨骼。

昆虫类、蜘蛛、蜈蚣、虾、蟹。

6.两栖动物的特征是:

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称蝌蚪。

经变态发育成为成体。

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用皮肤辅助呼吸。

青蛙、蟾蜍、娃娃鱼。

9、鸟

1.世界上的鸟有9000多种,除鸵鸟和企鹅等少数鸟不能飞行外,绝大多数都善于飞行。

能飞行的作用是:

使之扩大了活动范围,有利于觅食和繁育后代。

2.鸟适于飞行的特点有:

①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

②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

翼呈扇形。

轻且薄,面积大。

③胸部有高耸的龙突骨。

④骨轻且薄,中空(内充空气)。

⑤胸肌发达。

⑥心脏四腔,心搏次数快,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能力强。

⑦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气体由肺→气囊→肺,呼气和吸气时同时进行气体交换。

构成双重呼吸,

⑧食量大,消化快。

⑨无齿、无膀胱、直肠短不贮存粪便,这些特点可以减轻体重。

⑩体温高且恒定。

3.鸟的飞行器官是翼(翅膀)。

鸟的羽毛分为正羽(主要用于飞行)和绒毛(主要用于保温)。

4.鸟的食物入口,不经咀嚼,经咽、食管、嗉囊、肌胃。

肌胃内有沙粒、小石子,用于磨碎食物。

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1、动物的运动

1.动物的运动方式有:

蠕动、游泳、飞行、爬行、行走、奔跑、跳跃等。

2.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组成。

骨骼由结缔组织构成。

肌肉有肌肉组织构成。

3.运动系统的功能是:

运动、支持、保护。

在运动时,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杠作用,关节起支点或枢纽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各者之间相互协调、配合,完成各种运动。

4.关节由关节面(关节头、关节窝)、关节囊、关节腔三部分组成。

5.关节囊和里外的韧带,使关节牢固。

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

关节囊能分泌滑液,贮存在关节腔里。

6.滑液和关节软骨的作用:

使关节运动灵活,可减少运动时骨间的摩擦,可缓冲运动时的震动。

7.关节炎:

其病变部位是关节囊。

因为关节炎是患者关节腔内积液过多,产生肿胀疼痛,由于关节囊分泌滑液不正常,使积液过多。

8.脱臼:

关节头从关节窝滑脱出来。

因用力过猛或不慎摔倒所致。

9.人体的主要关节有:

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

10.骨骼肌由肌腹和肌腱组成。

骨骼肌的两端分别附着在不同骨块上。

骨骼肌有受神经刺激而收缩的特性。

11.骨本身不能产生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

骨骼肌只能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所以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

12.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伸肘时,则相反。

13.手臂放松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舒张。

14.手臂体重物或抓单杠身体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收缩。

15.骨、关节、肌肉的关系(或运动产生的原理):

骨骼肌受神经刺激收缩,牵拉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产生了运动。

16.运动不仅靠运动系统,还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还需要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等配合。

2、动物的行为

1.根据行为的目的,可分为:

取食行为、繁殖行为、防御行为、攻击行为、迁徙行为。

2.根据行为的获得途径,可分为: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后天性行为)。

3.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

蜘蛛织网、蜜蜂采蜜、蚂蚁筑巢、孔雀开屏、大雁南飞等。

4.学习行为是指动物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动物表演等。

5.先天性行为的意义:

能维持动物最基本的生存需要。

学习行为的意义:

能使动物适应多变的环境,更好地生活。

6.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适应环境的能力也越强,对生存就越有意义。

3、社会行为

1.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是:

营群体生活的动物。

白蚁、黑蚁、蜜蜂、猴子、狒狒、猩猩、象、狮子等。

2.社会行为的特征是:

①群内形成一定的组织。

②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③有的群体中还形成了等级。

3.白蚁的分工:

①雄蚁(与雌蚁交配,繁殖后代)②雌蚁(产卵,繁殖后代)③兵蚁(专门保卫蚁穴)④工蚁(筑巢、喂养其它各蚁)

狒狒的“等级社会”:

根据个体的大小、力量的强弱、健康状况、凶猛程度的不同,排成等级次序。

“首领”享有所有优先权。

4.动物群体中的通讯方式有:

靠气味、声音、动作等。

 

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①维持自然界中的生态平衡。

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③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1.生态平衡: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2.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

其中某种动物的数量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其他生物,破坏生态平衡。

3.由于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的存在,使生物之间的联系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使各种生物与环境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2、动物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①可供人类食用、要用、观赏用等。

②与生物反应器和仿生关系密切。

1.生物反应器:

利用生物做“生产车间”,生产人类所需的某些物质,这个生物或生物的某个器官就是生物反应器。

(是目前最理想的生物反应器)。

2.生物反应器的意义在于:

生产成本低、效率高、设备简单、产品效果显著、减少工业污染。

3.仿生:

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的方法。

宇航员的“抗荷服”、冷光灯、雷达、剥壳建筑、智能机器人等。

第四章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

一、培养细菌或真菌

1.培养细菌或真菌,首先要配制培养基。

配制培养基的常用材料有:

肉汁、水、琼脂。

2.菌落:

是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

3.细菌菌落的形态:

菌落较小,表面光滑粘稠或粗糙干燥,呈白色。

4.真菌菌落的形态:

菌落较大,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呈多种颜色。

5.培养细菌或真菌的方法:

①配制培养基.②高温灭菌.③接种.④恒温培养

⑤观察.

6.将培养皿和培养基等进行高温处理的目的是:

杀菌。

实验中用无菌棉棒的原因是:

避免其它杂菌对实验的干扰。

实验时,用两套装置的目的是:

作对照。

7.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广泛。

在土壤中、水里、空气中、身体上,还有寒冷的极地、很热的温泉中等。

8.细菌和真菌生存所需的条件:

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一定的生存空间。

二、细菌

1.细菌的发现者是列文虎克(荷兰)。

细菌的个体十分微小,要用高倍显微镜或电镜才能观察得到。

2.细菌的由来:

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3.“微生物之父”是巴斯德(法国)。

他做了著名的曲颈瓶实验,证明了肉汤变质是来自空气中的细菌造成的。

4.细菌的形态有:

杆状、球状、螺旋状。

5.细菌的结构有:

鞭毛、荚膜、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

6.一个细菌就是一个细胞,是单细胞生物。

可独立生活。

7.细菌无成形的细胞核。

细菌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营养方式是异养。

8.细菌能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水、无机盐、二氧化碳)。

因此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9.细菌靠分裂繁殖。

也就是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细菌。

(二分裂方式)

10.细菌的繁殖特点是:

快速繁殖和形成芽孢。

11.细菌能形成芽孢,此时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小而轻可随风飘散,使它们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使它们分布广泛。

三、真菌

1.常见的多细胞真菌有:

蘑菇、香菇、木耳、银耳、灵芝、牛肝菌、霉菌(青霉和曲霉)等。

它们由许多细胞连接起来的菌丝构成。

2.常见的单细胞真菌有:

酵母菌。

可利用它做面包、做馒头、制酒等。

3.真菌的细胞结构有: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4.青霉和曲霉的不同点:

①颜色不同。

(青霉呈青绿色,曲霉呈黄、红、黑等色。

)②孢子形状不同。

(青霉孢子呈扫帚状,曲霉孢子呈放射状。

5.真菌靠孢子生殖。

孢子可随风飘散,在适宜的环境下,都能发育成新个体。

6.真菌适应生活在温暖、阴暗潮湿、富含有机物、富含腐殖质的环境中。

7.生物的营养方式有:

①自养、异养。

(从自身能否制造有机物上来看)

②寄生、腐生、共生。

(从获得有机物的对象上来看)

8.寄生是从活的生物体上获得营养物质。

腐生是从死的生物体上获得营养物质。

共生是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一旦分离,两者或一方不能独立生活。

9.共生现象有:

①地衣。

真菌与藻类共生。

真菌通过分解作用给藻类提供水和无机盐;

藻类通过光合作用给真菌提供有机物。

②豆科植物的根瘤。

根瘤菌能将空气中的含氮物质转换成植物所能吸收的含氮物质;

豆科植物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

③食草动物胃肠中的细菌,可以分解草料中的纤维素;

动物为它们提供食物和生存场所.④人肠道中的细菌,能制造维生素B12和维生素K。

第5章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一、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有:

①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②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③与动植物共生。

2.光合作用的反应式是: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

呼吸作用的反应式是:

有机物+氧气--------->

二氧化碳+水

分解作用的反应式是:

有机物--------->

无机物

3.梨腐烂的原因是:

细菌和真菌将梨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了无机物,使之腐烂。

4.链球菌(细菌)可使人患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等疾病。

5.臂癣、手癣、足癣(香港脚)是由真菌引起的。

6.棉花枯萎病、水稻稻瘟病、小麦叶锈病、玉米瘤黑粉病是由真菌引起的。

7.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细菌和真菌:

它们既有害,又有利,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它们。

二、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1.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表现在:

①细菌、真菌与食品制作。

②细菌、真菌与食品保存。

③细菌、真菌与疾病防治。

④细菌与环境保护。

⑤以菌治虫。

2.细菌和真菌体内含有大量的酶,可以发酵把淀粉或葡萄糖分解成其他物质。

3.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可以把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

在制作馒头或面包时,酵母菌产生的二氧化碳使面团中形成了许多小孔,而产生的酒精,则在蒸烤过程中挥发掉了。

利用酵母菌可制馒头、面包、包子、酒等。

4.曲霉可以把淀粉分解成葡萄糖。

利用曲霉可制腐乳等。

5.乳酸菌(细菌)可以把葡萄糖转化为乳酸。

利用乳酸菌可制酸奶、泡菜等。

6.醋酸菌可制醋,制醋要用多种霉菌。

7.制作发酵食品离不开细菌和真菌。

为了方便,现在酿酒可以用酒曲,做馒头或面包可以用干酵母。

8.自制甜酒,①将糯米蒸熟的目的是:

熟化和灭菌。

②将糯米用凉水冲淋或冷却到30℃后,才可加入酒曲的原因是:

降温,避免高温杀死酵母菌。

③加酒曲的目的是:

添加酵母菌。

④在中间挖个坑的目的是:

提供氧气,有利于酵母菌的生长和繁殖。

⑤加盖密封的目的是:

制造无氧环境,避免其他杂菌进入。

⑥放置温暖的地方的目的是:

保温,有利于酵母菌的生长和繁殖。

9.食品的腐败主要是由细菌和真菌引起的。

食品保存的重要问题是防腐。

防止食品腐败所依据的主要原理是:

将食品中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它们的

生长繁殖。

10.常见的食品保存方法有:

高温灭菌、巴氏消毒法、使用防腐剂、使用射线、

脱水法、渗透法、腌制法、晒制与烟熏法、真空包装法、罐装法、冷冻法等。

11.利用真菌可生产抗生素。

有些真菌可以产生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

这些物质叫抗生素。

真菌中的青霉菌产生的青霉素,可以治疗肺炎、脑膜炎、淋病等细菌性疾病。

抗生素是弗莱明(英国)发明的。

抗生素是人类的一大发明,它是亿万人受益。

但是,滥用抗生素也带来了新的问题。

12.利用细菌可生产转基因药物,把其他生物的某种基因转入一些细菌内部,使这些细菌能够生产药品。

把人的胰岛素基因转入到大肠杆菌内,能产生治疗糖尿病的药物-----胰岛素。

13.在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有很多有机物。

一些细菌在有氧的条件下,可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从而净化污水和废水。

一些细菌(杆菌、甲烷菌)在无氧的条件下,通过发酵把有机物分解,产生甲烷,从而净化污水和废水,还可以用来照明、取暖、发电。

14.以菌治虫:

有些细菌和真菌具有杀虫的本领。

苏云金杆菌(细菌),白僵菌(真菌)。

以菌治虫的意义是:

利用细菌和真菌作为生物杀虫剂,不仅可以控制害虫的数量,还可以减少对农药的使用,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极其保护

第1章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1、生物的分类

1.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

2.生物的分类依据是生物的特征。

分类的目的是:

对生物进行科学的描述,以便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更好地研究生物。

3.植物的分类依据是植物的形态结构特征。

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形态结构特征。

其中在被子植物中,花、果实、种子是分类的重要依据。

4.植物的类群名称有:

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

其中种子植物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被子植物分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

5.根据有无果皮包被,可将植物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6.动物的分类依据是外部形态结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

7.动物的类群名称有:

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恒温动物、变温动物等。

脊椎动物中有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

无脊椎动物中有节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腔肠动物、单细胞动物。

节肢动物中有昆虫纲、甲壳纲、多足纲、蛛形纲。

8.其他生物的分类有:

细菌(球菌、杆菌、螺旋菌)、真菌(酵母菌、霉菌、大型真菌)、病毒(植物病毒、动物病毒、细菌病毒)。

2、从种到界

1.生物的七大等级单位(按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是:

界、门、纲、目、科、属、种。

2.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最亲密。

同种生物所含的共同特征最多,相似程度最大。

3.马隶属动物界、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奇蹄目、马科、马属、马种。

4.人隶属动物界、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灵长目、人科、人属、智人种。

5.桃隶属植物界、被子植物亚门、双子叶植物纲、蔷薇目、蔷薇科、梅属、桃种。

6.林奈提出了科学的生物命名法,叫做双名法。

由属名和种加词组成。

第二章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1、生物的多样性

1.生物的多样性包括:

①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②基因的多样性。

③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我国是生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被成为“裸子植物的故乡”。

我国的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种类丰富,居世界第三位。

3.生物的各种特征是由基因控制的。

4.不同种的生物,同种的生物间的基因是不相同的。

5.每种生物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

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

6.利用基因的多样性改良作物品种的典型实例有: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

美国的抗大豆萎黄病的优良品种。

7.我国的生态系统类型有:

森林、草原、荒漠、湿地、湖泊、海洋、城市、农田等生态系统。

我国形成多种生态系统的原因是:

复杂的地形和多样的气候。

2、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1.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有:

①森林面积锐减。

②环境污染。

③人类捕杀。

④外来物入侵。

⑤自然灾害。

其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所造成的。

2.我国的珍稀动物有:

金丝猴、白鳍豚、朱鹮、扬子鳄、熊猫、藏羚羊等。

3.我国的珍稀植物有:

银杏、银杉、珙桐等。

4.扬子鳄被成为中生代动物的“活化石”。

银杉被称为植物中的“活化石”。

珙桐被称为植物界的“活化石”,又被称为“中国的鸽子树”。

5.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

①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②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③将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特别繁育中心。

④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

(如植物的种子库,动物的精子库)⑤国家颁布相应的法律文件。

6.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天然实验室”、“活的自然博物馆”。

7.物种灭绝是一个自然过程,但人类活动加剧了物种灭绝的速度。

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

第1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1、植物的生殖

1.植物的生殖方式有:

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2.有性生殖是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绿色开花植物,由种子来繁殖后代。

其生殖过程经历了开花、传粉、受精、结果。

3.无性生殖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常见的无性生殖方式有:

嫁接、扦插、压条、分穗、组织培养。

2、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1.昆虫的生殖方式是有性生殖。

2.昆虫的发育是变态发育。

变态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

3.变态发育是指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幼虫与成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

4.完全变态发育是指发育过程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

如:

家蚕、蜜蜂、蝴蝶、蛾、蝇、蚊、蚂蚁、蚜虫、甲虫、跳蚤等。

5.不完全变态发育是指发育过程经历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

蝗虫、螳螂、蝉、蜻蜓、蟋蟀、蝼蛄等。

6.有些昆虫“蜕皮”现象,“皮”实质上是昆虫的外骨骼。

7.“作茧自缚”是指蚕的蛹期。

3、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是有性生殖,体外受精,卵生。

2.两栖动物的发育是变态发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