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夯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203592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72.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强夯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强夯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强夯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强夯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强夯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强夯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强夯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强夯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强夯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K20+505

918

K20+515

K20+545

916

K21+068

K21+111.8

1655

K21+151.9

K21+196

1717

K23+065

K23+110

1890

K23+196.4

K23+241

1805

K24+637

K24+677

1506

K24+687

K24+717

933

K25+128

K25+172.6

1818

K28+829

K28+862.5

1130

K28+903.8

K28+937

1092

K30+433.1

K30+466.5

1114

K30+500

K30+533

1059

K30+566.1

K30+599

1051

K26+019.5

K26+059.5

1800

K26+072.5

K26+112.5

K26+797.066

K26+830.5

1429.49

K26+869.5

K26+913.273

1857.53

AK0+671.299

AK0+728.2

2346.44

AK0+818.2

AK0+875.381

2362.15

本标段井点降水工程量合计49635㎡,具体分布如下:

识别3

支付代号

软土地基处理

205-1-n

2272

2268

2013

2030

1376

1374

2147

2221

2430

2328

2008

1399

2342

1611

1562

1590

1519

1509

2400

2037.4

2409

3186.4

3203.2

综合各方面因素,本标段选择K28+903.8-K28+937作为强夯首件工程试验段,强夯首件工程量为1092M2,井点降水首件工程量为1562M2.

四、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

施工前由总工程师夏飞主持强夯首件工程施工方案技术交底,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学习合同文件、施工技术规范、设计图纸,施工内容、工艺,关键项目操作要领,质量控制点,并明确人员职责,使相关人员对试验过程、试验目的与试验任务进行全面了解,做到心中有数。

由安保负责人雷平对技术人员、施工人员及各工种进行安全、文明施工、环境保护交底。

认真复核定线测量、准确设置测量控制网基点,并逐级加以审核复测;

详细制定强夯及井点降水施工过程中的关键工序的详细施工方法,以确保施工质量;

认真做好试验工作,试验、技术人员深入实地调查地质情况,及时做好试验检测工作,为首件施工做准备。

2、临时设施建设:

临时道路:

利用现有国道、县道及村间公路,并对局部位置进行整修改造作为主施工便道,对于进入各施工工点的便道采用沿红线修筑以及新修临时用地作为施工便道,以满足施工的需要。

施工便道派专人维护,保证恶劣天气畅通无阻。

3、施工前人员、机械准备

(1)项目经理部对施工的人员进行施工前培训,掌握强夯及井点降水施工的技术及相关安全问题。

(2)强化安全员的安全意识,施工的安全教育工作,要形成人人讲安全,人人抓安全,人人注意安全的高度思想,要健全安全组织机构,建立安全岗位责任制、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等基础性工作;

制定实际可行的施工安全防患及保障施工生产及生活的安全措施。

(3)让所有参加施工的人员熟悉施工方案及质量要求,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要求。

(4)资源配置:

1)施工组织机构

组织框架图

济南至东营高速公路第三项目部

项目经理:

尹显贵赠

项目副经理:

葛君魁

总工程师:

夏飞

安保部雷平

物资部张志强

综合办余方莉

合同部罗来鹤

质检部叶业

试验室谢小春

工程部梅亚强

强夯施工班组

2)人员配置表:

序号

人员类别

人数

姓名

职责、职务

1

质检负责人

总质检负责人

2

分项工程负责人

叶业

施工组织

3

路基工程师

甘延忠

现场技术工作

4

试验工程师

刘善武

试验

5

测量工程师

张治强

测量工作

6

机械工程师

张志强

机械设备管理

7

安全工程师

雷平

专职安全员

3)机械配置

机械设备数量表

机械或设备名称

型号

台套数

性能

全站仪

日本拓普康GTS-102N

1台

良好

水准仪

苏州一光DSZ-2

强夯机

XGH300

挖掘机

EC360B

压路机

BW225

推土机

ST220

轮胎吊

25T

1台

8

铲车

ZL-50

9

发电机

75KW

10

降水设备

1套

五、井点降水施工方案

1、施工工艺概述

(1)场地清表平整后,用白灰划出井点降水管的位置,清理障碍,避免与原有管线等相撞。

(2)采用冲沉法布管,将打井管对准点位垂直插入井点孔,边冲边拔边旋转并保持打井管垂直,调整水压和沉入速度,保证冲孔直径达到要求,冲水压力可逐渐加压,待冲沉至设计底标高0.5m时,打井管停止冲沉,再冲洗片刻将底部泥浆随水冲出,切断水源后,迅速垂直拔出打井管,随即将井点管对准井孔中心垂直插入。

(3)当井点管达到设计标高后,将井点管固定并将井点管管顶临时封堵。

井点管四周滤料采用粗砂灌填,井点填砂后,井口以下1.5m用土填实封堵。

(4)当井点管封堵完成后,将管顶临时封堵打开,向井点管内灌水,当清水灌入后迅速下沉,证明井点成孔合格。

检试完成后,将井点管和集水管连接,组装水泵机组,进行井点试运行。

(5)强夯期间,全过程抽水,使加固范围内的地下水位始终保持在3.5m以下,施工完毕终止抽水后,拔出井点管,所留孔洞应立即用砂填实。

2、井点降水工艺流程:

(1)工艺流程图

井点降水工艺流程图

(2)施工准备

井点管长10.2m,埋深10m,外露0.2m,外围管直径38mm,内点管直径42mm,外围管、内点管均匀为带有长1.5m滤头的钢管,滤头上开设直径15mm的圆孔,孔距为25mm,滤头上包裹双层尼龙滤网。

井管连接采用PVC管,直径120mm。

(3)施工方法

1)井点管埋设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测量控制点,测量放线确定井点位置,然后在井位先挖一个小土坑,深大约500mm,以便于冲击孔时集水、埋管时灌砂,并用水沟将小坑与集水坑连接,以便排泄多余水。

、用绞车将简易井架移到井点位置,将套管水枪对准井点位置,启动高压水泵,水压控制在0.4~0.8MPa,在水枪高压水射流冲击下套管开始下沉,并不断地升降套管与水枪。

一般含砂的粘土,按经验,套管落距在1000mm之内,在射水与套管冲切作用下,大约在10~15min时间之内,井点管可下沉10m左右,若遇到较厚的纯粘土时,沉管时间要延长,此时可增加高压水泵的压力,以达到加速沉管的速度。

冲击孔的成孔直径应大于井点管,保证管壁与井点管之间有一定间隙时部分土塌落,并使滤管底部存有足够的砂石,以便于填充砂石,冲孔深度应比滤管设计安置深度低500mm以上,以防止冲击套管提升拔出

凿孔冲击管上下移动时应保持垂直,这样才能使井点降水井壁保持垂直,若在凿孔时遇到较大的石块和砖块,会出现倾斜现象,此时成孔的直径也应尽量保持上下一致。

井孔冲击成型后,应拔出冲击管,通过单滑轮,用绳索提起井点管插人井孔,井点管的上端应用木塞塞住,以防砂石或其他杂物进入,井在井点管与孔壁之间填灌砂石滤层。

该砂石滤层的填充质量直接影响轻型井点降水的效果,应注意以下几点:

砂石必须采用粗砂,以防止堵塞滤管的网眼。

滤管应放置在井孔的中间,砂石滤层的厚度应在60~100mm之间,以提高透水性,并防止土粒渗入滤管堵塞滤管的网眼。

填砂厚度要均匀,速度要快,填砂中途不得中断,以防孔壁塌土。

砂石滤层的填充高度,至少要超过滤管顶以上1000~1800mm,-般应填至原地下水位线以上,以保证土层水流上下畅通。

井点填砂后,井口以下1.5m用粘土封口压实,防止漏气而降低降水效果。

、冲洗井管

将φ15~30mm的胶管插入井点管底部进行注水清洗,直到流出清水为止。

应逐根进行清洗,避免出现“死井”。

④、管路安装

首先沿井点管线外侧,铺设集水毛管,并用胶垫螺栓把干管连接起来,主干管连接水箱水泵,然后拔掉井点管上端的木塞,用胶管与主管连接好,再用10#铅丝绑好,防止管路不严漏气而降低整个管路的真空度。

主管路的流水坡度按坡向泵房5‰的坡度并用砖将主干管垫好。

并做好冬季降水防冻保温。

⑤、检查管路

检查集水-下管与井点管连接的胶管的各个接头在试抽水时是否有漏气现象,发现这种情况应重新连接或用油腻子堵塞,重新拧紧法兰盘螺栓和胶管的铅丝,直至不漏气为止。

在正式运转抽水之前必须进行试抽,以检查抽水设备运转是否正常,管路是否存在漏气现象。

在水泵进水管上安装一个真空表,在水泵的出水管上安装一个压力表。

为了观测降水深度,是否达到施工组织设计所要求的降水深度,在基坑中心设置一个观测井点,以便于通过观测井点测量水位,并描绘出降水曲线。

在试抽时,应检查整个管网的真空度,应达到550mmHg(73.33kPa),方可正式投入抽水。

⑥、抽水

轻型井点管网全部安装完毕后进行试抽。

当抽水设备运转一切正常后,整个抽水管路无漏气现象,可以投入正常抽水作业。

(4)点位布置

(5)施工注意事项

1)土方挖掘运输车道不设置井点,这不影响整体降水效果。

2)在正式开工前,由电工及时办理用电手续,并且现场配备一台75KW发电机,作为备用电源,保证在抽水期间不停电。

抽水应连续进行,特别是开始抽水阶段,时停时抽,会导致井点管的滤网阻塞。

同时由于中途长时间停止抽水,造成地下水位上升

3)轻型井点降水应经常进行检查,其出水规律应“先大后小,先浑后清”。

若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进行检查。

在抽水过程中,应经常检查和调节离心泵的出水阀门以控制流水量,当地下水位降到所要求的水位后,要减少出水阀门的出水量,尽量使抽吸与排水保持均匀,达到细水长流。

4)真空度是轻型井点降水能否顺利进行降水的主要技术指数,现场设专人经常观测若抽水过程中发现真空度不足,应立即检查整个抽水系统有无漏气环节,并应及时排除。

5)在抽水过程中,特别是开始抽水时,应检查有无井点管淤塞的死井,可通过管内水流声、管子表面是否潮湿等方法进行检查。

如“死井”数量超过10%,则严重影响降水效果,应及时采取措施,采用高压水反复冲洗处理。

6)在打井点之前应勘测现场,采用洛阳铲凿孔,若发现场内有旧基础、隐性墓地等应及早上报。

7)如粘土层较厚,沉管速度会较慢,如超过常规沉管时间时,可增大水泵压力,但不要超过1.5MPa。

8)主干管流水坡度流向水泵方向。

9)在冬季施工,应做好主干管保温,防止受冻。

10)场地粘土层较厚,这将影响降水效果,因为粘土的透水性能差,上层水不易渗透下去采取套管和水枪在井点轴线范围之外打孔,用埋设井点管相同成孔作业方法,井内填满粗砂,形成二至三排砂桩,使地层中上下水贯通。

在抽水过程中,由于下部抽水,上层水由于重力作用和抽水产生的负压,上层水系很容易漏下去,将水抽走。

六、强夯首件施工方案

1、强夯施工准备

(1)夯锤采用铸钢锤,重为4T,夯锤上设置4个上下贯通的透气孔。

(2)在现场选择K28+903.8-K28+937进行首件试夯,试夯段沿路线方向长度33.2m,面积为1092m2,根据首件结果及时调整强夯的各项参数。

(3)强夯分3遍夯实,分为主夯、副夯、满夯。

第一遍主夯完成后,第二遍的副夯点在主夯点中间穿插布置;

副夯点与主夯点的布置间距及夯击能级应相同。

满夯夯点采用彼此搭接1/4连续夯击,满夯能级可采用800KN.m的能级。

(5)两遍夯击之间的间隔根据中超静孔隙水压力消散时间确定,当缺少实测资料时,可根据地基土渗透性确定。

对于渗透性较差和黏性土地基,间歇时间不应少于21天;

对于粉性土地基,间歇时间不应少于7天;

对于渗透性好的地基,间歇时间不宜少于3天。

(6)止夯应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夯击遍数8遍以上。

2)总夯下沉量大于1.4m,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

2、强夯施工工艺流程:

强夯工艺流程图

质量验收

3、强夯施工步骤:

(1)清理并平整场地。

清表时,先行挖临时排水沟,沟底宽度不小于30cm,设在路基外,按坡度排出到红线范围外,以保证夯击施工时地表干操,对于场地内的个别小坑洼,试先采用石渣回填压实,以方便夯机行走及夯击施工。

(2)标出第一遍夯点位置,并测量场地高程。

夯点布置:

点夯间距分别为6.0m×

6.0m

○△○△

△○△○

○△○△

注:

○——第一遍点夯;

△——第二遍点夯。

(3)夯机就位,按设计要求的夯击能定出高度,夯锤对准夯点中心进行夯击,形成夯坑,直至满足设计所规定的施工参数。

每台夯机派专人对每个夯点进行沉降量观测,观测仪器用S3水准仪;

(4)施工过程中,定期地对夯锤吊高、击数及夯点偏差进行质量控制,并做好检查记录。

收锤标准同前所述;

(5)回填夯坑整平;

(6)进行第二遍点夯;

(7)夯坑整平满夯,满夯重叠1/4,夯实后的地面横坡不小于3%;

3、强夯施工要点:

(1)平整场地,用推土机推平场地,使场地平整具备施工条件。

(2)控制基准点和夯点测设,使用全站仪测定区域内的边界控制基准点。

使用全站仪和钢尺布设点夯的夯点位置,夯点中心放置白灰以标明位置。

(3)施工机械,使用履带式起重机,夯锤采用直径2.25m圆形锤,拉索牵引三轴式半自动脱钩器。

起重机的吊钩与脱钩器以钢索相连接。

脱钩器的吊钩可直接钩住夯锤的吊耳,用钢索一端连接脱钩器的脱钩把柄,另一端与起重机前部的稳固的销轴连接。

(4)落距的确定:

按设计要求,单点夯击能量设定落距,脱钩器与起重机的吊钩和脱离拉索连接好之后,在脱钩器的吊钩上,系上钢尺或测绳,提升脱钩器,至一定高度即脱钩器吊钩与地面的高度为落距与夯锤高度之和,此时可将脱钩器拉索的下端与起重机前部的稳固部位加以牢固的连接。

(5)施工机械的平面移动方向:

可沿场地长边方向或短边方向开始,退行施工。

(见示意图)

强夯施工平图示意图

(6)夯坑推平,一遍点夯完成后,推平夯坑,再进行下一遍夯击,不应将在进行第一遍夯点与在进行第二遍夯击的夯点混在一起,交替施工,及时回填夯坑,不至回填夯坑不及时而影响后续的强夯面夯施工。

(7)点夯施工测量:

需测量每个夯点的起夯面高程,每一击夯沉量:

以及每遍最终夯沉量,测量应使用经校正好的水准仪,同一夯点每击夯沉量的测量仪器应架设在相同位置。

(8)点夯记录:

应按统一标准记录,应包含击数,夯沉量(与击数对应),能级、夯锤重、落距、施工时间、天数等。

4、注意事项

(1)场地平整:

用推土机将场地进行平整之后,有坑洼或软土层的,采用强度高的土层整平或换填,以方便机械通行及夯击。

场地平整后,标出夯点位置,并量测场地高程。

(2)强夯施工:

在点夯时,要对每一夯点的能量,夯击次数,每次夯坑沉陷量、夯击坑周围土的隆起量以及埋设测点要进行量测和数据自动记录仪,并注意夯击振动的影响范围和程度。

点夯完成后按设计要求进行满夯。

①起重机就位后,夯锤对准夯点,并测量锤顶标高后开始施工。

根据计算得出的夯锤下落高度进行锤击施工。

②强夯按由内而外隔行跳打的原则完成全部夯点的施工。

③重新推平场地,用低能量满夯,将地表层松土夯实,并测量夯后场地标高。

(3)强夯施工压实后,不得有松散、软弹、翻浆及表面不平整现象,一经发现应立即采取返工或换填处理。

(4)强夯施工必须专人指挥。

机械作业时,配合作业人员严禁处在机械作业和行走范围内,配合人员在机械行走范围作业时,机械必须停止作业。

(5)强夯结束2-4周后对地基进行检验,要求夯后地基承载力不小于220KPa,不符合设计要求时应补夯。

5、质量检测

项目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和允许值

检查方法

数量

主控项目

地基承载力

不小于220Kp

按规定方法

一般项目

夯锤落距

mm

±

300

钢索设标志

锤重

kg

100

称重

夯击遍数及顺序

不小于试验确定的参数

记录

夯点间距

500

用钢尺量

夯击范围(超出基础范围距离)

3m

前后两遍间歇时间

6、雨季施工保证措施

(1)在雨期施工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场地积水,导致土质变软,以致出现挤出现象,降低强夯效果。

(2)根据总图利用自然地形确定明沟排水方向,按规定挖好明沟排水,以确保施工质量。

(3)对强夯区域及时进行表面碾压。

(4)掌握天气变化情况,做到事前预防。

(5)履带式起重机在雨后强夯时,严禁在未经夯实的虚土上或低洼处作业,同时应进行试夯,将夯锤吊离地面1m左右往返起落数次,确定稳妥后,方可进行强夯。

七、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

1、质量管理组织机构

质量管理组织机构框图

2、质量保证体系

为用户服务

质量评定

建设设计监理监督

政府社会监督

加强测量试验控制

进行自检互检交接检

提高经济效益

经济兑现

制定奖罚条令

完善质量支付手续

质量抵押金

优质优价

经济责任制

经济法规

经济保证

质量第一

下道工序是用户

创优质工程

施工保证

工班回访

教育培训

QC教育

提高质量意识

总结表彰先进

样板引路

QC成果工法应用

QC小组

质量领导小组

组织保证

思想保证

质量终身责任制

技术岗位责任制

技术交底图纸会审

掌握规范验交标准

推广新技术、新工艺

质量记录

测量及试验复核

严格按ISO9001质量管理程序运作

技术保证

质量保证体系框图

改进工作质量

提高工作能力

质量保证体系

3、质量保证制度措施

(1)严格执行质量自检制度和监理抽检上报制度

项目经理部设置由项目质量负责人、施工工区质量负责人、施工班组长三级组成的自检体系,按“跟踪检查、自检、复检、抽检”的检测制度实施,自检频率达100%。

每道工序经自检合格后,由项目质量负责人联系监理抽检,经监理同意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2)严格执行监理程序制度

认真学习监理程序文件,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