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原理》教案.doc
《《统计学原理》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计学原理》教案.doc(9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统计学原理教案
第一章总论
一、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
1、统计的涵义
统计一词在不同的场合可以有不同的涵义。
统计有时指统计工作,即统计实践活动,是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的全过程;统计有时指统计资料,即通过统计工作过程所取得各项数据资料和与之相关的其他实际资料;统计有时指统计科学,即关于认识客观现象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原理原则和方式方法的科学。
统计的三种涵义是密切联系的。
统计工作和统计资料是统计活动和统计成果的关系,统计学和统计工作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2、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
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通过这些数量方面的研究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性。
统计学和统计工作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它们所要认识的研究对象是一致的。
3.社会经济统计学研究对象的特点可概括为:
社会性;总体性;变异性。
二、统计工作过程及统计研究方法
1、统计工作过程
统计工作过程所包括的环节有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统计资料的提供与开发。
2、统计研究方法
统计研究方法有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统计模型法、归纳推断法。
三、国家统计的职能
国家统计兼有信息职能、咨询职能、监督职能等三种职能。
四、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及相互关系
1、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
统计总体是根据统计研究的任务目的所确定的研究事物的全体,是客观存在的具有共同性质的个体所构成的整体。
构成统计总体的个体单位称总体单位。
在一次特定范围、目的的统计研究中,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是不容混淆的,二者的含义是确切的,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但是随着统计研究任务、目的及范围的变化,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可以相互转化。
统计总体同时具有大量性、同质性、变异性等特点。
大量性是指构成总体的总体单位数要足够的多,总体应由大量的总体单位所构成,大量性是对统计总体的基本要求;同质性是指总体中各单位至少有一个或一个以上不变标志,即至少有一个具有某一共同标志表现的标志,使它们可以结合起来构成总体,同质性是构成统计总体的前提条件;变异性就是指总体中各单位至少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变异标志,即至少有一个不同标志表现的标志,作为所要研究问题的对象。
变异性是统计研究的重点。
2、标志与标志表现
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所共同具有的属性和特征的名称。
标志有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之分。
品质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的属性特征,无法量化,如职工的性别、文化程度,企业的经济成份,产品品牌等。
数量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的数量特征,能够量化,如职工的工龄、工资水平,企业的职工数、总产值、总产量、劳动生产率等。
总体单位与统计标志是有区别的。
总体单位是统计标志的直接承担者,是载体;统计标志依附于总体单位并说明总体单位的属性和特征。
依附于某个总体单位的标志可以有多个。
标志表现即标志特征在各单位的具体表现。
如果说标志是统计所要调查的项目,那么标志表现是调查所得结果,标志的实际体现。
标志表现有品质标志表现和数量标志表现之分。
品质标志表现只能用文字表述,因此不能转化为统计指标,但对其对应的单位进行总计时就形成统计指标。
数量标志表现是一具体数值,也称标志值。
就一个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而言,其具体表现可能多种多样,不能将标志与标志表现混为一谈。
如对三个工人的月工资计算平均数,只能说是对三个标志表现或三个标志值(变量值)计算平均数,不能说对三个数量标志计算平均数,因为数量标志只有一个,即工人“月工资”。
3、变异与变量
如果某一标志的具体表现在总体各单位相同,则称该标志为不变标志;如果某一标志的具体表现在各单位不尽相同,则称该标志为可变标志。
可变标志的标志表现由一种状态变到另一种状态,统计上把这种现象或过程称变异。
变异是一种普遍现象,有变异才有必要进行统计。
变异有属性变异和数量变异之分。
属性变异表明质的差别,数量变异表明量的差别。
不变的数量标志称常量或参数。
可变的数量标志和所有的统计指标称变量。
变量的数值表现称变量值,即标志值或指标值。
变量按其数值是否连续可分为连续性变量和离散性变量。
连续性变量的数值是连续不断的,任意两个变量值之间可以做无数种分割,如工业总产值、商品销售额、身高、体重等,既可用小数表示,也可用整数表示;离散变量的取值可以按一定次序一一列举,如工厂数、工人数、机器台数等,变量值通常用整数表示。
4、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
统计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综合数量特征的科学概念或范畴。
正确理解统计指标时应注意:
①统计指标反映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②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应该由总体范围、时间、地点、指标数值和数值单位等内容构成。
统计指标和统计标志是一对既有明显区别又有密切联系的概念。
二者的主要区别是:
①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②指标具有可量性,无论是数量指标还是质量指标,都能用数值表示,而标志不一定。
数量标志具有可量性,品质标志不具有可量性。
标志和指标的主要联系表现在:
①指标值往往由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
②在一定条件下,数量标志和指标存在着变换关系。
统计指标按其反映的数量特点不同可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数量指标是反映现象总规模水平或工作总量的指标,也称总量指标,一般通过数量标志值直接汇总而来,用绝对数表示,指标数值均有单位;质量指标是反映现象总体相对水平或工作质量的统计指标,又分为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分别用相对数和平均数表示,它们通常是由两个总量指标对比派生出来的,反映现象之间内在联系和对比关系。
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的关系表现在:
数量指标是计算质量指标的基础,质量指标往往是相应的数量指标进行对比的结果。
统计指标体系是各种互相联系的指标群构成的整体,用以说明所研究的社会经济现象各方面互相依从和互相制约的关系。
一个指标的作用总是有限的,它只能反映现象总体的某一侧面,只有使用指标体系才能反映现象总体全貌。
统计指标体系大体上可分为基本统计指标体系和专题统计指标体系两大类。
第二章 统计调查
一、统计调查的基本任务和要求
1、统计调查
统计调查是按照预定的统计任务,运用科学的方法,有组织有计划地向客观实际搜集资料的过程。
统计调查既是对现象总体认识的开始,也是进行资料整理和分析的基础环节。
2、统计调查的基本任务
统计调查既是对现象总体认识的开始,也是进行资料整理和分析的基础环节。
统计调查的基本任务是取得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全部或部分单位以数字资料为主体的信息。
3、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
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是准确性和及时性,是衡量统计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志。
二、统计调查方案
统计调查方案是调查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进行的保证。
统计调查方案应确定的内容有:
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调查项目、调查表、调查时间和调查时限、调查的组织工作。
1、调查目的
确定调查目的是任何一项统计调查方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不同的调查目的需要不同的调查资料,不同的调查资料又有不同的搜集方法。
调查目的明确了,搜集资料的范围和方法也就确定下来了。
2、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即统计总体,是根据调查目的所确定的研究事物的全体。
统计总体这一概念在统计调查阶段称调查对象。
在确定调查对象时,还必须确定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
调查单位也就是总体单位,它是调查对象的组成要素,即调查对象所包含的具体单位。
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的概念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调查目的的不同二者可以互相变换。
报告单位也称填报单位,也是调查对象的组成要素。
它是提交调查资料的单位,一般是基层企事业组织。
调查单位是调查资料的直接承担者,报告单位是调查资料的提交者,二者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
如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调查,每一工业企业既是调查单位,又是报告单位;工业企业职工收入状况调查,每一职工是调查单位,每一工业企业是报告单位。
3、调查项目
调查项目即依附于调查单位(总体单位)的统计标志,其标志表现就是统计调查所得的资料。
确定调查项目时,首先应注意所选择的项目能够取得确切资料,其次注意所选择的项目应有确切的涵义和统一解释,另外要注意各项目之间的联系和衔接,便于核对和分析。
4、调查表
调查表是用来表现调查项目的表格,其目的是保证统计资料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调查表有单一表和一览表两种形式。
单一表是一个调查单位填写一份表格,可以容纳较多的项目。
一览表是许多调查单位共同填写一份表格,在调查项目不多时较为简便,且便于合计和核对差错。
为了正确填写调查表,须附有填表说明和项目解释。
5、调查时间和时限
调查时间指调查资料所属时间。
如果调查的是时期现象,调查时间是资料所反映的起讫时间;如果调查的是时点现象,调查时间是统一规定的标准时点。
调查时限是进行调查工作的期限,包括搜集资料和报送资料的整个工作所需要的时间。
如某管理局要求所属企业在1996年1月底上报95年工业总产值资料,则调查时间是一年,调查时限是一个月;又如某管理局要求所属企业在96年1月10日上报95年产成品库存资料,则调查时间是标准时间1995年12月31日,调查期限是10天。
6、调查的组织工作
调查的组织工作包括明确调查机构、调查地点、选择调查的组织形式等问题。
三、统计调查的种类
1、统计调查按组织形式,可分为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
统计报表是国家统计系统和专业部门为了定期取得系统、全面的统计资料而采用的一种搜集资料的方式,目的在于掌握经常变动的、对国民经济有重大意义的指标的统计资料。
专门调查是为了了解和研究某种情况或问题而专门组织的统计调查,包括抽样调查、普查、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等几种调查方法。
2、统计调查按研究总体的范围,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全面调查是对构成调查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逐一的、无一遗漏的调查,包括全面统计报表和普查;非全面调查是对调查对象中的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包括非全面统计报表、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
3、统计调查按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分为连续调查和非连续调查。
连续调查是指对研究对象的变化进行连续不断的登记,如工业企业总产值、产品产量、原材料消耗量等,在观察期内连续登记。
连续调查所得资料是现象在一段时间内的总量。
不连续调查是指间隔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对研究对象某一时刻的资料进行登记。
如人口数、机器设备台数等资料短期内变化不大,没有必要连续登记资料。
不连续调查所得资料体现现象在某一瞬间所具有的水平。
4、统计调查按搜集资料的方法分为直接调查、凭证调查、派员调查、问卷调查。
直接调查又称直接观察,由调查人员到现场对调查单位直接查看、测量和计量;凭证调查是以各种原始和核算凭证为调查资料来源,依照统一的表格形式和要求,按照隶属关系,逐级向有关部门提供资料的方法;采访调查是通过指派调查员对被调查者询问、采访,提出所要了解的问题,借以搜集资料;问卷调查是以问卷形式提问。
此外,也有人根据调查工作时间的周期长短,将统计调查划分为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
所谓经常性调查是指调查周期在一年以内的调查,间隔超过一年的为一次性调查。
这种划分和调查对象没有关系,不要把经常性调查误以为是全面调查,也不要误以为经常性调查就是调查时期现象,而一次性调查就是调查时点现象。
四、统计调查方法
常用的统计调查方法有统计报表、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等,它们各有其特点。
1994年全国统计工作会议提出要建立以必要的周期性普查为基础,经常性的抽样调查为主体,同时辅之以重点调查、科学推算和少量的全面报表综合运用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
1、统计报表
统计报表是按国家统一规定的表式,统一的指标项目,统一的报送时间,自下而上逐级定期提供基本统计资料的调查方式方法。
我国大多数统计报表要求调查对象全